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陈楠 《传媒》2021,(12):53-55
在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民间话语等成为社会舆论传播的重要内容,给社会舆情治理带来许多新挑战.政务新媒体是开展社会舆情治理的重要载体,发挥着网络议题设置、网络舆论引导、网络舆情疏导等功能.本文认为,应以《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为指导,提升政务新媒体内容质量,创新政务新媒体服务方式,加强政务新媒体社群建设,发挥政务新媒体的社会舆情治理功能.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趋于扁平化,政务新媒体作为连接政府和公众最短路径的公共信息传播平台,其建设与应用正在逐步完善.政务新媒体建设应兼顾公共服务、舆论监督、信息传播、社交传播的功能,坚持政府话语、社会机构话语与个体话语相融合的主体融合方式及柔性话语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一方面,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政务新媒体传播方式和效率得到了快速提升。另一方面,媒体传播的社会化发展和公众政治参与热情的逐渐提高,使得政务新媒体的传播和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为了应对这一局面,如何稳步占据信息发布、舆论引导、服务公众的传播制高点,加强其创新传播路径的研究无疑是当前重要的课题[1]。本文从政务新媒体的相关综述入手,分析政务新媒体的发展状况,阐述当前政务新媒体传播中存在的困境,探索创新政务新媒体传播的途径,以期能够推进当前政务信息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4.
丁利 《中国记者》2018,(3):88-90
近年来,政务新媒体快速发展,在推进政务公开、引导网络舆论、加强政民互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作为政务传播的新尝试、新应用,在传播实践中也遇到了诸多问题和挑战。本文分析当前政务新媒体发展面临的多重传播困境,并从角色定位、内容建设、参与互动、队伍建设四方面提出做好政务传播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数字技术爆炸式的发展,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新媒体在新闻传播方面展现出了惊人的影响力,政务新闻如何借助新媒体实现传播方式的创新,始终保持舆论的引导力和影响力,成为传统媒体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以“泰州发布”“微泰州”为例,分析和探究了新媒体政务新闻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6.
陈仕泽 《东南传播》2021,(9):130-131
在移动互联时代,政务新媒体是政府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务效率;加强政民互动,凝聚联系群众;引导网络舆论,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平台.然而,在政务新媒体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队伍建设滞后、资源缺乏整合、回应互动不足困境.据此,本文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整合优化媒介资源、创新传播内容和形式上,指出提升政务新媒体传播影响力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7.
杨冉 《采.写.编》2021,(6):127-128
教育政务新媒体作为政务新媒体的重要子板块之一,在宣传教育政策、传播教育动态、引导教育舆论、展示教育成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陕西省教育新媒体研究院连续四年发布的数据报告为依托,以数据解读陕西省教育政务新媒体发展宏观情况,梳理陕西省教育政务新媒体发展的阶段与特点,总结陕西省教育政务新媒体五年发展,为持续研究与发展作出前期回顾.  相似文献   

8.
政务新媒体作为一个新兴的热门政府政务服务平台,以其迅猛的发展速度引起学术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文章以商丘市地方政务新媒体为个案,通过对地方政务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探索制约政务新媒体良性传播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对政府形象塑造、政务信息公开、政务危机公关、舆论引导、网民互动和行政网络化等方面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舆论引导是诱导受众行为和心理的过程,通过加工、筛选等方式处理传播主体信息来实现。社会和谐安稳的重要成分,包括引导社会舆论、把多元化的思想观念整合成社会主义主要意识形态,这同时也对巩固党的行政地位、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经过分析政务新媒体平台的特点,全方位研究政务新媒体所引导的新思想,从而提升政务新媒体的使用质量,以确保媒体舆论的引导效率。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务管理与互联网逐步走向深度融合,微博、微信、微视频和移动客户端成为政务新媒体发展新趋势,"微传播"日渐成为大众传播中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移动互联网时代全民化、移动化、社会化、碎片化的微传播,为党委政府推行政务公开,提升服务水平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以安徽发布和安徽政务发布两个政务微博微信发布平台为例,总结了当前政务新媒体的发展经验以及存在的难点问题,并从抢占舆论阵地、改造评价体系、提升服务能力、扩大传播效果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不断提升政务新媒体影响力、吸引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2011年堪称中国"政务微博元年",政务微博进入飞速发展阶段。政务微博的发展要坚持"变""定""动""群"策略:做到转变意识,适应新媒体舆论传播的需要;明确定位,制定个性化的舆论引导方向;感动、生动、行动,动起来;集团管理,整合政务微群。相信未来,"政务微博"必然会悄然有力地重塑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12.
陈然 《青年记者》2017,(24):95-96
移动互联网与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正深刻改变着中国的话语格局.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政务新媒体己然成为政府政务公开、舆情回应的重要平台.本文聚焦政务新媒体舆情回应信息的传播效果,将政务微博作为研究对象,以热点公共事件为切入点,采用可视化分析方法,探究政务微博舆情回应信息的传播模式及效果,并结合我国舆论生态环境分析效果的制约因素,提出优化回应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4,(13):55-58
新兴媒体日益壮大的时代背景,微信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媒介异军突起,其传播具有综合性、实时性、相对聚合性特征,如何运用微信这种新媒体形式引导舆论,成为当下研究热点。现实中,重大事件中微信传播舆论引导存在引导主体不明确、引导信息源真实性不确定、引导内容冗余性以及引导有效性欠缺等问题,我们应不断净化媒介生态;健全微信传播的舆论把关机制;主流媒体巧借新媒体平台引导舆论;政务微信树立微信舆论引导的"领地意识",加强微信"意见领袖"的自律与他律来强化微信传播的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14.
在新媒体环境下,地方政务传播平台在引导舆论、共享信息资源、提升政府形象、公信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有些政务传播平台存在互动效果差、形式主义严重、问题解决和反应速度慢等问题.这不但会影响政务传播平台的传播效果,还使得政务传播的影响力大打折扣. 本文以青岛市为例,对青岛市政务机构的政务传播平台进行了实证调查.重点考察青岛市政务机构运用不同政务传播平台的情况,以及不同政务传播平台的信息传播情况、传播力、互动效果等,在此基础上,对政务传播平台的良性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政务新媒体是近年来随着网络进步所产生的新闻媒体形式,是在网络中传播党和国家新闻信息的权威机构。网络环境具有不同于现实环境的复杂特性,政务新媒体需要坚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各项原则,坚持对网络舆论的正向引导,充分在网络空间内发挥其作为党的喉舌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政务微博的快速发展是政府应对新媒体舆论场转移的积极措施,其发展受平台发展起伏和其他政务新媒体如政务微信兴起的影响存在一定的现实问题。政务微博应建设权威信息发布平台,在政务信息和公共危机事件中体现权威以辟谣,成为信源供传播。同时应基于政府网站、政务微博与政务微信等政务媒体各自不同的定位及优劣势进行多政务媒体之间的联动,凸显各自不同的优势以形成政务信息传播和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合力。  相似文献   

17.
陈琛 《今传媒》2020,29(3):19-20
在政务新媒体的传播过程中,出现了对"淘宝体"话语和"官方体"话语的争议。本文基于框架理论视阈,探讨了政务新媒体传播内容问题,从积极意义上阐释了现阶段政务新媒体传播内容对公众与社会的影响,认为政务新媒体传播有助于政府与公众关系优化,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政务新媒体作为官方机构自主开展新闻传播的模式,如今已经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播影响力日益增强,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传播品牌。对机关事业单位来说,如何借助多样化的新媒体平台实现政务新媒体的高效传播,打造“新闻+政务服务”的传播模式,传递服务型政府的“政”能量,是融合传播背景下需要重点探索的课题。本文通过分析荣获2022年度“山东政务微信影响力50强”的政务新媒体运营和传播特点,探索新时期政务新媒体应如何“破圈”发展,打造更有传播影响力的政务新媒体。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现有研究的分析,对政务微博的研究进行了理性反思和前瞻.主要涉及政务微博的基本现状、政务微博的政府治理功能、政务微博的传播效果与舆论影响、政务微博的管理,以及政务微博的发展等内容.研究结论显示,现有的文章多为现状的描述以及案例的介绍,而深入探讨政务微博新媒体对政府公共服务转型影响的理论文章相对缺乏.  相似文献   

20.
马春晓 《新闻世界》2023,(11):20-22
新时期,卫生健康类政务新媒体是该行业推进信息公开、开展健康引领、强化舆论引导、讲好卫健故事的重要平台。在大健康战略不断深入实施的当下,进一步提升卫生健康类政务新媒体运营管理水平,精准定位、重点突出;注重创新,精益求精;完善机制,提升影响,不断创新宣传路径,传播健康资讯,提高老百姓的健康水平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