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4 毫秒
1.
中国人的侠客情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陆草 《寻根》2003,(4):15-20
侠客是中国历史上较为特殊的一个阶层,从先秦到近代,在绵延数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几乎每一个朝代都能寻觅到他们的踪迹。尤其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老百姓,由于他们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伴随着各种不幸和灾难、冤狱的欺凌,  相似文献   

2.
古代官府藏书的整理是封建文化措施的重要方面,从早期文化遗产和文化成就集中于国家机构和皇家藏书这一点来看,图书整理又是对古代文化遗产的清理和对当时文化成就的检阅,毫无疑问,它对封建文化的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我国从西汉开始,几乎每个朝代都有在政府主持下进行规模较大的图书整理工作,历史上称为“校书”。最后用文字记录下来的成果就是国家目录。可见“校书”与图书事业、目录事业的兴起有着密切相连的关系。  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生产逐步发展的阶段,封建中央集权的专制国家和封建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建立与它相适应的上层建筑,…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古代文论的发展来看,“尊祖返经”、“汲古返经”并不是哪一个朝代的特定产物,各个朝代都有所体现,这是中国古代文人的“原典情结”使然。而“原典情结”植根于“祖先崇拜”的文化意识并深刻地影响着我国古代文论和我国治学之术。  相似文献   

4.
周末,我应邀赴北京菖蒲河公园“东 苑戏楼”听歌剧。我对西方歌剧了解不 多,记得那次在希腊的雅典听歌剧时,竟 差点睡着了。但主办方把西方的歌剧别 出心裁地置于中式戏楼中表演的做法, 的确新鲜。两种文化以及由此派生的戏 楼和歌剧是否冲突和矛盾,二者撞击出 的音符是否和谐?这瞬间的疑问成为我 最终决定前往的动力。 戏楼,又叫戏台,是中国传统戏曲的34 演出场所。在中国,大凡有人群聚集处, 几乎都有或大或小,或古或今,或简或繁 的戏楼。戏楼就是中国人的剧场。中国戏 曲文化亦称“中国戏楼文化”。 “东苑戏楼”是近…  相似文献   

5.
儒家孝道政治的最高原则是“孝治”即以孝治国安民。在中国古代“孝治”施政实践中,作为社会施政群体的朝廷官员及地方各级政府官吏,其自身的臣孝素养及行孝方式,对朝廷孝治建设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人臣之孝既包括一般孝道伦理所共性的“事亲”道德内容,同时也包括一系列“事君”的仕宦政治行为。在古代官场政治生活中,每当“事亲”的人伦道德与“事君”的政治行为发生抵牾冲突之时,封建国家孝道政治的原则,总是以牺牲“事亲”的个体道德完善,去满足“事君”的国家政治利益需要。  相似文献   

6.
《寻根》2020,(3)
正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大变革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充斥其中,国恨家仇相互交织,《左传》对这一时期社会上层的复仇现象多有记载。然细绎《左传》,不难发现,就在复仇的同时,任仇、事仇的现象也反复出现,仇人双方能在一些情况下和平共处,相安无事。这种现象在乱臣贼子弑君之事时有发生、以下犯上者屡见不鲜的春秋社会颇令人费解。这与其时的世卿世禄、工商  相似文献   

7.
酒的滋味     
酒的滋味川军到了国外,忽然又喜欢上中国喝酒的方式。想起在中国饭桌上,每个人要饮一杯酒,还须准备许多说词,几乎每饮一口,都要向主人或客人说些吉利的话。满席的人都沉浸在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里,踩着“步步高”的节奏饮到微醺。主人多是善于喝酒的,一口将残酒饮尽...  相似文献   

8.
何谓“二十四史”侍忠我国历史上有许多朝代,而每一个朝代,都有一部书总结前一朝的史实。“二十四史”,简而言之,就是指从《史记》到《明史》24部这样历史著作的合成。它是清代乾隆时所定的24部历史正史。线装本的“二十四史”,共有3250余卷。由中华书局排印...  相似文献   

9.
美玉与美德     
张丰乾 《寻根》2004,(1):92-95
费孝通先生在一次玉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讨会上指出,玉器不仅是社会地位的象征,还体现着中国传统的道德标准。现今凡在字典上能够找到的带“玉”字的成语几乎全是褒义词,比如“以玉比德”、“化干戈为玉帛”、“宁为玉  相似文献   

10.
唐朝(公元618-907)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黄金时代。思想开放,政治统一,经济繁荣,国威远播。唐代的国都长安是中国历史上十二个朝代的国都,是“陆丝路”的起点,人口多达百万之众。这个带有异域情调的国际都市不仅是唐朝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而且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国际贸易和文化中心。在长安城内设有鸿昨寺、典客署、礼宾院与专门接待管理外国宾客和侨民的机构。当时在长安定居住有数以万计的外国官员、宾客、僧侣、传教士、留学生、旅游者。开元年间(公元月y-741)有七十多个国家、地区和唐王朝互相交往。我国古代称外国人为胡人,…  相似文献   

11.
在“人猿揖别”之后 ,人类经过了原始社会漫长的文化孕育和分娩阵痛 ,终于在距今四五千年左右叩响了人类文明社会的大门 ,四大文明古国相继进入阶级社会。历史学家以阶级和国家的出现、人类学家以文字的发明、建筑学家以宫室城郭的建造标志人类文明社会的来临。中国早在距今四千年左右的夏王朝跨入了人类文明社会的门槛。传说中的“启坏禅让、天下为家” ,“仓颉造字、鬼神哭泣”和“夏鲧作城、禹作宫室” ,几乎都发生在夏王朝建立的前后。奴隶社会意味着贫富的悬殊、阶级的对立和国家的暴力统治 ,结束了原始社会平静的自然生活。阶级的对立…  相似文献   

12.
阎合作 《寻根》2003,(6):25-28
谈孔子的义利观,得先说说孔子的行学。行学,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学说。荀子说:“行也者,行礼之谓也。”行学,就是礼仪学。先说什么是礼。千百年来,人们对礼的认识,只是很浅层次的。因而,中国虽号称礼仪之邦,道德水准却不敢使人恭维。很大原因是人们对礼认识有误。礼的出现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漫长的社会发展中逐渐规范形成的。礼不是能随意制定出的,而是在世世代代传下来的文明的传统里面。不管是朝代的更替,还是社会政治制度的根本转变,都不可能异想天开地另创一套礼。奴隶制向封建制转换时如此,封建制向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体制转换时…  相似文献   

13.
陈可唯 《世界文化》2013,(12):18-21
宝莱坞电影最常见的选题就是永恒的爱情,那些伴随着歌舞演绎的坚贞不渝、悲喜交集、最终有惊无险团圆结局的爱情故事,是印度人百看不厌的传统模式。在印度电影中,与“爱情”线索并进的,必然还有“阴谋”、“复仇”等“苦难”线索,印度这个人口众多、贫富悬殊、历经侵略的国家,在浪漫情怀之外,也有“苦情”审美的传统,残酷的复仇、疯狂的阴谋和浪漫的爱情结合在一起,是宝菜坞电影中最普遍的选题,而完满爱情、眷侣团圆、善恶有报等传统东方伦理价值也符合印度普通观众的日常梦想。  相似文献   

14.
徐明  李丽 《滇中文化》2000,(1):4-10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公认的在研究地球早期生命演化方面最富有潜力的国家,在中国开展“地球早期生命演化与寒武纪大爆发”研究不仅有良好的基础,而且有鲜明的特色和明显的、持续增长的优势。澄江动物群是当代古生物学上的一项重大发现,也是“20世纪最令人惊奇的发现之一”,它生动地再现了5.3亿年前海洋动物世界的真实面貌,表明从低等的海绵动物到高等的脊索动物,几乎所有的现存动物门在寒武纪开始后不久都已有了各自的代表,同时还有一些难以归入任何一个已知动物门的奇异类群。  相似文献   

15.
牟钟鉴 《寻根》2003,(6):8-15
一从历史上看,孔子思想规约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发展方向,是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文化力量。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又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这样一个大国,它的文明能够延绵不绝、常存常新,它的社会能够长期稳定、没有分崩离析,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在世界史上是没有先例的。它也有过政治分裂、军事对峙、民族纷争的时候,但最终它都能够克服这些对立冲突,走向统一。它之所以能够在民族和地区的多元中保持一体,经受得住内部政治对抗和民族冲突的激荡和考验,一个极重要的原因便是它有着以儒家为轴心的深厚文化传统,这个文化传统积累…  相似文献   

16.
吕超 《世界文化》2005,(9):25-27
“织女”意象是指女性“编织”或“纺织”,它是中西文学中的重要意象之一。在中国农桑社会背景下,它起源于民间传说中的织女原型,多体现温柔、勤劳、善良的传统女性气质;在西方,它则和古希腊神话中的命运三女神以及复仇女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象征着命运、死亡和复仇,血腥色彩非常浓重。  相似文献   

17.
黄浩 《东方文化》2002,(5):98-100
“马是动物场之灵,有祥和吉利之兆。”当马年新春到来之际,几乎所有电视屏幕、报刊广告以及亲朋道贺,都无不带上一个“马”字:“龙马精神”、“万马奔腾”、“马到功成”!为何中国之马在大众心目中有如此高之声誉?翻翻书本,细加品味,大概是因为马在其漫长的历史成长过程中,与人们的生活、家庭乃至国家,都是这样,马文化得以在中国大地兴起、成长和传播、发展。天长日久,终于在人们心灵里播下不可磨灭的种子,在文园艺苑开出一朵朵灿烂之花。  相似文献   

18.
关于"支那"名称的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汉文 《寻根》2003,(3):51-57
9长期困扰世界学术界的一个难题是:世界相当多的国家,特别是古代西方对于中国的称名“支那”(China)是从何而来?它与西方接触中国的历史有什么关系?这是一个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研究,因为历史并不是过去,在一定的意义上,正如西方史学家克罗齐所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而国家名称则是其历史的符号,它的所指与能指都与这个国家的历史直接相关。直到近年,关于“支那”一词的争论仍然很激烈,当有人使用“支那”来称呼中国人时,海内外华人都对于它是不是有贬低中国人的含意十分关注,这方面的争论一直不断。因此明辨这一名称的来源是十分重要的。笔…  相似文献   

19.
孙炜 《寻根》2006,(6):4-7
在世界文化史上,“圣化”是一种常见而独特的文化现象。说其常见,是因为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圣人;说其独特,是因为每一种文化造就圣人的原因和途径各不相同。在中国历史上,“圣人”最初是用来称颂那些聪明睿智、道德高尚的人。因此,圣人本质上也是普通人中的一个,虽然他有优秀的一面,但也难免会有一些不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其人格逐渐被升华,人们不仅尊敬他,而且开始膜拜祭祀,希望能得到他的保佑。这时,圣人实际上已经被神格化,有了神的特点和秉性。开漳圣王陈元光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他的形象实际上经历了人—王…  相似文献   

20.
罗哲文 《寻根》2001,(6):66-76
问:我们通常说“万里长城”,但随着考古的发现及研究的深入,这一说法已经过时了,请问:长城到底有多长? 答:长城的长度问题,由于我国历史上有二十多个朝代和诸侯国修筑过长城,而且每个朝代和诸侯国修筑长城的位置和长度都不一样。因此,它的长度要分别情况具体计算。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长城超过一万里的有三个朝代:一是秦始皇时修筑的西起临洮,东止辽东的万里长城;二是汉朝修筑的西起今新疆,东止辽东的内外长城和烽燧亭障,全长二万多里;三是明朝修筑的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全长一万四千七百多里的长城。还有金代的长城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