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诔文”属于哀祭文中的一种,在《文心雕龙》与《昭明文选》中同时有这种文体,而因两部著作的作者创作时间、所持身份、著作时间、文学观念的不同以及著作的体例的差异,使得刘勰和萧统在诔文的选择上有了明显的差异.刘勰更侧重于对诔文追本溯源的评价,其中有评价高的作品,也有给予不好评价的作品,相比较下而对读者产生导引作用;萧统则是在《文选序》中总评以后选入他认为是上品的文章,并没再有更多的评述,是用一种选文的倾向来导引读者,因而二者选文不同和选文标准的分析是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接受美学告诉我们 :“一部作品的真正完成不仅仅在于作者的创作 ,还在于读者的阅读。”这说明阅读是创作的延续 ,读者要与作者产生共鸣来共同完成创作。产生共鸣首先是读者要研究作者与作品 ,探讨出作品的真情实感。“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刘勰《文心雕龙》)作者的创作动机或自我意识已在作品中实现 ,作者丰富的感情内涵 ,无论是激动、感动而肺腑的 ,还是学来、借来而积淀的 ,都涵盖在作品的语言之中 ,读者研究作品即可。苏珊·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中有一段精辟的论述 :“艺术就是对情感的处理 ,在我称之为符号 ,科林…  相似文献   

3.
我国金代时期著名诗人元好问在一首词中写过,“问人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确,这令人生死相许的“情感”,是艺术创作中最显著的特征。无数成功的艺术作品的诞生,无一不是作家情感冲动的结果。因为从创作的角度讲,没有强烈的情感欲望和处于激动不已,如骨梗在喉,不吐不快的情感状态,便不能进人完成创作过程;如从作品本身的角度看,没有真实的情感渗透,没有情感的创作,便没有艺术的吸引力、感染力,被称为是“无病呻吟”之作;再从读者欣赏作品的角度看,既要唤起情感,又要投人情感。只有与作品心灵相通的情感感应,才能获得对作品的真切感受,才能真正地享受作品,把握作品的实际内容。因此,文学创作与情感的关系甚为密切。而散文作为文艺的“轻骑兵”,它的创作更与情感直接相关。可以说,情感在散文创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散文的艺术生命。 文革前的十七年,散文创作多以歌颂为主。主要是歌颂英雄,歌颂劳动人民,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其中也不乏一些优秀之作。如五十年代初,魏巍一篇歌颂志愿军战士的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的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曾在全国引起极大的反响。这是一篇作者对此倾注了极大的感情的散文。正如作者在文章中所说,“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事情感动着,我感情的潮水在  相似文献   

4.
贺征 《教育教学论坛》2011,(35):237-239
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借助于各种表现手法以求得理想的艺术效果,这些手法不仅在表现形式上丰富了艺术家的创作,而且也在无形中为艺术欣赏过程中的心理距离的生成埋下了伏笔,影响着欣赏的效果。因此对创作中心理距离的设置这一问题作一定探讨,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艺术创作与欣赏的联系,有助于我们将"不即不离"的理想距离置于艺术家、作品、欣赏者的互动关系中考量,从而全面、整体地把握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5.
“知人论世”是鉴赏文学作品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可以帮助读者体味作品寄托的情感,把握作品传达出的内蕴以及认识一个全面的、动态的读者.但是,“知人论世”也有其局限性.有时候人品和文品是不一致的,这使文学鉴赏容易步入误区;另外,有的人偏爱穿凿附会,曲解作品的本意,这些都对文学鉴赏不利.而真正的文学鉴赏就是要克服其弊端,将“知人论世”与“作品本体研究”紧密结合并灵活运用,这样,才能更好地品味出文学作品散发出来的独特的美感.  相似文献   

6.
接受美学认为,读者是使作品价值得以实现的关键一维因素,读者的阅读是文学再创作的动力源泉。读者对文本的解读,会因作品的创作方式、主体的修养与经历的不同主要表现为“正解”和“误读”两种情况。这两种情况及其出现的原因都应是我们研究与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读者意识”与审美发现——文艺活动审美发现过程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艺创作活动是一种动态的双向交流过程,具有“读者意识”的艺术家总是以读者的审美期待、审美评判、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作为触发自己创作的最初契机和实现创作意图的可靠指归;读者的审美发现则以积极主动的审美态度、应有的审美能力对作家作品作出特有的体认和把握。而情感作为双向交流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作家和读者共振共鸣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8.
王怀章 《现代语文》2014,(5):105-106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充分说明对于同部作品,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看法。同样,同一部作品在不同时期读,也会读出不同的感悟。对于同样的作品,读者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呢?影响中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因素有哪些呢?其实阅读的过程实质上是对作品的第二次创作,是在作者第一次创作的基础上,读者的再创作过程。而这一过程中,每个人的个体差异影响着他们对具体作品的不同看法和感悟。  相似文献   

9.
作家的写作又被称为“创作”,人们对其作品的创造性是广泛认同的。但是认定读者的阅读也有创造性,恐怕会听到不少的质疑的声音。这有其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中外艺术理论研究的重心更多投注于“艺术家主体”及“艺术作品主体”,较少关注“艺术接受”的问题。就文学作品而言,作家、作品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我看三毛     
三毛以她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吸引读者,更以她的“爱心”。广博深沉的情感征服读者。这在她的作品中具体表现为对自然、对生命、对“人”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对底层人物命运的关切和同情以及对正义的不懈追求。三毛作品以“情”感人的魅力所在,关键在于一个“真”字,与琼瑶作品比,其“情”更见风采。她的作品语言传神,还善于根据不同主题的需要来渲染不同气氛。  相似文献   

11.
徐则臣作为"70后"的代表作家,在当今文坛可谓炙手可热。目前,研究界大多将关注点放在他的"花街"系列及之后的作品,而对他的成长经历以及他步入文坛的过程鲜有论述。徐则臣将淮安视为文学故乡,在花街上建构自己的文学世界,而将现实故乡东海作为写作的素材库,两地分属一表一里,在徐则臣的小说中相互融合。本文在叙述徐则臣转徙经历的同时,兼谈他的转徙经历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择要介绍了杜甫的人生经历和创作实践,描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与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及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概括归纳了杜甫的主要创作成就和经验,分析了目前各种媒体语言文字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以及写作者在写作态度和表现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联系实际陈述了杜甫的创作实践和写作态度在当今所具有的指导意义,论述了当今时代写作者应该具有的素质和禀赋,对应该如何向杜甫学习以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的问题作出了简要回答。  相似文献   

13.
90年代女性文学最引人注目的现象是“躯体写作”和由此发展演变的个人化写作。女性写作姿态万千,林白作为女性文学代表作家在激情时代努力实践着她的个人化写作;建立在个人经验与个人记忆基础之上用语言飞翔也让语言飞翔。  相似文献   

14.
鲁迅的创作总是与他的生命状态联结在一起的,《呐喊》、《彷徨》、《野草》都是创作于作家生命中苦闷、孤独的时候。完成于鲁迅生命最后历程的《故事新编》必然与他晚年的心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历时13年之久的创作历程也必然反映了鲁迅对某种创作道路的执著探索,这条道路是不同于《呐喊》、《彷徨》的一条新的创作道路。其整体风格庄严而又荒诞,突出体现了鲁迅观察人生世相的特殊眼光,不仅是鲁迅最后的创新之作,也是他借以突围生命困境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5.
静心是当代一位值得关注的作家。身为女作家,她以女性视角进行写作,小说是女性主义的,同时又超越了单纯的女性主义。对人物心灵世界的洞察幽微与对时代症候的广角扫描,使静心的小说呈现出细致与宏阔的双重格局,在当代女性作家中占据着不被重复与不可替代的位置。笔者就静心写作的具体特质和创作流程与作家静心进行了初步的交流与探讨。就创作中的具体问题,如外国文学中心理剖析对其写作的影响,为什么对人物复杂的精神世界情有独钟,对时代大环境的忧患心态,对小说隐喻性的追求,对男女共存世界的本质探寻等进行了访谈。静心用幽默睿智形象风趣的语言解答了笔者的提问,同时对女性文学写作与研究也做出了中肯的评价和前瞻性的展望。  相似文献   

16.
The motive forces of literary creation are closely related to an author’s personal experiences.Milton experienced great losses during his lifetime,which produced deep infl uences on his poetic writing.This thesis,based on Freud’s"repression"and"compensation"theory,analyzes Milton’s psychological state in the creation of Paradise Lost,aiming at exploring infl uences of the poet’s experience of loss on the creation of Satan in his masterpiece.  相似文献   

17.
"乡下人"作家沈从文和"农民"作家贾平凹都以寓居于都市的"乡下人"自居,都在作品中充分体现出对都市文明的忧虑与对城乡文明的审视,在创作的文化意识和审美追求上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但因创作视角和创作模式等处的差异,作品中也体现出不同的风格和内涵。就二人创作中对城乡文明审视和批判的情况来进行比较,沈从文作品中更多地凸现了对城的批判与讽刺和对乡的自然与美的赞扬,对乡的审视更多几分理想色彩,而贾平凹的作品中则对城乡更多一些双向的审视和批判,更多了几分厚重与苍凉。  相似文献   

18.
上海沦陷区女作家苏青以其独特的创作题材和创作风格书写了沦陷区作家"边缘写作"的新的一页.本文用历史的眼光,从乡土文学、女性文学、通俗文学三种"边缘"文学形态对苏青的边缘写作进行深入地分析和解读,并进而探讨其深远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文心雕龙.知音》篇集中体现了刘勰的文学批评理论。在该篇中他指出了文学批评中普遍存在的"知音难求"的现象及其存在的原因,探讨了通过"博观"、"六观"和"沿波讨源"的途径实现文情可鉴的可行性,并从"情动辞发"和"披文入情"两方面论述了创作者与鉴赏者的潜在交流过程,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学批评中一个包括创作者、作品和鉴赏者之间的互动交流系统。  相似文献   

20.
Building a text is a multidimensional endeavor. Writers must work simultaneously on the content of the text, its discursive organization, the structure of the sentences, and the individual words themselves. Knowledge of vocabulary is central to this endeavor. This study intends (1) to trace the development of writer’s vocabulary depth, their vocabulary fluency in writing, and the features of the text they produce (productivity, lexical richness, and text structure) through elementary school and (2) to determine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writer’s performance and the text features to the quality of the text. One hundred and eighty bilingual Spanish/Catalan speakers from first, third, and sixth grade took part in the study. They participated in three researcher-created tasks; a synonyms/antonyms task to orally assess vocabulary depth; a semantic orthographic fluency task to examine their vocabulary fluency in writing; and a text writing task to evaluate text quality. Data was analyzed us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arget writer’s performance and the text features of the written compositions, and the externally evaluated text quality. Results revealed that both writer’s performance on vocabulary depth and semantic orthographic fluency and text features improved with school level. However, the capacity to establish meaning relations between words contributed more directly to the quality of texts than the speed to find words with a specific phonographic correspondence. External evaluation of text quality was more variable for younger students than for older students and was affected by school level mediated by writer performance and text feat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