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课堂上,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将课本上的历史知识讲授和传授给学生,还要培养学生相应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判断能力,通过分析和了解一个国家在文化、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发生的变动和由此产生的影响,正确认识和判断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的发展规律。对此就要求学生在头脑中由对历史发展有一个完整的理论认识体系,学生不仅仅只是对历史事件进行单纯地记忆,更要去了解历史事件探索历史事件对当时对现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历史教学中,对历史人物、事件的评价,一定要考虑历史人物是活动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他的所作所为或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是当时历史因素在他身上的体现。只有充分考虑历史因素,才能对当时的人物和历史事件有一个准确的认识,才能体现出评价的客观性,才能让学生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相似文献   

3.
赵蔷 《甘肃教育》2011,(1):62-62
历史教学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这四个基本要素。其中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整个历史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评价历史人物的目的在于通过认识历史人物,进而认识其所处的时代,以古鉴今,促进当前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曾岩 《华章》2012,(11)
历史教学离不开史实,史实主要由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元素组成,其中历史事件是历史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在教学中,我们常常需要把历史事件还原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中去,找出激化了历史事件却又隐藏在其后的矛盾,来帮助我们认识和学习历史.本文以岳麓版教材必修三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为例,分析矛盾在单课教学及单元整合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中学历史新课程教科书是按模块、专题、中外历史混合编写的,这种模块专题体例给中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诸多弊端。本来人类历史是按照时间顺序从前到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相互联系地发展着的,但新课程教科书的模块体例人为地割裂了历史的横向联系,割裂了历史事件的完整性,使很多完整的历史事件呈现在不同的模块中,造成了历史事件的支离破碎,造成了知识点的分散、重复、缺失,学生学起来好比盲人摸象,弄不清事件的原委,说不清事件的来龙去脉;专题体例又人为地割裂了历史的纵向联系,使很多历史事件在缺乏前因后果的情况下孤立地呈现给学生,学生只能孤立地一个一个地硬性接受历史知识,弄不清历史的发展脉络。同时这种模块专题体例,又打乱了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先发生的后发生  相似文献   

6.
郭秀锦 《考试周刊》2010,(19):164-165
人类历史的发展是错综复杂的,它所展现的是一幅从低级向高级依次演进的画卷,其间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互相交织。由于现行的中学历史教材,以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专题叙述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致使中学历史课的讲授成了对政治发展史、经济发展史和文化发展史的梳理,从而导致历史发展被人为地割裂,也使学生对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大势的认识较为模糊。这种教学模式虽有利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但不利于培养学生以联系的观点看待人类文明的发展.对于历史发展中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7.
历史背景是指对历史事件的发生、存在和变化起重要作用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它是学习历史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个概念。一般来说,历史背景为我们提供了某一历史事件发生时(前)的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思想化、阶级关系、民族关系等某些方面的状况,从中揭示某一历史事件发生的深刻社会根源。善于从历史背景中分析历史原因,对于学好历史非常重要。怎样从历史背景中分析历史原因呢?  相似文献   

8.
历史是讲过去的事情,内容十分广泛,头绪多,线索多。要了解过去的事情,千头万绪抓什么?自考生在学习过程中,抓住历史的主千,这是至关重要的。“五要素”学习法就是要抓住五个方面的东西: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评价。 历史上无论什么错综复杂的事件,都离不开上面的五要素,因为任何事件的发生和发展都是在一定的时空,有一定的历史人物情况下发生的(我们指的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任何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也都或大或小对当时和以后的历史发生着作用与影响。“五要素”正是事物发展的正常法规,普遍法则。 “五要素”学习法,可按宏…  相似文献   

9.
历史图表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生们往往对理清历史线索、准确地把握历史概念感到有困难。如能在历史教学中适时巧妙地运用历史图表,则可收到较好的效果。一、图表可连贯历史事件的历史空间,拉近历史发展过程历史事件总是通过一定的时间、地域、人物的活动发生和发展起来的。文字叙述得再详细、再清楚,也不能形成为表现地域空间的图像,但如把它落实到图表上面,转化成一幅历史图画,则能使学生一目了然,形成完整的认识。例如:中国历史上大陆与台湾的关系,涉及到台湾在不同时代的不同名称,大陆与台湾的民族、文化、经济往来及边疆巩固等许多方面,内容多…  相似文献   

10.
“神入”一词由英国历史教学界传人我国.原意是“Empathy”。此处所讲的“神人”,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指“交游”人物,即在历史教学中,使学生置身于历史的环境中去观察人物,从而把握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信仰和动机,从历史中获取智慧。第二层是指“进入”事件.即让学生置身于历史发展的时代中观察事件,从而把握历史事件的起因、内容、特征和态势,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趋向和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孟浩 《考试周刊》2014,(6):128-129
<正>一历史是由人类活动构成的,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中,人类组成的各个民族、阶级、集团中,都涌现出了许多突出的代表人物。这些代表人物在历史舞台上,演绎着自己的人生故事,既有呼唤时代风云的英雄,又有自鸣得意的小丑———在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中,他们显得分外引人注目。所以,在历史教学中除去时间、地点和事件这几个要素外,相关历史人物就是整个历史课程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没有历史人物的活动,历史的时间、地点和事件就都失去了  相似文献   

12.
官营茶马贸易和民营荼马贸易是茶马时代发展、演进的两条主线,它们不是同时生产,却是并行发展,有着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茶马时代的历史进程展现了我国历史上民族贸易政治羁縻、经济联系、民族交往的生动内容,其历史本质体现了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这个过程也惩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官营茶马贸易和民营荼马贸易是茶马时代发展、演进的两条主线,它们不是同时生产,却是并行发展,有着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茶马时代的历史进程展现了我国历史上民族贸易政治羁縻、经济联系、民族交往的生动内容,其历史本质体现了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这个过程也惩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任何历史事件、历史现象都发生在一定的时间,离开了具体的时间,历史事件和现象的发生、发展就难以理解。而整个人类历史又是由无数历史事件、历史现象顺序发展而成的,它们之间又存在互相联系、互为因果、互相制约的关系。如果没有时间概念,则无从分析各个历史事件和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也无从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因此,加强历史基础知识教学,首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时间概念。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历史学习中的时间概念呢?  相似文献   

15.
保山近3万年的历史发展,经历了旧石器、新石器、青铜器、永昌时代和民国时代,发生了哀牢归汉、滇西抗战等重大历史事件,产生了一大批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16.
刘学章 《山东教育》2006,(10):43-44
《历史课程标准》对“知识与能力”的要求是:“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有人这样比喻:倘若历史是滚滚的长河,那么时间就是长河的里程碑;倘若无数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是一盘散乱的珠子,那么时间就是串起珠子的线索。可见,指导学生熟记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时间,是学生牢固掌握历史知识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7.
《小读者》2010,(4):56-56
举办世博会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庆祝重大的历史事件或某个国家、地区的重要纪念活动,以展示人类在某一领域中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举办世博会,不仅给参展国家带来发展的机遇,  相似文献   

18.
由于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历史教材篇幅短,内容概括、简单,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利用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深化课堂教学,作者从历史事件的因果联系、发展脉络等方面结合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蒸汽时代"的到来》一课,阐述了运用历史联系深化历史教学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邓彬 《中学文科》2007,(12):38-38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知识的学习居于重要的地位。然而,学习历史知识并非轻而易举,主要的问题在于:历史知识一看就懂,一丢就忘。浩如烟海的历史知识,涉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影响、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科技文化等。如何记才能记得牢呢?作为历史教师,笔者认为注意总结搜集整理,把它们变成一串串数字,利用数字法记忆历史,对于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方面有一定的成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在历史上的许多伟大的思想家中,文艺复兴时期的马基雅维里显得与众不同:有人对他全盘否定,有人则对他持肯定态度。马基雅维里基于对当时意大利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审时度势,把自己的思想建立在历史教训与现实观察之上,主张用君主制来实现意大利的统一。这不仅顺应了当时欧洲的时代潮流,也符合当时的国情与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他的政治思想揭开了研究国家政治权力运行的序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