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公共危机的爆发愈加频繁,对于政府危机信息沟通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随着媒介环境的迅疾改变,媒介融合也带来了生产、生活的深刻变化。而在媒介融合视域下政府的公共危机信息沟通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在阐明新媒体时代政府做好公共危机信息沟通重要性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媒介融合视域下政府进行危机信息沟通的变化,并分别从理念、技术和实践三个层面深入探究了媒介融合背景下政府做好公共危机信息沟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孙平  张国飞 《现代传播》2015,37(2):103-106
当前,我国纪录片产业的媒介融合实践主要体现于内容融合、渠道融合和终端融合三种形式。但由于受到制度梗阻、政策滞后、产业乏力等因素的影响,纪录片产业媒介融合实践呈现出一些特点,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梳理多样的纪录片媒介融合实践基础上,尝试提出纪录片这一片种的独特之处,并找到其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洋  李燕临 《报刊之友》2012,(12):98-99
随着我国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与互联网三网融合的逐步推进,我们将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媒介社会中。三网融合大大提高了受众的信息接受量及信息接受速度,对广大媒体人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以三网融合为背景,分析了关于媒介素养新要求及媒体人媒介素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就此提出了笔者自身的建议与对策,意在找到问题的症结与相关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4.
郭全中 《出版广角》2014,(13):35-37
正近几年来,媒介融合一直是业界和学界讨论的热点,但是如果认真分析,媒介融合这个词本身就存在很大问题,甚至可以说根本就是一个伪概念。传统媒介之间不可能融合,传统媒介更不可能融合互联网媒介,而互联网媒介对传统媒介是完全替代,也不存在融合问题,而只有整合问题。互联网为全世界带来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和第四次传播革命,已经成为整个世界的底层架构和标配。自1994年互联网引入我国以来,短短的20年间,给传媒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媒体虽然早就开始采取电子版、建网站、报网互动、报网融  相似文献   

5.
2011年我国媒介融合研究在2010年"三网融合"试点的实践探索基础上和2011年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背景下获得了重要的研究进展,出现了诸多值得关注的观点,"媒介融合"概念的重新认识与界定、媒介融合的现状与问题、媒介融合的动力因素与阻碍因素、媒介融合的社会影响、媒介融合的路径、策略与发展趋势、媒介融合的规制与监管等问题则成为这一年研究者关注的重要主题。本文章通过2011年媒介融合研究的相关文献的总体观照与综合分析,在成果总结的基础上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缺陷,以期明晰后续研究的方向和为未来媒介融合的全面展开提供理论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胡正荣 《中国广播》2009,(12):15-17
媒介融合和广播发展之间的关系,我想这个大的题目可以分为三个小的题目。第一是媒介融合的大潮流;第二是广播发展的空间和机会;第三就是广播在媒介融合的大潮流当中要想真正抓住机会,就要再造业务流程和重构组织结构,这两个问题不解决的话,广播搭上媒介融合这班车的可持续性就令人怀疑。所以我想分三个小的问题来讨论。  相似文献   

7.
互动·整合·大融合——媒体融合的三个层次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媒介融是分层次、分阶段进行的过程。第一层次是媒介互动,即媒体战术性融合;第二层次是媒介整合,即媒体组织结构性融合;第三层次是媒介大融合,即不同媒介形态集中到一个多媒体数字平台上。在媒介融合的过程中,内容和服务应是媒介最重要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8.
胡智锋  刘俊 《视听界》2013,(5):66-69
媒体的融合发展已成为信息传播的大势所趋,而多年来政府对不同媒体类别分别管理而导致的部门分割、条块封锁等问题,困扰着传媒产业的进一步融合与发展。网络媒体发展迅猛,先前的互联网管理与服务战略已经不适应飞速发展的互联网业。多元化的传媒产业格局带来巨大产业效应的同时,社会文化责任担当却出现了不尽如人意的状况,市场化与公益化之间严重不平衡。本文就2013年我国政府在媒体管理与服务方面的动作与趋势进行了考察,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媒介融合时代政府对媒体管理的整合化;加强对网络新媒体的管理与服务;重视媒介内容的市场化与公益化相结合。文章对这三点现象背后的成因、意义与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政务微博媒介融合环境下的话语方式、发布内容及规律、突发事件应对措施方面的分析,探讨政务微博在角色定位、政府的形象塑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刘雨花 《新闻世界》2014,(6):126-127
本文通过对政务微博媒介融合环境下的话语方式、发布内容及规律、突发事件应对措施方面的分析,探讨政务微博在角色定位、政府的形象塑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袁月 《传媒》2017,(16)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人才教育应转变教学理念,强化人才培养的精品意识,加强前沿技术和跨学科知识的传授,培养新闻专业学生的新闻核心素养.本文在简要阐述媒介融合时代对新闻人才的要求基础上,分析了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重点从三方面入手探讨了媒介融合时代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罗哲宇  王宁 《中国广播》2013,(10):13-17
在席卷世界的媒介融合大潮中,加拿大广播业面临着三个问题:一是在媒介所有权问题上,需要解决垂直整合时代的产业监管问题;二是网络广播发展缓慢,寻求突围的问题;三是传统广播虽然发展平稳,但仍需不断创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媒介融合时代我国传媒行业政府规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媒介融合与传媒行业的政府规制1.媒介融合"媒介融合"思想萌芽的始点一般认为是美国未来学家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Nicolas Negroponte)提出的观点:"广播电视业"、"电脑业"和"印刷出版业"将在数字化浪潮下呈现交叠重合的发展趋势,并用三个重叠的圆圈来描述计算机、印刷和广播三者的技术边界,认为三个圆圈的交叉处将  相似文献   

14.
面对新媒体的激烈冲击,广播媒体必须以积极的姿态和全媒体的思维推进媒介融合特别是媒介内容的融合发展。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有关广播媒体推进媒介内容融合发展的建议,即完善基础,全面建构广播媒介内容融合发展的软硬件条件;融中有“核”,充分释放广播在媒介内容融合发展中的独特优势;融中有分,准确把握不同媒体类型的传播特点。  相似文献   

15.
在媒介生态系统中,基于移动平台而生成的微信传播日渐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传播手段.作为媒介系统的一个新生子系统和分支,微信的传播探索与运用实践体现着媒介融合的种种特质,平台融合、政治融合与文化融合共同构筑了微信的传播特点.此外,在微信融合过程中出现了融合实效不强、信息传播失衡、符号污染严重等生态问题,不得不从政策引导、有机融合、媒介批评等三个方面来建构微信的生存路径.  相似文献   

16.
社会化媒体与媒介融合的双重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兰 《新闻界》2012,(1):3-5,20
社会化媒体的勃兴和媒介融合的大趋势是当前传媒业面临的两个重要的理论和现实课题,对传统媒体来说,需要将这两者结合起来认识。如果在媒介融合的转型过程中不了解社会化媒体对于整个传媒业的挑战和它带来的影响,可能就无法真正解决媒介融合中所遭遇的种种问题。这些问题包括:社会化媒体对专业媒体的包围和冲击;媒介融合对专业媒体的挑战和洗礼;媒介融合时代的合与分的辩证思考;以及对媒介融合的终极目标的深刻把握。  相似文献   

17.
在新兴媒体的技术"解管制"特性和传统媒体产业总体式微的双重危机下,主流传统媒体正在进行体制性自救。面对如微信、微博等第三方强势平台的媒体化和生态化趋势,传统主流媒体也开始逐渐突破"自建平台"的思维路径,尝试在第三方商业性媒体企业的生态中"借船出海",搭建自身的子品牌和能见度出口。本文分析了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主流媒体的跨平台传播尝试的现状,以及在政府主管部门、传统媒体和商业平台三方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科普传播存在着媒介歧视、效率低、边缘化等诸多问题,"三网"融合为构建跨媒体科普传播模式提供了可能。本文以三网融合及其对科普传播的影响和科普传播现状为背景,从体系结构、组织形式和社会效益等方面浅析了科普传播在"三网融合"时代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随着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人们能够使用的媒介技术和手段越来越多元化。尤其是微信、微博、短视频等相关社交网络的兴起,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参与到社会突发事件的讨论中来,并且能够瞬间传遍整个网络空间。在这一媒介融合的环境下,政府应对社会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面临着巨大挑战。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在媒介融合环境下,针对政府对于突发事件舆情应对的现状及不足,提出相关的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媒介融合时代催生了传媒行业的剧变,对高校新闻教育进行改革也迫在眉睫.本文紧扣媒介融合的现实语境,深入剖析当前新闻教育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本体论的角度而言.高校新闻教育的本质是人文教育,其根本应当回归人本维度.基于此论点,本文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技能训练三个方面提出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教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