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8 毫秒
1.
一个语文老师应该展现给大家的是儒雅的语文课堂,要上出语文课的"语文味",而这种课堂氛围的创设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师课堂语言的魅力.语文老师应该把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看作是一件大事,应该有意识地磨砺自己的语言,研究语文教学的语言风格,逐步掌握教学语言的特征,达到语言美.  相似文献   

2.
储泰松 《学语文》2023,(5):81-87
古代汉语是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是培养文言阅读能力的工具课;语文课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也是工具性、人文性课程。两者之间关系密切,相互交融,古代汉语为语文课提供了大量教学内容,滋养了最重要的语文教学方法,提供了理解语文的语言工具;中学语文教学为古代汉语知识传播提供了最便捷的通道,赋予学生打开优秀传统文化殿堂的钥匙。  相似文献   

3.
关于语文教材的话题是近年来教材编写界议论颇多的一个话题,语文教材连同语文课教学也是教育界受非议的一个领域。仔细审视一下社会对于语文教材与语文课教学的非议,不难发现大家把评判的标准几乎都放到了实效与应用上,认为学习语文照样不会写文章,不会演讲,不会对语言能力有多大提高。有些学者直接判定当前的语文教学是一种失败的教学,  相似文献   

4.
黄梧桐 《考试周刊》2014,(96):29-29
<正>新的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中提出背诵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基本手段。背诵是学习语文的一种有效方法,是知识输入的一种有效途径,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大量的语文基础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语感,进行听、说、读、写各项活动。大部分人的"背诵",都仅仅是指记忆"词汇"。特别是对语文课文的背诵,人们的观点各不相同:有些人认为语文课文需要背诵;有些人认为语文课文可不背诵。一、背诵语文课文对提高学生的语言整体素质起到了重要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语文的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语言作为一种工具,能将工具性和人文性完整统一,这是最基本的特点。目前,小学语文课上并没有把最基本的特点很好地体现出来。要从根本上找到教育突破途径,在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心灵应该是律动的,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们向往的,才能让同学们沉浸在学习语文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6.
上完《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后,我总在想,从教近二十年,使用过几套语文教材,感觉每一本语文课本能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能从不同角度折射我们的民族文化,引导学生更好地提高语文学习水平,增强语文素养,让我们走进了一个神圣的文化殿堂,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说到底,就是在言语训练中让学生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从而发展学生言语能力的活动。因此,在语文课上,学习、积累、运用语言就必然成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就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而思想教育、思维训练、审美陶冶,则是派生的任务。语文老师们应该凭借自己一定的文化积淀,去体味、感悟作品,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去咀嚼文字,品味语言,从而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文体美和语言美的认同与赞赏。  相似文献   

8.
徐洁  李勇 《青年教师》2010,(7):27-28
语文课的根本目的是学科性的,是增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也就是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要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课就是要展示语言文字的美丽和魅力,无论如何也不能脱离语言和文字,这是语文之本。因此,语文课必须重视语言教学,必须讲究咬文嚼字,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教学中,特别是对于语文教师来讲,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及学生的语言进步,与其教学语言息息相关。在教学活动中,其教学水平、质量、风格等都会直接体现出来。基于目前存在着有些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师语言能力、活力欠缺乏的现象,就必然要深入研究这些问题,根据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不断探究教学语言的方式,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师在面对小学生授课时的能力,准确把握语言,用生动、优美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对语文课感兴趣,有乐趣,把语言能力充分运用于教育当中,使其在教学中有长久的、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语文——作为传统的基础性学科,把信息技术与它适当地整合起来,将会很好地改变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为语文教学插上飞翔的翅膀.然而当下有些语文课,媒体的使用与语文课没有有机整合,丢失了语文教学的语文味.那么,如何让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呢?笔者做了如下总结: 一、通过网络环境促使学生“读”出语文味 朗读就是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文字这种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它是一项口头语言的艺术,需要创造性地还原语气,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的有声的口头语言.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教育要追寻儿童的精神。因为从本质上说,小学教育是儿童教育。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因此要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科学课或别的什么课。小学语文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学,因此必须了解儿童、研究儿童,懂得儿童文化的特点。儿童文化是一种诗性文化,儿童常常在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之间  相似文献   

12.
刘银玲 《考试周刊》2011,(86):38-39
何谓大语文观?大语文教育观实际上是语文的素质教育,教育的生活化。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克有一句名言:“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它不仅仅靠语文课、局限的语文课本教材来完成语言的任务,而是要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等相沟通,不能局限于单一的学习方式.不能局限于课堂。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育主要涉及语言、文字和文学三个方面,我们从文化学角度分别加以审视可以看到:语言是文化的存在;文字是文化的凝结;文学是文化的阐释。由此可见,语文教育中弥漫着浓厚的文化气息,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掘其中的文化因素,使语文教育更具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的成功与否其评价的重要标准就是它是否有“语文味”。但是多年来,在新课改教改的大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味”已大大缺失。笔者认为无论教学如何开放,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领悟文字的节奏,倾听文本的声音,品味语言的内涵,读读、品品,让缺失的“语文味”重新回归。  相似文献   

15.
蒋万利 《学语文》2008,(1):50-50
语文课堂上的“语文味”应从哪些方面去体现呢?首先,运用朗读读出“语文味”。读是对文本语言的触摸,在朗读中应该凸显“语文味”。可在我们很多的语文课堂里却听不见书声朗朗,即使有也是走过场。充当一种不得不经历的环节,我们还见到把语文课的朗读剥夺的现象。凡此种种是把语文课的“语文味”给大大抛弃了。  相似文献   

16.
诚信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从教育学科的划分来看,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观念似乎应是《思想品德》课的任务。但事实上语文课也承担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担。这一点应该很好理解,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固然是向学生传授关于语言和文字的知识,但语言和文字是一种表达思想的符号,是一切伦理道德和法制观念的载体。因此古人云:文以载道,以课文为主要教学素材的语文课怎么可能不传达一定的思想道德观念呢!  相似文献   

17.
试论大语文教学的基本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认为 ,我们思考语文教学改革的起点已不能仅仅停留在“语文课怎么了”,“语文课怎么改”这一类问题上 ,而要进一步还原到那些最初的、更为根源性的问题上来 ,即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到底靠什么 ?可以依赖哪些途径和举措 ?仅仅靠语文课来完成语言学习的任务行吗 ?这是一个“语文教学的改革”问题 ,而不仅仅是“语文课的改革”问题。大语文教学观的提出正是顺应了语文教学改革的这种需要 ,它建立在对当前语文教学改革成功经验的研究、总结之上 ,是对语文教学改革方向的一种预测、前瞻和明示 ,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关于大语文的含义 ,我们可…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堂应当是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陶冶情操的殿堂。但由于中职学生大都基础差,缺少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加之学生受重视专业课,轻视文化课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对语文课学习兴趣不浓,语文教学正面临尴尬境地。本文从中职语文课要改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几个方面对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策略进行了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课当然要有语文味,这好像是废话,其实不然。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的有之;把语文课上成历史课的有之;还有把语文课上成科学课的。那语文味又如何在语文课中体现,我的理解是:作为语文教师,教学用语简练、流畅、准确、生动、感人,要有语文味;教学思路安排巧妙、合理,伏笔、呼应,层层推进,需有语文味;学生回答的语言需在老师的指引下越来越有语文味;教学内容需围绕字词句章、听说读写,需有语文味。语文是工具,语文课是基础学科,那便要求老师首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语言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认为:以自己学习语言的经验看,得自课内与课外的比例是“三七开”,即大概30%得自课内,70%得自课外。这个“课外”,就是指语文学科以及包括“语文活动”、“语文实践”和“来自社会大课堂”给予的语文隐性教育。因此,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改革中,研究提高学生语文素质问题,不能只局限于语文课堂教学,也应考虑语文课外的学习,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