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情感是指有所触动而起的主观心意状态.它是在一定的心理刺激、内心体验和现实感受条件下形成的。情感的产生往往是和认识相结合.带有理性的感受。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理和情从来都是密切相关的。新闻报道事实,用事实说理.从具体形象到思想,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情感因素。古人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技文以入情”。穆青说过,写新闻”倘若缺乏这种激情.没有爱.没有很,那写出来的作品只能是泛泛而谈.或者现象罗列.读起来妹同嚼蜡”。范敬宜同志甚…  相似文献   

2.
播音艺术创作之“气”。播音艺术创作的“气”,是“情动于内”和“声发于外”的中间过渡环节,是情与声之间必经的桥梁。如果不动情,气息状态凝滞不变,声音便呆板苍白,缺乏活力;如果感情动了,而气息不能随之自如变化,声音也就不可能自如变化,便会  相似文献   

3.
於春 《现代传播》2002,(4):100-101
艺术作品就其本质属性讲 ,是“以情为主”、以“情动动人” ,这就决定了它往往是“感情用事” ,任何题材进入艺术作品 ,不被“情化” ,就不过是刻板的论据。公元六世纪前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讲 :“情以物迁 ,辞以情发”。现代雕塑家罗丹说得更直接 :“艺术即情感”。播音大家林如向费寄平学习 ,不学其形式 ,学的是“感情往深里走” ,向齐越学习也学其根本 ,即真情和调动真情的手段。情感是声音变化的基础。情感体验所作用的人体器官中 ,与发音直接联系的是呼吸器官。现代研究发现 ,不同情绪状态下 ,呼吸的次数和呼吸方式都有明显变化。仅…  相似文献   

4.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认为文学须为政治而作,须为现实而作,“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使之成为改造社会的武器,而不能为作文而作文。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也认为“文者以明道”。文章总是要传达作者一定思想、观点、意图的,文以载道,文更是一种手段。新闻亦如此。 虽然新闻写作一再强调报道的客观性,忌讳主观意图、个人感情的夹带,可是,新闻作品作为人脑对客观世界主观反映的产物,不可能不渗透着人的主观因素。那么,如何使新闻稿件有效地传达作者的观点、情感,而又不违背新闻的客观性原则呢?这方面,古代文论中所述…  相似文献   

5.
李明文 《军事记者》2004,(11):30-30
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体现了一种美。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熔铸的产物。意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清代王国维是“意境论”的集大成,他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又云:“何以谓之有意境?日: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出其口。”通俗地说.情与景会,意与象通.如诗如画,真情感人。任何体都不拒绝意境的产生,意境是高层次审美的体现。新闻意境,是记、编辑审美创作的成果,是传播写人、写景和叙事时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融合的产物,具体指新闻作品中有着丰富蕴涵和情景相谐的画面。  相似文献   

6.
有人认为:“高明的播音员是没有感情而把声音驾驭得象有感情一样”。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有感情的播音,必须是播音员的身心为情所动,没有真情实感作内在养分的播音是苍白的,是缺乏真正的生命力的。播音员的情绪情感贯穿着播音员的整个播音过程,制约和影响着播音效果。情绪情感在播音中的运用和控制播音员有良好的情绪情感,如何在播音中运用好,这是决定播音效果好坏的一个重要方面。播音员在播音时应当善于恰当地激发情感,恰当地运用情感,做驾驭情感的主人。例如:当播音员心里正处于忧郁时播一篇内容欢快的稿件,当播音员正春风得…  相似文献   

7.
“情动”(affect)一词最早由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Baruch de Spinoza)提出,后世的德勒兹基于此提出了“情动”理论,并指出了情动—影像(affection-image)的变体。塔可夫斯基电影中的诗意内涵与情感维度营造了真实的人文脉络与时间痕迹,如诗般律动的影像中,身体与自然的情感波动与观众达成互动共振,而塔氏电影中的生态审美及情感逻辑更与“情动”理论间拥有极高的适配性,因此塔氏影像为“情动”理论研究提供了极佳的范本。从身体到自然的情感流动过程中,塔可夫斯基电影世界的生命体验与哲学拷问得以显现,塔氏电影中的“情动”也在此般影像语言中逐步生成。  相似文献   

8.
阅读很多优秀的新闻典型报道 ,笔者深深地为其字里行间所流淌的真情实感 ,其意识深处所蕴涵的哲理情趣 ,其文本肌理所折射的审美意境所感染。这一系列情感效应除了来自于文本本身的新闻价值外 ,还来自于文本情感化的叙事形式 ,来自于作者将笔触伸进人物心灵深处的情感世界 ,从而达到“情动而辞发”、“情动而言形”的审美情境。虽然情感不是新闻生命力的基石 ,但它却是新闻赖以生存的养料 ,它是沟通文本与受众的一种有效符码。“为情而造文”是致使文本产生情感效应的有效因素 ,作者对审美对象探赜索隐 ,对文本信息进行审美化的叙述 ,从而使…  相似文献   

9.
情感是凝聚共同体的重要力量。《声生不息·港乐季》作为一档纪念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的音乐献礼节目,利用“情动机制”来激发受众的情感,打通传受双方的共通情感空间,形成融合统一的“情感共同体”。本文借用德勒兹等人的“情动”理论对综艺节目《声生不息·港乐季》展开研究。研究发现,节目一方面通过视听影像以及节目的巧妙设置来制造“情动之力”,另一方面通过“情动”来传递香港和内地一家亲的主流思想。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情动主体”,受众的多重情感亦被激发出来。  相似文献   

10.
每一次广告播音都要有情感表达,通过生动感人的语言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有句古话说得好:“感人心者莫过于情”。人都是有感情的,我们的社会就是以感情为纽带把人与人组织联系起来的。美国广告专家霍普金曾说过:“要用能激发感情的因素来充实广告的内容”。在当今的广播电视媒体中,情感表现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广告播音中,许多成功的广播电视广告作品证明:富有感情色彩或人情味的广告是具有感染力的,容易被听众、观众所接受。我台播出的山东佳丽日化总公司产品的广告词:“把白云还给蓝天,让美丽回归自然”,播这句话时就要调动激昂的情…  相似文献   

11.
刘晨 《青年记者》2006,(6):39-40
诗言志,歌言情。有位文学评论家说,“志”和“情”是一切文学作品的主体。如果将这句话借用到我们的新闻写作上来,那么笔者认为,人物通讯的采写,就应当也必须比消息等其它新闻报道形式更注重“情”的开掘。格外注重“情”的力量所谓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体验,是人在外界刺  相似文献   

12.
文章本是有情物。“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与元九书》)因此,古今中外的名家都特别强调感情对写作的重要性。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说: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鲁迅说得更干脆:“能爱能憎才能文。”遍观中外新闻佳作,之所以引起读者广泛共鸣,无不是情置其中,以情动人。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字里行间饱含的深情,让每一个读者都为之动容,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穆青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情溢于笔,让人热血翻滚,心潮沸腾;《公朴本色——郑培民》也将作者的情感表达渲染到…  相似文献   

13.
新闻报道的情感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报道总蕴含一定的情感。记者在报道新闻时心中要充满感情,去挖掘新闻中蕴含的情感,这样才能笔下生情,才能增强新闻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共鸣。   在新闻报道中,无论记者自觉与否,他的感情和观点必然渗透于事实之中,不存在纯自然的客观报道。但是,新闻报道中的情感要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尊重事实的客观性,遵守新闻自身的规律,融情于事实叙述中。这样,既可以保持新闻的客观性,又能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和可接受性。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文学作品调动读者阅读兴趣的一种基本手法。大凡优秀的文学作品,都…  相似文献   

14.
大凡好的通讯总是以情感人。“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心雕龙》)。情,是沟通作者与读者心灵的纽带。通讯《军心连着灾民心——苏皖浙沪三军抗洪抢险纪事》(见7月29日《人民日报》)正是以深厚的感情,写出了人民军队在这场罕见的洪涝灾害中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向人们展现了人民子弟兵在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时,义  相似文献   

15.
(一) 我们常常用“诗情画意”来说明文艺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境界,可见“诗”和“情”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当然,任何成功的文艺作品,都要抒发某种感情,离开了写情,你的作品是不会打动人心的。我这样认为,感情是作品的内在线索,它可以支配作品中的人物、情节、景物等的表现和抒写,而诗歌尤其要注意抒情,要能够做到“以情动人”. 但是,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业余作者的诗稿,不大注意写情,要么是对某种生活现象作一些表面的描述,看不出作者的感情;要么是对所表现的景象发一些不着边际的感慨。让人觉得作者的“感情”与作品的内容相脱节;还有的是对所写的事物作一  相似文献   

16.
新闻评论要正确引导舆论,也要讲求宣传艺术。而加强新闻评论的感情色彩,则是提高新闻评论宣传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为什么新闻评论要追求感情色彩 一、受众共性心理的要求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产生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即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人是有情感的高级动物,天生具备并且喜欢分享别人的喜、怒、哀、乐、爱、恶、欲。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托尔斯泰说:“艺术活动就是建立在受别人感情的感染这一基础上的。”俗话更有“合情合理”、“通情达理”、“情理交融”…  相似文献   

17.
广播听觉艺术的独特魅力,在于能充分利用有声语言善于抒发和渲染感情的优势,强化语言的感情色彩,从而产生对听众感情的撞击,使广播新闻之情与听众之情实现相通与相融,以进一步提高广播宣传的感染效果,增强广播新闻的可听性。广播新闻如何向听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呢?关键是充分挖掘广播新闻中的情感因素,运用有声语言和音响所具有的以声传情,以声蕴情,以声动情,先声夺人的表达功能,去拨动听众感情的琴弦,引起感情的“冲动”与“爆发”,使报道思想、报道内容留在听众的情感中。每当人们从收音机里听到声情并茂入情入理的广播新闻时,往往情  相似文献   

18.
李明文 《新闻前哨》2002,(12):36-36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要使我们的新闻作品吸引人、感染人,首先应使标题富有魅力,饱含情感。情感能引起欣赏者的审美幻觉,没有情感就没有审美体验。因此,在制作新闻标题时,我们要尽可能地在标题中注入情感因素,赋予标题以生命;要把最能引起读者感情共鸣的东西在标题中“作”出来,着眼百姓视角,透露人文关怀,从而带给读者精神上的愉悦和心理上的满足,激发他们阅读新闻的兴趣。一、锤炼词语,以“情”入题汉语词汇丰富,富有感情色彩。往往同一事物、同一概念,就可以用几个、十几个乃至几十个同义词来表现。有些看起来很平常的字眼,…  相似文献   

19.
李晓云  王锋 《传媒观察》2024,(1):96-106
本文从德勒兹的情动理论与生命哲学出发,将“小作文”视为一个透视粉丝生命体验的透镜,通过考察粉丝在日常生活中所书写的小作文文本及其书写实践,照见粉丝在研究视角不可见处的情感流变和情动记忆,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一个理解粉丝主体性的另类视角。研究发现,小作文不仅是粉丝在能动的书写中修补自我的情感载体,亦作为“树洞”使得主体在书写情感的过程中获得生成自我的力量。粉丝个体不仅在小作文所记叙的“观看情动”中通过对偶像身体的欲望观看满足着自身作为“人”的原始爱欲能量,亦在小作文生成前的书写间隔区间中通过在“粉丝身份”与“社会身份”之间的顺滑切换显现出自身作为“人”的生命冲动。本研究将粉丝主体性定位在粉丝身份与其他身份的交界处,定位在多重身份的消解、重叠、冲突与切换的张力之中,从中我们得见一个多元的、流动的、真实的“人”。  相似文献   

20.
物色     
《物色》是《文心雕龙》的第四十六篇。这篇讲情景的关系,提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外界景物影响人的感情,由感情发为文辞,說明外界景物对于創作的关系。情和景既是密切結合着,所以要“既随物以宛轉”,“亦与心而徘徊”。一方面要貼切地描繪景物情状,一方面也要表达出作者对景物的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