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互联网+"时代变革了作品的创作与传播方式,打破了传统"守门人"保护机制,使"去中心化"模式备受青睐,并且凸显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区块链等新技术从著作权确权保护、维权举证和交易提速三个层面调和了著作权制度与交易的冲突,体现了技术更新对著作权运营商业模式的影响.近年来,国外一些企业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运用所开发的版权运营项目进展如火如荼,为我国著作权交易和保护提供了实践经验和范本.技术和网络飞速发展时代,版权运营需要从法律、运营和技术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找准网络著作权交易中的技术之道,使技术更好地服务于著作权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苏贵友 《出版广角》2014,(14):60-62
网络数字化技术使版权扩张趋势愈演愈烈,传统版权制度应对挑战捉襟见肘,个体私权逐渐蚕食公共领域的利益,现代版权制度因背离其设计理念,以致引起"版权消亡"的预测和呼吁。版权扩张与技术进步密不可分,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版权扩张达到顶峰的同时,实际上也打破了出版传播的技术垄断,颠覆了以复制权为核心的传统版权制度,亟待重构面向网络时代的后现代著作权保护制度,重新厘清著作权制度的逻辑起点,系统诠释著作权制度的原则框架和概念体系,从社会伦理、原则框架、法律救济三个层面,调节个体私权与公共利益、作者与传播者趋同、实物复制衍变无形接入三个领域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3.
我国著作权法律制度应如何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规范网络传输,最终达到既保护著作权人利益、又促进网络事业的发展?4月19日,国家版权局举办了“网络著作权问题研讨会”,来自立法、司法和行政机关的官员,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图书馆、出版机构和网络公司等各单位的版权与法律工作者、作家和产业界人士聚集一堂,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并提出各自的立法建议。 立法,共识之中仍有异见 在绝大多数人看来,修改现行著作权法,明确网络传输中的著作权保护,这在今天应是毋庸置疑的。 去年,王蒙等六作家一纸诉状结混…  相似文献   

4.
数字图书馆视角的开放存取机制及著作权授权制度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保留所有权利"的版权授权声明方式导致网络作品无法得到最大价值的利用或最广泛传播的现状,介绍开放存取制度的产生原因和发展,分析开放存取制度的理念.指出我国著作权法在理论和实践上可以借鉴开放存取制度的相关理念,重新构建著作权授权制度,解决传统著作权授权模式在数字图书馆所遇到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5.
两所图书馆的网络著作权侵权纠纷案引发了图书馆界对司法审判过程中网络著作权侵权纠纷责任分配、法律适用等相关规定的思考.公共图书馆在应对网络著作权侵权纠纷过程中,要完善版权保护制度,发挥图书馆行业组织作用,增强版权意识,充分发挥图书馆员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7月4日,由韩寒、李承鹏、沈浩波等十位作家、出版商联合发起的"作家维权联盟"在北京宣布成立。维权联盟的第一个动作,除了打击老目标百度文库之外,苹果商店也成为了重点目标。据了解,"作家维权联盟"作为打击著作权侵权的常设机构,是独立的非赢利第三方组织。目前联盟已经获得三十多位作家授权,将通过法律途径展开一系列打击网络盗版的维权行动。  相似文献   

7.
从2005年的谷歌网上图书馆侵权事件,到2011年3月“百度文库侵权门”以及2012年3月盛大文学被诉侵权、“中国作家向苹果商店维权”……网络著作权侵权事件层出不穷. 网上盗版泛滥,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虽然近些年有所好转,但我国仍然是世界范围内的盗版重灾区.在传统知识产权保护的三大板块——著作权、商标和专利领域中,涉讼案件的90%集中在版权领域,而互联网平台上的盗版侵权更是频发.网络空间的海量信息、多种传输技术的迅猛发展,也都为互联网上的盗版侵权戴上“保护罩”.  相似文献   

8.
浅析网络著作权的合理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是著作权制度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经过这一时期的演变融合,著作权制度从电子版权时代走向了网络版权时代。著作权法规定合理使用制度,是出于利益平衡的需要,即作者利益与使用者利益、作者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之间平衡的需要。《著作权法》对“合理使用”的相关规定在原则上均可以适用于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但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技术和因特网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杨非  吕自愉  刘超 《科技与出版》2021,(10):110-114
著作权合同作为网络文学作品版权交易环节的重要内容,关乎网络文学全版权运营的健康、稳定发展.本文以某集团合同纠纷事件为切入点,分析著作权合同主体利益失衡、撤销与解除条款的适用偏差以及网络文学作品的改编争议问题,并从著作权合同公示制度、版权终止与撤回制度和作品改编规制三方面,提出网络文学作品全版权运营中的著作权合同优化思路.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中的"出版"和"版权"、"著作权"一样都是舶来品,这是目前学界公认的观点.遗憾的是,尽管我们把这些现代出版业中的词汇引进到了我们的日常语汇当中,但我们对这些用语产生的内涵、语境和意义一直缺乏深刻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伴随社会经济发展,网络出版的出现对出版业产生深刻的影响。网络出版不是传统出版的翻版,也不是传统出版物的电子化出版。不论是传统纸质出版还是网络出版,其产业本质是一种版权产业。出版业经营在本质上是一种版权,出版活动是由著作权衍生的经济活动,出版产业是以版权要素为核心提供精神产品的私权交换和商品交易。  相似文献   

12.
张园园 《大观周刊》2011,(47):21-21
从本质上看,著作权是一种通过控制作品的传播,获得经济利益的权利。网络著作权侵权现象在现代社会日益严重,互联网环境下的著作权问题和与之相关的制度困境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互联网产业持续发展和我国著作权法制度完善的重要因素。网络著作侵权保护问题的研究刻不容缓.本文对构建新的网络著作权保护体系以及著作权公诉保护制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3月27日,据国家版权局版权司透露,已提交给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修正案(草案)》将明确规定:网络未经许可传播作品,对传播技术措施进行破坏,篡改权利管理信息等行为是违法的。这意味着我国在网络传播中的著作权保护上迈出了一大步。 网络传播中的著作权认定 近年来,网络迅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传播和使用效率,但也给各种各样的侵权行为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自1999年起,我国出现了一系列  相似文献   

14.
近期百度和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正在就版权合作进行商讨,如果一切进展顺利,预计具体的合作方式和合作细节将在年底披露。有人士称,一旦双方达成协议,今年早前的“百度文库侵权”事件,将得到彻底解决,而文著协、广大出版机构和作家所关心的“作品的网络版权费用”和“版权分成”等问题,也有望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5.
近期百度和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正在就版权合作进行商讨,如果一切进展顺利,预计具体的合作方式和合作细节将在年底披露。有人士称,一旦双方达成协议,今年早前的“百度文库侵权”事件,将得到彻底解决,而文著协、广大出版机构和作家所关心的“作品的网络版权费用”和“版权分成”等问题,也有望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6.
出版产业是内容的制造和加工产业,其作为内容产业的特性是众所周知的.但如果要说出版产业是一种版权产业,人们或许所知不详.之所以有本文标题揭示的这样一个命题,基本依据是,出版业经营在本质上是一种著作权权利(著作权与版权系同义语),出版活动是由著作权衍生的经济活动,出版产业是以版权要素为核心的提供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的产业,出版产业的核心组成是版权要素,出版产业又是版权产业的重要门类.  相似文献   

17.
发展困局:我国网络著作权制度的嬗变及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环境下的著作权问题和与之相关的制度困境,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国互联网产业持续发展和我国著作权法制度完善的阿喀琉斯之踵。从我国互联网与著作权十年来博弈生存的现实,到网络市场化背景下全球著作权制度面临的文化转型的尝试,我国著作权制度体系中应当尽快建立或者完善开放创新与保护权利间的平衡机制、著作权集体管理的中介机制、著作权利益扩散的回馈机制、网络信息领域的共享机制,以实现著作权保护与互联网发展从对立向共赢的结构性转变,建构良性和谐的网络著作权生态。  相似文献   

18.
杨雄文 《传媒》2006,(8):47-48
科技的发展给法律带来了无尽的挑战,但技术始终是促进著作权制度发展的催化剂.2001年我国修改《著作权法》确认"信息网络传播权",2006年7月1日《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为《条例》)开始实施.《条例》为著作权人的"私有领域"和社会公众的"公有领域"之间设定了网络环境下的界限,为我国网络信息时代著作权法的全面发展开辟了宽阔的道路.但是,《条例》的颁布实施并不能一劳永逸解决网络维权的所有问题,它的作用仅仅是为人们对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给出了一个原则性的标准.网络维权,路途还有多远?依然是个疑问.  相似文献   

19.
国家版权局第一任局长宋木文同志在<建立和完善中国版权制度二十年>一文中写道:"版权(著作权)立法是同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起步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20.
分析当前数字图书馆面临的著作权困境,从推进法定许可、完善著作权集体管理的角度,探讨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版权问题的解决途径.参考文献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