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雨欣  李志 《东南传播》2021,(9):108-110
在"网综养成系"偶像模式下,沉浸式追星体验已成为当下新兴的流行趋势.粉丝的角色从被动接受偶像人设已转向主动参与偶像的人设养成,粉丝的权力及参与地位也已得到显著提高.如今"网综养成系"偶像模式的出现不仅打破了以往经纪公司垄断造星权力的局面,而且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和新媒体的发展,粉丝与明星从自下而上的单向流动走向了双向互动,平民偶像和陪伴型粉丝文化日益兴盛,养成型偶像及伴生的粉丝经济成为当下被人们热议的话题.2016年至2017年,在日韩流行的偶像养成真人秀开始在我国的卫视和网络平台蓬勃兴起.本文以韩国的偶像养成真人秀《PRODUCE 101》为关注点,分析了该类节目产业模式的现状与问题,并对国内偶像养成真人秀产业模式的发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迭代,虚拟偶像的传播范围及影响力也在逐渐提升,其逐渐扩大的粉丝群体成为不容忽视的研究对象。本文基于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以虚拟偶像洛天依为个案,探究虚拟偶像洛天依粉丝的情感互动行为的类型、情感互动的过程,以及情感互动后粉丝所产生的与虚拟偶像之间的情感联结。  相似文献   

4.
虚拟偶像与粉丝群体之间的关系经历了单向崇拜阶段、双向构建阶段,目前进入融合发展阶段.虚拟偶像粉丝共创模式是融合发展阶段最大的特点和优势,该模式颠覆了偶像—粉丝的经典关系,促进粉丝内部权力分化,提升偶像—粉丝的关系黏性,使得虚拟偶像的商业价值不断提升,创造了新的营销进路.企业可以进行如下营销进路新探索:一是"粉丝共创+私...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网络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将虚拟偶像及其粉丝作为研究对象,参与式观察虚拟偶像及其粉丝的拟社会互动,探寻虚拟偶像驯化的过程与原因。研究发现虚拟偶像驯化是资本、技术和粉丝三方共谋的结果,身份认同、社交安全需要和崇拜情感是维系虚拟偶像及其粉丝拟社会交往的纽带。  相似文献   

6.
对于K-pop偶像来说,具有出色的唱跳能力只是维系与粉丝之间关系的一部分,除此之外,他们必须做好"偶像该做好的事",付出大量的情感劳动。偶像的情感劳动搭建起与粉丝的情感连接,粉丝们基于对偶像的情感,付出自己的情感、劳动和财富,而这种粉丝们认为的情感支持构成了偶像产业的重要利益来源。即偶像的情感劳动被资本征用,成为资本获利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祝培茜 《东南传播》2021,(3):113-115
偶像与粉丝之间的交往关系一直是当下的热门话题,在"准社会交往"视角下学界更多偏向于对于青少年狂热追星的病态心理探究,而基于此视角探寻明星媒介形象传播的文章较少.本文选用更具特色的养成系偶像TFBOYS为研究对象,发现粉丝与偶像的"准社会交往"关系为促进明星的媒介形象建构做出了贡献.在粉丝团"养成"满足感的不断提升过程中,起到了支持、维护、保障偶像形象的作用,也为偶像的未来塑造之路提供了新的介入力量.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偶像养成类综艺选秀节目普遍存在内容创新不足、审美导向存在误区、过度追求商业利益等问题。2018年引爆流量的《偶像练习生》也存在相应问题,但其在节目制作、粉丝权力强调、偶像人设等方面却呈现新的变化与创新。反思国内偶像养成类综艺节目的不足,吸收借鉴《偶像练习生》的成功之处,未来我国偶像养成类综艺选秀节目应注重对练习生的培养,多渠道借助新媒体平台强化互动,精准定位受众抓住"她市场",并注重优秀文化传播和正向价值观传递,引导造星机制从"娱乐化"转向"励志化"。  相似文献   

9.
《青春有你第二季》网络偶像选秀节目在疫情防控中全方位把握数字媒介的优势,呈现出跨媒介叙事的特征,从故事世界的创造、扩张到制衡过程中,展示出媒介融合、粉丝的集体智慧和参与的特点。粉丝和节目组对元文本的互动博弈以及对世界观的塑造让该节目彰显独特与典型;粉丝在知识社区中发挥他们的集体智慧,从媒介、叙事和世界性方面扩张故事世界;无限扩张带来了节目失控、焦虑的现实互文和资本逻辑挑战的风险,媒介与消费者进行了配合、制衡与妥协,但仍无法阻止失范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黄慎泽  王俊贤 《传媒》2021,(16):51-53
伴随着虚拟现实、引擎动画、运动捕捉、图像识别、语音合成等数字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人机交互方式日新月异,基于新的数字媒体技术创作而成的虚拟偶像日渐受到年轻人的追捧.新的人机交互方式不仅赋予虚拟偶像媒介形态的不断创新,同时还不断影响着虚拟偶像的生产方式、观赏方式以及与粉丝之间的互动行为与情感认知.本文将总结人机交互方式在虚拟偶像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形式,探究人机交互方式在虚拟偶像与粉丝关系中的作用,并以此为基础,展望人机交互方式与虚拟偶像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商业资本后台操纵、大众媒介作为编码工具发挥信息传递与议程设置功能,制造话题聚集粉丝围观,赋权公众造星,增加粉丝资本、情感投入,合力打造偶像符号;大众媒介开拓公共话语空间,利用公众情感空虚痛点发展虚拟社交,建构与偶像双向互动的虚拟镜像,社群区隔和交往功能刺激粉丝对偶像发展的责任感与情感陪伴,激励情感消费;偶像身体作为符码载体成为审美对象,在追求美感享受的消费社会中被装饰与规训;其中消费服从商业逻辑从观看者转向被凝视物,大众媒介营造女权回归的仿真镜像。  相似文献   

12.
"偶像养成"是指演艺公司选拔一些新人,进行艺术专业培训并经过逐步包装后推向市场。在整个过程中,艺人的粉丝群体一直陪伴和支持。这类艺人的官方微博的话语模式和互动关系都体现出与传统艺人微博不一样的特点。随着艺人逐渐从业余水平进化为偶像明星,一种体验"身体时间"的家族式粉丝文化和拟态环境被媒介塑造出来,艺人与粉丝通过急速变化的身体媒介形象进行着沟通。  相似文献   

13.
随着传播媒介的不断发展,如今,选秀类综艺节目作为综艺类节目中的佼佼者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随着选秀节目不断发展创新,粉丝营销也从中不断地发展,本文将以《明日之子水晶时代》和《青春有你2》两档选秀综艺节目为案例,分析这两档节目共同运用的一种粉丝营销模式——"相伴式"粉丝营销模式,这种模式下加强了偶像与粉丝之间的互动,为国内选秀综艺节目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本文将从研究背景、爆火的原因、主要特点和优化策略四个方面进行展开。  相似文献   

14.
社交媒介让粉丝文化得到充分的发展;而在日韩的养成系偶像产业模式引进国内后,粉丝群体的行为更是产生了一定的颠覆,结果导向的“追星”转为过程导向的粉丝生产偶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在养成关系下,青少年对榜样的认知发生了某种逆转。在资本的干预下,这种线上的生产活动已经融入粉丝圈层,呈现出对内和对外的不同表征,并衍生出许多影响业界健康发展的舆论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现象级的网络综艺《创造101》呈现出选秀综艺节目新模式,从消费偶像向创造偶像转变,本文结合《创造101》文本,从资本主导下的文化工业生产和原子社会中的粉丝集体狂欢内外两个维度分析这一转变。选秀节目作为文化商品,在形式上呈现出程式化倾向,在运作上呈现出父权资本逻辑,在文化工业的操纵下,资本推动粉丝群体集体狂欢,将粉丝和偶像都裹挟其中。  相似文献   

16.
粉丝文化经济的威力在娱乐产业和文旅产业中得到彰显,粉丝力量需要重新加以审视。在以偶像为中心的文化经济模式下,粉丝位于产业链的末端,被视作被动的消费者,他们作为生产主体性的位置遭到忽略。“粉链经济”以粉丝为中心重新考察“偶像-粉丝”的关系结构,发现粉丝不仅有着极强的文化生产能力和消费能力,而且具备养成偶像、制约资本和平台、影响地方发展的能量。由粉丝立场来考察,“粉链经济”是将粉丝视为独立的、不依赖于明星、以满足自身需求为前提,并在与产业链上其他经济主体相抗衡、相博弈、相妥协中发展起来的新文化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17.
田菲 《新闻世界》2010,(5):148-149
以往对"粉丝"的研究多注重对偶像"祛魅"的探讨,本文试图在当前的"粉丝"发展新情况下,剖析"粉丝"对偶像"赋魅"的产生与作用机制,以及由"粉丝"对媒介权威表现出来的抗争活动所体现出的媒介素养进步。  相似文献   

18.
偶像和粉丝是娱乐时代的产物,其中最让人关注的是粉丝文化影响下的偶像经济。泛娱乐时代,粉丝文化和偶像经济畸形化发展,粉丝群体缺乏理性、过度消费、盲目追星,商业资本通过偶像经济掏空粉丝钱包和榨取偶像剩余价值。实现粉丝文化和偶像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多方努力,共同构建和维护粉丝文化和偶像经济的良好生态。  相似文献   

19.
Web2.0时代以来,云计算、物联网等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网络信息交流的变化,线下的政务服务、教育购物、娱乐追星都逐渐开始被网络世界代替,网络社会的诞生使得对于受众的研究开始摆脱传统"受众商品论"的框架,转入更为宏观的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数字劳工"研究,其中不仅包括网站建设者、游戏产业"玩工"、字幕组工作者,还包括在养成式偶像培养模式下为了偶像的发展无私奉献金钱、时间、精力的粉丝.在这样的娱乐产业模式下,粉丝的社交关系、个体情感、情感付出都被劳动化与商品化这一过程甚至比传统劳动产业中的劳动剥削更为醒目,本文将视角放在养成式综艺网络粉丝社群内的数字劳动现象,关注粉丝劳动背后情感如何被商品化,运用参与式观察以及深度访谈的方法研究分析数字劳工在粉丝群体中的呈现以及粉丝在其中的主体性建构.  相似文献   

20.
万洁 《采.写.编》2023,(4):106-108
虚拟主播作为虚拟偶像的一个大类,正逐渐成为二次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拟剧理论被广泛地应用于网络直播的研究,而将拟剧理论应用到虚拟网络主播之中时,会发现在戈夫曼所规定的前台与后台之间存在着一个“配音演员”构成的中间地带。除了塑造形象的表演之外,对所塑造的形象的颠覆也称为一种表演。虚拟主播的形象建构过程中存在着商业资本、配音演员“表演”和粉丝“文本创造”。商业资本出于逐利限定了虚拟主播的视觉形象和官方人设;表演过程中,虚拟主播的后台不断被推向前台,从而成为对其原定形象的修补;粉丝的二次文本创造也成为塑造偶像形象的重要符号生产力。虚拟主播的形象在商业资本、粉丝和扮演虚拟主播的配音演员的互动之中得到塑造和巩固,并不断被赋予新的符号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