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印度基督教传统认为,基督教早在公元1世纪中叶就由耶稣十二门徒之一的圣多马(St.Thomas)传入印度,并发展至今。在大多数国家,基督教进入被传教国家后,都会不同程度地介入当地的文化传统之中,印度也不例外。基督教传入印度经历过叙利亚东正教、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佛教石窟盛于唐代,历经宋、元、明、清时期,在其影响下发展或转化而来的各种图案却以新的面貌不断繁衍和流传下来,在中国设计艺术史上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基督教几乎主宰了整个欧洲中世纪社会近千年,因此服务于基督教的教堂装饰图案艺术也就成为欧洲中世纪装饰设计艺术的主流,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西方设计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自16世纪初期莫卧儿帝国宫廷绘画对基督教艺术的模仿与借鉴开始,印度基督教绘画艺术就已不经意间开启了基督教绘画艺术本土化的探索。在随后的近五个世纪里,印度数代的艺术家们创作了大量风格各异的基督教绘画作品,这些作品从耶稣形象的变化中可窥见一斑。无论是艺术构思、表现手法还是创作风格的选择,都已拥有了显著的印度特色,呈现出印度艺术家对基督教与耶稣本土化方面不同程度的探索与努力,为世界基督教绘画艺术积累了大量的创作与创新经验。  相似文献   

4.
早期佛教造像艺术在滇蜀地区有着广泛的考古分布,这些考古材料显示了汉代滇蜀地区与缅甸、天竺的佛教信仰及艺术传播之间存在联系。笔者认为,早在汉代之前,西南交通的滇缅道就已经存在,具有相当古老的历史。随着一世纪大乘佛教的兴起,佛教造像开始在印度和东南亚地区流行,并逐渐通过滇缅道传播到滇蜀地区,与当地的早期道教和神仙术信仰融合。从整个长江流域来看,滇蜀地区的佛教造像艺术出现最早,长江中下游后来出现的早期佛教造像艺术,应是通过西南滇缅道间接传入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正大约公元1世纪到2世纪,曾为希腊文化殖民地的犍陀罗等古印度地区相继出现了佛像,最初的佛像带有明显的希腊式容貌和服饰,体现了希腊式雕刻技法。直到4世纪初,古印度摆脱异族统治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笈多帝国,佛像雕刻中心马朱拉、鹿野苑发展出属于印度风格的佛像艺术。佛教艺术进入纯印度化时期,佛像演化成超越凡尘的理想化形象。  相似文献   

6.
宗教建筑,是宗教文化集中有力的物质表达。人们往往运用当时最高超的技术水平、最昂贵的材料,力求体现宗教崇拜偶象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和信徒们虔诚顶礼膜拜的宗教感情。因此,许多宗教建筑本身就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历史时期、一个地区文化的纪念碑,富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极高的艺术、技术、历史文物价值。如意大利的圣彼得大教堂、法国巴黎圣母院、德国的科隆大教堂、中国的名山圣寺等,都是典型的宗教建筑艺术的代表作,又是人类文化艺术珍品。以佛教和基督教为代表的中西宗教,在宗教观的形成上有着相反的走向:基督教是神的世…  相似文献   

7.
打开大门观赏外部世界,视野便会豁然开朗;打开国门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碰撞,眼前展开的必是绚丽多彩的巨幅画卷。中国和印度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早在汉明帝时期,就曾遣蔡音、秦景等18人赴西域求法。公元67年,他们从西域把印度僧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请到都城洛阳,印度僧人还用白马将佛经也一同驮至中原。为表彰白马负经而归之功,汉明帝命人在洛阳西门外建造白马寺,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座佛教寺院。此后,佛教开始在中国生根。到盛唐时期,中国高僧玄奘和尚为寻觅佛学真谛,徒步万里去印度取经,经历了几乎死里逃生的历炼后,他带着从印度求取回来的657部佛教经论回到长安,写下了蜚声海内外的《大唐西域记》,成就了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中国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便以此为题材,讲述了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仅从公元2世纪到12世纪的1000年中,中国就翻译了印度佛教的经、律、论及其他教派的著作约1652种,5700余卷。参加翻译者中有70人来自印度次大陆,在藏地翻译佛经的典笈更多。佛教于公元前六世纪起源于印度,孔雀王朝得以空前发展,特别是阿育王统治时期,阿育王每年向佛教僧侣施舍大量金钱,经常举办豪奢的佛教法会,到处修建佛塔寺庙,树立石...  相似文献   

8.
正当我们说起基督教的东传,我们往往会想到明清时期的基督教的大规模传入,但实际上,早在唐朝,基督教就已经传入了中华大地,时人称为景教,而景教的首次传入,也是基督教与中华文明相遇之始。在今天西安周至县东南角,仍然还保存着一座七层的空心砖塔,从外观上看起来和平常的佛教寺庙并无不同,但在明天启三年,却出土了令人震惊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揭开了这个以大秦寺为基础,长达两个世纪之久的神秘宗教——景教。  相似文献   

9.
谈谈佛教与中国民俗方立天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以后,不仅对我国的伦理道德、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给予了影响和渗透,而且与各类民俗也有着广泛的联系,甚至有的民俗简直就是中土与印度佛教的混血儿。正是随着佛教的流传,我国的民风民俗在不断充实、变化,佛教气息、佛...  相似文献   

10.
从次大陆最初的艺术活动时期开始,印度艺术家心灵中独特的审美天赋便借助色彩和造型,着重表现其内在的体验,而不在意他们见到的任何外在形象。艺术创作的意图不在于观察和记录视觉经验即真相,而在于万物赏心悦目的表象下潜在的精神幻象即灵气。印度艺术虽与其他艺术一样都是“真实的”,但在表现印度人的心灵方面却不同,印度艺术追求视觉形式及其内在的本质联系。印度艺术的理想是精神性和情感性的,而世俗性和理性的东西居于从属。所以,  相似文献   

11.
朱应与康泰是三国时期东吴的两位大臣,朱应是宣化从事,康泰为中即将,他们是最早访问柬埔寨的中国使臣,沟通了“海上丝绸之路”,为中柬两国人民友谊和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写下了不朽的历史篇章,为世界文化宝库留下了许多珍贵史料。柬埔寨,历史上称为扶南,这一名字在中国史书上最早出现在《三国志》之中。扶南,是位于中南半岛上的古国,于公元一世纪建国,到公元三世纪初发展起来,国土逐渐扩大,国家日趋强盛,成为东南亚第一大国。史书记载三国时期(公元220-280),公元225年二月年以及2他年,扶南国王三次派遣使臣到东吴进行友…  相似文献   

12.
张一鸿 《世界文化》2009,(11):42-42
不丹王国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其东、北、西三面与中国接壤,南部与印度交界。七千多米高的山峦,保护和隔离着这个小国。公元7世纪,佛教从西藏传到这里。现在藏传佛教(噶举派)是不丹的国教。  相似文献   

13.
阿底峡(殊胜),又名燃灯(982—1054),是印度佛教改革家。公元1042年,他应当时藏王的邀请到达中国西藏,在藏从事传教、著述、译经等活动达12年,为沟通中国和印度之间文化交往和历史友谊作出了杰出贡献。佛教传入中国后,到公元9世纪,汉、藏两地区都达到盛极一时的状态。但至9世纪中叶(841年),西藏地区的佛教却因以郎达玛为代表的贵族豪强势力破坏而一度衰微。经过七八十年,佛教复兴运动才又开始,这就是被称为西藏佛教的后弘期。当时身为虔诚佛教信徒的阿里古格小邦王子  相似文献   

14.
杨雷 《世界文化》2015,(1):12-14
<正>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意大利导演费里尼和苏联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并称为世界现代艺术电影的"圣三位一体"。所谓"圣三位一体",其实是神学意义上的一个名词,表示独一的真神有三个不同的位格(即基督教通常所说的"圣父""圣子""圣灵"),但却是合一的。通俗的说,就是这三位导演的电影中都弥漫着浓烈的宗教色彩。而其中,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用诗一般的语言倾注着自己对人类灵魂执着而深切的关怀,堪称电影世界里的宗教圣徒。  相似文献   

15.
正"书画同源"这个独特的艺术现象,已然成为喜好中国书画艺术的人的共识,而最早将现在被人们认为是两个不同的艺术样式联系在一起的是三国时期的曹植。他在《画赞序》的开篇处说到,"盖画者,鸟书之流也",曹植(192—232)在此向我们暗示出了绘画与书法的源流关系,随后有关于此的论述相继出现,  相似文献   

16.
印度学者鸠摩罗什(344—413),天竺(古印度人),是中国古代四大译经家之一。公元5世纪初,他来到中国长安领导逍遥国译场,主持翻译了大量佛教经典,其中将印度大乘佛学中最精华的部分精确地翻译出来,大大促进了大乘佛教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罗什的父亲是印度人,母亲是当时龟兹国的公主。他九岁时随母到了当时小乘佛教的中心(?)宾国(今克什米尔一带),师事盘头达多法师,学习小乘。13岁时又随母离印度来到中国,在沙勒(今新疆的疏附,疏勒)学习。他母亲再去印度时,他自愿留下。此时,氏族的符坚建立前秦,势力强大,南打东  相似文献   

17.
<正>民国佛教是中国佛教的一个出彩的时期,也是中国佛教的转型期的时期,当前佛教的现状无不与民国时期发生的佛教复兴运动有着重要的联系与影响,然而我们对这段至关重要时期的佛教情况却瞭解不够,而且没有形成更多的和不同的研究成果。众所周知,中国社会进入民国之后,几千年的封建制的统治制度被彻底瓦解,中国社会开始进入了共和制的时代,佛教也随着这一时代自然而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新时期的佛教必有新的做法,这个做法就是出现了众多的佛教组织,其中中国佛学会  相似文献   

18.
唐代鲁山花瓷腰鼓是中国古代陶瓷与音乐结合的一个典范,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花瓷腰鼓起源于印度的细腰鼓,随着佛教东渐传入我国的西域与西凉地区,并与当地音乐不断融合,于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原,后广泛运用于隋唐时期的宫廷音乐。唐代陶瓷手工业、音乐艺术繁荣发达,兼容并蓄,求新求变。唐花瓷腰鼓在唐代宫廷盛极一时,并随着唐乐的输出传入韩国和日本。宋代贵族政治没落,文学艺术向着平民化、世俗化与普及化发展,花瓷腰鼓也因此走出宫廷,在民间不断吸纳、受容,演变、转化,慢慢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相似文献   

19.
福建古塔     
塔源于佛教。西晋时,随着佛教传入闽中,福建出现了大量的佛教建筑,至迟在南朝时福建已有塔式建筑。五代时,福建造塔技术已达相当高的水平,闽国永隆三年(公元941年)所建的福州崇妙保圣坚牢塔即是此期的杰作,此塔为闽王王延曦为自身及眷属、臣下祈福而建,七层八角空心石构,高35米,全部用花岗石迭涩抽檐砌造,每层塔壁均六面设龛(第一层为七面设龛),龛中供浮雕佛像。宋代是福建古塔建筑成就最为辉煌的时期,代表作有莆田释边文佛塔、泉州开元寺双塔、福州龙瑞寺千佛宝塔等。位于莆田市广化寺东侧的释迎文佛塔,建于南宋乾道元年…  相似文献   

20.
承认佛教艺术通过滇缅南方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是近10年来学术界对南方丝绸之路“佛教南传系统”研究的成果①。学术界认为,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东汉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三国志·吴志·刘繇传》云:丹阳人刘英、笮融等把佛教艺术带过长江,并且“大起浮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