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李玲 《出版广角》2015,(16):78-79
组织编写和全面采用国家统一的法律类专业核心教材是法治人才培养的需求。本文运用大数据思维,通过当当网分析了现今我国法学教材出版现状,指出在创新开发法学教材时应秉持“法治思维、教育思维、互联网思维”三维互动的开发逻辑,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材开发路径,完成出版者任务转换,应对“互联网+教育”对出版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适应互联网环境下人才培养的新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知识的呈现方式和传播方式,出版行业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大学英语教材的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教材出版商应及时转变观念,创新教材内容和形式,加快教材数字化建设,做好教材增值服务,最终实现“教材+互联网”到“互联网+教材”的稳步转型.  相似文献   

3.
王威 《出版参考》2017,(9):62-64
新体制、新业态、新技术产生教育出版的新需求,也提供了新可能.人类社会的变迁,教育理论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升级,推动了智慧学习的研究与发展.人民邮电出版社在“互联网+”环境下,设计、开发高等院校信息素养智慧学习平台,将线上平台资源和教材打通,形成“书网互动”的020模式,提高对用户的服务质量,融合发展,探索一种提高出版物质量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4.
教育出版转型的实现形式是“互联网+”教材出版,本文通过阐述“互联网+”教材的定义、特点、意义、实施条件和实施方法,为日益兴起的“互联网+”教材出版提供借鉴,为教育出版转型做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崔圳超 《云南档案》2023,(5):40-43+48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档案工作模式转型提供了理念、技术和平台支撑,推动了红色档案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广泛利用。本文基于“互联网+”视角,对红色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展开了研究。文章首先试概述了红色档案的内涵及“互联网+”视角下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其次分析了“互联网+”视角下红色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指出了在机制管理、新技术开发与利用、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从“互联网+”视角出发,提出了塑造共建共享协同机制、构建资源开发体系、创新资源宣传利用方式、培养复合型档案人才等红色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王栋 《出版广角》2017,(21):75-77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高校外语教材形成了纸质教材和数字教材相结合的立体化出版格局.数字教材具有直观性、即时性、多模态等特征,是当代外语教学的重要资源载体.然而,我国高校外语数字教材的开发与出版仍处于初级阶段,在内容、形式、普及性和实用性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文章在概述外语教材数字化出版形式与内涵的基础上,指出我国高校外语教材数字化出版现存的问题,并分析其解决的方案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我国正步入“互联网+”时代,笔者在此从“互联网+”背景出发,全面阐述我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发展实际情况,对“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进行探究,并且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促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针对性策略,以期作为同类研究和“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工作实践的参考和借鉴,旨在进一步促进我国媒体行业在“互联网+”时代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8.
黄楚新 《传媒》2015,(16):8-10
今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计划.互联网和电子商务领域的发展已经进入顶层规划层面,国家政策的出台为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传统媒体而言,进行电商化发展便是在大环境背景下对“互联网+”的一次实践延伸.  相似文献   

9.
吉正霞 《出版广角》2015,(15):24-25
本文针对“互联网+”条件下的编辑出版工作进行探讨,重点研究“互联网+”环境下出版资源与媒体融合探索,为推动传统出版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提供编辑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丽芳 《青年记者》2016,(11):112-113
“互联网+”时代传媒环境的变化,引发传媒产业的新一轮革命,同时也给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带来挑战和机遇.本文以高职院校为例,分析如何培养能够与行业无缝对接的全媒体新闻人才. “互联网+”时代媒体业态发展新趋势 “互联网+”时代引发了传统产业的革命.“互联网+传统的红娘”有了世纪佳缘,“互联网+传统百货卖场”有了京东,“互联网+传统集市”有了淘宝,“互联网+传统交通”有了快的、滴滴,“互联网+传统银行”有了支付宝.  相似文献   

11.
金妍 《青年记者》2016,(24):76-77
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渗透和改造已成为常态,“广电+”这个说法来源于2015年的热词“互联网+”.何谓“广电+”?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在2015年广电改革发展高层论坛上比较清晰、明确地阐述了“电视+”或“广电+”的概念,他认为可用“电视+”或“广电+”来概括广电的全面转型升级,其中最迫切的意思就是“+互联网”,就是要拥抱互联网、占领主阵地.要通过“+互联网”,尽快实现广电技术、内容、业务、形态、功能等各方面的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广电的传播力、影响力、竞争力.①事实上,电视早就开始了与互联网的融合之旅,互联网发展初期,电视提出“内容+渠道”的发展战略;国家“三网融合”政策推动下,又提出“内容+服务+平台”的发展战略,电视加快了与互联网的全面融合;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电视提出了“全媒体”战略,终端融合更多样,手机电视、微信、微博、客户端等纷纷登场,电视内容的接收由电视机转向更为自由方便的电脑、手机等,“广电+”成为电视转型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下,我国传统出版业步入数字化时代,出版业发展出现了传统出版和数字平台融合的发展平台,跨媒体出版、深度数字化、深度绿色化成为出版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互联网+”时代下内容捕捉能力和技术商业模式对传统出版业发展带来了冲击,如何在“互联网+”时代下迎接挑战、抓住机遇、融合发展,成为出版业有关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的发展给图书馆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也给图书馆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互联网+”时代,用户思维是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出发点.文章介绍了“互联网+”、“互联网+图书馆”的相关概念及其意义,提出了用户思维在“互联网+图书馆”发展之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基于用户思维的“互联网+图书馆”的转型思维和转型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背景下影视业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俊钦 《传媒》2016,(16):56-57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影视业与“互联网+”相结合,已发展为一种新兴融合产业。互联网为在线观看带来了诸多便利,并扮演着网络IP提供、行业宣传、互联网影视创作等角色,依托其便捷性和自由性等优势,迅速成为“80后”“90后”影视消费的主要平台。在这一过程中,传统影视业不仅为互联网提供了影视资源,同时还为互联网自制剧创作提供成熟的技术支持,但不可否认的是,传统影视业存在着原创能力匮乏、宣传推广方式单一等问题。推进“互联网+”与影视业的融合,探讨“互联网+”背景下影视融合的发展规律,能更好地指导影视创作,促进影视业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互联网+”时代,赛事类体育节目直播平台和主播概况 所谓“互联网+”,解构起来就是将互联网技术与其他行业相结合,更好地推动双方互惠互利的一种跨学科领域的发展模式. 在当今利好的时代背景下,媒体生态和媒介格局在不断发生变化,新媒体平台不断涌现和成熟起来,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是其快速发展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思维正在推动出版业不断发生变革,出版新业态和传统业态将长期处于相互交融、共存发展的状态.本文基于对高职教学规律及教材发展现状的认识,指出了目前高职教材发展中的主要问题;通过分析出版新业态对高职教材发展的影响规律,提出了新业态下高职教材策划出版的几点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是互联网创新发展下的新业态,是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高新信息技术与各领域的融合创新.“互联网+”给档案利用工作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对档案利用的服务方式、技术、用户体验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加速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技术的进步,在为各行各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为档案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档案工作结合互联网思维,运用“互联网+”新技术,在通过拓宽档案收集工作的渠道、扩大档案宣传工作、促进档案信息的整合与共享、改善档案信息提供利用的方式等方面的革新与完善,推动了“互联网+”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时代用户信息环境具有开放性与复杂性,这给用户隐私保护带来更大的挑战.文章从“互联网+”环境用户隐私安全特点入手,系统分析了“互联网+”时代用户面临的隐私风险类别,并从技术上阐述了“互联网+”环境下用户隐私风险防范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档案个性化服务是“互联网+档案”战略实施的重要环节,对档案个性化服务进行充分研究是实现“互联网+档案”服务平台的重要保障.论文对我国当前档案个性化服务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以“互联网+”视域对其进行评析,进而指出档案个性化服务研究在“互联网+”条件下进一步发展的若干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