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激情演讲,自然导入师:我们有请张一和李硕同学进行主题演讲。张一:我们演讲的题目是《嘎羧我想对您说》……师:最后一头战象怀着深深的爱,从容地走向了死亡,走向了自己生命的归宿。同学们,听了他们的演讲,你们认为嘎羧还仅仅是一头战象吗?生:不是。师:是什么?生:嘎羧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一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师:是啊,动物是我们的伙伴,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它们和我们一起组成了这个美丽、  相似文献   

2.
《最后一头战象》(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引导学生品读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有关语句,感悟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作者在描写嘎羧的神态、动作时,多处写到了嘎羧的眼睛,其中有三次"凝望"特别震撼人心。在学生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顺序后,笔者这样进行教学:一、扣"凝望",拎主线师:课文中描写嘎羧的动作、神态时,多次写到了它的眼睛。其中有三次"凝望"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能找出是哪三次吗?分别是在哪一个片段中?  相似文献   

3.
片断一: 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再读一读课文,看看文中哪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边读边把它画下来。 (生读文。有的大声朗读,有的同桌轮读,有的小声读……) [评:这一环节充分休现出一个“放”字,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学生兴趣盎然,这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它在文中出现了三次。 师:大家同意吗?  相似文献   

4.
走近嘎羧     
《最后一头战象》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通过对战象嘎羧动作、神态的描写,将嘎羧的灵性刻画得淋漓尽致;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嘎羧的善良和忠诚。因此,体会描写嘎羧动作、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2.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及朗读能力。3.使学生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使学生在研读中感悟课文内容,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再读课文,谈印象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了问题,并一起解决了问题。学到这儿,嘎羧给你留下了怎样  相似文献   

6.
正4月22日晴我们刚刚学了《最后一头战象》这篇课文,作者描写生动、具体、细腻,文中的嘎羧善良而忠诚。读完这篇文章,敬佩、疼惜、感动等复杂的情感交织与我心中,嘎羧的一幕幕真情在我脑海里不停地闪现着……文章讲述了在一场抗日战争中,人们救下了幸存的战象嘎羧,过了十几年,年老的嘎羧深知自己生命已尽,再次披上战甲,来到旧战场缅怀曾在战争中牺牲的同伴,与当年并肩作战的战友们躺在了一起,庄严归去。嘎羧的事迹令人敬佩。嘎羧是一个英雄,即使临近死亡,依然豪迈不减。它  相似文献   

7.
师:课前,老师请大家欣赏一组天鹅的图片。(配圣桑《天鹅》乐曲,播放天鹅图片,生欣赏)
  师:天鹅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能用一两个词语试着说说吗?
  生:天鹅给我留下了洁白的印象。生:高贵。  相似文献   

8.
《最后一头战象》是“中国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的作品。作者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掩埋自己的故事。课文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相似文献   

9.
最近聆听了五年级一堂《找规律》的数学课,其中有两次精彩的数学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活动一]……师:刚才,小红是按绿、黄、蓝、红的顺序穿一串珠子,第18颗是黄色。如果让你来穿,你想这样穿吗?生:不想。师:你想怎样穿呢?请你自己设计一种穿法(用图表示),再想一想,你设计的方法第18颗是什么颜色?学生活动,小组交流后,教师组织汇报。师:请穿法中第18颗珠子是红色的同学举手。请你们依次汇报,其他同学帮助判断他们的穿法第18颗珠子是不是红色。(以下学生的判断过程略)生1:我是按黄、绿、红的顺序,3个珠子为一组来穿的。生2:我是按绿、黄…  相似文献   

10.
程芝 《安徽教育》2014,(1):38-39
<正>翻阅"教学日记",我发现在教学《我只看见你的眼睛》一课时,两种不同的拓展教学资源的方式,收到了迥然不同的效果片断一(四年前):师:文中哪些描写医护人员眼睛的句子给你的印象最深刻?生:"面对肆虐的病魔,你的眼中充满着愤怒和冷静"这句话给我的印象深刻,但我不理解病魔如何"肆虐"师:病魔是什么?生:非典师:对,下面请看大屏幕:非典是指自2003年以来我国局部地区发生的一类由冠状病毒引  相似文献   

11.
【案例】近日,我聆听了特级教师林莘执教的《颐和园》一课,深深地被她阅读与习作整合的教学方法所吸引,特别是其中的三个教学片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片段一:师:同学们喜欢出去玩吗?生:喜欢。师:可是,游玩回来有一件事情很让人烦恼,你们知道吗?生:写日记。师:是的。今天这堂课不仅能让我们领略到颐和园的景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品读嘎羧"重披象鞍""缅怀战场"的片段,感受嘎羧的情感和作为一名战象的精神。[教学重点]找出两个片段中嘎羧异常行为的句子,感受嘎羧的情感。  相似文献   

13.
认真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最后一头战象》进行文本细读,不禁被战象嘎羧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深深感动。嘎羧用挖的方式在我们眼前行走,却在行走中不断地消逝。此情此景,犹如刀刻心头,久久挥之不去。其实,面对《最后一头战象》这样的一篇饱含深情的长课文,我们在解读教材的时候,就需要有长文短教的理念,即理出一条线,确定一个  相似文献   

14.
笔者最近听了很多课,坐下来仔细想想:为什么有的课听完后印象不深,甚至留下一堆的遗憾,而有的课听完后会让人赞叹不已、回味无穷。前几天有幸参加“全国小学语文历届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成果展示与交流活动”,听了11节课,感触很深,其中《借生日》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年级《借生日》(人教版)师:你们向别人借过东西吗?生1:我向同学借过小刀。生2:我向同学借过橡皮。……师:那你们向别人借过生日吗?生:没有。生日怎么可以借?师:是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借生日》这篇课文。自由读课文,读了课文你就会明白的。(学生自由读课文)师:通过读书,…  相似文献   

15.
一复习导入,创设情境 师: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学了生字,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庐山的云雾很神奇. 生:庐山的云雾神秘莫测.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往秀丽的庐山--此时,漫步于山道上,你眼前漂浮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身边流淌的是云雾,伸手触摸,你摸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16.
<正>【案例】近日,我聆听了特级教师林莘执教的《颐和园》一课,深深地被她阅读与习作整合的教学方法所吸引,特别是其中的三个教学片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片段一:师:同学们喜欢出去玩吗?生:喜欢。师:可是,游玩回来有一件事情很让人烦恼,你们知道吗?生:写日记。师:是的。今天这堂课不仅能让我们领略到颐和园的景  相似文献   

17.
师:今天我们(公开课借班的学生)学习一篇脍炙人口的小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它选自中国名著《水浒传》的第九回。大家在预习时,课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情节是什么?生:林冲手刃仇人生:我也是,林冲雪夜奋起杀敌……众生达成一致:课文最后一段——血溅山神庙给人印象最深刻,是全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理念给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语文课堂成了“诵读场“”情感场”“对话场”……但我以为,语文课堂更应成为学生神思飞扬的“思维场”。最近听了几节课,在给人耳目一新之余,又为教师漠视学生“思维”的现象留下了隐隐的痛。一“、自主”的背后是“垃圾思维”现象1:师:今天我们学习第5课(板书:爱因斯坦与小女孩),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生:爱因斯坦是哪国人?小女孩多大了?叫什么名字?她家在哪儿?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现象2:师:课前老师布置搜集有关莫高窟的资料,现在谁来汇报?生:我…  相似文献   

19.
一、比较概括,明晰重点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学完的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文都跟动物有关。其实在四年级上册时,我们也学过一组与动物有关的课文,谁来说说?生:有《白鹅》《白公鹅》《猫》《母鸡》。师:这四篇课文中,哪一篇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生:我对丰子恺笔下的白鹅印象最深,那只白鹅架子十足,像个老爷。  相似文献   

20.
正师:三味书屋里,寿镜吾老先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你看来,这位老先生是一位怎么样的人?生:高而瘦的老人,胡子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师:这是老先生的外表。生:很受人尊敬的人,"我"也对他很恭敬。生: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生:我不赞成,我觉得他并不博学,因为当"我"问他"怪哉"这个虫子的时候,他却没告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