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克里斯蒂娃在《妇女的时间》中将女性主义划分为三个阶段,她将中国社会融入自己的理论建构中,并将其与西方置于二元对立的地位,从而表述了自己对中国社会的推崇与对西方社会的反思与批判。然而克里斯蒂娃将中国社会"为我所用"的做法不符合中国实际,是需要被质疑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曾出现的将神话传说本身改造成历史的神话历史化运动 ,使中国古代的体系神话不同于古希腊的体系神话 ,并且由于神话历史化内容不仅是将神话传说的内容改造成历史甚至是现实内容 ,而且还包含着将现实的人物神化、将现实内容非现实化倾向 ,致使中国古代的叙事文 ,无论是历史叙事文、志怪类叙事文 ,还是文学叙事文都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3.
从历史、神话与美学三个层面探讨了古希腊文化精神中的"爱欲"问题,指出"爱欲"内部的二元划分是构成古希腊文化精神的阴阳两面,也是传统西方思想的内在对立紧张的源头之一。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并没有神话学专论,其神话观主要反映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其核心思想是认为神话是用幻想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本身。其实这更接近于"神话历史说",即剥去"幻想"外衣就能见到上古自然和社会本身。然而长期以来学界过于强调"幻想"成分,"神话幻想说"几乎家喻户晓,然而这并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神话观的原意,也不利于揭示人类文明初期神话史中的真实历史。  相似文献   

5.
池莉小说展现了平凡而广阔的生活场景,凸显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和独立。她从一个女性的角度、以小市民的视角解构爱情的神话,并表现出明显的浪漫传奇化倾向,显示了独特的叙事策略。池莉把作品中的女性融入到社会现实之中,以客观朴实的语言塑造了不同的女性形象,把她们还原到现实生活里,从而进一步地揭露现实社会。  相似文献   

6.
技术之于教学起着唤醒、推动、落实等作用,从历史发展的视角可探寻技术融入教学的可视化路径,并呈现出三点主要特征:技术在人类文明进程中与教学平行共进、技术扮演着"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角色、技术与教学出现话语对立。当下技术与教学相融的过程中存在追逐技术垄断背后的教学惰性、技术参与教学改革中的逻辑悖论、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中的实践偏颇等境遇。现实中技术融入教学存在教师素养、教学发展、技术功能、学习目标等方面的限度。在对限度进行理性判断的基础上从提升教师的技术素养,以走出教学迷误;明确技术的功能定位,以教学的教育性对技术"控速";把握学习的核心地位,以预流和反思助力实践"转身"——三个方面来探寻技术融入教学的适切点,寻求技术融入教学的未来超越。  相似文献   

7.
动画是借助电影技术诞生和发展的,电影已有100余年历史,而且是现实社会热门的强势媒体,具有多方面的经验值得动画借鉴。但电影的本质是以物质和现实为基础,反映的是物质现实的复原;动画则是采用虚拟的、非自然的现实为对象,反映的是物质现实的变形,两者在本质上相对立。动画向电影借鉴的方法可从寻找与电影的相同点、不同点和对立点入手,以这些"点"为借鉴平台,并把握好绘制与摄制、假定与虚幻、常态与变形、现实与超越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杰弗瑞.希尔是"二战"后英国新一代诗人的杰出代表。他的许多诗歌以考古残片为题材,以片断式语言为主要表现手段。他将历史与现实有意地混杂在一起,重构出奇特的历史神话,从而蕴涵了厚重的历史和严肃的伦理主题。  相似文献   

9.
《金色笔记》是当代著名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它引入西绪福斯神话以突出人类在荒诞的现实处境中的责任。它借鉴了英国女性主义文学的传统,却挣脱了经典女性文学作品婚姻家庭的窠臼和“闺中情怨”的模式。为了扩大文本的社会维度,莱辛还在《金色笔记》中融入了发生在20世纪的真实历史事实作为小说的前文本。在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文本中,互文性作为一种重要的文本策略披广泛运用。无论从狭义的互文性还是广义的互文性来看.《金色笔记》都具备互文性的鲜明特征。本文以《金色笔记》为分析对象,着重讨论该作品与西绪福斯神话和当时的社会历史现实以及女性主义文学传统之间的互文关系。  相似文献   

10.
历史是真实的,真相只有一个.历史教师处在现实社会中,受现实社会政治形势的影响,往往把自己的主观意识融入历史教学之中,使自己教的历史课偏离历史的真相.这种违背历史的教学,有悖于唯物辩证法,有碍于历史课程标准的落实,不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应该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1.
神话是原始先民生活的缩影,它反映原始先民的生活,将他们的想象性、象征性、情感性等原始思维特征杂糅在一起.闻一多希望从神话研究入手,探究“这民族,这文化”的源头,将学术研究与当时社会的现实需要结合起来,通过神话研究,寻找中华民族“集体的力”.闻一多文化阐释批评下的神话研究,穿透了历史的重重迷雾,洞悉了其中真正的文化意蕴.他还原了神话中的古代历法、古代英雄人物的历史、古代的地质地貌,发掘出伏羲、女娲及“先妣兼神禖”等神话母题,对中国的神话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鲧禹治水"是神话,也是历史,是诗性的历史,是一种变形的、艺术化的历史书写方式。还原神话的历史庐山真面目,既需要历史学的研究,也需要从民族文化特性、思维方式以及传承方式等方面入手,将它置于历史的文化语境中加以解读,方能更好地理解。"鲧禹治水"只是中国众多神话中的一篇,在此只是以解剖麻雀的方式提供一个思考的维度,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宜宾学院学报》2015,(4):74-7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矛盾与阶层对立随着经济增长日益显现,官民对立、强弱对立、善恶对立等对立事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网络事件能迅速扩散与事件本身被框架为"对立事件"有直接关系。少部分能脱颖而出的网络事件正是采用了二元对立框架事件的策略,以契合网民的现实社会情绪,刺激事件迅速扩散形成网络舆情。  相似文献   

14.
许妍 《考试周刊》2014,(92):138-138
<正>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要"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和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引领,因此历史教师的目光不能局限于书本,不能只停留在遥远的过去,还要关注现在,关注当下世界,采撷社会现实中鲜活生动的素材,将其融入历史课堂教学中。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如果有意识地架起历史与现实沟通的桥梁,恰当地将历史事件与时事热点联系起来,则势必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相似文献   

15.
将以伏羲、女娲为核心的中国洪水神话和希伯来洪水神话(《旧约·创世记》洪水神话)进行了比较、互释,认为这两个神话的初次创世产生于原始母系社会,再次创世产生于父权社会,洪水是两次创世的分水岭,其功能在摧毁母系社会、开启父权社会。神话中的洪水可分自然洪水和文化洪水,中国的洪水后兄妹婚神话和《旧约·创世记》洪水神话不反映洪水自然现象本身,属文化洪水,与所谓的历史上爆发过的一次淹没全世界的大洪水无关,想从中挖掘历史真相是徒劳的。  相似文献   

16.
《变形记》是卡夫卡笔下颇具荒诞、讽刺意味的经典之作,小说以西方资本主义工业社会为背景,通过小市民格里高尔的曲折命运,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畸形、扭曲的金钱观,强烈抨击了异化的现实世界。论文基于结构主义的二元对立理论,分别从文中的三大对立入手,将金钱与自我的对立、动物与人类的对立,门内与门外的对立与格里高尔个体的异化、格里高尔周遭人际关系的异化以及西方资本主义现实世界的异化联系起来,深入剖析主人公格里高尔及其所处的现实世界的"异化",以期加深读者对《变形记》主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神话不断呈现着一种流动的变化,研究"牛郎织女"的神话,探讨其原始的内容及意义,梳理该神话的流传及其演变非常重要。由于宗教观念、社会文化环境等诸多原因的影响,"牛郎织女"神话主要经历了胚胎期、雏形期、形成期、演变期等,每个时期都深深植根于社会和文化的土壤,也因此形成了诸多独有的特征。"牛郎织女"神话发展至当下,已全然不同于初步形成期的形态,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神话精神的同时,也融入了现代人的生产生活经验,"牛郎织女"神话以七夕节的形式传承至今,并演变为中国的情人节。并逐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向世界传达中国古老而美好的爱情故事,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8.
姜安<走出硝烟的女神>承续了传统"红色经典叙事"将刚刚过去的"革命历史"经典化的功能,讲述革命的起源神话、英雄传奇和终极承诺,但也有自己的新创.她以女性视角观察和思考女性在战争中肉体与灵魂的痛苦裂变,及其在战争中获得的精神新生,最终让她们由"女人"升华为"女神".这个叙事意图,是由"贞洁受伤型"、"政治受伤型"、"婚姻受伤型"等三类女性人物形象来实现的.姜安的历史叙事与充当"社会历史家",把握"时代精神",重构红色历史图景,以与意识形态化的历史观念、历史意识等权威历史话语"互证"的使命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将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要培养学生"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辨析和价值判断",要培养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和方法","能够客观评判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问题"。那么,历史学科所指的"评判""判断"等聚焦学生判断力的重要能力,教师如何有策略地去培养学生呢?笔者认为,可以尝试以下一条路径,即以跨单元主题教学为突破口,以问题教学为主要教学方法,多元方式量规评估,在课堂教学中扎实推进高中生  相似文献   

20.
正学习历史是为了什么?是社会对历史教育的一个共同疑惑。汪瀛老师以株洲市四中学生学情为基础,以导学案、多媒体等为载体,设计出多个富有思辨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感悟《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就是对这一疑惑的解答。他诠释了自己与许多历史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共同终极追求:"反思历史,关注现实",即"用历史智慧启迪现实思考"。汪老师说:"凡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追求。"但教师的教学追求投射到现实教学中又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