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宋子》十八篇班注"孙卿道宋子,其言黄老意",是在对《宋子》十八篇的成书情况及其学术上的特点进行说明,"孙卿道宋子"所说是《宋子》十八篇是以"孙卿道宋子"的形式而展开,"其言黄老意"所说则是《宋子》十八篇的学术特点,"其言"与《宋子》十八篇之内容实二而为一;弄清…"孙卿道宋子,其言黄老意"的含义等,对于讨论班固注"孙卿道宋子,其言黄老意"之用意、《宋子》十八篇何以著录于小说家、《宋子》十八篇对于学术史研究的意义等均具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古代的丧葬礼是汉民族一项独具特色的礼仪制度,不仅自成体系,而且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各种礼仪制度已相当完备,而作为"三礼"之一的《仪礼》,记录了周代贵族的冠、昏、丧、祭等各项仪节。《礼记·礼运》云:"是故夫礼,必本于天,殽于地,列于鬼神,达于丧、祭、射、御、冠、昏、朝、聘。"《仪礼》中的《士丧礼》《既夕礼》《士虞礼》记录了周代士阶层的丧葬制度,但是对夏、商二代乃至更早的丧葬制度却未曾言及。众所周知,先秦时期的礼仪制度有  相似文献   

3.
据《朱氏宗谱》中《荆王府重修昭化寺碑记》、嘉靖《蕲州志》关于"法胜寺"和"昭化寺"的记载,蕲春县博物馆1989年普查资料中的《前明藩裔朱氏山主碑记》,证明昭化寺是明荆王府宗庙建筑的组成部分。现存石殿符合明朝宗庙规制,以高浮雕龙纹装饰为主展示了皇家风范,约修建于嘉靖前期,是国内仅存的明朝藩王宗庙建筑。  相似文献   

4.
正从出土文献看,"西王母"之名最早见于《山海经》。殷墟甲骨卜辞"ㄓ于东母西母若"(陈年福:《殷墟甲骨文摹释全编》),学界多猜测其为西王母的原型,却始终没有得到实证。从古到今提到"西王母"的文献也几乎只有《山海经》,且属于纯粹的神话。因此,《山海经》中朴野的西王母形象才是最具神话原始性,也是最有利于分析初民信仰的原始生成思维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慎终追远"为诂释节点,置语词于《学而》整篇乃至《论语》整体进行综合解读,并与《论语》生成时代相近如《左传》《老子》等典籍中的类似表述作比对考察,认为"慎终追远"在先秦儒家思想体系下,当做"审慎对待任何结果,多思索导致结果的深远而复杂的原因"之义解,如此方能窥探并理顺《论语》的内在逻辑和理论体系,进而准确把握原始儒家的哲学精神。  相似文献   

6.
一、"文明的衝突"論與"新帝國"理論 1993年夏季號美國《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發表了塞繆爾·亨廷顿的《文明的衝突?》一文,我于1994年撰寫了《評亨廷顿<文明的衝突?>》(刊于《哲學研究》,1994年第3期),批  相似文献   

7.
余冰 《寻根》2013,(1):60-64
《诗与散文》于1929年9月10日由上海世界书局出版。封面白色底上是红色的刊名,"第一本"三字为黑色,全是铅字排就。内文用道林纸印刷,相当精美。《编辑室杂谈》叙说了刊物"产生"的经过:"有七八个人偶然在某一点的兴趣上不谋而合了,于是就产生了这《诗与散文》。因为《诗与散文》是七八个人在某一点兴趣上相合而产生的,所以内容方面的不能迎合一般的趣味,是  相似文献   

8.
《赤伏符》文本表明,《赤伏符》是道士西门君惠为刘歆所作,目的在鼓动刘歆劫持王莽归降更始,以复兴刘氏。"四七之际"指的是第四个七十年。光武帝刘秀兴起之后,于是人们将刘秀与《赤伏符》联系起来,其将领以此劝其称帝。由于《赤伏符》内容多不合于刘秀称帝时情形,故其登基文中并未征引《赤伏符》原文,只是转述其大意而已。  相似文献   

9.
高黎 《华夏文化》2010,(3):55-56
<正> 和谐一词较早出现于汉代郑玄给《诗经》作的笺注。《后汉书》和《晋书》中也出现过。在《论语·学而》中提到"礼之用,和为贵",《国语·郑语》、《论语·子路》、《中庸》等体现了古人对于和谐的重视。《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反映出和谐思想允许有不同的见解,最终做到求同存异,实现和谐。和谐文化建设的思想是在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它是指一种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倡导、研究、阐释、传播、实  相似文献   

10.
正一《文笔》于1939年6月4日创刊。"文是指韵文,笔是指散文。"(《文笔》第二期《编余》)编辑人王玉,发行人徐光,出版者文笔社。二王玉和徐光是同一个人,一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失踪者"。王玉(1916-2006),浙江绍兴人。他自述:"我是在杭州,在父亲做着车行老板的全盛时代,当父亲正在客厅里打牌的一个夏天的晚上,生下来的。"  相似文献   

11.
摇摆的记忆     
<正>"大家"阅读【"大家"阅读】是今年《世界文化》与腾讯专栏写作平台《大家》联手打造的一档新栏目。互联网时代,读者并不缺乏信息,但一些真正具有传播价值的内容,却往往淹没于信息洪流之中。力求将最有价值的信息,最有锐度、温度、深度和多维度的思考与表达,最值得阅读的网络优质原创内容,快速呈现给读者,是《世界文化》与《大家》建立合作的初衷与共同努力的方向。【"大家"阅读】每期将臻选《大家》所汇聚的中文圈知名学者、专栏作家的最新文章,与读者分享"大家"眼中的"世界文化"。  相似文献   

12.
正李伯元的《文明小史》(60回)连载于"晚晴四大小说期刊"之一的《绣像小说》第1至56期上,这是中国第一部以"文明"为题,为"文明"写史的小说,它反映出中国维新运动时期各地区、各阶层物质和精神发生急剧变化的情况。小说像是一面哈哈镜,映照出新旧文化碰撞时官员、学子和百姓主动迎合或被动适应的扭曲形态,李伯元以反讽、狂谑手法使中国悠久的"柔远文化"变得可疑、沉重。《文明小史》开端于湖南永顺府沸反盈天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世界文化》2015,(3):40
【"大家"阅读】是今年《世界文化》与腾讯专栏写作平台《大家》联手打造的一档新栏目。互联网时代,读者并不缺乏信息,但一些真正具有传播价值的内容,却往往淹没于信息洪流之中。力求将最有价值的信息,最有锐度、温度、深度和多维度的思考与表达,最值得阅读的网络优质原创内容,快速呈现给读者,是《世界文化》与《大家》建立合作的初衷与共同努力的方向。【"大家"阅读】  相似文献   

14.
<正>"大家"阅读【"大家"阅读】是今年《世界文化》与腾讯专栏写作平台《大家》联手打造的一档新栏目。互联网时代,读者并不缺乏信息,但一些真正具有传播价值的内容,却往往淹没于信息洪流之中。力求将最有价值的信息,最有锐度、温度、深度和多维度的思考与表达,最值得阅读的网络优质原创内容,快速呈现给读者,是《世界文化》与《大家》建立合作的初衷与共同努力的方向。【"大家"阅读】  相似文献   

15.
正《淮南子》一书充满着辩证思维色彩,它既继承了老子两两相对的理论学说,又将其延伸于实际事物中。《淮南子》在继承《老子》一书的基础上,充分阐释了自己"阴阳合和"的观点,并用辩证理论阐释事物之间的关系,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在《老子》一书中,对辩证理论的阐述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四十二章)而在《淮南子》中,对阴阳相对理论的表述是"道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为阴阳。阴阳合和而万物生。"  相似文献   

16.
赵健 《寻根》2021,(2):99-104
国图藏宋椠本《清波杂志》付梓于嘉泰前后(1201-1207)国家图书馆藏宋椠本《清波杂志》中并未注明成书年代,但根据文本中遗留的蛛丝马迹,可推定大致刊刻于宋宁宗嘉泰前后。该书后有天台徐似道于"庆元戊午(庆元四年,1198年)立秋前一日"所书跋文:"余来中都,闻有所谓周处士昭礼《清波志》,急祈借传录,洪益处最多。"可见彼时尚无刻本流传。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是韩国综艺之年,很多综艺节目在这年里如火如荼,《爸爸去哪儿》《两天夜》《我是歌手》等节目的影响力不仅在韩国,同时还扩散到了海外,韩国综艺在中国的火爆程度不禁让人感叹"韩流"的再度来袭,韩国综艺节目已经成为继韩剧之后"韩流"新的主力军。在这韩国综艺节目"百花齐放"的年中,还有个新奇而又有趣的节目出现了,并同样引起了许多韩国观众的关注,那就是韩国tvN电视台于2013年7月推出的档背包旅行综艺节目——《花样爷爷》。  相似文献   

18.
《庄子》与《易传》在谈及言意关系时,均提出了"言不尽意"论,但看似相同的观点却有着迥乎不同的内在思想理路:作为儒家经典的《易传》之所以提出"言不尽意"论,并非是在质疑语言的达意功能,而是为了大力表彰圣人之意的广大深邃及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的伟大创造,恰恰是为了进一步强调"宗经"、"征圣"的必要性;而《庄子》的"言不尽意"论却是建立在对一切人类智慧极端怀疑的基础之上(这其中也包括对于圣贤经传之达意明道功能的强烈质疑),最终走向的是对儒家"宗经"、"征圣"思想的彻底批判。不过,虽然庄子认定,有限的人类智慧根本无法测度无限之"道",作为人类智慧衍生物的语言文字更无法触及"道"之真谛,但《庄子》却正是于不可言说之处开始了言说,并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摆脱"言不尽意"的困境与宿命。从这个意义上说,《庄子》与《易传》可谓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19.
姜辉 《华夏文化》2016,(2):53-54
正张载是宋明理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其思想体系的完备和周密,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并不多见。他在讲学期间,于书房东西二牖各铭一文,东一则曰《砭愚》,西一则曰《订顽》,后经程颐提议,更名为《东铭》和《西铭》。此"二铭"被置于张载著作《正蒙》的末篇《乾称》的首尾,成为此篇的一部分。《西铭》言辞简要,意蕴广大,全文仅仅二百五十三字,却作为张载  相似文献   

20.
聂希 《华夏文化》2014,(1):12-13
<正>《中论》作者龙树,印度著名思想家和哲学家,大约生活于公元2—3世纪。传说中他的师父姓龙,而他又诞生于树下,所以叫做龙树。龙树出家以后,很认真地研习大乘佛教的经典,再加上他很聪明,所以很快通达大乘经典,然后着手创立宗派,著书立说。龙树的著作很多,因此他有"千部论主"之称。龙树的著作奠定了大乘佛教的基础,所以在中国佛教史上,他被誉为"八宗共祖"。他的著作主要有《中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大乘破有论》、《七十空性论》等,其中《中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