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如何促进新闻媒体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提升新闻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更好地服务中心,服务群众,是新形势下新闻媒体面临的一大课题。萧山日报社在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创新载体,组织实施了“总编走基层”、“见习村主任”、“百村行”等活动,做活做强基层新闻报道,体现了“三贴近”的要求,深受基层...  相似文献   

2.
当今信息社会,新闻媒体和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报纸作为重要的新闻媒体之一,越来越强调从美学原则的高度来关照、提升版面设计的审美效果,尽可能使“可视性”与“可读性”互相渗透,完美结合,从而充分发挥报纸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闻媒体的危机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公共关系领域,媒介尤其是新闻媒体是联系社会组织与公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公关活动中起着传递、沟通、交流信息的基础作用。危机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关活动,新闻媒体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地位不容低估。前年,一场“非典”让人们看到了新闻媒体在社会危机中的巨大作用。然而,新闻媒体自身的危机如何管理则少有人论及。新闻媒体不是一个绝对的健康体,各种危机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而危机一旦发生,新闻媒体应该利用自身优势,开展公关活动,实施危机管理。  相似文献   

4.
2014年是美国新闻业继续经历震荡和重组的一年。媒体融合和数字化创新的大潮势不可挡,以《纽约时报》等为代表的传统新闻媒体、以“嗡嗡喂”(Buzzfeed)等为代表的社交新闻媒体和以“初见传媒”(First Look Media)等为代表的创业新闻媒体三分天下的格局基本成型。传统新闻媒体强力推进数字化变革,增强创新性;社交媒体着力提升新闻专业性、内容品质和全球影响力;创业媒体则发挥“众包”“众筹”的优势,在保持新闻公共性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相似文献   

5.
媒体,尤其是党报,在农村的影响力既是媒体宣传艺术的重要体现,也是作为媒体人应有的追求。近年来,很多媒体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三农”,如何把“三农”新闻宣传推进到一个新水平、新境界,应是广大新闻工作者和各新闻媒体亟须认真思考和面对的课题。这样不仅可以促进新闻媒体自身发展,也是新闻媒体运用自己的力量推动社会进步的一个契机。  相似文献   

6.
王贵武 《新闻世界》2011,(11):12-13
市级党报应以“走转改”活动为契机,建立起“走转改”长效机制,在重视舆论引导的同时,努力提升市级党报的亲和力、感染力、影响力和可读性,从而增强传播效果和与其他新闻媒体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在汉城,很多人都说:韩国的新闻媒体具有非常强大的影响力,它可以决定政治家的命运,也可以“制造总统”。“制造总统”的说法多少有些夸张,但是,韩国的新闻媒体对本国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确实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在过去几十年间,韩国新闻媒体在国家经济发展的每一个转折性阶段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们在宣传政府经济政策,分析国内外的经济环境,介绍各种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展开理论性探讨等方面做出了  相似文献   

8.
刘效江 《新闻战线》2023,(13):78-80
地市级媒体间的深层次协作,对于提高自身品牌影响力、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赣州新闻媒体积极寻求与大湾区媒体的协作,开展“五城党媒联盟”“老区记者湾区行”等全媒体互动,走出了一条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为基层服务、关注民生、救助弱者是新时期新闻媒体坚持“三贴近”、提高公信力和影响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也是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如今,面对各种各样的社会性求助,新闻媒体如何才能避免“包打天下”的尴尬局面,从而提高救助性报道的成功率?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简要分析救助性报道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0.
宗焕平 《新闻与写作》2004,(1):27-28,44
新闻报道的影响力,是新闻媒体的立足之本。在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决定着媒体的成败兴衰,也决定着记者的工作成效。 那么,怎样才能增强报道的影响力呢?这里面有“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也有时机、时效等问题。从实践看,我以为重视以下五方面问题,对凸显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11.
左国辉 《新闻窗》2012,(1):17-18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是新闻媒体把握新闻舆论导向、提升新闻队伍素养、密切联系群众关系、提高媒体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在深入开展的“走转改”活动中,作为面向城市读者关注城市生活的城市周报,结合实际大力推进“走转改”。努力践行“三贴近”,是提高媒体影响力和公信力的重要途径,更是以市场为重要特征的非时政类报刊采编策略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新闻媒体上经常可以看到“新闻活动策划”的字样,在新闻刊物上经常可以看到关于“新闻活动策划”的争论。真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是热闹。从黑龙江新闻广播近年来的实践中,我们有这样一个体会,新闻媒体进行新闻传播活动的策划,是提高媒体竞争力、扩大媒体影响力、提升媒体品牌认同的重要手段。而在新闻活动策划的过程中,新闻媒体如何在新闻活动中加强策划力,强化执行力,进而提高媒体的影响力,是媒体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英国公共关系专家弗兰克·杰弗金斯曾经说过:“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为了达到与它的公众之间相互了解的确定目标,而有计划地采用的一切向内向外传播方式的总和。” 一个组织或者一个单位要有效地对外传播与沟通,开展良好的公共关系,最理想的方式就是利用新闻媒介。在信息社会里,新闻媒介覆盖面之广,影响力之大,是其它媒介所无法比拟的。 过去人们常把记者称作“无冕之王”,这当然有点夸大其辞。然而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这部分人的作用和影响的确是难以估计的。正如《李普曼传》的作者罗纳德·斯蒂尔斯所说:新闻记者李普曼之辈“并不指挥千军万马,然而他确实具有左右舆论的巨大力量,这一点反过来又赋予他权利去左右总统、政治家和决策人物。”  相似文献   

14.
增强新闻宣传的影响力,更好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必须克服新闻宣传中的形式主义作风和文风,切实提高新闻报道的实效。 新闻宣传中形式主义和文风是一种杂音,一种噪音,是对提高新闻舆论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影响力的严重妨碍。 当前,新闻宣传中形式主义的作风和文风主要有以下表现: 一是面子功夫,重名轻实。不注重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回答群众提出来的问题,不愿花气力去做好释疑解惑、耐心劝服的工作,而是一味追求大规模、大场面。由于重点失衡,力不从心,结果表面上热热闹闹,内容上却有名无实。如报纸扩版,内容“膨化”,泡沫信息,应付读者;电视扮“酷”,互相“克隆”,东拼西凑,内容低俗等等。有哗众取宠之意,无实事求是之心。 二是制造“卖点”,热衷“炒作”。新闻的炒作是形式主义文风的发酵剂。有的新闻媒体只求所谓“轰动效应”,不讲社会效益。对名人隐私、恶性案件以及经济、社会生活中极易产生负面影响的  相似文献   

15.
批评性报道的恰当运用,有助于正确舆论导向的实现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一个重要功能。而批评性报道是实现舆论监督的一个重要形式。江泽民同志对新闻媒体的舆论功能作了这样的评价:“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可见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对社会稳定、发展的影响力之大。  相似文献   

16.
赵芳  吴晓红 《新闻窗》2010,(5):109-110
新闻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神圣职责,是社会主义民主监督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是新闻报道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人民群众的愿望、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同时还是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一面“明镜”。舆论监督作用发挥得好坏,对于提高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早期的新闻传播理论中,曾经非常流行的“魔弹理论”,视新闻媒体对公众的作用如同子弹一般击中人的身体。今天,从伊拉克战争中,人们不仅再次看到了新闻媒体对公众舆论强大的影响力。更看到了它对战争及其进程的左右与巨大影响力。可以说,战时的新闻媒体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舆论宣传工具,而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军事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一种全新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8.
公共关系迄今已经有100余年的发展历史,事实表明,公共关系与传播对于企业管理及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和影响力。本文结合跨国企业自身的特性,梳理跨国企业的公共关系及传播部门的基本职能,及其典型运作特征。  相似文献   

19.
从官员财产公开制度谈媒介的舆论监督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叶郁  陈爽 《新闻世界》2011,(11):190-191
有“阳光法案”、“终端反腐”之称的官员财产公开制度,是当今世界众多国家遏制公职人员腐败的有效手段。官员财产公开制度的有效实施则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广泛监督,而作为人民群众舆论监督载体的新闻媒体,对官员财产公开制度的实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新闻舆论监督可以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密切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同时对于增强新闻媒体的影响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新闻工作者们“走基层”的新闻实践活动,不仅增强了新闻媒体的影响力,也为新闻学提供了研究方向。本文以笔者两篇获奖作品为例,探讨“走基层”对新闻采写工作的意义,以及如何通过巧抓良机提升内容质量,提高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一、《徐闻打造中国直“菠”第一县》报道采写手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