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4 毫秒
1.
如果把我们社会的发展比作一部史诗,那么,重大历史事件无疑就是其中一篇篇绚丽夺目的“华章”。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现在所进行的重大历史题材的宣传,就是用今人的眼光、今人的笔触来回望、再现、描写、评述这些“华章”。我们常说“浓墨重彩写华章”,套用到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宣传上,用“浓墨重彩”的形式来扩大传播效应、增强舆论影响,也应是情理之中的做法。《解放军报》近年来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宣传形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去年,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宣传中,军报几乎每天一个版、连续推出了60个系列专版,共刊发60篇言论、60个人物专…  相似文献   

2.
我们采写的通讯作品《一次漂亮的交锋》(发表于2006·09·14《邯郸日报》)是对邯郸广源金米兰鞋业有限公司积极应诉欧盟反倾销调查并最终获胜这一重大新闻事件的全景式报道。这一新闻事件从缘起到最终官司获胜,时间跨度达一年有余,无论从哪方面讲,其影响都十分深远的。由于题材重大、脉络清晰,此文荣获了第21届中国地市报新闻奖通讯类一等奖。回顾这篇稿件的采写过程,我们体会最深的就是:对重大新闻题材,一定要耐住性子,沉下心来把它做成精品。  相似文献   

3.
我和段献民同志合作采写的通讯《延天扩地工程——武穴市农业高效模式访谈》受到一些同志的称赞,我思考再三,觉得还是写“追求科技新闻的感染力”为好。新闻作品的感染力十分重要。每位记者的每件作品出手,总是希望能有更多的读者去读、喜欢读。要达到这一点,除了作品所涉及的题材、事件具有重要性外,就要看作品对读者是不是有很强的感染力。感染力强,就能引起读者的兴趣以致产生与作者在思想感情上的共鸣,就能很好地起到“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作用。科技新闻所涉及的题材,往往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这类作品如果过多地或单纯地使用专业化语言表述,作品就会显得生硬、呆板,以致“圈内人”嫌“不过瘾”而不愿读,更多的“圈外人”则似懂非懂而感到乏味也不愿看。因此,科技新闻更要追求很强的感染力,这是作品有没有生命力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先后在《人民日报》、《工人日报》、《新华日报》、《中国乡镇企业报》、《南通日报》等中央和省、市级报纸上发表头版头条新闻近120篇。今天回眸这120篇头版头条新闻的采写过程,体会颇深。头版头条是报纸的“眼睛”,那么什么样的新闻才能成为头版头条呢?在选择重大新闻题材时我注意把握以下4个方面:一是抓好基层党委在贯彻落实党中央方针政策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题材。所谓重大题材,是指新闻作品的内容在一个地区、一个行业,乃至在全国有很大影响,为社会所关注。地方党委、政府在贯彻落实党中央方针政策的过程中出现的…  相似文献   

5.
在采写系列报道、单位和个人典型等题材较为重大的新闻时,常常需要合理组合有关人员,联手行动,协同展开,打好“组合拳”。近年来,笔者同本报社的同事、军区机关相关同志、部队的特约记者等,先后联手采写了《战争离我们很近我们离打赢还远》、《推进军区部队作战能力建设系列报道》、《来自军区部队贯彻落实胡主席大抓军事训练指示的报告》、《某机步旅推进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转变系列报道》等多篇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6.
历史小说《走向共和》是今年初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自从5月以来,由于与影视联动,这本书的发行取得了不菲的销售业绩。这本图书的编辑加工和发行策划,做了哪些有益的尝试呢? 把握作品主题,切实驾驭重大题材 《走向共和》的主题是“走向共和”,这是一个具有震撼力的主题。本书以中国各阶级对挽救中华民族衰败落后的局面所采取的不同行动为主线,展现了清末民初中国历史转折和社会转型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矛盾冲突内幕,写出各种政治势  相似文献   

7.
刘莹 《东南传播》2012,(4):101-103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报道版次、选用体裁、报道题材等方面,对2011年9月10日至2011年10月10日期间的《人民日报》涉及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报道进行研究,从其报道情况来探寻《人民日报》对重大历史事件周年纪念方面报道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对有关重大历史事件周年纪念报道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历史题材报道是新闻报道经常遇到的一种题材,每遇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日、重要节庆纪念日、重要人物的诞辰及逝世纪念日等,一般都会回顾历史、总结过往,有时是单篇操作,有时是以系列报道的形式展现。按照陆定一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中对新闻给出的定义,“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在此定义之下,历史题材的报道从内容上来说显然不具有优势,如何将历史题材的报道做得更有看点更像新闻?笔者结合数年的新闻实践谈几点感受。  相似文献   

9.
新闻评论也是新闻,按时髦的说法,称之为“观点新闻”,它同消息、通讯一样,往往题材重大的,就容易获奖。尤其是获得一等奖的作品,它们往往选取的是社会生活中一些带有全局性、代表性、普遍性的事件、问题和现象为评论对象,或深入剖析,或针砭时弊,或释疑解惑,满足了读对重大事件新闻深刻意义的解读和渴求。有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题材的,如绥化日报的《农村建设节约型社会大有可为》;有以建立诚信、和谐社会为题材的,如开封日报的《打造诚信城市》、井冈山报的《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农村》;有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题材的,如新乡日报的《建设新农村切忌片面性》;有以反映农村深刻变革、农民大规模打工为题材的,如临汾日报的《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叫好》;有以反映重大先进典型为题材的,如青岛日报的《“微尘”的光芒》等等。建设节约型社会,可以说是2005年新闻媒界评论的重要话题之一,此类题材中,平顶山日报的《节约,不能因小失大》拔得头筹。该针对当前存在的“节约一滴水、一滴油、  相似文献   

10.
以记者特有的新闻敏感捕捉重大报道题材李彩英在“第四届中国新闻奖”优秀广播作品评选中,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张勉之采制的录音报道──《挖墙脚的人们》,以其题材重大、内涵丰富深刻、社会反响强烈和广播特点鲜明等优势,在众多参评作品中脱颖而出,被评为一等奖。这...  相似文献   

11.
党报的重大题材报道是指围绕党和政府的重要会议、重要活动、重大政策、重大部署以及社会现实中突发重要事件进行的大规模战役性报道。重大题材报道是实现党报主功能、体现党报权威性最重要的方面,同时也是党报新闻报道中难度最大的任务。一张党报,如果对重大题材仅仅视为规定动作,按照惯例报道,就会陷入被动应付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谭文鑫  易为 《青年记者》2017,(14):56-57
自1987年《乌龙山剿匪记》播出以来,湘西题材电视剧至今已走过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对于中国电视剧史上这一热点题材进行回顾,并以此为基础,予以前瞻,自然不无裨益. 第一个阶段(1987-1995年):异军突起 新时期以来,我国电视剧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出现了一大批优秀作品.1980年代前期的电视剧创作,主导荧屏并获得观众高度赞赏的,或是现实题材作品,如《凡人小事》《新星》《葛掌柜》;或是名著改编剧,如《红楼梦》《西游记》《四世同堂》.  相似文献   

13.
全国优秀新闻作品年度最高奖——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颁奖仪式于2005年9月6日举行,258件新闻作品在京受奖,其中,新华社发的消息《中国国家主席与艾滋病人握手》等28件获一等奖。而在一等奖的作品中,《苏州日报》记者高坡采写的消息《昆山31万农民刷卡看病》(以下简称《昆》)格外引人注目。原因是过去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常常为中央级和省级媒体所包揽,如今67位评委公开投票,有2/3以上的多数票齐刷刷地投给了一个由地级市报送的作品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让我们从获奖消息本身说起。站在“天上”抓“活鱼”地方媒体抓重大题材,不能像中央级大台大报…  相似文献   

14.
第十八届河南新闻奖评选工作已经降下了帷幕。在报纸系统消息类获奖的作品《龙门石窟跻身世界文化遗产行列》(原载《河南日报》220年12月1日),用800余言记述了河南文化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综观这条消息,从新闻写作的角度来说,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题材重大 龙门石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我省的首次申报,对于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全国的文物大省河南来说,无疑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申报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能否在世界文化遗产方面实现零的突破,也涉及到河南的文物保护。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利用文物资源…  相似文献   

15.
1998年,人民日报有两件评论作品获“中国新闻奖”:一件是《当前头等大事》系列抗洪评论,一件是《评改革开放20年》。这两件作品评说的对象不同,风格式样也不尽相同,但均属重大主题,在社会生活中产生很大影响。笔者就两件获奖言论作品,对重大主题报道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重大事件就是战机评论的影响力常常在于评论对象本身具有重大的新闻价值。面对重大的新闻事件,评论员必须及时作出反应,加以正确的引导,这是天职。对党中央机关报来说,必须有自己的声音或最先发出声音,这是不言而喻的。对重大新闻事件视而不见或者见而…  相似文献   

16.
出版提示     
加强新形势下军事题材作品的出版管理据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司主办的《图书出版通讯》报道,200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2007年是建军80周年,涉及军史和建国后军队建设重大敏感问题的出版物明显增多。为了加强对军事题材作品的出版管理,解放军总政治部于2005年12月8日发出《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军事题材作品  相似文献   

17.
当前,“现场短新闻”出现可喜的发展势头,已引起越来越多的新闻界同行的重视。然而在众多的报道中也常见到一些缺陷和毛病。概括起来大致有八个方面值得注意。一、题材一般化,含“金”量不高。《难忘的时刻》之所以能获奖,主要在于作者对邓小平同志会见最后一批外宾,正式告别60多年的政治生涯,这一为国内外人们广泛关注的重要事件及时作了报道,因而使新闻具有较高的含“金”量。当然,如此重大的事件并不是其他记者、通讯员都能遇到的。对于更多的同行来说,更为重要的还在于要善于从周围发生的事件中去深入开掘,掏“金”。  相似文献   

18.
题材重大是写好新闻作品的重要条件,但却不是诞生新闻精品的充分条件,将重大题材的新闻事件写成一篇好通讯.应当在追求新闻的价值感、层次感、现场感和美觉感上求突破。  相似文献   

19.
全国好新闻评选已进行了九届。从这次评选活动来看,不论是获奖作品或落选作品,都有个强化好新闻意识的问题。那么,如阿才能采写出好新闻作品呢?实践告诉我们,关键有三条: 一要抓题材。抓不到重大题材,就写不出在社会上有重大影响的好新闻作品。有人曾经反对这种看法,说这是“题材决定论。”对文学创作来说,也许“题材决定论”是错的;但对新闻来说,则必须坚持这一条,因为新闻是客观事实新近变动的反映,没有重大题材,则写不出有份量的报道。这一条虽已被大  相似文献   

20.
如何把经济宣传报道搞得深入、生动,改变以往存在的浮浅、枯燥、呆板的毛病,辊我们近年来一直在思考、探索的问题。在这方面,陕西广播电台荣获首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新闻专稿:《和“锅巴王”谈产品结构调整》(以下简称“调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例。这篇录音专访总共不到14分钟,但把锅巴王李照森在企业产品结构调整中的事迹和经验,写得十分深刻,可听性很强。一件优秀的作品首要的是要抓重大题材,抓能反映时代精神风貌、给人深刻启迪的重大主题。“调整”一稿成功之处,正在于此。大家知道,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一开始,就提出了企业产品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十年过去,有所成就,但问题不少。特别是近几年的治理整顿中,由于市场疲软,不少企业处于停产半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