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利 《成才之路》2014,(12):20-20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基于小学生的直接生活经验,体现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一种课程形态。简单来说就是一门以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为基础的课程。基于课程的这种特点,国家相关教育部门很难编制统一的教材,只有指导纲要,让各地学校根据自身的教学需要自主开发课程资源。教师要针对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资源开发进行研究,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成才。  相似文献   

2.
数学学科作为工具学科,它的教学必须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学以致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生活化"。课程改革提倡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让学生学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使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初步学会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捕捉信息,挖掘生活中的资源  相似文献   

3.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获得思维与能力的拓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生活中的事物,实现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结合运用,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与动手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其必须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课程开展中充分体现生活色彩与时代特征,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本文通过笔者对自身工作经验的反思,尝试提出了促进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生活化的相应策略,以期能够促进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正>在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进行生活化教学,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使其认识到语文知识与自身生活之间的联系,进而激发其探索的欲望,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语文这门基础性课程,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不仅要注重学生读书和识字等能力的培养,也要引导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融入生活。  相似文献   

5.
课程改革的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教学生活化的实施,如今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开展生活化教学就要结合日常生活,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本文主要以小学数学为研究对象,谈一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  相似文献   

6.
宋娟 《成才之路》2012,(24):42-23
正《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课程具有开放性",要求科学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可在科学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只是就本论本,只教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不愿意拓展科学教学的空间,把学生束缚在课本之中,学生很难把学到的知识和身边的生活以及广阔的大自然联系在一起,更谈不上所学知识的实践运用,久而久之,学生对科学学习也就失去了兴趣。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在多年的科学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索,有了一些经验与体会。  相似文献   

7.
丰富学生的数学作业资源,倡导的是让学生在作业中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习最大限度地回归生活。作业资源的不断丰富,使作业品质得到持续提升,从而构建起有效的数学作业操作体系。一、课内外联系小学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面有限。教师应让学生在课余、课外通过形式丰富的作业,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知识,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例1:三年级"周长与面积"作业。在方格纸上设计房型的平面图形,作业要求:1.其中必须包括一  相似文献   

8.
小学道德与法制涉及的内容大多来自于学生生活,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所以生活性是该课程的重要特征。正因为如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本文笔者就如何让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问题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体验式"教学旨在依据科学的教育方法,围绕预设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去认知、学习,从而有效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施,在基于学生生活认知的实践基础上,注重学生的体验式教育。"体验式"教学需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感官和认知体验,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去理解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  相似文献   

10.
语文在人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应用,所以加强小学语文的生活化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的认识和理解,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语文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课程,但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部分教师并没有将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很好地结合起来,也就使学生无法有效地将所学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运用语文知识,教师应该加强小学语文的生活化教学。  相似文献   

11.
很多教师在课堂上注重"生活化教学",却忽视了在实际生活中提升学生的品德,没有引导学生在课堂之外如何参与社会,了解社会。为了让"品德与生活"课程真正回归到生活中去,笔者设计了品德与生活作业。这一作业不仅使学生学到了更多的知识,也使所学知识直接深入到了学生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12.
邱凯祥 《黑河教育》2014,(10):62-62
正而今,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推进,课改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课程资源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现代建构主义强调生活就是教育,社会就是学校,要求人们学会适应生活,在社会、学校、家庭的有机联系中创设互动开放的文化学习氛围,增加知识的弹性;强调学生要到多姿多彩的社会中去感悟、内化和践行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品德与社会的课程资源不能局限于传统教材,而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教师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13.
高紫薇 《学子》2013,(10):7
小学数学的学习离不开生活,小学生需将所学知识运用在实际的生活中,或者在生活中能学到相应的数学知识,就是比较成功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态化课堂教学与小学生自身的年龄特征及认知特点相符,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能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相似文献   

14.
徐静波 《文教资料》2010,(34):145-146
课程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实现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教师在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更应引导学生把所学的课程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15.
<正>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思政教育的主要载体,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是注重培养与训练学生的生活能力,因而教师应该采取生活化教学,密切联系学生生活中实际事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读罢有关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的这组文章,可能一些外校的教师会说:"只有羡慕的份了,哪能有这么多得天独厚的家长和社区资源呢?"可课程资源其实随处都有,就在身边,关键在于是否有一双慧眼辨识出合适的资源,而后恰切地加以利用。翰林小学的经验在于秉持这样一种大课程观的理念,想方设法打破学校与大自然、家庭、社会之间的围墙,将课程的触角延伸至可能的教育场域与情境,以带给儿童丰富、鲜活与立体的生命体验,拓展儿童生长的宽度和深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小学教学的关键课程,也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也可以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数学学科作为工具学科,它的教学必须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学以致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生活化".课程改革提倡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让学生学一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使他们深切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初步学会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捕捉信息,挖掘生活中的资源知识是前人在生活中积累经验和提炼出的规律,因此,数学源于生活,每一个知识点总能在生活中寻觅到它的蓝本.  相似文献   

19.
施建平 《考试周刊》2014,(61):178-178
<正>"生活即教育"的倡导者、实践者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我们的实际生活即是我们全部的课程。""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科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实际的问题;了解科学在现代生活和技术中的应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因此,小学实验教学应该与社会生活、学习生活相结合,通过"玩"的方式对基础的科学原理形成感悟,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情感,让学生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20,(5):120-121
近年来各学段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也进行了改革,课程的教学目标有所调整,教学的内容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全国的中小学生统一使用部编版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在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课程中,教师也不断探索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期待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将课堂的教学内容同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融会贯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指导实践。本文将就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展开思考,期待通过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开展,使整个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和法律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