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重点问题.高职院校毕业生要想顺利就业,更须摒弃传统就业思维定势和落后的择业观念,树立全新的择业观念,开辟新的就业渠道.通过对高职毕业生择业观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教育与引导高职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对策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郝蔷 《职业技术教育》2002,23(28):71-71
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不仅需要国家规范、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用人单位改革人事制度,同时更需要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高职院校必须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因此,就业指导课的设置就显得十分必要。就业指导课要承担起以下功能。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个人愿望服从社会需要应成为高职生择业的原则之一。……  相似文献   

3.
社会分层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择业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职业院校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未来人才结构中占重要份额。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研究高职院校学生的择业观对于毕业生择业就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社会分层理论为出发点,在调查的基础上,探寻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基本择业观的特点及存在问题,并建议从大学生自身、家长、学校以及社会舆论等方面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  相似文献   

4.
高职毕业生择业观:问题、归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职毕业生择业观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社会价值观念淡化、功利主义倾向突出、"从一而终"思想依然存在和具有消极等待观念等。家庭、社会、学校和自身因素的影响是导致上述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要改进高职毕业生的择业观,应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重视对毕业生心理的指导和调控,建立科学的就业体系,充分发挥社会、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引导作用,帮助毕业生树立从基层做起、先就业后择业、自主创业等择业观念。  相似文献   

5.
择业观是高职毕业生世界观、价值观在择业方面的反映,它直接影响和决定择业行为的产生。正确的择业观将引导毕业生顺利就业,而不健康的择业观却会使就业遇到困难。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市场,毕业生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努力提高自我心理调试能力,才能为顺利择业、就业等提供心理保障。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高职院校学生的择业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市场意识深入人心,“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观念逐渐为他们所接受;另一方面,他们受传统择业观念及一些错误思想观念的影响,择业观出现了明显的偏差。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使高职学生的择业观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要对他们的择业观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其择业观的现状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对他们进行更好的就业指导。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学生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误区。当今社会就业形势严峻,择业心理误区的存在会影响高职院校学生求职的成功率,更会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最终会影响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择业心理误区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尤其在家庭教育方面,父母的观念对子女择业观的形成会产生巨大的影响。高职院校学生择业心理的完善,需要加强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共同做好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择业现状,高职院校要对高职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使他们能够尽快地适应新的择业形势,实现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9.
对江西省六所高职院校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江西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影响因素,为高职院校更好地开展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江西省高职毕业生就业状况不甚乐观,受外界环境、学校专业、家庭背景、个人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建议重视毕业生择业教育工作,指导毕业生树立理性择业观,加强完善毕业生就...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本文从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出发,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提出几点可行性措施:认为高职生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做好职业规划;高职院校应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和校企合作,促进高职毕业生有效就业。  相似文献   

11.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以工科为主的高职院校,以高就业为导向,以"三高一融合一服务"为办学理念,以"始于您的就业需求,终于您的满意就业"为就业服务宗旨,以"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近年来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上创出了特色,造出了品牌,做成了精品,毕业生都能在技术岗位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12.
高职毕业生作为近年来迅速增长的大学生就业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丈针对高职毕业生的特点,就政府、家庭两方面的支持因素对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要使高职学生顺利就业就需要政府充分发挥其公共服务职能,对高职院校“钉单式”人才培养和“双证书”制度提供相关支持;高职毕业生家庭成员也要对高职教育有正确的认识,给学生提供精神、工具性等相关支持,并和学校、政府通力合作,共同解决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The employment quality of college graduates is a recent topic of heated discussion in China. Given the differences in the talent development goals of academic and voc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in individual job search approaches, this research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job search approaches and actual employment outcomes of graduates of undergraduate and voc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analyzes the correspondence of vocational graduates’ job search approaches with their job search outcomes to identify the effec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n employment. Using the proposed methods, this study finds a significant gap in job search approaches between the two types of graduates and tha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ignificantly affects employment approaches and outcomes. The job search approaches of vocational graduates also influence their employment outcomes.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the employment quality of vocational graduates is not necessarily worse than that of four-year undergraduates.  相似文献   

14.
在非师范院校毕业生参与竞争中学教师岗位,自立择业成为高师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趋势等条件下,高师院校必须就学生分配就业问题提出新的思路和对策。一要强化师池意识,立足于为中学等学校培养师资;二要努力6提高高师生的职业素质,增强参与竞争的能力;三要转变高师学生就业观念;四要建立高师毕业生的就业新机制。  相似文献   

15.
在国内外双重不利因素影响下,我国的就业形势将在未来几年里仍然十分严峻,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具有普通高等教育所不具有的优势。对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进行理性思辨,这对促进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面对日渐严峻的就业形势,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成了职业院校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经过抽样调查研究,发现扬州地区的职业院校学生70%以上来自农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他们的择业意愿逐步趋于理性;其择业取向受同学、好友的影响较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新形势下从宏观政策、学校、用人单位及毕业生自身四个层面着手探寻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新思路的的对策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就业问题引起各级重视,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议论的焦点.本文从厘清传统精英教育的就业观还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就业观;是被动地等待职位、空缺,还是自主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是靠就业招聘会简单输送教育产品还是及早对学生进行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三个观念问题,探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对"90后"毕业生开展的职业指导工作,提出对"95后"大学生实现更高质量职业指导的路径选择,以期为高职院校实现更高质量职业指导提供理论帮助与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