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金书铁券,是青海省档案馆的"镇馆之宝",2003年3月经国家档案局审定,首批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由此,明代金书铁券,不仅在档案界声名日隆,而且成为全国历史文化界广为关注的一件档案文化瑰宝.  相似文献   

2.
庾晋 《档案天地》2007,(2):34-36
什么是“丹书铁券” “铁券”.外形如筒瓦状的铁制品.民间俗称“免死牌”。其制法为熔铁铸瓦.状如蒸笼,断而为二,形如板瓦.是封建帝王颁发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受券人与朝廷各执一半。“铁券”上的信词最初时用丹砂填字.合称“丹书铁契”;梁时用银字填字.即“银券”;隋时用金填字,亦称“金券”、“金书”,所以后世称“铁券”为“金书铁券”,又因“铁券”可以世代相传.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藏书与近代图书馆史料》一书节取《史记》中《老子韩非列传》著为第一篇,并且在编辑说明中明确肯定:“《史记》上记载老子曾为周守藏室史。所谓藏室,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国家图书馆,藏室史则相当于今天的国家图书馆馆长。这是古代藏书见于文献的最早纪录。”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档案载体”说充斥着档案书刊,甚至在国家级规范性的档案工作文件中也不乏“档案载体”一词。笔者也曾接受、并宣扬过“档案载体”说,不过近来细加反思,总觉得似有不妥。 何谓载体?《辞海》解释“为增加催化剂的有效面积,一般使催化剂附着于多孔的物体表面,此种多孔物体称为载体”。《现代汉语词典》则解释为:“科学技术上指某些能传递能量或运载其他物质的物质。”按照以上解释,档案的载体应该是传递或运载档案的物质,或者是档案的附着物。而“档案载体”说的“档案载体”却是指档案的制成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目录五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近百余年来出土的简帛文献,提出了五点关于中国古代目录的全新认识:第一刘向之前已有作为二次文献的一书目录,它只有“目”而没有“录”;第二,刘向之前已有置诸书前的一书目录,“古书目录,往往置于末”之说并不准确;第三,目录之“录”不是指刻木为书,其意应训为“次第”;第四,《易传·序卦》并不是“莫古于斯”的最早一书目录;第五,汉代已出现法律专科目录。  相似文献   

6.
<正>"金书铁券"即民间俗称的"免死牌","免死牌"的内容一般包括四个方面:一、赐券的日期,踢予对象的姓名、官爵、邑地;二、记戢被赐者对期延的功勋业绩;三、皇帝给被赐者的特权,如免咒等;四、皇帝的誓言。按照朝廷的规定,持有"铁券"的功臣、重臣及其后代,可以享受皇帝踢予的种种特权。"铁券"一般分为左右两半,左半部分颁发给受赐者,右半部分留藏于重官内府。以待出现异常时验证两者是否吻合。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金书铁券"是明期项宗皇帝在天顺二年(1458年)颁赐给右军都督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档案法》规定“的鉴定档案”“和销毁档案”行为谈了看法,认为:“1.鉴定档案”与《档案法》本身相矛盾;“2.销毁档案”与档案法定定义相矛盾;3.在《档案法》制度下“,销毁档案”将陷入尴尬境地。并对“鉴定档案”“和销毁档案”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一是客观上存在着作“为档案”保管,但实际上是对国家和社会没有真正保存价值的所谓“档案”;二是“鉴定档案”到底鉴定的是什么?三“是销毁档案”中“的档案”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档案馆现存明清档案,上起明洪武二年(1369),下至宣统三年(1911),共计22794件,是研究明清时期中央政府与青海地方政权关系和青海政治、经济、文化、司法、军事、民族、宗教等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现将其主要内容分历史时期概括介绍如下: 一、明代档案6件:洪武二年八月授魏华忠显校尉管军千户的诰命一件;洪武二十五年(1392)五月初五日授魏庇儿副千户、授徐勇百户的敕命各一件;洪武二十七年六月二十八日授赵德忠显校尉的诰命一件;天顺二年(1458)皇帝授高阳伯李文的金书铁券一件,万历十九年(1591)八月二十一日陕西监察御史关于茶马贸易的照会一件。这6件档案的载体分丝绸、纸张、金属三种。其中尤以明英宗授予李文的金书铁券为稀世珍品,此件基本完好,系本馆1985年从西宁市郊区一农民家中征集而来,面长37.5厘米,宽21.2厘米,厚约0.2厘米,重1300克。形状如瓦,拱宽23厘米,拱高11.8厘米。铁券正背两面共锉金字217个,每个字约1厘米见方。其中背面右上角书一“右”字,正中自上而下书有“若犯死罪禄米全不支给”一行十个字,正面自右而左,以每行十三字分十七行,书有206个字,文曰:  相似文献   

9.
陈世英 《出版广角》2017,(20):41-43
中国古代档案文献编纂历史悠久,形成了极为鲜明的特色:一是重视文献和档案的考证;二是编纂原则、方法与体例始终保持发展和完善的态势;三是具有浓厚的“人本”和“君本”文化特点.虽然中国古代档案文献编纂有其特色,但亦非毫无缺点.它的历史局限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编纂目的过度政治化,制约了古代档案文献编纂的整体发展;编纂内容过度政治化,在一定意义上限制了中国古代科技、商业等领域的发展;编纂主体过度政治化,使得编纂队伍无法专业化,进而难以形成系统的档案文献编纂理论和相应的学术潮流.  相似文献   

10.
1满文木牌的概况2010年3月,国家档案局公布了第三批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30件组档案文献,清初满文木牌成功入选。满文木牌是指以木牌为载体书写的清代满文文书档案。满文木牌为中国古代简牍文书之遗续,清入  相似文献   

11.
王国维作为 2 0世纪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 ,对于中国的古代档案文献有卓越的睿识。他对于上世纪初档案学史上重大事件“大内档案”的关注与评论 ,足以看到他的一双慧眼与一颗慧心。今天重温这段往事 ,尤能启迪档案学界。1 91 3年至 1 91 5年 ,王国维曾在日本人于沈阳创办的《盛京时报》上发表许多学术性随笔 ,先后取名为《东山杂记》、《二牖轩随录》。其中《东山杂记》中有一篇《内阁大库书之发见》 ,专门向世人介绍了这批档案情况 ,而这一文未曾收入到王国维的《遗书》中去 ,很多人并不知道。今天重读此文 ,确实令档案学人士感慨万千。内阁…  相似文献   

12.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文献学者.孔子的一生与档案文献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他搜集、整理、自编的“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为其授业解惑的教材.孔子广泛收集档案、利用档案,编纂出经典著作,创立儒家学说,促进了我国古代文化学术发展,其编研、修史的研学精神和严谨态度至今仍值得后入学习.  相似文献   

13.
我虽然不是档案工作者,但对档案情有独钟,关注档案,研读档案文献,还写了一些关于档案的文章.与档案结缘,留下的美好记忆不少,其中印象较为深刻的一是在我的家乡天津市宝坻区档案馆里,见到了被誉为“红色经典文献”的镇馆之宝——1947年由冀东新华书店出版和发行的《毛泽东自传》;另一件是在蓟运河畔的宝坻区八门城镇东走线窝村村史馆内的一张“抗日优抚券”,它是1 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陕甘宁边区政府发行的.  相似文献   

14.
档案是人类历史的记录,也是人类文明的必然结果。虽然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档案学理论,但在先秦两汉的历史典籍中却已经蕴藏着重要的档案思想。正是这些古代档案思想在华夏5000年文明的产生、记录和延续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书”与文字、档案和历史。书之所兴,盖与文字俱起。孔子观书周室,得虞夏商周四代之典”①。“书”字在我国文字、档案及其他文献形成、发展的历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对我国古代档案的称谓的变迁也曾产生过重要影响。虽然“书”字现在主要是书籍、书信、书法、文书之意,但在先秦,特别是春秋前,“书”字…  相似文献   

15.
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序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文献名称尹湾汉墓简牍中的西汉郡级档案文书《宇妥·元丹贡布八大密诀》手写本唐代开元年间档案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元代档案中有关西藏归属问题的档案元代第七任帝师桑结贝给塔巴贝的封文《明太祖洪武二十五年实录稿本》(部分)明代“金书铁券”明代徽州土地产权变动和管理文书明代谏臣杨继盛遗书及后人题词清代皇帝对鄂尔多斯蒙古王公的诰封清代玉牒清代金榜清代宋氵昊所著《剿抚澎台机宜》清代阿拉善霍硕特旗档案《般若波罗蜜多…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档案保护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古代档案载体类型及其保护的方法甲骨档案甲骨档案是以龟甲和兽骨为材料形成的档案 ,商代甲骨档案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的官府文书。甲是指龟的背甲和腹甲 ,骨是指牛的肩胛骨或其它兽骨。甲骨是当时的占卜材料 ,也是当时档案的主要载体。甲骨档案的保存采用窑藏法 ,即所谓“登于天府”。甲骨档案主要出土在宗庙建筑右半穴或地下室的圆窑中 ,窑深一般都在2公尺左右。金文档案青铜器上铭文铸字不自周始 ,在商朝就已经出现。西周时发展到专为记事铭文而铸青铜器 ,这种具有书史性质的青铜器铭文称金文档案。金文档案的保存也采用窑藏法…  相似文献   

17.
也谈文献学     
文献,文献学,近年来谈之者日众,专著丛出,但观其名实,并不一致。“文献”一词由来已久,但现代所称文献与古代已有很大不同,宋代朱熹注《论语》时认为“文,典藉也,献,贤也。”近年来,做为“国家标准”颁发的《文献著录总则》中对文献的解释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这与某些同志的解释是一致的,如严怡民在《情报学概论》中就认为:”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或称为固化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的知识。”但是与此相反,有权威性的辞典《辞海》中释“文献”则为:“专指有  相似文献   

18.
“著录用文字”历来为我国图书馆学者所重视。如:刘国钧先生等1957年编著的《图书馆目录》一书,曾对著录用文字的语种作了较详细的规定。李纪有等同志 1982年编著的《图书馆目录》一书,对著录用文字的字义、字体及语种也作了简洁的论述。黄俊贵、罗健雄同志1984年编著的《文献著录与目录组织——新编图书馆目录》,不仅引用了《文献著录总则》的有关规定,而且着重论述了“强调著录文字和字体的规  相似文献   

19.
“上书”三题王民权一所谓“上书”,确切地讲,应该是“书”。“上”是动词。“上书”实际上只是表示一种行为。“上书”为词,不见于《辞海》。《辞源》收之。现今档案界普遍将其视作一种历史文书名称,如潘嘉主编的《中国文书工作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即称:...  相似文献   

20.
对国家标准“文献定义”的困惑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文献著录总则》(GB3792.1-83)发布文献的国家标准定义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我自开设《文献类型学》课程以来,对这个定义产生了三种困惑: 1.关于“记录”“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其“记录”一词过去是指:用笔把文字、图形符号书写并直接表现于纸张材料上;在现代,又指用技术手段把声频、视頻、编码等各种信息符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