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新兴媒体互联网和手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成为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生活元素。本文分析大学生媒介接触状况的特点和倾向性.探求大学生媒介接触状况对其成长的不良影响.就建构良好媒介环境及培养大学生媒体素养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2012年重阳节前后,楚天快报率先推出了“大学生休学侍母”的报道,迅速引起全省全国各媒体的广泛报道,程威“孝心感天、爱心感天”的故事,成为这个深秋初冬时节最温暖人心、打动国人的典型事件和典型人物。  相似文献   

3.
2006年的全国“两会”已经圆满闭幕,但是多种媒体、多元模式的“两会”新闻报道如火如荼的场面却依然历历在目。近年来,一年一度的“两会”新闻报道已成了国内外众多新闻传媒“群雄逐鹿”的角斗场,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报道的竞争,特别是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的竞争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在与新兴媒体形成良好合作的基础上,电视媒体如何在继续保持自己传统优势的同时走出一条创新的路子。  相似文献   

4.
《中国广播》2004,(8):32-42
广播媒体在拥有多项优点的同时,也有着易逝性、线性传播的听众被动接受和有声无图等缺陷。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哪家媒体最能争夺受众的“眼球”,最能实现互动性以及信息的可点播、易查找,哪家媒体就能占领竞争中的高地。因此,具备这些优势的网络新兴媒体,成为其他传统媒体在竞争中  相似文献   

5.
以手机移动终端形成的信息传播载体,是继PC互联网之后又一新兴媒体形式。由于其具有广泛受众基础,传播范围广、手法便捷、影响力大.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媒体之一。按照各类媒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来划分.报纸刊物为第一媒体,广播为第二媒体.电视为第三媒体.互联网为第四媒体.移动网络则是“第五媒体”。认真研究新兴媒体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对于武警部队正确应对和予以稳妥处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孙亚靖 《新闻世界》2012,(8):190-191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与SNS等各类新兴媒体形式的发展,传播环境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基于大学生对SNS网站的频繁使用,本文以人人网为例,采用内容分析法研究大学生的“内容分享”,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海荣 《新闻知识》2015,(2):99-10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微博、微信等传播方式为代表的自媒体凭借平台开放、自由表达、虚拟身份、无界传播等特性和功能成为新兴传播主体,受到高校大学生的青睐。作为一个国家最具希望和创新力的群体,大学生的舆情态度以及价值取向对其成长至关重要,本文就自媒体的特征以及对大学生的影响、引导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2004年8月,在全国各类媒体尤其是电视荧屏大打“治疗不孕不育”广告的北京新兴医院,因涉嫌使用虚假医疗广告的行为一时间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在对待新兴医院的问题上,一些媒体对新兴医院内幕穷追猛打,不停地质疑、揭露、追问,另一些媒体却照播不误,还企图替新兴医院掩盖不法行为。有人认为,造成这种所谓“新兴医院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行政和法律监管部门对公众的质疑回应迟钝。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媒介接触状况对其成长的负面影响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欣  项国雄 《新闻界》2005,(6):75-76,101
华东师范大学和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分别对上海和河北部分高校的大学生媒介接触状况进行了凋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接触媒介基本都是以获取信息、休闲娱乐为主要目的。在主流媒体中,除广播、报纸外,电视和杂志的接触率有明显下降;网络以及手机等新兴媒体成为新宠。本文以此为参考,分析大学生媒介接触状况的特点和倾向性,进而探求大学生媒介接触状况对其成长的不良影响,并就建构一个良好的媒介环境以及培养大学生的媒体素养提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媒科技》2006,(6):18-19
大家好!今天讨论的题目是“新兴传媒的走向”。当前被公认的四大媒体是:印刷报刊、音频广播、电视广播和万维网。万维网是四大媒体中的新兴媒体。媒体之前加“大”字,是形容社会影响力,看它在一天24小时之内,能吸引多少“人小时”的国民注意力。在中国,四大媒体的任何一种,每天都要吸引上亿“人小时”的国民注意力。  相似文献   

11.
李俊 《传媒》2023,(7):9-10
<正>2022年12月28日,新华社新媒体中心采用全真元宇宙的形式,成功举办第十届中国新兴媒体产业融合发展大会。大会回顾了中国新兴媒体建设十年成就,并站在新的起点,畅想了未来十年新兴媒体建设新的愿景。从“触网”到“触屏”,再到“触元”,“手机上的新华社”建设得怎么样?元宇宙里的媒体融合如何破题?让我们一起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12.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也是人类追求的终极价值.如何保障社会公正的实现,是目前中国社会发展极为迫切的问题.本研究立足于大众传播理论和社会公正的理论内涵及现实形态,通过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方法,以上海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与社会公正认知、态度及社会权利表达行为之间的内在关系.本研究发现:目前大学生群体的媒介接触行为呈现出以新兴媒体、社会化媒体的使用为主的显著特征.大学生群体认为,目前中国社会表现最为不公正的领域依次是“言论表达”、“民主选举”、“财富分配”和“职业选择”,而法律和社会体制的不完善则是导致社会不公正的主要原因;相较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新兴媒体(网络、手机)和社会化媒体(微博)对大学生的社会公正认知程度、态度偏向和社会权利表达行为的影响更加直接;大学生的社会公正情感态度偏向对社会权利表达行为有显著影响,社会公正态度对社会未来发展信心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在不同场合对媒体融合发展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媒体融合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上海市松江区融媒体中心作为超大城市的一家基层媒体单位,积极顺应这一“时与势”,聚焦媒体传播的“路和网”,筑牢媒体发展的“根与魂”,激发融媒采编“精气神”,着力打造具有超域影响力的区域新型主流媒体,形成了积极的传播效应,收获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4.
牛静 《新闻传播》2005,(10):70-71
2004年2月23日,云南大学发现4名大学生被杀死,当天即认定作案人系该校2000级学生马加爵。一个大学生如何沦为“杀人犯”的过程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兴趣,马加爵的亲属成了各媒体竞相采访的对象。“经常是一个媒体的记者刚刚出门,另个媒体的记者又进了门来。而他们每次问的都是差不多相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数字媒体的迅猛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的阅读行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通过分析新兴媒体的应用现状以及当代大学生阅读现状,探讨了新兴媒体对当代大学生阅读行为的影响,并提出整个社会应该在顺应时代潮流的基础上,适当引导当代大学生的阅读行为,强调阅读的本质,提倡重视阅读的"无用之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一种新兴的大众媒体——数字移动电视已悄然走进了人们的生活。短短几年间,便从“一枝独秀”到“遍地开花”,成为了一种新兴信息传媒平台,它的发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7.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作了全面的战略部署。城市广电是最贴近市民的主流媒体,在城市文化建设、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其互动性强、渠道广泛、精准到达等特点,给城市广电带来严峻挑战。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互融共生势在必行。近年来,各城市广播电视台在跨界融合、提升  相似文献   

18.
当前,依托于互联网、移动通信、数字技术的新媒体空前勃兴,中国和世界同步经历着一场新兴媒体革命.作为新兴媒体大国,中国拥有世界数量最庞大的新兴媒体用户、形态最丰富的新兴媒体应用和市场最活跃的新兴媒体产业. 2012年,中国新兴媒体在全球格局中开放而活跃,崛起态势明显.新华社新媒体中心2013年5月发布的《中国新兴媒体发展报告(2012-2013)》,立足于全球视野和中国特色两个视角,高度概括了2012年中国新兴媒体的崛起态势,梳理了中国新兴媒体在技术、应用、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特点,解析了新兴媒体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展望了中国新兴媒体产业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孙莉 《今传媒》2014,(1):87-89
面对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形势,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近年来,《职来职往》等求职类电视节目相继开播,掀起了电视媒体的“求职热潮”,众多大学生成为了此类电视节目的重要收视群体。文章通过《职来职往》等此类节目的媒体分析,深入研究大学生群体对于电视求职类节目的收视反应,取得具有理论价值与实际意义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罗丹 《记者摇篮》2005,(8):11-11
平面媒体,当之无愧地被称为媒体的“老大”。众所周知,唐朝的邸报被誉为中国最古老的报纸,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距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而新兴的网络媒体,纵使论及它赖以生存的因特网,作为军用高科技手段.其最早出现也仅在上个世纪的60年代,而作为网络媒体的出现大约还要晚上20多年。在中国,它以1997年1月1日人民网诞生为标志,至今不过八年。因此人们按媒体诞生的辈份排,将网络媒体排成“第四媒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