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当人们看到某集团军“老虎团”荣誉室众多新闻奖杯和奖状时,无不感慨地说;每一个奖杯和奖状都凝聚着陈政委对新闻报道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和汗水啊!在新闻沃土里栽花育人陈政委是从新闻报道这片沃土走上团领导岗位的。在21年的军旅生涯中,他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军内外新闻单位上稿近千篇。陈政委过去在师机关工作时,总是结合工作发现和培养新闻写作人才,先后为10多名爱好新闻写作的同志创造有利条件,服务上门,辅导到家。打字员王立新对新闻写作感兴趣,但基础比较差,写了好多稿子都石沉大海,他于是…  相似文献   

2.
一箱方便面一天深夜,报道组办公室响起了一阵敲门声,正在写稿的报道员小王感到纳闷:这么晚了,还会有谁来?打开门一看,见是陈政委捧着~箱方便面着站在门口。陈政委打趣道:“小秀才,又‘开夜车’呢?”原来,陈政委晚上到连队查铺、查哨路过报道组办公室的窗前,看见小王趴在灯下写稿,陈政委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这天晚上陈政委查铺归来,拿上白天买好的一箱方便面,送给小王:“别饿着肚子加班,把身体搞垮了”。冒雨送稿一天上午,组织股干事李俊华带领几名战士外出执行任务途中,碰上驻地两辆煤车相撞,他们立即抢救。报道员小李…  相似文献   

3.
一提到“采访的硬功夫”,可能有些同志会不以为然:不就是采访吗?到一个特定的地方,找一些相关的人,谈一些事,回去一篇稿子就出来了,“功夫”何“硬”之有呢?这话也对也不对。从完成平常一般的采访任务来看,可能是这样。但要实现普通稿到优质稿的跳跃,仅仅这样认识就远远不够了。此时,你若没有扎扎实实的采访作风和得当的方法是不行的。这里,笔者想就本人一篇获奖新闻作品的采访过程谈谈这一问题。 在1999年度“河南新闻奖”的评选中,我和另一名记者合作采写(本人为第一作者)的深度经济报道〖河南农用车何日再现辉煌──…  相似文献   

4.
谢顾问:我是军报函授学员,搞报道是初学乍练。学习期间,我试着写了一些稿子,老通讯员看了我的稿子,都说没“军味”,不适合在军队报刊上发表。请问:什么是“军味”?怎样才能写出军味?51240部队杨速胜杨速胜同志:你当兵时间不长,学写稿子也刚刚开始,一下子写不出“军味”并不奇怪,这主要与你对部队还知之不多有关。其实,说白了,“军味”就是军队特点。军队既然有别于地方,那么,为军队报刊投稿就应区别于为地方报刊投稿,就是要有军队特点,有“军味”。我虽不能为“军味”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我想,“军味”应包含有以下的…  相似文献   

5.
王道军 《军事记者》2001,(11):37-37
冯先宏任河南省夏邑县人武部政委后,就主动兼任报道组组长,去年,该县人武部被省军区评为报道工作先进单位。部里的同志感慨地说:“小组长可发挥了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去年11月,我们《西部大开发》杂志在“本期视点”中,隆重推出《会宁有春色》这篇报告文学,文章发表后,社会反响不错。不少人说他读了此文,感动得流泪。这和我们当初看到这篇稿子的感觉不谋而和。 早在9月份的时候,我们就策划着在杂志上做一期关于教育和人才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诸城市人武系统充分发扬“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高标准做好民兵预备役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同时,诸城市人武部在军事新闻报道工作中也取得了优异成绩,先后被省军区、军分区表彰为新闻报道工作先进单位。在前不久召开的军分区新闻报道工作表彰会议上,诸城市人武部报道组的3名同志有两人荣获新闻报道工作特别奖,一人获优秀奖,李树春政委荣获新闻报道工作组织奖。  相似文献   

8.
陈有科上任济南军区驻河南新乡市的第371医院政委不到半年时间,他不仅把该院政治工作抓得有声有色,而且为了改变医院报道工作落后的局面,走好了“三步棋”: 第一步棋:培养新闻人才 今年初,陈有科走马上任第371医院政委。当时,医院的新闻工作在济南军区联勤部医院系统挂不上“号”。初到伊始,陈政委在深入科室调查中发现,报道工作落后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报道人才。 为了挑到精兵强将,陈政委深入各科室检查工作时总爱打听“文学新秀”。一次,他到外科检查工作时,发现该科黑板上护士王娜写的一篇散文很有特色。他找到王娜,…  相似文献   

9.
宋珊 《记者摇篮》2004,(8):36-36
记得前两年,据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等单位的“六城市青年观众电视收视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主持人竟以15.9%的百分比居于调查结果的末位。在对主持人“不受欢迎理由”的调查中,73%的人认为“主持风格做作”;43%的人认为“千篇一律呆板”;87%的人认为“个人风度差,浅薄、卖弄、油嘴滑舌却绕不到地方”;49%的人认为“涵养差,一看就是背稿子”;48%的人认为“表现个人,与栏目游离太远。”  相似文献   

10.
信息一束     
山东省邹平县人武部所属20个基层武装部都 成立了2一3人组成的民兵业余报道组,专门为每个报 道组成员订阅了《新闻与成才》杂志。并通过短期轮 训,以会代训等方式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去年以来 已在中央级新闻单位见稿8篇,省级新闻单位见稿25 篇,地级新闻单位见稿32篇。(杭启忠) 两年多来,山东省邹平县人武部20名参加《解 放军报》新闻函授学习的人武、专武干部和民兵通讯员 在“不见面”老师的悉心指点下,写作能力有了大幅度 提高。去年以来,他们共被省级以上新闻单位采用稿件 120余篇。(李向河、晓杭) …  相似文献   

11.
连续三年被河南省军区评为新闻工作先进单位的新密市人武部,问其成功的秘诀时,报道组的同志深有感慨地说:“因为有部领导的关心支持。”现选几个事例佐证。周部长“订刊”今年征订报刊工作开始了,政工科负责同志将全部征订报刊的计划呈给部长周海立审批。周部长审阅到报道组订刊一栏时,发现原计划征订的《资料卡片》《新闻与写作》被划掉时,就语重心长地说:“搞新闻报道,没有学习资料不行,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有效提高写作技能,才能写出精品,这两份杂志不能减。”原来,政工科在拟订订刊计划时,考虑到报道组已订了10份报刊,故…  相似文献   

12.
某仓库驻守在沂蒙山革命老区。别看该仓库驻地偏僻,条件艰苦,可连续3年被上级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一批批报道骨干脱颖而出。自lop年以来,从这里调走、复转的20余名报道骨干中先后有8人提干,0人在地方企事业宣传岗位上大显身手,5人任地方报社的编辑、记者。说起这些,仓库官兵们说,这是库领导倾心育人的结果啊!A仓库主任成供强不但迷才心切,有人更是苦心。他认为,“土记者”光“土培养”不行,还要来点高层次的,不然进步幅度不大。为了提高业余报道员们的写作水平,去年8月,成主任主动与驻地报社联系,先后选送10余名有写作特…  相似文献   

13.
我常遇到一些刚从事新闻写作的同志,他们写的稿子象封建时代的姑娘那样羞涩怕人;他们偷偷地写,“秘密”地寄,结果,篇篇如石落大海。此时,他们又抱怨编辑“不识货”了。当初,我写稿时就吃了这方面的亏,对自己写的稿子除本人和编辑看外,别人连个“气”也闻不到。后来有位颇有名气的老通讯员到我家玩,非要看看我的稿子不行。恰巧我刚写了一篇《粉笔虽小获利多》的稿,  相似文献   

14.
刊中报     
仅能吃苦是不够的吕坤胜陈胜从事过新闻工作的人,可能都曾有这样一种体会:搞新闻工作不能吃苦是不行的。比如,有时为了一条新闻线索就要走几十里甚至上百里路,有时采访得不全面,还要跑回去重新再来;写稿时,晚上挑灯夜战甚至通宵达旦,稿子写得不满意,改个个遍八遍也是“家常便饭”;还要顶得住冬天里的严寒,夏天里的蚊叮……可见,不能吃苦干不了这一行。但是,对于初学报道的通讯员来说,仅“能吃苦”是不够的。有的通讯员虽然吃了“苦”、受了‘’累”.鞋子磨破了一双又一双,稿子写了一篇又一篇,投稿后却都如“泥牛入海”,杏…  相似文献   

15.
在报社理论评论部做编辑是编别人的时评稿子,在别人稿子的基础上再加工,自己写时评,就相当于一个原创的过程。通过对这两道“工序”的体验,我对时评写作有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6.
在报社编辑部组稿、编稿、值班,时间长了,读稿子多了,我发现来稿中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开始,我以为这是本地方的现象,与同行交流后,才知道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新闻来稿中的“三多三少”现象表现为:第一是工作性、总结性的稿子多,深度报道少。工作性的稿子突出表现在年初,比如“经济建设开门红”,“国企改革早准备”,“农村工作早安排”,“计划生育早计划”,“下岗职工早培训”等等。而总结性的稿子则突出表现在年中和年终,如“税收任务时间过半任务完成过半”,“农业生产丰收在望”,“经济建设花繁果硕”,“招商引资硕…  相似文献   

17.
报载:南京政治学院63名新闻系学员,入学前都在部队从事新闻报道,有56人两年来往报社送稿138次,承认写过有“水分”的报道达24%;对失实的主要原因有48人认为上级或单位定的指标太高,有12人认为是“搞篇数竞争”,也有人承认是“个人见报得彩”,即获得物质奖励,提拔晋升。地方从事报道的也有类似情况。见报被看作是“业绩”,又加之有利于评定职称和晋升,于是,送稿到报社,恳求编辑高抬贵手者大有人在。一位通讯员同我谈起他与北京6家新闻单位“挂钩”的经验。他说事前与报刊版面责任编辑联系,以讨教某方面稿子为突破口。时机一旦成熟,带上稿子前往,大体都可用。他  相似文献   

18.
从事新闻报道工作一年来,感触很多,而得益最深的莫过于第一次送稿。初干报道工作,对新闻猎猎懂懂,稿子写了几十篇,篇篇似泥牛入海.全无音讯。有好心人“指点”:稿子都是送出来的,你整天呆在家里哪行。我如获至宝,仿佛得了“真经”,加班加点,把两个月来写的自认为比较满意的20余篇“大作”匆匆整理出来.便跑到了军区前卫报社。然而,报社一位编辑看过我的稿子后,一句不冷不热的话,让我心凉了大半截:“稿子一般化,再深挖一下,写好再寄给我。”回到住处,我躺在床上想:这位编辑是不是在“卖关子”,看来需要“那个”一下。我…  相似文献   

19.
在老主题下,怎样写出新文章? 有一位文艺评论家说:“做文章的人都会有这样一种体会:有两种题目最难做好,一种是大题目,从什么地方落笔呢?一种是熟题目,怎样才能不落前人的窠臼呢?”这两个难题,我们当记者的也常常遇到。去年八月间,编辑部派我到塞外地区报道回乡青年活动,这就是个熟题目。许多好典型已经发表,编辑部也不缺少这类稿子。不缺少为什么还要派人去写?唯一的原因就是想写点更好的,更新的,不一般化的。  相似文献   

20.
谢顾问:我是一名新闻函授学员,、平时喜欢写些小报道、小文章,可从来都是自写自感,而不敢拿给领导和同志们看,更没勇气寄到报社去,请问,我该怎样克服这种“稿子怕人看”的心理障碍呢?学员杨洪亮杨洪亮同志:据我所知,在初学写作者中,“稿子怕人看”的现象是很多的。要说这种现象好的一面,那就是凡“稿子怕人看”的同志,往往有一种自卑情绪,觉得自己写稿子是“人软货松”,不好意思将稿子拿给别人品头论足,更怕稿子寄出去后“泥牛入海无消息”,干落个丢人现眼,自找没趣。说穿了,这是一种虚荣。C的表现,也是一种缺乏自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