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已成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的使命,然而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在新的使命下,高校应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学校发展深度融合,可构建"组织-文化-教育"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创新创业型组织建设为引领,以创新创业文化建设为土壤,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火种,共同培育创新创业硕果。  相似文献   

2.
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和"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着许多新挑战,创业文化培育作为一种面向未来发展的教育思想,对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高校通过培育创业文化,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帮助他们培育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更好地走向社会。  相似文献   

3.
在国家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高校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积极建立系统的创业教育模式,努力培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本文从明晰高校创业文化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当前高校培育创业文化存在的问题,并对高校创业文化与创业教育融合的重要意义和措施机制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高校创业文化是在创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特征,是创新精神的文化体现,是繁荣校园创业环境的文化源泉。目前高校的创业文化发展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新媒体的高效性、开放性和交互性传播为创业文化培育开辟发展阵地,搭建交互平台,增强传播速度。以新媒体为平台促进大学生创业意识、增加创业知识、提高创业品质、推进创业实践,通过"意识、知识、品质、实践"四位一体创新培育高校创业文化。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应通过坚持文化自信来引导创新创业文化的发展方向。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在培育创新创业文化过程中存在的培育途径和内涵精神单一、中国各地特色文化的融入传承不足等问题,提出高职院校既要积极探索地方传统文化融入创新创业文化的方式,做好传统文化自信与发扬工作,也要加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融入创新创业文化的方式,不断丰富创新创业精神内涵,持续提升师生创新创业自信感。  相似文献   

6.
新建本科院校在完成"一次创业"的基础上,亟需凝固和继承先进文化、精心培育独具特色的大学精神,提高核心竞争力。文章论述了新建本科院校培育大学精神的重要性与培育大学精神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社会性别理论为女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了新的方法论视角。其培育路径为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给女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支持;建构新型的社会性别文化,改善女大学生创业的社会文化环境;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开展社会性别意识的教育与培训。  相似文献   

8.
王旭明 《高教论坛》2012,(11):127-129
"无领导小组讨论"作为当前流行的人力资源评价方法之一,运用于高校大学生就业力培育,是一种新的尝试。文章提出了"无领导小组讨论"在高校大学生就业力培育中的推进措施和取得的实效,对于切实提高高校大学生就业力、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具备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下,高职院校培育创客文化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必然趋势。高职院校目前在人才培养理念、教学课程模式、创业实践活动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从"创客精神"的培育、师资力量的组建、创客空间的构建等方面来解决这些问题,探索高职院校创客文化培育路径,可促进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应该以就业为导向,创业是就业的高级形式,职业学校应积极培育创业文化,鼓励创新,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创业。本文在分析创业文化的内涵、理念及职业学校培育创业文化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和培育职业学校创业文化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面对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我国确定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并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促进大学生就业与创业;但是,以大学生创业促进就业在新常态下存在一定的问题、面临着一些困难。本研究认为,以创业促进就业必须培育创业文化、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完善大学生创业扶持体系。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如何推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创客文化的逐步传播,大学生创客思维的培养和创客空间模式探索逐步成为改革的突破口。本文探索了创客空间在大学生第二课堂的运营模式及创客文化在校园培育的可行性,并结合自身近年来校企深入合作的经验,提出了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大学生创客空间培养模式的运营思路。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创业文化是高校利用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营造创业的环境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精神,并反作用于创业实践活动的一种文化。重视和培育大学生创业文化将有助于养成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推动高校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引领社会创新文化风尚。针对当前高校创业文化培育中思想认识、教育实效、保障机制等问题,高校师生需努力提高创业教育认知水平,普及高校创业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创业文化,促进技术文化、企业文化、区域文化等多元文化与大学生创业文化的交融与互动。  相似文献   

14.
高校创业文化具有独特性、融合性、塑造性和实践性特征,对于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的培养以及高校内涵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基于地域文化的高校创业文化培育有利于培养高校创业文化自觉和创业文化自信,有利于构建特色鲜明、富有成效的高校创业文化,有利于形成整合性的高校创业文化,有利于发挥学校的辐射功能、推动地域的发展。地域文化视角下的高校创业文化培育路径为:第一,吸纳典型创业地域的创业文化;第二,建立政府、社会、学校相互联动的高校创业文化培育机制;第三,在融合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培育高校创业精神。  相似文献   

15.
在这个"双创"的大环境下,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培育创新创业精神能在深层上改变大学生的心智结构,对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激情及提升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变得更加重要。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融合了传统课堂教学与多媒体网络教学,是任务型教学与自主型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前信息化教学的主流。本文基于教学实践对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实际进行分析,提出基于混合式教学构建一种新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课程的有效性,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也有助于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实践育人基地建设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将实践育人工作定位于探索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育人机制和载体,积极营造良好创业生态环境,积淀创新创业优质文化,培育职教双创基因,成为培养顶层拔尖创新型、创造型、创业型人才的强大助力,提供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支撑、技术支撑、文化支撑和思想支撑。通过"一体双驱多引擎"格局的双创实践育人基地建设,能够推进高职院校有效地整合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资源,有利于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始终,实现从双创意识培养到双创素质培育再到双创项目实践过程的完整对接,使创新创业教育突破理论教学表面,真正落实到实践育人根本。  相似文献   

17.
从嵌入理论视角审视,高校创业教育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嵌入在复杂的社会网络系统中,受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因素影响和制约。通过对比分析中美两国创业教育发展实践,发现我国与美国的关键性差距在于缺乏创业人格培育,即批判精神、自主创新意识欠缺。面对当前我国创业教育"工具性"价值高扬、文化转型中的"人格失范"、礼制糟粕对个性精神的残戕、困顿现实导致创业教育曲高和寡的本土化现实,要想实现我国创业教育突破性发展,必须以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为战略支点,将创业文化、创业课程、创业人格、创业师资嵌入到高等教育全过程,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创业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18.
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核心是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育广大学生的创业素养,帮助学生在学习期间或毕业后进行自主创业。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创业教育,应力避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将重心回归到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本质上来,通过价值重塑与文化引领来培育广大学生的创业素养。  相似文献   

19.
培育和谐创业社会文化,催生和谐创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已成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培育和谐创业的社会文化,核心任务和中心环节是构建和谐创业文化的价值体系。因此,通过设定科学的价值目标,创新价值实现方式,拓展价值来源等途径构建和谐创业社会文化的价值体系,是培育和谐创业社会文化,营造和谐创业的社会氛围和环境,形成群众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和谐创业发展模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物质基础的重要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20.
<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创业教育的界定,从广义视角而言,指培育具备开创性的个体。个体商户或者用人单位要求受雇群体在事业层面有所成就的同时,逐渐提高自身冒险精神、首创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水平、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专业技术。创业教育是使受教者在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领域中实施行为创新,开拓或者延伸新的发展空间,并且为他人与社会提供发展契机的教育活动。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