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深入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紧迫任务及核心内容.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它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的,它是直接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而产生的.这里的“应试教育”是一种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目的的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21世纪培养造就更多更好的创新人才.素质教育要使学生爱学、愿学、乐学,培养起自尊、自信、自制、坚毅、勇敢、机智、热情、开郎、宽容等优良的个性品质.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与“应试教育”不同,后者只注重升学考试的知识点,而素质教育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为升学或就业打好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要教会学生会学,使之具有学习知识的本领,以及知识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苗惠 《教书育人》2000,(13):13-14
素质教育是在人的天赋基础上和主要在后天社会环境、教育的影响下使每个受教育都能在德育体诸方面获得积极的、持久的、稳定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而不是一门具体的课程或一种具体的方法,是通过学校教育的各种活动来进行的。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素质教育也是通过各门课程来进行的。不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人科学、语言学科,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也就是“寓素质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英语教育改革、教学思想的一场变革。“应试教育”只要求学生为应试而强记这些知识,而素质教育则要求学生既掌握学生知识,又能够将之内化为人精神,化素质以及其它素质。当前,英语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要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是转变英语教育思想的核心。下面谈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3.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是我国教育领域的改革 ,这次改革是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在科技、经济、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知识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重要源泉 ,创造型人才成为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曾有学者提出 :“创造教育必将成为 2 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1 ] 创造教育、创造型人才、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一长期以来 ,我国的教育思想基本上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的学习单纯是为了应付考试 ,争取高分 ;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 ,只重视知识的传授 ,忽视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培养 ,造成学生课业…  相似文献   

4.
如何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是一场深刻的变革,需要实现一系列的根本改革。 一、教育目标的转变 “应试教育”的目标,是为适应升入高一级学校的需要,最后把学生培养成为某一学科的“英才”或“专家”。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具备现代社会的适应能力和生  相似文献   

5.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有少数教师认为:“素质教育”的内涵实质上轻松了我们老师,不过是要我们多给学生开展点活动罢了。其实“素质教育”的内涵远非如此。一、弄清内涵,更新观念“素质教育”是指对学生个体的潜在的能力和智慧进行积极的挖掘和发挥并使其身心得到全面的、最大限度地发展教育模式,而“应试教育”则是一种以应付升学考试为唯一目的的偏重传授知识、培养学习尖子的片面的、淘汰式教育模式,这种教育只是一种培养学生“挤独木桥”的与社会人材需求相违背的教育模式,从两种教育模式的内涵看:一种是为了提高素质,开发潜能;一种…  相似文献   

6.
提到“素质教育”,自然想到“应试教育”,两者似乎水火不相容。笔者认为,这是一个认识误区。“素质教育”的对立面不是“应试教育”,而是“反素质教育”。首先,从教育的范围上看“,应试教育”发生在教育部门(学校)“,反素质教育”除了发生在教育部门(学校)外,还发生在整个社会。其次,“应试教育”根据其目的和方法的不同(下述),有肯定的一面,也有否定的一面。“反素质教育”是彻底否定。再次,“应试教育”是“实质教育”——“传统教育”——“科学主义”发展的产物,而“素质教育”是“形式教育”——“进步教育”——“人本主义”发展的产…  相似文献   

7.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模式。“应试教育”是以考试为中心,以升学为主要目的的教育,它不是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不是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而是着眼于升学率的多少。其办学运行机制,围绕升学考试而开展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即升学目标——课程设置——施教及常规管理——考试——评价。它只能适应社会选拔部分人才的需要,而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素质和人才层次的需要。 “素质教育”则是以育人为中心,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它办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着眼于全体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基础。它需要建立的是  相似文献   

8.
为了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 ,构建面向 2 1世纪小学数学的新体系 ,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给我们捉出了一个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课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我们必须利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尊重、信任学生 ,不是简单地将前人的经验灌输给学生 ,而是精心创设具有启发性的情境 ,引导学生参与实践 ,依靠自身能力 ,主动地发现知识产生的全过程 ,不仅掌握知识 ,学会学习 ,更尝到成功的乐趣 ,最终达到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 ,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  相似文献   

9.
有人认为,“素质教育”是针对中小学的“应试教育”即“片面追求升学率”提出来的,它似乎不对中专的“号”,因为中专本身就不是“应试教育”,它压根儿就没有“片追”,搞什么“素质教育”呢?也有人认为,中专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为将来就业打好基础,这本来就是在进行“素质教育”了。其实稍加分析,就不难发现这些观点的偏颇。首先,我们要明确“素质教育”起初虽然是针对中小学的“片追”提出来的,但其宗旨却是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了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正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我们中专能例外吗?其次,我们更应该明确,虽然中专不是“升学教育”而是“就业教育”,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就业者(劳动者)的素质,但劳动者的素质绝不只是专业技术和劳动技能。特别是今天我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把个体素质的发育与成熟天然地同民族素质联系在一起,每个个体素质都是民族素质的一部分,它教育学生为社会繁荣和民族兴旺发达而学习,而不是象“应试教育”那样更多地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个人功利追求。 素质教育是以不同的素质基础的学生为出发点与归宿的差异教育、个性发展教育,因而是促进创造性人才倍出的教育。而不是象“应试教育”那样主张学科中心论“同规格”、  相似文献   

1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我校本以上精神,近几年来,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前提,注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注重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努力完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校被评为青岛市规范化学校,青岛市特色学校,山东省儿童少年工作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全国学雷锋活动先进集体。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要转变“应试教育”的传统观念。由于历史和社会影响的原因,多年来,片面追求升学率一直困扰着我们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通过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义务教育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文件和办学实践我们越来越感到,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中小学教育只有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才能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深入发展,“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已由众多的教育专家们争论的焦点变成认同。然而,由于历史上的科举制,现如今的高考制、中考制的影响,“应试教育”无不在人们内心深处打上坚实的烙印。 “应试教育”也即“升学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为主要目标,以片面追求升学率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基础素质水平和个性发展水平为目的教育,素质教育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要求受教育者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术素质和身心素质以及健康的个性都得到全面提高。可见,素质教育不是不要知识教育,不是不要考试,而是使学校的一切工作为提高人的素质服务。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英语教师应转变观念,从追求中考、高考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困境中走出来,改变那种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很死的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就是要通过英语学科知识的传授和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生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我想在英语教学中实现或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教育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探究学习”的倡导者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施瓦布(J·J·Schwab)教授。他强调学生学习方法与过程,认为探究式过程和方法适合在理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进一步指出,教师的新技术和习惯,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教授学习的方法,培养自我汲取知识的能力。为了提高民族素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学到知识,更要得到能力的提高。故此教师不应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而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自我汲取知识的内部能力。这种方法与能力的获得,其主要渠道就是在“探究学习”为模式的教学之…  相似文献   

15.
要正确理解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无论是普通学校还是职业学校,都在进行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但在这一重大战略转移过程中,由于一些学校对“素质教育”缺乏应有的认识,在实施中偏离了航线,驶进了误区。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对“素质教育”存在以下几个认识误区:①把素质教育误认为非知识教育。素质教育倡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倡导生动活泼的教学风格,但素质教育绝不是不要或忽视知识教育。在科学急速发展,科技竞争愈演愈烈的形势下,知识教育、理性教育始终应该是学校教育的基础。②把素质教育误认为非考试教育。考试是教育评价的基本手…  相似文献   

16.
实现教育转轨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实践中探讨的中心问题。教育转轨、素质教育的实施 ,已不仅是导向问题 ,而是教育法规 ,是政策性概念 ,是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与宗旨 ,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遵循的工作准则与目标。“素质教育”有人概括为“知识、品德、技能”诸方面的教育 ,其实质是教会学生学习、生活、做人 ,其目的是实现教育现代化 ,培养出跨世纪的通适型人才。与素质教育相对立的“应试教育”存在诸多弊端 :它脱离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脱离了我国人口多、受教育者众多的国情 ,给社会、家庭及青少年学生带来了许许多多遗…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社会上出了一批关于素质教育的书,如《素质教育在美国》、《哈佛女孩刘亦婷》、《哈佛男孩张肇牧》等等。在这些书里我们看到,所谓一个学生的成功,是学校的应试教育+家庭素质教育的结果。这说明,学校过于注重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成了教育的中心。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素质为主的教育,它强调的是知识、能力、观念、意志、性格、品德、体质等,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教育理念。教育的中心是人,而不是知识。知识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一些小学紧跟形势,在学校开展了教育改革。例如一些小学,把素…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实施的关键是观念的转换。然而尽管宣传、学习了很久,对素质教育的认识还是有人囫囵吞枣,或是机械照搬,存在各种各样的误区。 误区一:将素质教育作为应试教育的对立面提出。由于应试教育将升学作为教育的目标必然通过加重学生负担,强化训练和压抑个体兴趣、需要等方式实现。素质教育作为其否定面,自然强调减轻学习负担,发展学生个性、兴趣和能力,故素质教育常作为应试教育的对立面提出。而素质教育是以应试教育为思考出发点的一种教育的战略转移或“教育创新”而不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应急性改革。其重心在“素质”,其根本目…  相似文献   

19.
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中小学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基础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如何推进素质教育,在中小学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建立素质教育的督导评估体系,改革考试和评价方法”是关键,而“改革考试和评价方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科学地评价学生个体的考试成绩。 正如否定“应试教育”不是要否定现行的教育一样,否定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不是要否定考试,不是要否定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标准。考试又称学业成绩测验,是指要求被试完成的一定作业任务,然后根据被试完成这些作业任务的实际情况间接地评估被试内部的心理发展状况与水平(主要是知识与技能)。目的在于客观而准确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来反馈于教学活动。但从近些年的教育实践看,许多学校和教师总是用分数的高低和名次的前后来衡量学生,把考试成绩内涵简单化,从而极易挫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科学地评价学生个体的考试成绩,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教育评价理论,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试做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20.
徐化文 《小学生》2010,(9):32-32
面对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学校教育正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科学素养、创造素质和正确价值观等。正如物理学家劳厄(m.von.laue)说:“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人的思维能力。”。本文旨在从物理学史教学、习题教学和实验教学中浅议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