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20年3月26日,在武汉宣布即将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之际,新华社重磅推出了首部武汉战“疫”2个月全景纪录片《英雄之城》。45分钟的纪录片既是对武汉战“疫”的回望与思考,也是以全景视角唱响中国抗疫主战场武汉的英雄之歌,被评价为一部“为历史留影、为人民记录”的战“疫”纪实力作。影片全网推出后总点击量6.7亿人次,获得热烈反响和高度评价,获评新华社2020年上半年精品报道、社级融媒体好稿,以及中国记协“2020中国新媒体战‘疫’十大精品案例”、第26届中国纪录片长片十佳作品等7项全国类奖项,被中央档案馆、国家图书馆永久收藏。  相似文献   

2.
新冠病毒突然来袭,繁华的都市暂停呼吸。这场始于2019年底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武汉这座英雄之城带来史无前例的伤害。但英雄的武汉人民没有屈服,众志成城,投身到惨烈的抗"疫"保卫战中。武汉科技报人以媒体人的责任担当,闻"疫"而动,积极投身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深入一线,记录发生在疫情风暴中心的人和事,服务自己生活的这座城市,以期留下特殊历史时期科技报人的新闻印记。  相似文献   

3.
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灾难记忆是全球性的,如何建构和保存我们对疫情的记忆,影视作品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作为外国导演拍摄的纪录片,《好久不见,武汉》不仅丰富了中国人对疫情的集体记忆,广受海内外受众好评,也展现出中国在抗疫过程中的大国担当。  相似文献   

4.
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灾难记忆是全球性的,如何建构和保存我们对疫情的记忆,影视作品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作为外国导演拍摄的纪录片,《好久不见,武汉》不仅丰富了中国人对疫情的集体记忆,广受海内外受众好评,也展现出中国在抗疫过程中的大国担当。  相似文献   

5.
媒体脸谱     
《青年记者》2020,(10):2-3
最近,中国国际电视台推出英语新闻纪录片《武汉战疫纪》,对过去一个多月的重要节点进行梳理,用海外受众熟悉的语态,用感人至深的人物故事,记录武汉抗疫过程,向海外观众展示了抗疫中的武汉。  相似文献   

6.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一衣带水的中日两国人民在患难中不断增进互助互信情谊。2020年3月初,作为中国战"疫"、南京战"疫"的亲历者,日本纪录片导演竹内亮利用3天时间拍摄了纪录片《南京抗疫现场》。竹内亮以个人的视角,介绍了南京一系列防范新冠肺炎疫情的举措:测量体温、人员隔离、地铁二维码足迹追踪、出租车加装隔离膜、社区核查健康码等。  相似文献   

7.
李忠 《当代传播》2021,(2):111-112
后真相时代,谎言、假新闻充斥着新媒体平台,部分西方媒体针对中国疫情制造了大量抹黑中国的虚假新闻。纪录片是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澄清事实真相、塑造中国形象的重要渠道、载体与符号。纪录片《中国抗疫志》在海外一经播出,引起现象级传播效应。本文基于后真相时代西方媒体关于中国抗疫的偏见报道和《中国抗疫志》的建构分析,尝试对后真相时代中国纪录片的国际化传播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陈海宁 《东南传播》2021,(3):138-139
真实性是纪录片的灵魂,纪录片用非虚构的影像作品展现真实力量.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正常的生活工作秩序,生活停摆.疫情之下,作为"在场者"的纪录片,获得了格外的关注.近日,系列纪录片《艾若水在武汉》播出.该片真实记录武汉封城生活,白描武汉疫情中真实的人和事.主人公们的亲身经历反映出这个世界的复杂和人性的闪光.类型纪录片为历史留存影像,展现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的敬畏,直击人心,激励奋进.真实的力量,这是类型纪录片最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孙航 《传媒》2021,(21)
11月7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来自全国各级各类媒体的346件作品获奖,其中,特别奖5件、一等奖67件(含12件新闻名专栏)、二等奖104件、三等奖170件. 本届获奖作品中,人民日报社《风雨无阻向前进——写在中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之际》《生死金银潭》等,新华社《从"暂停"到"重启":武汉解除离汉通道管控》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同心战"疫"》等,湖北广播电视台《金银潭实拍80天》《我们在一起——直击武汉紧急关闭离汉通道》等,共70余件优秀新闻作品聚焦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景呈现2020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迎难而上、沉着应对,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壮阔历程;体现了关键时刻新闻工作者逆行出征,深入病房红区,报道疫情动态,推动疫情防控、患者救治、复工复产,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为夺取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纪录片具有跨文化、跨种族交流的功能和使命。全球抗疫背景下,我国有效遏制疫情的同时也制作了一批扣人心弦的抗疫主题纪录片,全面、立体刻画了国家在"抗疫"过程中的诸多形象。本文试图以这类纪录片对媒介仪式的构建为切入点,分析其对家国共同体的建构与对身份认同的强化,以及在国际传播语境下的叙事特点,在此基础上剖析这类纪录片对内、对外多维度塑造国家形象的创新尝试,探索我国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近日,吉林省档案馆发布公告,面向社会各界征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相关档案资料。为了真实记录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吉林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齐心抗疫、共克时艰,支援湖北、支援武汉,做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历史过程,展现抗疫一线工作者的牺牲奉献、救死扶伤的英雄壮举,和吉林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共战疫魔的动人场景,使疫情防控工作的珍贵记忆得以永存,省档案馆积极开展这次征集工作。  相似文献   

12.
媒体脸谱     
《青年记者》2020,(12):2-3
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播出系列纪录片《战"疫"》最近,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播出系列纪录片《战"疫"》,全片分为5集:《鼠疫斗士伍连德》《灭天花》《抗疟疾》《围歼血吸虫》《消灭脊髓灰质炎》,展现中国在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取得的成绩,体现中国医务人员的医者仁心和大爱无疆。  相似文献   

13.
传播力是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基础。在全球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时刻,《新华日报》作为主流媒体如何做到"居高而声自远"?本研究以"新华日报"与"抗疫"或"防疫"或"防控"或"疫情"为高级检索关键词,使用Gooseeker和八爪鱼采集器进行网页数据采集。通过将数据分为暴发期、平稳期两个参照组,针对"两微一端""政务平台""地方报刊"三个独立结构单位进行考察。结合传播力影响半径公式得出以下结论:《新华日报》抗疫报道在"两微一端"的传播力影响半径最大。"两微一端"倾向于吸收《新华日报》中疫情进展通报、防控政策、民生、交通、社会安全、科普辟谣的相关报道内容。与《新华日报》抗疫报道互动紧密的政务类平台,除了省级相关职能部门,"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和"中国淮安"显示度高。平稳期《新华日报》抗疫报道对政务类平台的传播力指数更高。《新华日报》抗疫报道在江苏以外的地方级报刊中传播力影响半径不大,这与疫情发展态势、媒体性质亦有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共吉林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齐心抗疫、共克时艰,使全省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吉鄂相隔千里,大爱彰显真情。在全省抗疫的同时,吉林省还先后从省内多家医院选派多批医疗队、筹措相关救援物资对武汉进行驰援。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规模空前,抗击疫情中形成了数量巨大、种类繁多、跨度十分广泛的档案资料。特别是战疫一线医护工作者听党指挥、迎风逆行,牺牲小我、奉献社会,医者仁心的英雄壮举,唱响了新时代奋斗者的冲锋号,展现了新时代吉林人真诚、责任和担当的可贵精神。这些抗疫资料十分珍贵,需要及时收集保存。  相似文献   

15.
2020年初突发的新冠疫情给武汉的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形象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但武汉市政府以及相关媒体通过系列报道、建设性的公关活动、城市宣传片等策略重新建构良好的武汉形象,使“英雄之城”渐渐成为武汉城市形象的新名片。本文基于2020新冠疫情对武汉城市形象带来的影响,分析了新冠疫情后武汉所展开的城市形象建构策略,并对其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以得出后疫情时代武汉城市形象建构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王皓 《传媒》2021,(11):56-58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不同媒体共同发力,利用短视频这一"利器"助力疫情防控"战疫",通过推送抗疫宣传内容鼓舞人心.众多制作精良的短视频创新了发布形态和技术应用,记录全民抗疫影像,突出抗疫正能量与主旋律.本文以抗疫类MG动画短视频为例,探析新媒体图形动画产品如何引导网民理性认识疫情、科学做好防护,展现短视频助力抗疫宣传迸发出的希望和能量.  相似文献   

17.
梁俊明 《视听》2022,(2):180-181
课程思政的案例教学是将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紧密结合,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战"疫"正清明》作为"播音创作基础"课程思政的典型节目案例,通过疫情见证物的"情景再现"叙事,融汇英雄群体的战"疫"精神、中华民族家国情怀、所有人的命运共同体意识等思政要点,论证了播音创作"深入理解—具体感受—形之于声—及于受众"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8.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央视频《疫情二十四小时》慢直播成为疫情特殊时期的情感寄托,超一亿网友"云监工"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造直播"。云监工"作为"慢直播"和"饭圈文化"融合的产物,起到了"陪伴式"社交的功能,成为一个独特的集体记忆和媒介事件。文章认为"云监工"们通过命名投射情感、通过拼贴的再创作进行情感参与、通过应援表达情感支持,起到了表达和传播情感、释放紧张情绪、构建共同"抗疫"的群体感和身份认同等作用。  相似文献   

19.
黄颖妍 《东南传播》2021,(7):128-130
2020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中国人民携手抗疫.抗疫主题也成为了影视创作的焦点.电视剧《在一起》以真实感人的故事,完成了对抗疫集体记忆的建构,并获得了观众的好评.本文将从集体记忆建构的视角,以抗疫剧《在一起》为例探究其建构集体记忆的方式.未来抗疫剧的创作应在真实的基础上,注意对观众集体记忆的构建,可充分运用象征性场景、事件、人物等符号唤醒记忆,适当复现仪式强化集体记忆,以增强观众的情感认同.  相似文献   

20.
2020年4月8日零时,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封城和76个日日夜夜艰苦卓绝的斗争,英雄之城武汉终于迎来了"解封"时刻:水陆空离汉离鄂通道全面开启。《从"暂停"到"重启":武汉解除离汉通道管控》(以下简称《重启》)一稿全面生动、权威翔实地报道了这一重要历史性事件。在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评奖中,它也无可争议地收获了消息一等奖的最高荣誉。作为终评评委,我自然为这篇精品佳作投下了充满敬意的一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