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2 毫秒
1.
教育是一项情感实践,倾注情感的教育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教育。教育工作不仅是专业劳动,更是情感劳动,教师本身就是情感劳动者。情感劳动的发现,丰富了教师劳动的内涵,为改进教师专业实践提供了新思路,也为改善淡漠的师生关系创造了契机。探索教师情感劳动的实现路径,应制定情感劳动的规则,激发教师情感劳动的动力,形成属于教师的情感智慧。  相似文献   

2.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情感教育是一种精神成人教育,也是一种行为养成教育。探究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既要从人类的禀性出发,也要从教育的宗旨出发,只有教师具有良好的情感质量,才能在情感教育中与学生一同实现生命的成长。只有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使他们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  相似文献   

3.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情感教育是一种精神成人教育,也是一种行为养成教育.探究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既要从人类的禀性出发,也要从教育的宗旨出发,只有教师具有良好的情感质量,才能在情感教育中与学生一同实现生命的成长.只有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使他们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  相似文献   

4.
赵冬梅 《教育导刊》2009,(10):22-24
积极的情绪情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随着幼儿的不断成长,他们的情绪情感越来越复杂与多样。文章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了家长以及教师如何关注并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情感,引导他们逐渐形成健康心理。  相似文献   

5.
情感调节是英语教师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已有研究,探讨小学英语教师的情感调节策略,具体包括抑制、释放、放松与伪装等反应关注策略,以及降低期望、认知重构、隔离与转移关注等先行关注策略,旨在为小学英语教师的情感调节和专业发展提供参照和启发。  相似文献   

6.
以北京市388位小学教师为样本,考察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对教学创新的影响,以及情绪劳动之表层扮演、主动深层扮演、真实扮演策略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小学教师职业认同与教学创新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表层扮演在二者之间不具有中介作用;主动深层扮演、真实扮演分别在二者之间发挥单独中介作用,且主动深层扮演和真实扮演在二者之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研究建议:小学教师应善用心力资源,通过重构认知、转移注意力等主动深层扮演和真实扮演策略,主动感受情感劳动中的积极体验;学校管理者应遴选和训练善于调节情绪的教师,致力于打造公平友好优雅的学校组织气氛,组织教师进行情绪调节和管理的相关培训和训练,并通过资源分享和交流互动强化对教师工作的支持、帮助、共情和鼓励.  相似文献   

7.
教师从事着情感劳动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当前,教师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情感挑战:教育活动的不确定性造成了心理脆弱感和应对无力感;教育对象和交往过程的特点决定了情感劳动的三重困境;制度性考核与评价压力导致了不同程度的情感博弈。为了迎接挑战,教师很需要“情感韧性”。情感韧性是一种涵盖两个层面、三个向度的情感素养:在能力层面,它包括适时调节消极情感的情感抗逆力与恢复力、合理协调个体情感状况与社会文化规范的情感平衡力,以及在“关系”中寻求多元情感支持的能力在内的情感能力;在修养层面,它指的是形成稳定的教育情感内核。为了培养兼具“安顿自身情感”和“促进育人效果”功能的情感韧性,教师需要:做好充分心理预期,提升教育技艺,以增强克服脆弱感的底气;通过刻意练习转变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以提升情感的张力;借助教师共同体丰富情感知识与实践,以使情感劳动更有智慧。  相似文献   

8.
了解高校教师在教学师生互动中的情绪劳动及其影响因素对高校教学具有重要作用。以工作要求—资源模型为框架,对高校教师教学中的情绪劳动进行深入事件访谈并进行事件分析。结果发现高校对教师的工作要求并不明确,更多要求来自教师自我的角色要求。高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表现积极情绪,还要表现消极情绪,并且情绪劳动策略随着教师的不同状态和师生互动场景而发生动态转换。影响情绪劳动策略改变的因素包括个体特征、工作要求和工作资源等三类,师生互动在这三类影响因素和情绪劳动策略间起到调节作用。高校作为教师的组织资源系统,应该增强其组织支持作用,完善绩效考核体系,设置合理的工作要求,同时重视高校教师职业发展,培养教师情绪能力化,教师自身也应化被动为主动,把情绪与教学相融合,进而有效促进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9.
教学是涉及高强度的情感劳动的工作,教师是典型的情感劳动者。研究教师情感劳动的影响因素,既有助于研究者反思教师情感劳动的复杂性,也有利于教师提升教学质量。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界对教师情感劳动的影响因素做了持续而深入的研究,根据研究理论方法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心理动力学方法分析教师情感劳动的个体影响因素,这种内在性的情感模型对理解教师个体影响因素有重要价值,但也存在忽略教师所处社会文化背景的局限;第二类是以社会建构主义方法分析教师情感劳动的社会关系影响因素,这种建构主义的情感因素分析偏重教师的社会文化体验,但依然属于个人与社会的二分法研究思维;第三类是以互动主义方法分析教师个人与社会动态互动中的情感劳动影响因素,这种整合的研究思维兼顾了教师情感劳动内外多层面的影响,但已有的研究更多受后结构主义与女性主义理论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良好的教师发展制度与教师的成长和发展紧密相关。目前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急需反思和重构:评价尺度单一化,忽视高校教师工作的特点及教师成长的内在需求;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教学智慧背弃与缺失值得关注。一味强调科研忽略教学,势必导致教师自主创造的主体地位的丧失,也必将影响对学生教育的真心投入。教师均衡发展需要教育智慧的回归。  相似文献   

11.
学校场域中情感与道德之间模棱两可的关系,给道德教育实践带来困扰,有必要对情感与道德的关系进行重新审视,以明确情感何以育德的学理依据。社会学视角下的情感与道德关系既表现为情感为道德提供感性支撑,又表现为道德蕴含着情感元素。基于理论分析以及实践反思,可以通过情感资本积累德育的情感资源,通过强情感互动促进道德教育的情感实践,通过习得情感规则培养遵循道德规范的情感惯习,运用情感劳动策略调节道德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12.
民办高校教师作为民办高校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民办高校发展的关键所在,关注民办高校教师的心理契约是提高民办高校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文章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对浙江省民办高校教师的心理契约现状作了理论分析,提出如果民办高校领导在与教师建立心理契约的工作上做得更好一些,那么他们的学校就会发展得更加顺利。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创新,我国教育发展目标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在传统教育中,教师过分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而情感教育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会慢慢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能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使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从多方面积极落实情感教育。本文对中学物理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作为知识创新与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高校教师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承受着巨大压力并陷入职业倦怠。教师韧性为缓解教师职业压力与倦怠提供了全新视角,具备良好韧性的教师能够在高压力与高挑战的情境下保持对专业发展持续的热情与动力。本研究运用扎根理论的方法,通过对12位高校教师的半结构化访谈,得出情感因素、职业因素、人际因素和组织因素是影响高校教师韧性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高校教师韧性发展的影响因素模型,建议从增强教师情感调适能力、合理规划职业发展、重视人际关系作用以及充分发挥组织功能等方面来提升高校教师韧性。  相似文献   

15.
诺丁斯关心理论视野中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诺丁斯的关心理论为高校教师发展提供了全新视角.诺丁斯强调情感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主张学会关心是要建立关心型关系, 关心的本质在于关注人的成长.诺丁斯关心理论对于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在于:高校教师专业成长应彰显非理性精神, 学会关心应纳入高校师德建设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农村初任教师在工作实践中同时遵守着来自外部的情感规则与源于内心的情感规则,当两种规则呈现矛盾时便产生了情感劳动。通常,他们倾向于对于"教育者"身份下的教书育人工作采用深层表演的情绪劳动方式,改变内心认知以获得情感回馈,提升职业满意度;而对"多重身份"下的行政类工作采用表层表演的情绪劳动方式,容易陷入压抑、逃避的倦怠情绪中。同时,情绪劳动还受到性别、情绪智力以及管理文化、同事关系等因素的影响,需不断精简农村教师的负担、重塑学校文化以及开展教师的情绪智力培训。  相似文献   

17.
尽管幼儿是一个个稚嫩的生命个体,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会不断被社会化,不断受到家庭、幼儿园、社会情感的熏陶,他们也会在此过程中获得情感知识,形成情感能力,从而促进幼儿及社会对社会情感生活的适应和创造,逐步对社会情感制度、规范的认同和接纳,促使自己情感文化的形成、维持或改变。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新课标已经如火如荼的进行了一年多,在新课标的践行中我感悟到:学生是正在成长和发展中的个体,教师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在我的历史课堂中,我注意培养他们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激发出他们的成长力量,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中成长的快乐.  相似文献   

19.
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人的心理体验.情感教育是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人的情感绝不是自然成熟的过程,而是教育促其成长成熟的过程.它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信念以及情绪,包括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的自尊或者关注每个学生能否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重视情感教育,就是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的高度.也是关注作为人的生命机制之一的情绪机制,如何与生理机制、思维机制统一协调地发挥作用,以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情感教育的具体作用主要体现在:“顺应”人的情感需要、“激活”个体生命潜在的情感需要、“生成”个体生命新的情感需要、“提供”个体生命的情感需要满足与否的条件.情感教育的任务是改变和影响人们的情感生活状态及其内容,变消极情感品质为积极情感品质.  相似文献   

20.
教师是一个充满智慧和需要智慧不断发展的职业。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必须以智慧为引领,以自主发展为手段来实现。高校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智慧的养成是其作为个体成长的需要,也是其未来专业素养达到成熟的标志,更是推进我国高校教师职业素质全面提升的要求。通过探讨高校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智慧特征和价值,提出了高校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智慧养成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