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9 毫秒
1.
《毛诗·序》,分置于各篇之首,其中关睢序还分大序、小序,但诗序曾长期被认为不可信。这是因为:一、《尚书序》被认为不可信;二、郑司农早认为史记、汉书说孔子删诗不可信,孔颖达也说“迁言未可信”,自此,郑椎、朱熹、朱彝尊、崔述等人均认为不可信。因此,《诗序》也被认为不可信。王引之、康有为等先后经详细考证,认为《书序》出《史记》之后,非孔子所作。现在看来,过去一般不相信史公所书实属无据。《孔子世家》认为《书传》自孔氏,孔子“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说明史公是见过书传及其序的,否则何以述说。既如此,怎能说《书序》出史记之后。今《毛诗》有序,是我国最早的文学批评和诗论著作,应该说是有很高价值的,问题是出于谁手?《后汉书。儒林传》曾记述:“谢曼卿善《毛诗》”,“宏从受学,因作《毛诗序》,善得风雅之旨,于今传于世。”卫宏系东汉初人,《毛诗诂训传》西汉初已出,《汉书·艺文志》曾著录,何以晚出两百余年的卫宏能在《毛传》时为诗作序呢?郑玄与卫宏相去  相似文献   

2.
《论语·八佾》记载:孔子有感于时势,很想发掘夏商二代的礼乐文化传统,“斟酌损益,以为世制”。但他最后终于只能发出意味深长的感叹:“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这给历史留下的启示是多方面的——一、中国文化传统中经典和经典解释的地位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是具有传统的文化。没有文化就没有传统的形成,而没有传统,也就没  相似文献   

3.
“文献”本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追溯我国“文献”一词的最早出处,现都以《论语·八佾》篇的记叙为渊源:“夏礼吾能言之,(木巳)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孔子说的“文献”是什么意思呢?长期以来一直成为史学界争论的问题,现在又引  相似文献   

4.
“子以四教”别解●陈桂生孔子私学究竟“教”什么?似乎清楚,又像是一个谜。《史记·孔子世家》称“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加之,其中尚有“孔子晚年而喜易”,死前二年,“因史记作春秋”之说,今人或标以书名号,成为《诗》《书》《礼》《乐》《易》《春秋》...  相似文献   

5.
宋珂 《考试周刊》2010,(25):233-233
体态语是人类古老的交际形式。人类早就学会了手势、身体姿势和面部表情这一丰富多彩的“语言”。正如《礼记·乐记》所云:“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文,足之蹈之也。”可见,古今中外都非常重视体态语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一、文献定义的历史演变 文献一词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国内,文献一词最早见于孔子在《论语·八佾》中的一段话:“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能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孔子说这段话的意思是:他懂得夏代、殷代的制度,但不了解杞国和宋国的制度,原因就是缺乏足够的文献。对这段话,后人的解释颇多,但长期流行的是汉郑玄和宋朱熹的观点。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文,典籍也,献,贤也。”可见文献的原意是两个概念,即典籍与宿贤。文,指有关典章制度的文字资料;献训为贤,指广博多闻,熟悉掌故的人,因为古人治史,一方面靠文字记载,一方面借助口耳相传的资料,因此“文”与“献”(贤)都被视为史料。 宋元之际,文献概念的含义发生了一些变化,专指有价值的图书文物,其外延有所缩小,贤的意义退化。这个时期的马端临,首次以文献一词命名著作作了《文献通考》一书。他在此书自  相似文献   

7.
《礼记·檀弓》有“既得合葬章”文如下:孔子既得合葬于防,曰:“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于是封之,崇四尺。孔子先反,门人后,雨甚至,孔子问焉,曰:“尔来何迟也?”曰:“防墓崩。”孔子不应。三,孔子泫然流涕曰:“吾闻之,古不修墓。”①  相似文献   

8.
一 《论语·先进·侍坐》载:“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对其中孔子两句话的理解,第一句没有分歧;而“毋吾以”则历来有争议。 魏何晏(等五人)《论语集解》引西汉孔安国传(注)云:“孔曰:言我问女(汝),女无以我长故难对。”①尽管“孔安国为《古论》作传,《史》、《汉》无文,何晏《集解序》始吉安国为之训说而世不传,而《集解》颇引孔《传》文,未说其所自出也”,但何晏《论语》集解“魏初已有其书”,②这无庸置疑。我们认为:此“孔传”虽难于肯定为西汉孔安国所亲为,但视为汉代还流行的一种古注当不成问题…  相似文献   

9.
现代人们的名字一般是三个字或两个字。一般情况下,第一个字为姓,后面的字为名,如陈X、张XX等。但对古人来说,尤其是先秦时期,这就不太适用了。试举几例:1.孔子并非姓孔。《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字仲尼姓孔氏”。司马迁是伟大的历史学家,但是《史记》也并非完美无缺,他说孔子“姓孔氏”,其实并非如此。在先秦时代,姓和氏是有...  相似文献   

10.
“十三经”     
“十三经”即十三种书,是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尊崇为经典的“必修读物”。它是由“六经”、“五经”、“九经”和“十二经”逐步增加而成的。孔子删定的“六经”是:易、书、诗、礼、乐、春秋。秦始皇焚书后,到汉朝收拾残余,亡佚了《乐经》,从此就只有“五经”。《礼》自汉代以后、所传凡三书,即《周礼》、《仪礼》和《礼记》;《春秋经》也有秦以前三个人所作的“传”留下来,即《左氏传》、《公羊传》、《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