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9 毫秒
1.
在批评报道经常涉及的谴责、贬斥态度呈现上,法官理解、掌握的法律尺度比编辑记者更倾向于意见、情绪表达的理智与分寸。编辑记者处理报道客观性更多地采取新闻构成要素基本真实即可的行业标准,而法官对媒体因实际条件限制而难以达到理想状态的客观状态倾向于将苛刻的客观性要求置于优先地位。法官与编辑记者对报道侵权的认知态度存在较高水平差异性,由此决定了较高的媒体败诉概率。  相似文献   

2.
在拉萨"3·14"事件的报道中,一些西方媒体公然违背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肆意歪曲事实真相,愚弄、欺骗公众,又一次暴露了隐藏在"客观"、"公正"幌子下的真实面目.本文通过一些西方媒体对"3·14"事件的歪曲报道,分析其歪曲报道的原因、手段及本质.  相似文献   

3.
在全媒体时代,广电是感官媒体,倾向于全景式真实报道;网络新媒体是舆论媒体,倾向于反映社会思潮和民众心态;书报刊等纸媒是思想媒体,倾向于锻造事实的震撼力和建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4.
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财经新闻与数据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财经新闻报道中确保财经数据的真实、准确,对读者和媒体而言都十分重要.随着财经媒体间竞争的加剧,其商业化性质越来越明显,媒体为了追求商业利益和眼球经济而制造虚假新闻的现象屡见不鲜,严重损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原则.  相似文献   

5.
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突然爆发,一场凝聚力量、传递大爱的媒体行动迅即启动,彰显了媒体的力量.媒体的力量一方面是"真实"的力量,它来自于大量喷涌而出的客观真实及时的现场报道,来自于全天候不间断更新的全方位实时信息;另一方面是"情感"的力量,它来自于灾难进程中各种有价值议题的把控跟进和情绪疏导,来自于人文精神关照下放大人性光辉的真实细节,来自于媒体对家国情怀的坚守与有力表达、对民族精神和核心价值观的真情礼赞.本文将探讨灾难性事件报道中媒体情感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新闻报道具有追求正义的天然倾向,而深度报道对正义价值观的理解和诠释却比其它类型的新闻报道更加深刻、明确.大众传媒的消费主义价值观给当下的传媒环境造成困惑,导致媒体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舆论监督功能衰减,媒体从业人员的新闻职业道德滑坡等负面影响,本文对"社会正义"理论与深度报道价值取向的考察中发现,深度报道具有正义的价值内涵,其中包括正当性(Legitimacy)、客观性(Objectivity)和效率(Efficiency)三个基本因素.正义的深度报道对消费主义的批判是有力的,在结合功利主义、性恶论和权利的相对性的批判论述中,理论上构成了具有正义价值观的深度报道对大众传媒消费毛义价值观的超越.  相似文献   

7.
真实、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但有些记者或媒体在报道时容易充当"裁判员"的角色,戴着有色眼镜或者带有感情色彩,导致报道有失偏颇甚至真实性受到冲击、舆论导向偏激。尤其是对"富二代"、"官二代"等社会特殊群体的报道,容易陷入标签新闻的误区,用抨击性或嘲讽性的标题吸引眼球,却忽视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其后果严重的会煽动社会不满情绪,影响社会稳定。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从根本上重视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记者和媒体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增强新闻专业主义。  相似文献   

8.
田瑾 《传媒》2017,(19)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媒体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的受众面更广,传播速度更快,产生的影响力也更广泛.在这种情况下,新闻报道的体裁、形式、载体,以及受众的阅读习惯都发生了变化,这使新闻客观性原则在实践中受到了挑战和冲击.笔者结合近年来经常见诸各类媒体的关于移风易俗、反对"天价彩礼"的报道,对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报道如何进一步坚持客观性原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作为具有产业性和事业性二重性的产业化媒体,一定程度上受这两重性的影响,近年来,该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本文将从产业化和事业性两个方面来探讨,减少产业化媒体对新闻的客观性的影响,增强报道的真实客观性。一、首先对产业化媒体的二重性,即,产业性和事业性  相似文献   

10.
杨皓  赵鹏 《今传媒》2007,(5):27-28
媒体的功能是传播社会信息,每当社会发生重大事件,都会引起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但报道同一事件,不同媒体容易出现"不谋而合"的同质化倾向,造成重复及新闻资源的浪费.对此,如何避免新闻报道同质化倾向,值得媒体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1.
郭之文  徐忠 《传媒观察》2007,(12):52-54
主题报道,历来是新闻报道的重点和难点。一方面,尽管我们强调新闻报道的客观性、真实性,但新闻报道有其不可避免的政治色彩和意识倾向,有时这种政治倾向还特别强烈;另一方面,主题报道是新闻报道中的重要内容,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媒体,都不能完全脱离开主题报道而生存。作为主流媒体的主流版面、主流频率、主流频道而言,主题报道往往是家常便饭,总是要照面,总是要进行,所以对主流媒体来说,主题报道往往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每逢重大时政出现的时候,主流媒体总是事先策划一些能够体现“主题”的选题和报道方案,以免到时措手不及。从被动式的报道,到媒体对主题报道的主动介入,是媒体搞好主题报道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西方媒体在新闻报道方面确实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之处,尤其是客观性报道原则于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美国的确立,为新闻报道树立了标杆.这一原则的基本内容是要求媒体和记者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内容(包括新闻六要素和事件细节)必须完全真实,不得虚构,保持公正、中立的态度,不能加有偏见和主观推断.这一原则至今仍为世界各国媒体及其从业者奉为赖以生存的圭臬.  相似文献   

13.
刘志宣 《新闻大学》2006,270(3):91-93
"批评性报道"这一提法,不仅与新闻报道本质意义难以吻合,而且极易导致操作上的负效应,以至媒体批评权无限扩大,报道的客观性、公正性丧失.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批评性报道"提法是否科学提出质疑,以划清新闻舆论监督功能与主观性批评文体的界限,进一步明确新闻报道的职责.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媒体报道弱者的新闻事件越来越多,其中不少报道引起了轰动效应.关注弱势人群本来是媒体应当承担的责任,但根据笔者观察,许多报道有明显的民粹化倾向①,即为了迎合"民意",新闻报道违背客观性原则,明显地偏袒弱势方、美化弱者,贬抑强势方.在报道策略上偏好采用"强-弱"二元对立关系,使新闻偏离真实性.这些报道试图宣扬一种"惩强扶弱"式的公正,虽然喧嚣一时,但却不利于促进社会正义、增加社会理性,反而会进一步刺激民众,加深社会阶层对立,不利于社会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15.
杨庆  任安 《青年记者》2008,(14):44-45
从"西藏3·14事件"看西方媒体的"新闻帝国主义" 连日来,西方媒体对"西藏3·14事件"的报道中,出现了许多违背新闻客观性、真实性原理的错误,这些错误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偏见,是西方媒体带着"有色眼镜"看中国的典型表现.大致而言,国外媒体关于西藏事件报道的谬误可分为以下4类:  相似文献   

16.
法制节目以其报道案件为主要内容而具有特殊性,有时会形成一种所谓的"媒体审判"现象,片面追求轰动效应,既误导了公众,也对法官的审判形成了强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国内报纸纷纷开设言论版,欧美媒体言论与报道分开的理念和做法,与新闻专业主义一起,被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所知晓和接受。与此相对,国内媒体一直居于主流地位的是"用事实说话"的报道观,而且随着以"焦点访谈"为代表的电视述评的兴起和流行,叙议结合、言论与报道融为一体的节目样式,被认为是符合电视特性的评论或深度报道方式。由此,言论与报道的"分开"及"融合",成为我国媒体上冲突、并存的两种新闻理念。本文认为,除了媒介因素,强调媒体的宣教功能,比较倾向于"用事实说话"的报道观,而一个以专业标准为新闻尺度,以信息传播为旨归的媒体,言论与报道分开是一个自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典型人物报道是新闻宣传的拳头产品,一大批脍炙人口的典型人物报道让读者难以忘怀,充分发挥了催人奋进的作用.可是,也有些媒体费心费力写出的典型人物报道,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甚至让人产生逆反心理.原因在于这些报道出现了对人物任意拔高,千人一面的倾向,让受众不相信,不感兴趣.因此,如何把握典型人物报道的客观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创新人物报道,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新冠疫情期间,媒体成为人们了解疫情进展的重要渠道。在"互联网+"时代,许多自媒体为了博取关注、赚取流量,散播一些未经证实的消息,对群众造成了误导,也干扰了抗疫工作的正常进行。相比之下,主流媒体则充分展现了专业性、权威性、客观性的优势,并且尝试多种方式进行融合报道,满足了广大群众第一时间了解真实疫情信息的需求。本文探讨了主流媒体在疫情报道中作用的发挥、价值的体现,对今后主流媒体应对公共突发事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欧美商业电视台近年来热播"真实电视"并达到极高的收视率.在商业成功的背后,"真实电视"反映出媒介的道德自律弱化而导致低俗化的倾向.媒介的道德自律不仅是摆脱困境和危机的现实之路,从大众传播事业的整体发展过程来看,更应该是媒体健康发展的长远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