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建明 《当代传播》2012,(1):64-66,70
西方媒介批评流派(Genra of Media Criticism)与西方批判学派(critical school)是不同的概念,人们往往混为一谈。西方批判学派包括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科学学、传播学等学科,泛指在否定以往学说基础上创立的社会批判理论,多属于新马克思主义派别。批判传播学否定传播学经验学派,创立了交往行动理论、媒介话语理论、符号编码理论、文本叙事理论等,建构了一套欧洲传播学学说体  相似文献   

2.
吴雷 《今传媒》2014,(12):51-53
美国语境下的传播学批判学派是个富有争议的概念,本文首先从西方传播学语境中批判学派的源头和主要流派的身份认同出发,分析了欧洲传播学批判学派内部的重大分歧;再对美国主流传播学建立到批判学派构建的过程进行分析,认为美国传播学批判学派的构建是意识形态价值选择的结果,是冷战思维下文化殖民的战略选择;然而,批判理论的批判立场毕竟是颠覆美国立场的价值体系,不符合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如今,本身无法自成体系,现在又很少有人再继续为其构筑理论体系的批判学派,失去了本来的意识形态价值,重新被主流传播学研究所冷落,不得不处于尴尬的境地。  相似文献   

3.
在传播学的"西学东渐"过程中,批判学派和经验学派其实有着两种不同的引进路径,而且批判学派内部不同理论范式的引进也遭遇了不同的境遇。本文拟对照经验学派的西学东渐史讨论批判学派的引入过程及遇到的问题,为批判学派的本土化发展和自主性创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传播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方传播学研究领域里,以研究方法划分,大致有两种流派,即:传统学派和批判学派。传统学派因其理论基础,又可称为自由主义或多元化理论;批判学派则以马克思主义或所谓新马克思主义为其理论框架。由于各自的理论基础不同,两种流派对传播过程的五要素:传播者、媒介...  相似文献   

5.
批判学派纵横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播学批判学派既是一个学科的流派 ,更是一种学术的思潮在传播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但还未受到我国学者足够的重视。本文对传播学批判学派的发展脉络、重要人物、研究志向等 ,进行了宏观勾勒 ,以期推进对此学派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传播学引进大陆已经20多年,国内的传播学研究者为了使作为舶来品的传播学进行本土化,在概念界定和理论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近年来,国内传播学界开始思考传播学的危机、范式内容和学派,检讨北美主流经验主义学派的不足,注意批判学派从欧洲向北美的扩散,认真研究正在崛起的第三学派--媒介环境学."  相似文献   

7.
在传播学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学者们的方法论和学术立场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学派。而其中主要的两大学派即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经验学派,顾名思义是主张从经验事实出发,运用经验性方法来研究传播现象的学派。而传播学的另一大学派批判学派是在主攻社会科学研究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下,以欧洲学者  相似文献   

8.
本文回顾了1978—1989年间传播批判学派在中国内地的引进过程,发现传播批判学派在中国传播学引进初期的"失踪",既不是他们从未在传播研究者的视野里出现过,也不是因为中国的学者没有读懂他们的思想,相反,传播批判学派的思想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就得到了注意,并用了相当大的力气去介绍,只不过国内的学者因为从新闻理论的框架去解读它们,低估了它们真正的价值,对它们"视而不见",在传播学的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产生了一种相当奇特的传播批判学派"失踪"现象。针对这个现象产生的观念原因、社会环境原因,本文结合全球化的背景,对中国传播批判学派的发展提出了四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9,(1):60-70
在传播学的话语版图中,媒介效果研究无疑是最耀眼的坐标。作为传播学研究主流范式的经验学派与批评学派在媒介效果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诸如"皮下注射模式""第三人称假说""媒介文化",等等。但在媒介效果研究的本质归属上,两大学派的观点却发生了较大分歧:经验学派认为批判学派的效果研究只不过是借用了现象学、符号学、结构主义等其他研究范式的一些新名词,其研究成果缺乏形成"理论"的社会基础/实证调查;而批判学派认为经验学派过于推崇实证/量化研究,所谓的"研究结论"充其量只能归属于"假说"的范畴,难以建立具有普适价值的理论范式。由此,媒介效果研究到底是"假说"还是"理论"成为了一个亟待深入研讨的学术问题。本文尝试在借鉴哲学、社会学有关"假说"和"理论"界定的基础上,结合传播学现状探讨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这两大主流范式的媒介效果研究的归属问题以及二者的"可能性融合"趋势,以期为媒介效果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一种基础的、本质的话语范畴。  相似文献   

10.
批判学派在中国:以传播符号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彬 《新闻大学》2007,(3):68-73
本文回顾了2000年前批判学派在以美国式经验主义传统为主体的我国传播研究中的崛起与发展,并对2000年后批判学派尤其是传播符号学研究在我国的学术成果进行了论列和归纳。在对这些成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作者认为传播符号学的研究在我国新闻传播学领域基本形成两种取向:本体论取向与方法论取向。作者提出,传播符号学总体上属于传播研究的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它具有社会学所谓中观理论的特征,从而有别于经验传播学的微观考究和批判传播学的宏观叙事。最后,作者就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传播符号学研究课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大众文化与传媒》一书,在“汗牛充栋”的种种基于经验学派的、实证的传播学研究著作中,显得格外“卓尔不群”。它通过对较有代表性的几大批判学派的学术思想以及观点的梳理与点评,体现出了对传媒批判学理论本土性建构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战后美国新闻传播学界出版了许多理论著作,多数属于新闻传播院校的教材,具有新颖独到的创见的并不很多。赫伯特·阿特休尔教授所著《权力的媒介》可说是一本较有参考价值的新闻传播学理论著作,其中译本现已由华夏出版社列入20世纪文库加以出版。我认为这本书是近年来西方新闻传播学批判学派的一部较好的著作。本世纪60年代以来。批判学派作为一股学术思潮正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各个领域迅速崛起,影响日益增大。他们采用政治——经济——文化的分析方法,从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13.
在传播学界,"批判学派"一词一直没有什么太多的争议,它被认为是欧洲20世纪60年代以后崛起的传播研究范式。然而,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是先有了批判学派这个概念或对于欧洲传播学"他者"形象的确立,才有了批判学派的历史脉络,它是一种因果倒置逻辑的产物。而从概念内涵上看,根本就不存在一个可以被称为批判学派的传播研究主体。是20世纪70年代传播学科话语权的斗争催生了这个概念,并使这个概念得到了各方认可。但将所有批判理论都纳入"经验—批判"的二元框架,其实终结了不同批判思想之间的差异并消灭了它们的主体性,一切理论创新随之戛然而止。中国学者对这一二元框架的照单全收体现了我们在理论积累上的欠缺,也体现了我们的急功近利。  相似文献   

14.
从“西方的没落”到批判学派──兼论批判学派的思想渊源李彬按照一般公认的看法,60年代兴起于欧洲的传播学批判学派,继承的乃是青年马克思的批判精神——“要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接受的主要是执西方马克思主义之牛耳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这种·认识自然...  相似文献   

15.
谈谈传播学批判学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概述了传播学批判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认为该派是相对美国传播学经验主义主流学派而言的 ,其思想来源 ,主要在欧洲 ,但直接与传播学主流学派对立的学者群体 ,主要在美国。欧洲的许多学者由于研究方法、切入视角和研究结论与美国主流学派的差异 ,因而与其形成一种自然的划分。批判学派一般在中观和宏观的层次 ,主要从政治经济学、文化工业、主流意识形态等角度分析各种传播现象。现在这两个学派在研究方法上已经相互渗透 ,学派划分的标准本身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系谱学的视野审视传播学批判学派的谱系传承,通过对近代以来西方思想演进路数的梳理,勾勒出传播学批判学派诸流派传承嬗变的知识图谱。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图指出:作为基本维度之一,"批判"与建构维度相对,标示出人类对既有存在的超越,而人类社会正是在这两者内在张力的驱动下不断前行的。  相似文献   

17.
王以 《声屏世界》2012,(7):180-182
电视之所以是电视,最关键的一点是要能看——成千上万的图片,稍纵即逝然而斑斓夺目。正是电视本身的这种性质决定了它必须舍弃思想,来迎合人们对视觉快感的需求,来适应娱乐业的发展。在媒介环境学的框架中分析电视媒体的历史和现状作为与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比肩而立的媒介环境学派(三者合称传播学三大学派),其理论观点的独到性、对社会问题强大的解释力和对未来的精准预见性,正越来越受到传播学界的关注和重视。媒介环境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波斯曼给媒介环境学下过这样的定义:"媒介环境学研究人的交  相似文献   

18.
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异质性与关联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认为,新闻学与传播学既存在着鲜明的异质性,又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加上传播学经验学派与批判学派大异其趣,这种异质性与关联性更加错综复杂。正确对待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异同关系,促进新闻学与传播学的独立发展与相互吸取,将有利于推动整个新闻传播学科的进步。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追溯了新亚里士多德学派修辞学家的历史沿革及其对传播学形成和学派分流的影响。新亚里士多德学派的创立基于经典修辞学理论的信息分析方法并讲授传播实用艺术的公共演讲和辩论等课程。由于新亚里士多德学派的局限性,以演讲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传播学学者发现了其他学科所倡导的有价值的新修辞学和传播学理论。他们在吸纳这些新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同时,丰富了修辞学,推动了传播学学派的形成和分流。  相似文献   

20.
批判学派和传统学派是传播学研究领域中存在的两个较大的、思想相对的学派。本文从两个学派的发展历程和思想观点出发,对两个学派的研究方法和态度取向予以分析比较,并探讨了两个学派在发展中的借鉴、融合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