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1 毫秒
1.
经济化的大潮使人们越来越关注财经新闻,除了迅速崛起的专业财经媒体,不少市民类报纸也纷纷开辟和增加财经新闻版面。与社会新闻相比,财经新闻因为专业性强,缺乏天然可读性,因此很难吸引普通读者。如何让相对生硬的财经新闻为更多的读者所接受,这就要求财经新闻工作者对财经专业问题加以诠释,实现专业性与可读性的"联姻",以提高财经新闻的传播效果。只有让财经新闻"软着陆",才能吸引并留住读者。  相似文献   

2.
本文立足于财经新闻报道与其他新闻报道相比的特殊性,对当今处于技术变革、社会变革、治道变革和经济转型多维力量交织中的财经新闻和财经媒体所面临的挑战进行梳理,重点对"新常态"下财经新闻报道和财经媒体运营策略做出探讨,以期透过变革表象把握财经媒体变革的深层趋势,作为业界实践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发展,媒体向财经新闻和专题报道进一步倾斜,越来越多的记者加入到财经记者的队伍中来.除了专业性财经媒体,一些都市类报纸甚至党委机关报也纷纷加大财经新闻报道.那么,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财经新闻?财经新闻的视角取向是什么?怎样写好财经新闻?财经记者必须具备什么素质?本文就财经新闻在向大众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谈谈财经报道的采写.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财经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财经报纸的影响力日益显著。新兴财经报纸注重跟踪行业动态,挖掘业界新闻,实现了对过去报纸单一的经济政策宣传模式的超越。但是,随着财经新闻的  相似文献   

5.
邓效民 《青年记者》2002,(11):23-23
当前,新生的财经类报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财经媒体正在报业市场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晚报类报纸,必须清醒地看到报业发展的新的前沿,把及时、新鲜、实用的财经新闻报道给读者。由于晚报类报纸读者的职业、学历、阅读习惯等,形成了其对财经新闻报道的特殊要求。所以晚报类报纸在坚守财经报道不放松的前提下,还要有所放弃。  相似文献   

6.
洪宾 《现代传播》2004,(4):83-86
本文勾勒财经媒体及财经新闻的历史轨迹、嬗变过程,然后探寻它与传统意义上的经济新闻、经济媒体的同构与差别,解析二者之间既有的历史顺承关系以及财经媒体、财经新闻传播在形态上对后者的"超越";最后,对"扩张时期"的财经媒体"热"起来的多重原因、若干趋势进行了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财经媒体的出现不过是最近十数年的事,财经媒体格局与受众的变化对财经新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经营报》总编李佩钰把财经媒体受众的变化概括为三点,一是整体数量的变化,随着国家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关注经济活动的人群的增多,财经类报纸的受众总量在快速增长。现在读财经类报纸不仅仅是经济活动的参与者,还有一些关注经济活动的人群,比如读这些报纸有企业界的人士,有做经营的人士,  相似文献   

8.
高向军 《青年记者》2012,(32):31-32
综观国内报纸,财经新闻报道仍然存在新闻源不够宽泛、内容不够深入、形式呆板单调等问题,探索创新之路是财经媒体人的共识。本文就当前国内报纸财经新闻报道的目标定位、内容结构、表现形式、报道视角等方面进行分析,探求财经新闻报道的创新之路。现状:"无报不财经"大约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国内的财经新闻报道进入大规模扩张阶段,目前,平面媒体的财经新闻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结构和丰富的内容。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市场环境中成长起来一批专业化报纸。  相似文献   

9.
都市报财经版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了都市报的高潮。中国加入WTO以后,又出现了财经类报纸迅猛发展的新特点。由于目前专业财经类报纸尚处于成长状态,加之定位的趋同、趋高,因此,很难满足普通群众经济生活的需求。这就为都市报涉足财经新闻报道留下了一定的市场空间。很多都市报把财经新闻看作是报纸再成长的一个阶梯  相似文献   

10.
王晓乐 《现代传播》2007,(4):132-133
2007年6月9日,由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主办的"两岸三地财经新闻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影响中国:财经媒体的力量".来自内地及港台地区的五十余家财经媒体代表会聚一堂,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一道,对财经媒体的热点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探讨,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华文财经媒体的使命、责任与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多年来经济强劲增长的背景下,中国传媒市场走过了飞速发展的全面扩张期,目前又进入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激荡的整合期。国际媒体与中国媒体近年来在财经新闻报道领域激烈角逐,国际财经媒体巨头如英国《金融时报》、美国《华尔街日报》用网络媒体抢滩中国市场,国内各大媒体纷纷增扩财经新闻报道的板块,提高财经报道的质量,尤其是近几年国内几大财经报刊集中问世,数峰并峙,财经新闻报道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  相似文献   

12.
自媒体时代背景下,用户的基本诉求是阅读轻量化。而财经新闻拥有着极强的专业性,财经记者该如何自处,本文通过对财经新闻的受众进行细分:专业投资者、财经爱好者及高学历人才、有理财需求的公众,基于对三类不同受众对财经新闻的需求以及自媒体时代下记者和受众的触媒习惯的新变化,笔者对财经新闻人才应具备的职业素养进行了整理,例如扎实过硬的经济理论知识、深度分析与预测的能力等等……  相似文献   

13.
田力 《新闻传播》2015,(2):56-57
互联网已经成为当前新闻资讯传播的重要渠道,但以海量信息为主的传播模式逐渐暴露出其固有缺陷。随着中国投资者对财经信息个性化需求的出现,传统财经媒体转型迫在眉睫。本文以"第一财经即时新闻编辑平台"为例,对财经新闻数字内容发布系统和用户个性化定制系统的研发理念、框架结构进行了论述,并结合第一财经发力垂直服务领域、提高数字财经资讯附加值的具体举措,阐述了该系统在重构新闻产业链、推动财经新闻智能化传播方面作出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晓强 《新闻前哨》2000,(4):16-17
由武汉大学传播与信息学院、新闻传播研究所和证券时报社联合主办的财经新闻高级研讨会──对世纪中国财经新闻论坛于2月26日-27日在武汉举行。一大批专家学者围绕当前理论界与实务界十分关注的“21世纪中国财经新闻走势与对策”、“互联网与传统媒体”、“财经媒体与财经报道实务”等论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现综述如下: 一、2I世纪中国财经新闻走势与对策 与会专家认为,我国的财经新闻现在正处于空前的繁荣期。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一大批应运而生、特色鲜明的财经媒体迅速崛起,财经新闻在综合性媒…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份综合财经类报纸,<21世纪经济报道>自2001年创刊以来荣誉不断:在2004年度莱卡风尚大奖颁奖典礼中,获颁"风尚媒体大奖"之"最新锐"媒体大奖,2005年在"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评选中,以5.8亿的品牌价值排名第477位,是唯一上榜的财经报纸媒体;在2006、2007年"富豪之选--中国千万富豪品牌倾向调查"中获得"最受青睐的报纸"称号……成功的取得与其准确的品牌竞争策略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财经行业的认识程度也在不断的深入。从内容来看,它不再仅仅是指财政与金融两方面,财经还应该包括投资理财、证券知识、工商贸易等多方面的信息;目前,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凡是能够与金融经济相关的内容都可以将其归集到财经里面去。当前,财经新闻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各类媒体竞相报道的重点。财经新闻具有涉及范围广泛、抽象、提示作用较强等重要的特征。而要在信息时代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形,立于不败之地,增强财经新闻专业性和可读性与感染力将是未来财经新闻传播的必要途径。不同类型的媒体在处理财经报道的方式上有着其各自的特点,笔者着重探讨的是传统报纸类的财经新闻,其创新性的写作之道。  相似文献   

17.
财经新闻是当下地方纸媒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本文以2014年9月1日至30日的长江商报为样本进行分析,探求新媒体环境下地方财经纸媒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地方财经纸媒发展现状1.本土财经新闻步入"厚报"期。我国商报、经济类报纸目前已达100余家,全国除宁夏、广西外,各地均开办了不同数目的经济类报纸。1长江商报于2013年年初宣布改版,提出打造"湖北第一经济生活报"。同样地处武汉的  相似文献   

18.
封欣 《新闻爱好者》2011,(13):86-87
财经新闻已经成为中国当下新闻报道的当家栏目,不仅有大量的财经类日报、周报,而且凡是综合性日报也必定有财经专版。因为财经报道关系到国计民生,越来越多的受众关注财经新闻,越来越多的媒体把触角伸向财经领域。目前  相似文献   

19.
2007年,中国经济形势可谓风生水起:股市震荡上行,食品价格上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走高,央行一次又一次地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大众越来越意识到,这些财经信息不再事不关己,而是和自身的生活密切相关。如果说,以往阅读财经新闻主要是兴趣,那么,现在大众接受财经信息,更多的是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而这,对媒体  相似文献   

20.
马小彦 《新闻窗》2010,(2):49-50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国内财经媒体的极大繁荣。老牌的三大证券报雄风犹在,《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中国经营报》实力雄厚,发展势头不可小觑。而由于网络传播的放大效应,专业财经媒体的社会影响力日渐扩大,这直接打压了都市报财经新闻报道的影响力。都市报财经新闻报道如何在目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这确实是一个需要思维创新、行动创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