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伪书现象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没有任何借口>和其他一些打着外国著名学府学者名义出版的财经励志类伪书现象的曝光,出版业伪书现象终于露出冰山的一角,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这种挂羊头卖狗肉出版行径,对真正的出版人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件十分可悲又可耻的事.其实伪书现象早已有之,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伪书现象就屡屡发生,中击着出版人的道德底线.最初是个体不法书商盗用出版社名义大量盗印琼瑶、三毛、古龙、金庸等港台走红作家的畅销书,九十年代后,一些不法书商为大肆赢利,甚至不惜把大陆一些著名作家张抗抗、池莉等人的严肃小说贴上港台作家的标签,鱼目混珠,侵犯作者和读者的权益;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伪书现象出现了一种新的苗头,从不法书商的地下行为,逐渐演变为少数出版者公开的有组织的活动,伪书出版被披上了一层合法的外衣,在合法的幌子下,一些伪书从内容到形式、从作者到国籍都伪装得惟妙惟肖,几可乱真,不仅具有了更大的欺骗性,甚至成了个别出版者的生财之道和独门绝活.  相似文献   

2.
出版作为一种社会行为,除了要符合人类社会的基本法律之外,也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社会的伦理道德体系.法律是一个社会的道德底线,违背它当然是不行的,但是一种违背社会公德的合法出版仍然是不合伦理规范的.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来,“伪书”泛滥成灾。2005年2月,新闻出版总署下达了对“伪书”进行专项检查的紧急通知,深圳书城收到23家出版社的下架通知,涉及图书115种[1]。“伪书”打假成了2005年中央电视台“3.15”晚会的话题之一。2005年5月和7月,新闻出版总署分别公布了第1批19种、第2批49种共计68种含有虚假信息图书名单。有舆论认为惩治“伪书”出版发行尚存法律空白,我们认为有法可依,但执行细则不明确。在现行法律框架下“伪书”的治理途径大致有以下几条。1利用《出版管理条例》治理“伪书”现行规范出版行为的法规主要为《出版管理条例》。“伪书”大…  相似文献   

4.
伪书出版的危害及图书馆防范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某些出版社出版伪书对图书馆馆藏质量与读者服务的危害。总结了鉴别伪书的方法,提出了图书馆及时防范伪书、消除伪书影响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了经济利益而出版伪书的现象古已有之。本文梳理了民国期间出版的最知名的《浮生六记》、《石达开日记》和《当代名人轶事大观》三部伪书,回顾了这几部伪书的炮制机构——世界书局的经营问题,并对今天的伪书问题提出了警示和反思。  相似文献   

6.
《出版经济》2006,(1):49-49
伪书引发了出版整顿风暴以后,更多的伪书原形毕露,其中多数为励志图书和经管类图书,可以说,目前励志图书出版领域是伪书横行的重灾区,这必然导致国家相关管理部门毫不迟疑地把整顿矛头对准了励志图书.  相似文献   

7.
伪书的土壤: 编辑道德失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图书市场浊流暗涌.东拼西凑的"伪书",选题简单重复的"克隆书","擦边球"图书甚至格调低下、内容粗俗的图书得以正式出版并堂而皇之流通于图书市场.究其原因,编辑道德失范是其根本原因.只有认清编辑道德失范的现状和危害、失范的成因,才能真正引起我们对编辑道德失范问题的重视,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8.
今年,随着管理部门对伪书的治理,整个经管类图书市场出现少有的萎靡。许多出版人士都在思考:才繁荣了几年的经管类图书出版市场到底是怎么了?今后将朝什么方向发展?读者到底需要什么?伪书只是导火索伪书,一是指借用原著书名,但作者是假的,书的内容也与原著无关,是由造假者杜撰的;二是书名和作者都是假的,内容当然就更是造假者杜撰的。在图书市场上,到底有多少种伪书,恐怕没有确切的统计数字。许多人有这样的感觉,走到书店里,看到许多管理类图书,封面上注明“美国500强企业员工必读”、“最伟大的——”等字样吸引读者,作者从名字上来看基本…  相似文献   

9.
“伪书”当道,成为“盛世危言”是有其契机的。当正版《没有任何借口》出版之前,各种伪书的制作出版已成为业内公开的秘密,各种媒体也在一定程度上曝光了很多伪书现象,然而,这种严重侵犯消费者权益、破坏出版诚信的做法,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2004年10月正版《没有任何借口》新书新闻发布会的举行,无疑对伪书的当道,不啻为重重一击,它也拉开了人们对中国出版业发展再思考的序幕。实际上制作伪书,古已有之,并不是什么新鲜东西。据文献记载,大约在战国时期,此类活动就开始了,因而产生了辨识伪书的辨伪学问,这种学问成为历史文献学中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10.
《出版经济》2005,(3):34-34
伪书现象的发生,对于当前我国的出版产业来说已经形成了一种危机.这种危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业形象受到伤害,另一方面,则是图书市场直接受到冲击.  相似文献   

11.
"伪书"史     
《出版经济》2005,(3):22
本来是文献学的一个概念.专业名词为文献辩伪. 中国古籍浩如烟海,而其间真伪相杂,不可不察.据1998年出版的<中国伪书综考>介绍,我国现存古籍约十万种.古籍中伪书究竟有多少?清末民初张心徵<伪书通考>收录了一千一百种,综合现代学者(如北京大学杨忠等)研究成果,为一千二百种.据此,我国古籍中伪书所占比例为十分之一强.  相似文献   

12.
"伪书"史     
本来是文献学的一个概念.专业名词为文献辩伪. 中国古籍浩如烟海,而其间真伪相杂,不可不察.据1998年出版的<中国伪书综考>介绍,我国现存古籍约十万种.古籍中伪书究竟有多少?清末民初张心徵<伪书通考>收录了一千一百种,综合现代学者(如北京大学杨忠等)研究成果,为一千二百种.据此,我国古籍中伪书所占比例为十分之一强.  相似文献   

13.
伪书横议     
出版企业的所有制改革是遏止伪书现象的必由之路。当出版人因风险过大而不敢制售伪书,因有损自有品牌而不容制售伪书,因信息披露可能致其声誉扫地而不屑制售伪书的时候,伪书敛迹之日还会远吗?  相似文献   

14.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图书市场出现了一股伪书出版之风,侵犯了读者权益,损害了出版界的声誉和形象,媒体对此已有报道,社会各界也有反映.那么,什么是"伪书",如何遏制出版界的这股造假风潮,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伪书盛行是市场提供了这样的土壤还是读者提供了这样的土壤?或是其他?……国家新闻出版曾、署终于重拳出击对出版伪书的30余家出版社进行处罚,并要求相关出版单位必须立即停止发行,该销毁的要坚决销毁  相似文献   

16.
“伪书”成了新闻媒体曝光最多的名词之一,成了社会大众对出版界最深的印象之一,“哈佛”、“西点军校”这些被奉若神明的经典,几乎成为“伪书”的识别标志之一;而由“伪书”引出对“出版诚信”的关注,则成为2005年出版界最轰动的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一、机械工业出版社<没有任何借口>引发"伪书"大批判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在全国颇具影响的大社和强社,在过去的50年里,该社出版2万余种图书,其中包括引进版图书3000种,从来没有发生过任何违反出版管理条例的事情.  相似文献   

18.
伪,人为     
伪书的“成功”,正是由于借助了媒体的力量而使读者误认为它就是智慧之书的结果。伪书卖点的创造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杜撰,是用虚伪的标签为伪书制造出本来不存在的价值,这是对读者的欺骗和极大的不尊重。  相似文献   

19.
伪书畅销成因和伪书现象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锋 《出版科学》2005,(4):75-77,47
图书作为精神产品和消费品,和其他商品一样,有优有劣,有真有假.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会使出版生态得以进化和繁荣.然而,近年来出现的伪书现象,则是出版生态的一个变异的怪种,它的存在,令出版界陷入尴尬.在中央电视台的"3··15"晚会上,民间反伪书第一人--姜汝祥博士成为突出贡献候选人之一.在播放的电视资料片里,伪书<执行力><没有任何借口>被作为例证反复出现.将伪劣的图书产品列为"3·15"晚会的打假维权主题,这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20.
2004年伪书现象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的图书业的确让人瞠目结舌。这一年,一本又一本美仑美奂的“真”伪书(由正规出版社出版的造假之书)在一些聪明绝顶之士、长袖善舞之人的组装下“横空出世”,与之相伴的是某些人(所谓书商)的盆满钵满,以及出版业某些人、某些机构的堕落。这些伪书经过“伪装”,全面畅销,动辄销量上百万,大有席卷宇内、并吞八荒之势。2005年,随着一声鸡鸣,《培育男孩》又遭恶意跟风(跟风者又是伪书),可见某些“有识之士”是“利不惊人不罢手,伪不惊人死不休”,想真正把这项“伪事业”进行到底。出版业的这种伪书现象触目惊心、引人深思!伪书狂欢迷人眼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