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直以来,广播属于"听觉艺术",这已被人们广泛认同,因为广播是通过声音来传播的。语言、音响、音效等,是声音的不同表现样态。声音是通过人体的听觉器官来完成接收的。优秀的广播节目给人以美好的听觉享受。广播自然属于"听觉艺术"。然而,笔者以为,除此以外,广播节目还应属于包括"视觉"、"触觉"、"味觉"、"嗅觉"等人体各种感官感受在内的"感官艺术"。  相似文献   

2.
强化广播新闻的可听性,有着丰富的内涵,不仅仅是可听,而且要能够引起听众的视觉联想,形成广播新闻的视觉印象,这是对广播新闻可听性的要求。为此,广播要充分运用现场描写、细节刻画、音乐和现场音响的配合、新闻节目板块设置的创新等所有广播能够调动的表现元素,通过可听性的视觉延展,促发听众的想象和联想,使原本平面和线性的声音符号立体化、视觉化,更加生动地传达给听众,让听众通过听广播新闻也能有身临其境的视觉感受。  相似文献   

3.
杜军 《新闻传播》2010,(2):88-88
作为非视觉传媒,广播在众多传媒中曾经被一度认为是"弱势媒体"。但近些年在传播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竞争需要的改革中,广播愈加"窄播"化,专业频率的划分、专业节目的分工,乃至节目、频率人性化的制作,广播逐渐被人们当做了生活中的“斑马线”和“寒暑表”——与人们同行.须臾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4.
王欢 《声屏世界》2014,(9):62-64
"传统广播+互联网"模式 "传统广播媒体+互联网"模式是指传统广播媒体自办网络电台,主要表现为传统广播媒体开辟网络站点,通过互联网传送广播节目,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台网融合"。我国网络广播的"传统广播媒体+互联网"模式经历了传统广播网络版和传统广播自办的纯网络电台(Net Radio)两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诉诸听觉,是广播媒体的缺点也是特点,它具备特色媒体专与精的特质。如果能想办法"咬住"听众的耳朵,广播应该会有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如何咬住听众的"耳朵",让听众有听下去的欲望,就要求编辑、主持人运用广播的表现手法让听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营造广播节目中的"画面感"。  相似文献   

6.
林椰 《视听纵横》2010,(3):116-117
广播是通过"有声语言"来传递信息的,听众是通过耳朵来获取信息的。正因如此,"可听性"成为衡量一档广播节目传播效果的重要指标。而广播对农节目和其他类型的广播节目相比,它的"可听性"所包含的内容则更广,既包括节目形式活泼多样  相似文献   

7.
随行广播对主持人的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 《新闻前哨》2011,(1):83-84
"随行广播",作为一种全新的广播传播模式近两年来开始兴起。其含义就是通过无线电波等技术手段,实现移动的有针对性的伴随广播。它的最大特点就是直播随行、服务性强、目标明确、传播定向,是与传统的广播概念截然相反的"窄播"。  相似文献   

8.
广播的可视化宣传是针对广播的特性而言的。众所周知,广播的信息是通过无线电波传播的,受众是通过听觉接受的,只有通过“听”才能感觉它所发布的信息,无线电波传播的信息是看不见的。而所谓可视化,是指有关广播的信息可以通过视觉得知,或是通过视觉得知广播信息,从而被吸引去收听广播、关注广播。广播的可视化宣传可以弥补广播的短处,增强广播的社会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 本文试就广播频道如何实施可视化战略,提出具体的实施手段,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1、建立标识系统 经营频道首先应建立频道标识系统,打出自己鲜亮的旗帜,亮出自己鲜明的风格。标识的作用就是通过标识的意义区别不同  相似文献   

9.
张妍 《东南传播》2010,(5):143-145
广播语言是广播媒体内容表达的符号,是广播媒体传播者要善传会用的主要工具。广播播音员和主持人在播出广播语言尤其是描述性广播语言时,处理好"情"与"景"的表达对于提升传播效果尤为重要。本文在播音前辈总结的"情景再现"表达理论基础上,以海峡之声广播电台《神州纪行》节目的语言表达为例,探索广播语言"情"与"景"表达更为多元的手段和方法,以期提高广播语言魅力、获取良佳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0.
周冲 《中国广播》2014,(12):84-86
本文以随笔的形式记录了在伊朗国际广播节的所见、所闻、所谈、所想,通过对该广播节及论坛的介绍,引出了当下全球广播的发展现状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是新媒体环境下,广播如何应对挑战、抓住机遇。这些针对广播背后价值的挖掘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再思考"与"新认识",实际上是广播及其从业者面对的共同课题。  相似文献   

11.
胡海军 《新闻世界》2010,(8):280-282
广播网站应该如何在最新的网络平台上应对挑战,进一步增强广播媒体整体实力?本文将围绕这一议题,从视觉角度出发,用最新的理念,通过对广播网站设计、标志设计和网页设计三个层面的理解和体会,浅析广播网站的品牌形象设计,及其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2.
对于传统广播这一媒体而言,声音是其唯一并且是其全部的呈现方式,呈现方式的唯一性,使得广播成为唯一不用诉诸视觉(解放视觉)的媒体.但单一的呈现方式严重制约了广播的发展,在新型媒体蓬勃兴起的今天,广播应借助互联网的传播的优势进行网络化﹑全媒体化的整合,让广播的传播的方式多元化,播出的形式多样化.  相似文献   

13.
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广播民生新闻要想突出重围,首先必须找准定位。民生新闻报道,需要遵循"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这一原则,还必须遵循广播新闻的规律,其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是必须"好听"。因此,广播民生新闻的基本定位,就是要取平民视角,做到好听而有深度。  相似文献   

14.
刘浩翀 《视听界》2010,(6):36-38
在当前的媒体竞争环境下,对传统广播的描述,出现字眼最多的是"压力不容乐观"、"生存环境恶劣"、"弱势媒体"等用词。在目前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还有一种声音是希望借助三网融合,给传统广播的发展带来生机。"广播的生存和发展不能满足和停留在传统广播业务之上,广播今后的工作重心将转向新媒体。"另外,有些专家还做出这样的判断,"融合时代"将是"广播听众时代的终结",而且广播转型的业务领袖将是视频。  相似文献   

15.
王菡 《东南传播》2011,(4):130-132
由"广"而"窄"是现代广播发展的趋势,广播已进入窄播化时代。频率专业化是广播进入窄播化时代的主要标志。然后,目前微博的出现,其作为互联网web2.0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由于其在信息传播上的优势和特点,在媒介融合的大趋势下,窄播化时代下的广播媒体有必要对微博这一产品进行深一步的认识。本文将在微博定义、传播价值以及广播媒体与微博的融合做一番探究。  相似文献   

16.
许彭 《新闻世界》2011,(4):51-52
广播记者和一般记者的不同处,在于他的采访和写作要考虑到广播是以声音取胜的特点,要善于录音采访和广播节目的制作。而广播驻站记者是广播记者中一个特殊的群体,笔者认为,要做一名优秀的广播驻站记者必须具备"求实"、"热诚"、"勤学"、"敏锐"、"吃苦"、"创新"、"应变"、"开拓"等关键素质。  相似文献   

17.
李炜 《视听界》2010,(6):33-35
1995年4月,位于美国西雅图的"进步网络"在其网页上放置了一个Real Audio System的试用版软件,提供"随选音效"的服务,这一举措标志着网络广播的诞生。从传统电台开辟广播网络版到商业ICP开办网络电台,从组织机构利用网络电台开展公关活动到个人通过新媒体平台开辟DNA的网络个人化音乐电台悄然踏入受众的视听空间。  相似文献   

18.
提倡写视觉新闻,这虽然是新闻界提了多年的老话题,至今却仍有现实意义。广播新闻是写给听众听的,难道也提倡写成视觉新闻?广播的声音,听众难道能看到么?笔者认为,广播新闻虽然是写给听众听的,是诉诸听众听觉的,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换为视觉形象。广播新闻所提供的具体形象的东西越多,诉诸听觉的内容越具有立体感、画面感,它所能转化成的视觉形象就越鲜明生动,就越能打动听众。因此,广播新闻同样要写得有视觉感、立体感。笔者拟从听觉形象转换为视觉形象的物质基础、转换的具体过程和转换的必要条件等方面,对这个问题略抒浅…  相似文献   

19.
郭晓 《新闻前哨》2011,(7):90-92
传统意义上的广播是听,新型广播却在广播的本体以外赋予了某些"看"的形态。由听到看,不仅仅是形式的改变,更是广播内涵与外延的同步延伸。如何办能"看"的广播?受众如何感受"可以看"的广播?南阳人民广播电台每年140多场的户外直播,验证了看的可能和看的可行,对新媒体时代广播迅速转型和拓展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14年6月9日,整合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SMG以下简称"上广")旗下现有12个广播频率的上广东方广播中心揭牌成立。这是自1992年10月28日成立东方广播电台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形成鼎立之势后上海广播的再统一,也标志着上海新一轮广播改革正式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