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方言是地区文化的基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方言的生存空间日趋狭小。为了保护地方方言,保护以方言为基础的其他文化遗产,建立方言档案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唐艺倩 《兰台世界》2019,(12):51-54
方言是我国地方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但是随着普通话的推广,方言文化日渐衰弱。为了保护方言的多样性,传承地方文化,方言建档工作刻不容缓。文章首先阐述我国方言建档工作的发展现状,然后从各角度分析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又进一步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完善方言建档工作的对策与建议,以期加快方言建档步伐,从而推进方言文化的传承和社会共同记忆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基因,是传统文化的基本载体和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也是一个特定族群(地方人群)情感认同的精神纽带。但是,随着普通话的强势推广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方言日渐式微,有的已濒临消亡。保护方言,对增强地方人群凝聚力、对地方经济发展、对地方文化传  相似文献   

4.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方言是人们认根寻祖的一个重要手段,当然,方言的价值远不止于此。方言不仅是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方言还是一种民族记忆,具有独特的语言价值,其充满鲜活生命力的词语,是普通话词汇丰富发展的重要泉源。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交流的日益广泛,加上政策宣传和行政管理的需要,普通话已经成为很多场合通用的语言,而方言却逐渐退出,多局限于在家庭生活中使用。方言的萎缩不仅预示着这一语言的衰退,还影响着以方言为基础的戏曲、  相似文献   

5.
<正>崇明方言,属吴方言系统的一支一吴语太湖片中的沪苏嘉小片,是吴语北部边界地区比较稳定、比较古老、颇有特点的一种方言。崇明方言在形成发展过程中有其独特的历史传承、语言特征和生动的表现力。语音、词汇、语法自成一系,比较生涩难懂,至今仍充满着浓重的古意,有着特殊的文化价值和生命活力。上世纪90年代初由《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编纂委员会编写出版的41部方言词典,  相似文献   

6.
随着汉语普通话的推广普及,方言的传播空间变得越来越小,传播机会越来越少,一些极有地方特色生动形象的方言土语,渐渐在消失.现如今,文学作品受到主流语言的影响后,对方言的使用也变得非常谨慎.事实上,方言不仅有着丰富的特色地域和感染力,还承载着当地独特的文化.方言所拥有的地域认同和文化负载是别的语言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7.
方言不仅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更是地域特色文化的代表,它对于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方言的生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李治伟  吴开明 《兰台世界》2023,(S1):152-153
<正>方言档案是档案学中新兴的产物,产生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它自身却具有较高开发价值。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各种地理变体,是一个地域历史和文化的载体,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承载着文化乡愁[1]。一、方言档案开发价值1.增添民族文化财富。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据统计,在55个少数民族中,只有21个民族有过自己的文字,其余的少数民族都未曾有过自己的文字,所以对于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而言,他们的传统文化,包括语言、音乐、艺术、习俗等,一直依靠口传身教的方式进行传承,无法形成相应的文字记录下来,而且由于传承人的岁数较大、记忆模糊,  相似文献   

9.
陈静 《东南传播》2011,(12):147-149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和现代社会传播环境的改变,方言与地方文化日趋式微。借助方言电视节目,方言和地方文化得以借助电视这一媒介焕发新的生命力。本文运用传播学和语言学知识分析了方言与地方文化式微的现状与原因,指出方言电视节目在对地方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0.
借用档案语言学视角,本文对比了北镇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异,指出在调查北镇方言时,应该关注那些与普通话发音,表达不一致的方言词汇。调查北镇方言不仅是对北镇语言生态的保护,更是对北镇民族文化生态的维护。  相似文献   

11.
《视听界》2009,(5):12-12
缘起 日前,广电总局发出《关于进一步重申电视剧使用规范语言的通知》,要求电视剧的语言(地方戏曲片除外)应以普通话为主,一般情况下不得使用方言和不标准的普通话。而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电视剧、少儿题材电视剧以及宣传教育专题电视片等一律要使用普通话。电视剧中出现的领袖人物的语言要使用普通话。  相似文献   

12.
在多样化的中华文明中,不同的方言所传递出的地域特色是普通话无法表现的。方言既是我国多彩文明的直观展现,更是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鲜活载体,在当代社会对方言的保护和传播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言文化的当代价值重估,语言价值,是指作为交际系统的语言提供特定的语言成分,形成特定的结构关系,实现特定的功能。由此可以看出,功能的实现需要借助成分及其关系为主要前提条件。不同方言的民族特色恰恰为当代标准化的日常交际生活注入了色彩斑斓的底色和妙趣横生的幽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关注的问题是:在普通话已经普及的今天,在全球化、全国流动的时代,为什么方言电视会突然兴盛并繁荣起来?作者以理论的视角和类似民族志的方式,对云南电视台的方言新闻栏目<大口马牙>、昆明电视台的方言新闻栏目<我挨你说>和长篇方言电视剧<东寺街西寺巷>进行了观察、访谈和解析,确认了寻求市场成功的动机和夸大地域搞笑形象、偏重文化娱乐性的当前方言电视特征,以及一种混杂地域文化的出现.本文认为,发展方言地域文化,使之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繁荣的源泉,似乎还没有进入地方传媒的议事日程,因此,有必要提升文化使命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4.
陈稚瑶 《出版参考》2021,(11):71-73
地方方言的词汇系统中,存在大量来自普通话的词语,它们在形、义上与普通话相同,仅在读音上有所区别——这类词即"对音词".方言词典如果只收录地方特色词汇而不收对音词,可能影响词汇的系统性;而如果收录大量与普通话释义一致的对音词,又可能造成内容的冗余.本文以《闽南方言大词典》为例,探讨方言词典是否应该收录对音词、如何处理对音词以及辞书数字化背景下方言词典对音词收录的新的考虑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最近,全国各地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中,方言类新闻节目正在如火如荼地播出,但同时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和反对,引起了关于用方言和普通话播报新闻节目的大讨论,争议异常激烈.笔者认为,方言类新闻节目受到欢迎,自有其市场规律,方言和普通话的使用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不管是方言类还是普通话类节目,只有真正贴近百姓,深受百姓欢迎的节目,才是好节目.  相似文献   

16.
杨彦 《新闻爱好者》2012,(11):23-24
我国地域广袤,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异彩纷呈,各地的语言自成体系,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方言。作者认为,流传于各地的方言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是地域文化历经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积淀而形成的语言,是无法取代的独特地域文化产物;方言节目也是传媒应对竞争的一种形式,能够带动影视节目创新;在普通话处于强势地位的今天,适当利用方言的独特性,对于文化的多样性起着积极的作用;方言的地域特征决定了方言以及方言节目不会对普通话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7.
<正>大连方言是大连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海蛎子味儿"充分体现了大连人纯朴豪爽、开放包容的性格特征。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和普通话的普及,大连方言的使用场合逐渐减少,很多生动有趣的老大连话词语正在慢慢消失。为了保护地方语言文化,加强城市归属感和凝聚力,大连市档案局(馆)于2014年底开展了大连方言保护工程,对大连方言语音数据资源进行抢救性征集。采用音频、视频等方式对地道、正宗、具有代表性的大连话进行完整记录,从而建立起一套系  相似文献   

18.
浅析方言电视节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方言电视节目的发展轨迹其实早在中国电台建立之初,就有方言文艺节目的出现,随着1956年国家正式下达文件推广普通话,方言在大众媒体中一度消亡沉寂,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借助互联网、地方电视广播等电子媒介的力量再度勃兴。在各地方言节目的发展过程中,重庆卫视的《雾都夜话》和山东齐鲁频道的《拉呱》,是比较著名也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栏目。  相似文献   

19.
马新庆 《视听界》2014,(2):110-110
2013年2月,江苏体育休闲频道推出了一档展示方言之美、挖掘语言内涵的大型脱口秀节目(《最美乡音》。节目发挥了脱口秀的节目优势,通过主持人、普通话嘉宾、方言嘉宾、语言专家、曲艺明星之间的互动,让观众了解方言,保护地方方言,传承方言文化。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普通话的进一步推广,我国各地的方言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基于以上现状,本文从档案学角度出发,结合当前方言文化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方言档案式保护与传承的新思路,并且结合当今社会发展趋势,充分分析方言档案式保护与传承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具体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