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景教碑“七时礼赞”中“七时”究竞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纭。从语言学角度出发,通过考察佛经中与之类似的“六时礼赞”,确定“六时”为“每日六次”;景教史上曾有过“每日礼拜七次”的仪式,二教均有每日礼拜的习俗,只是礼拜次数存在差异。景教传入中土后,面对佛教“每日六次”的礼拜仪式,极有可能受佛教“六时礼赞”影响,汉译“每日七次”礼拜为“七时礼赞”。因此,“七时”应类比佛教的“六时”,意为“每日七次”。  相似文献   

2.
在单谓语句中,自然地以说话时间为事件发生的时间语境,“着”有表“已然”的绝对时功能;在复句非谓语位置上,“V着”中的“着”有表“同时”的相对时功能,在谓语位置上,“着”呈“绝对时”功能。“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不用,而和“着”相对应的英语时制标记“过去时”、“进行时”及非限定性小句“V+ing”则不能省略。英语用不同的动词形式表示绝对时制和相对时制,汉语的“着”既可以表示绝对时制,也可以表示相对时制。  相似文献   

3.
孟子思想中“仁义”的实现离不开对“时”的把握。孟子“时”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身、家、国、天下这四个层面。在“身”层面上的“时”,主要是讲个体行为不应拘泥于“仁义”之名;在“家”层面上的“时”,主要是讲家庭成员之间不应拘泥于“人伦”之名;在“天下”与“国”层面上的“时”,主要是讲执政者不应拘泥于尊卑有别之名。  相似文献   

4.
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七册44页例2、58页例4和第九册45页例6都属于求时间问题,而计算结果的单位名称均用“时“表示。我认为,应该用“小时”表示,不该用“时”表示。 因为“小时”与“时”是分别表示“时间”和“时刻”两个不同概念的单位名称。“时刻”指的是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秒针所指出的某一位置的读数。表示一日内的某一瞬间,一般用“时”表示。例如,“爸爸8时上班”,这里的“8时”就是时刻。“时间”指的是两个不同时刻间隔的量,一般用“小时”表示。例如,“爸爸工作了8小时”,这里的“8小时”就是时间。 因此,以我之见,教材不该将“小时”与“时”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5.
再说,即便干脆将“时时”解作“有时候”,也还是不妥。“时时而间进”译成“有时候偶然进谏”显得重复累赘。既然“时时”释为“不时”或“有时候”均有问题,当别求别解。《辞海》和郭锡良等编写的《古代汉语》都认为“时”可通“伺”,是“伺候、等待”之意。《论语·阳货》:“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庄子·人世间》:“(养虎)时  相似文献   

6.
《芙蕖》中“群葩当令时”一语,是句子“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的主语部分。课本对它这样加注:“正当各种花开的时令。葩,花。当令,正当时令。”把“当令”注为“正当时令”没有什么不妥,“当”是“适合”的意思,动词。但是,把“群葩当令时”译为“正当  相似文献   

7.
“付”和“负”同时兼有两种词性,本文主要探讨二字作动词时的用法。“付”和“负”作动词时,许多留学生很难区分。通过对留学生使用“付”和“负”时出现的偏误现象的分析,揭示其偏误规律,并对“负”和“付”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为对外汉语教学提出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
要想培育“大写”之人,必须涵养“大写”之爱。何谓“大写”之爱?就是把我们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倾注于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疏导之中的爱。班主任工作一言以蔽之:“导”。当学生思想迷茫时,要苦口婆心,积极“开导”;当学生进退两难时,要审时度势,及时“引导”;当学生取得进步时.要热情鼓励,因势“利导”;当学生出现反复时,要不厌其烦,耐心“诱导”。  相似文献   

9.
“X跟Y一样W”语式的语义预设相当复杂,但呈现出严格的规律。该语式在表示比拟的意义时,存在“YW”的预设义;在表示比较的意义时,其语义预设与“W”的性质有关:当“W”不是“大、小”类词时,存在着“YW”的预设义;当“W”是“大、小”类词的消极成分时,同样存在着“YW”的预设义;当“W”为“大、小”类词的积极成分时,不一定具有“YW”的预设义。也就是说,并不预设事物具有积极成分的概念意义所表达的性质,而是表示整个概念范围。  相似文献   

10.
动量词是汉语量词系统的两大部类之一。先秦时偶尔可见 ,魏晋南北朝时初步成熟 ,到唐五代时已经盛行。唐五代时 ,出现了“场”、“巡”、“遭”、“顿”、“件”五个新兴动量词 ,其中的“场”、“顿”、“遭”等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中。南北朝时期产生的动量词“遍”、“下”、“回”、“度”、“拜”等在唐五代时期发展成熟 ,其用法与现代汉语中已基本没有什么差别。同时 ,“同源动量”的产生是唐五代时期动量词发展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是精心预设和动态生成的统一,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课堂才是最活的,教学才是最美的,学生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课堂教学中应当正视学生的错误,当“回答别样”时,引领探究;当“回答错误”时,宽容鼓励;当“回答不广”时,延伸拓展;当“回答不精”时,辨别引导。  相似文献   

12.
从幼儿的视角出发,关注了幼儿自己的“本土”理解,如“我为什么要举手”、“举手时,我心里在想什么”、“我为什么不举手”、“不举手时,我的心里在想什么”、“要不要举手”等。在此基础上,本论文建构了“当幼儿不举手时”的可能策略。  相似文献   

13.
“时间”与“空间”是理解中唐女诗人“是其时”与“非其时”两相交叠的生存体验的一个向度。由“是其时”到“非其时”的生存体验书写背后传达出女诗人“被边缘化一努力跻身男权话语中心一重新被边缘化”的幻灭感。中唐女诗人双重时间感的书写体现出由初唐“是其时”作为被书写主体向赵宋“非其时”成为被书写主体转变的先兆。  相似文献   

14.
避雨     
《避雨》重点记叙了一位公社气象员姑娘避雨时的行动和语言。第一次下雨时,她“不声不响”地站在草棚的“最边上”。雨停了,大伙急着赶路,她“没有动”,“抬头望了望天空”,告诉大家:“还有雨!”第二次下雨时,她“仍然站在最边上”。姑娘在避雨中的行动,反映了她爱观察气象变化的特点。第二次避雨时,人们向她“打破沙锅问到底”,她对  相似文献   

15.
话说fish     
提起fish,它给人们的第一印象便是指“鱼”,实际上它的用法并非如此简单。fish用作可数名词指“鱼的条数”时,它的单数和复数形式相同.“两条鱼”就是two fish:指“鱼的种类”时.复数形式为fishes,two fishes意思是“两种鱼”:fish用作不可数名词时无复数形式。应作“鱼肉”解;fish用作动词时。它的含义又与“钓(捕)鱼”有关,“去钓鱼”就是go fishing。例如.  相似文献   

16.
爆竹     
爆竹也叫“爆仗”、“炮仗”,唐代时写作“爆竿”,南方各地又称之为“纸炮”、“响炮”。如果把许多单个的爆竹联结成串, 则叫作“鞭炮”、“响鞭”、“鞭”。最早的爆竹只是将竹子放入火中焚烧, 因会发出“噼哩啪啦”的响声,故称爆竹。南北朝时梁朝人宗懔在《荆梦岁时记》中记载了当时的习俗,说每年正月初一,“鸡鸣  相似文献   

17.
台湾与祖国     
一、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一)“台湾”得名台湾曾以各种不同的名称出现在祖国的历史文献上。汉代的“东”,三国时的“夷洲”,隋、唐、宋三朝时的“流求”,元代的“琉球”,明朝时的“东番”都是指今天的台湾。而“台湾”二字的出现,是在明朝万历年间。郑成...  相似文献   

18.
生气的代价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各种事情生各种各样的气,比如说,不顺心时生“火气”,不高兴时生“闷气”,发牢骚时生“怨气”,发脾气时生“怒气”,受委屈时生“冤枉气”,等等,但很少有人知道生气的后果是什么。  相似文献   

19.
冉永胜 《成才之路》2009,(7):I0006-I0007
现行新世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版生物学,第五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二节“呼吸作用”中。第一部分内容“观察植物的呼吸现象”,教材中安排了三个演示实验:“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种子萌发时释放能量”。  相似文献   

20.
在利用“个”情境模型初步认识分数“量”含义的基础上,探讨了利用“米”“时”情境模型巩固分数“量”含义的学习路径:复习“个”情境模型—引入“米”“时”情境模型—巩固分数“量”含义—应用分数“量”含义。结果表明,基于“米”“时”情境模型的分数“量”含义的学习路径有效巩固了学生对分数“量”含义的理解。可见,研究设计的学习路径有助于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感受分数的本质,加深对分数“量”含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