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新闻传播者、传播内容和受众都发生了变化,新闻专业主义也因此被消解,传媒机构的新闻生产权力被分化,虚假消息、传播内容碎片化、随意性与网络语言暴力现象频发。面对新时代、新挑战,可以从传播者、传播环境及内容等视角对新闻专业主义进行重构,加快媒介融合,专业新闻工作者参与自媒体传播的同时要加强公民媒介素养的引导,完善法律法规,强化行业自律,采用实名制保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6,(14)
自1988年"公民新闻"在美国提出以来,随着媒介环境的改变,公民传播权力的激活,公民新闻的行为主体发生了变化,由记者改变为公民,其理论建构也由记者"公民意识"的觉醒调整为公民"记者意识"的强化,面对当下公民新闻的乱象与伦理拷问,公民新闻尤其需要提升公民的"记者素养"。在公民新闻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传播伦理的追问以及媒体追求社会担当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3.
自媒体传播环境下,公民新闻呈现蓬勃发展之势.自媒体的众多形态中对公民新闻传播起较大作用的有博客、BBS论坛、公民新闻网、播客、电子邮件、QQ群、维客等.我国自媒体公民新闻产生的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Internet的飞速发展以及数字技术的应用为我国新闻业带来了诱人的发展前景.现代传播技术的革新必然会导致传播内容与方式的改变.社会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公民社会的构建,民众利用媒介实现自我意愿表达需求日益增强等因素,共同为公民新闻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孕育的土壤.  相似文献   

4.
许文谦 《新闻世界》2014,(7):209-211
微博问政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有效手段,开创了网络时代民众参政议政的一种新形式。在新传播环境下,政治权力的媒体化扩大、深度的公民参与和自媒体的蓬勃发展为新闻生产和权威带来了重大机遇与挑战。为了巩固新闻权威,新闻传媒有必要促进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善用新闻媒介的符号权力,以及拓展新闻生产模式和另类媒介空间。  相似文献   

5.
随着博客、播客等"自媒体"越来越频繁地参与新闻传播,"公民报道"一词被引入新闻传播领域.一般认为,公民报道是指"来自普通公民的非专业新闻报道.他们或是现场的目击证人,通过现代科技,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直接传送给大众媒体;或者自己创办小众媒介,实现在一定范围内的新闻生产与传播".①显然,更多的公民报道是和新的媒介技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虚拟的网络空间是其成长壮大的温床.  相似文献   

6.
师静 《青年记者》2016,(21):22-24
对于新闻真实性的追求和对虚假新闻的打击,在传统媒体时代,是一个伴随着新闻生产传播全过程的工作.在新媒体环境中,由于自媒体与社交媒体的兴起,新闻的真实性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本文试从新媒介素养的角度探讨新闻真实这一重要而又令人困惑的问题,以及应怎样通过提升新媒介素养加强新闻真实性,推动新闻业的良性发展. 新媒体环境对新闻真实性的考验 由于新信息传播技术和应用不断涌现,自媒体与社交媒体发展迅速,目前新闻媒体正在经历一场全产业链变革,国内外媒体拥抱社交传播已成为大趋势.传统媒体日渐式微,社交媒体正在消解和重构信息传播架构,以个人账号与聚合性新闻客户端为代表的众多自媒体与自媒体平台,爆发出强大的内容生产力与新闻传播活力.  相似文献   

7.
正自媒体时代打破了传统媒介的话语垄断格局,使传者与受者位置变得模糊,个人可以自由发表对新闻内容的理解,实现互动交流。本文分析了自媒体时代的传播特点,并提出规范网络媒介环境、提升公民媒介素养的措施。自媒体及其传播特征2002年,美国硅谷IT专栏作家丹·吉尔默(Dan Gillmor)在他的文章《下一时代的新闻:"自媒体"到来》中明确提出了自媒体的概念。他认为自媒体是在网络科技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是来源于大众的"草根"新闻媒介,必然会成为未来  相似文献   

8.
<正>"自媒体"传播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新闻生产与传播的格局,在这个人人都可以成为公民记者的时代,往往忽略了新闻专业主义的重要性。本文从三个方面具体地阐述了"自媒体"传播形态下新闻专业主义的重要性和存在依据,说明"自媒体"传播形态是对新闻专业主义的一次重构。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新闻生产与传播的整个过程。很多人认为传统的新闻生产与传播过程的格局被打破,并进入到"自媒体"传播形态之下。"自媒体"传播形态,即任意一个人或组织机构能够在任何时间、地点,以任何方式访问互联网,通过新  相似文献   

9.
王颖 《青年记者》2020,(11):4-5
新闻传播格局重构,互联网个体用户成为关键因素近年来,媒介技术变迁,新闻传播格局重构.个体用户成为中心,专业媒体不再是唯一的新闻生产者和传播者.公共传播时代已经到来,公共传播机制重新建构,公共传播是通过传统媒体或互联网等新兴媒体面对不特定人群的开放性传播,它的传播主体既包括大众媒体,也涵盖网站、微博、微信、电子阅报栏、手机报、网络电视等各类新兴媒体.  相似文献   

10.
熊佳妮 《新闻世界》2014,(6):321-322
随着web2.0的兴起,大众传媒的生态环境发生着根本性的变革,媒介技术带来了"公民新闻"的兴起,议程设置的权力泛化。公民的话语权力增强,过去"下达命令"的模式就能有效调控的时代已经远去,依赖向主流媒体传达"宣传什么""怎么宣传"等的手段已经无法达到以往的效果。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传播的理论,是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理论支撑,新闻媒体必须始终以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理论为指导,在这一前提下,政府探索有效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模式,以应对公民新闻、网络舆论等现象的兴起带来的挑战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赵颖 《大观周刊》2012,(40):15-16
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公民新闻逐渐兴起,它使新闻采集和发布的权利从专业媒体流向普通大众,并促使各国兴起了建设公民新闻网站的潮流。本文以公民新闻网的运营为切入点,分析了公民新闻事业的生存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公民新闻的未来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美国新闻式电视批评在媒介组织体系中,扮演着联袂聚焦的权力角色。电视媒体因而视其为一种营销途径,水门事件以后,新闻式批评有意识地反抗这种角色,张扬专业主义批评精神。国内的新闻式批评,还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产业作用和文化影响,但仍然值得关注,这对于媒介研究本身及理解当下的文化现实,都是极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2010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理论研究方面做了扼要的梳理。划分为新传播科技、新闻理论、新闻史,传播学理论等四部分。文章认为,传播科技带来的新的媒介生态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是这年新闻传播学界宏观思考的最大问题;在中观层面,对各二级学科存在的主要问题,已经有所反思。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在《维系民主?》一书的理论平台上对媒体与民主这对孪生的话题进行了探讨。第二部分阐释了中国语境中的“媒介身份悖论,”并就传播研究的方法论引入了一个“面向实践”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15.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生院“卓越新闻研究项目组”在“美国新闻媒体现状”2006年度报告中分析了技术进步和商业成功背景下美国新闻业的困境与变数,提出了美国新闻业未来发展的六大趋势,指出:新闻业将朝着采编更透明、更专业,视野更宽阔的方向前进。新、旧媒体之间融合不可避免,但威胁甚小。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2006年度学术期刊的回顾分析,从媒介形态、新闻理论、传播学、网络传播、新闻史、广播电视等六个方面综述了2006年国内新闻传播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技术的迭代发展,已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信息传播模式,并引发了媒介生态的整体变革。2019年的新媒体研究,在技术逻辑的导向下,围绕"媒介融合""社会化媒体""算法新闻""区块链新闻""5G"等一些具有时代性、紧迫性的问题展开了讨论,也因此呈现出一些较为明显的研究热点与趋势特征。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所承担的,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委托研究项目——《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设置论证》课题成果主报告的一部分。该文通过对当前我国新闻传播业发展和新闻传播教育实践的现实考察,分析了当前我国开设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背景,论述了设置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并得出了目前我国设置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条件已经成熟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责权利角度论述了媒体责任、权利与规范之间的一般关系。认为职业规范是由职业责任与权利共同决定的,职业责任与职业权利是促使媒体伦理规范形成和发展一个必然的、永恒的基础和动力。本文认为“完成责任必须用好权利,正确地使用权利是第一位的责任”。具体来说,职业权利=职业权力+职业利益。因此,针对媒体权力部分的规范是为了防止媒体职业权力的异化,对媒体利益的规范是用以保证媒体及记者收益和正当性。  相似文献   

20.
《Communication Teacher》2013,27(4):228-233
Course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or New Media; could also be used in Broadcast Journalism, Print Journalism, Public Relations, Advertising, or other communication courses

Objectives: By creating and maintaining a blog, students will improve their research and writing skills, participate in collaborative learning, and acquire the digital literacy skills necessary for success in rapidly changing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indust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