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王覃秋  吴丹 《大观周刊》2012,(38):36-36
化妆造型,是影视艺术构成与表现的必要组成部分,通过化妆造型可以更加生动有效的表现剧中人物的个性特征,烘托渲染艺术形象。同时它也是化妆师依据影视化妆造型的审美特性将演员形象与角色特征有机融合的创作艺术,是运用专业的技法和素材塑造出的有鲜明角色特征并与剧情深情切合的可视影视形象。本文就影视化妆造型的审美特性进行了阐述研究。  相似文献   

2.
新闻特写是运用报告文学和电影、电视剧中的特写镜头艺术手法,通过形象描绘来再现现实生活中富有特征的片段,把新闻事件中最有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局部聚焦放大,使其产生立体感、视觉感,从而集中、突出地表现新闻事实和主题,给受众留下鲜明而深刻印象的一种  相似文献   

3.
影视是一种艺术的具体表现形式,而声音也是塑造影视剧形象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声音对一部影视剧的整体形象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影视剧的声音形象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关注,在很多的影视剧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配音是一种真正的语言艺术,它不仅仅是来塑造人物形象,而且通过与视觉表演形式的结合,使人物形象更加深入人心,表达出一些超越语言的意境。本文将针对影视剧中人物配音创作与表达进行详细地分析。  相似文献   

4.
影视是一种艺术的具体表现形式,而声音也是塑造影视剧形象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声音对一部影视剧的整体形象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影视剧的声音形象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关注,在很多的影视剧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配音是一种真正的语言艺术,它不仅仅是来塑造人物形象,而且,通过与视觉表演形式的结合,使人物形象更加深入人心,表达出一些超越语言的意境。本文将针对影视剧中人物配音创作与表达,进行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电视剧中,谈话场景应服务于叙事的需要、人物的塑造、主题的表现、趣味的渗透.其中,叙事是基础,人物的塑造、主题的表现是提升,趣味的渗透属神来之笔,不可强求.在选择谈话场景的时候,创作者应综合考量这几种因素.  相似文献   

6.
胥可 《新闻世界》2011,(4):153-155
如果说,文学是一种由心灵至于形象的艺术,那么纪录片则是一种由形象到达心灵的艺术,只是纪录片的表现手法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尽相同。人物纪录片最终希望表现的,都是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人物纪录片必须捕捉人物情感与精神的外在对应,在人物的行动、语言、神情中展现其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7.
王树菲 《东南传播》2016,(5):132-135
中国电视剧中的"霸道总裁"人物形象是消费文化时代下的产物,也是客观现实在媒介的主观反映。本文根据电视剧叙事内容的时间相应把"霸道总裁"人物形象分为三种,分别反映了"霸道总裁"在电视剧中典型的视觉形象表现。再从人物类型、情节类型、叙事结构具体地分析《杉杉来了》,并从中总结出中国电视剧中"霸道总裁"形象呈现的一般模式。通过研究个案到一般,发现"霸道总裁"的形象刺激女性受众视觉快感与偏好式地接受形象消费,反映其对以男性为中心意识的社会性别秩序的认同与接受。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韩国电视剧在表现思想上有某些共通处,因此,韩剧在中国颇受欢迎。许多中国观众在欣赏韩剧时很容易与剧中人物的言谈、行为等产生共鸣。然而,由于制作理念的不同,造成两国电视剧在表现主题、方式、叙事基调及创作意识上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4,(10)
电视剧是虚构的叙事艺术,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总是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中才有存在的依据,剧中的情境影响着观众的心理活动。电视剧剧作家所运用的思维方式是具有立体空间感的场性思维,这是为了保证电视剧故事的空间立体性和内容的真实性,从而使电视剧展示的社会生活更加真实感人。导演会遵照电视剧艺术的创作规律,指导着演员、摄像、美术师、录音师实现剧本中的情境。演员对角色的深刻理解和精确表现也会影响到导演的情境传达。规定情境可以使演员忘记现实生活,把自己当成真正的剧中人物,和剧中人物融合为一人,生活在故事的情境中。情境贯穿于电视剧编创的整个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王诗畅 《新闻传播》2009,(10):33-33
儿童广播剧是一种以广播器材为媒介,主要通过人物对话和音乐、音响效果等艺术手段去创造听觉形象、展开剧情、刻画人物、陶冶听众的戏剧形式。这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与舞台儿童剧、影视儿童剧相比,儿童广播剧是听觉艺术.虽有局限性,但也有独特的优势,可以让它的接受者具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不受屏幕、舞台现场限制,不受演员神色影响,只凭借神奇的语言和声音,展开想象的羽翼,体味剧中意境。尤其是在特别关注下一代成长的今天,儿童广播剧有着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其艺术价值正在不断地增值。  相似文献   

11.
最近我设计了一本戏曲脸谱的书,为此翻阅了一些有关资料,对脸谱这门艺术逐渐有所了解。脸谱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一种独特的化妆造型艺术。它通过在演员的脸上构图、涂彩、描绘成图案,表现出剧中人物的形貌特征及至性格特点,以加强观众对剧中人物的印象,帮助观众理解剧情。脸谱在戏曲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因其五色纷呈,形式精美,更因其寓意深刻,包含着褒贬、抑  相似文献   

12.
摄像在剧中的作用电视剧是由多种创作元素溶合在一起的具有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的剧种,作为剧中主创人员的摄像,则要通过他手中的摄像机来体现人物的思想内涵和结构画面的影像形态。  相似文献   

13.
革命叙事剧中小资产阶级形象的历史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为特定的社会环境,革命叙事剧中的小资产阶级形象在相当长时间内相对缺失,且多以被丑化被改造的形象出现。近期的《潜伏》、《风声》等则体现了小资产阶级形象在革命叙事剧中的复位和回归。因为契合新时代发展和银幕表现的需要,小资产阶级形象将在革命叙事剧中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4.
一、电视摄影与图片摄影的共性 1、可视性 摄像艺术是空间艺术(或称视觉艺术)又是时间艺术,表现时间过程。经过摄像师和导演演员合作拍的电视剧其屏幕形象则是具体可视的,人物的外貌、行为动作、性格、生活环境历历在目。因此创造具有视觉吸引力、感染力和冲击力的屏幕形象是摄像艺术对摄像师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李叶子 《今传媒》2016,(10):93-94
随着日本、美国、英国的电视剧甚至泰国等国家的电视剧席卷中国电视收视市场。一直以来在中国电视剧收视市场长久不衰的韩国电视剧也不甘落后,韩国言情电视剧在叙事艺术上不断自我完善。本文以言情电视剧中人物角色设定为切入点,将21世纪以来突出的人物形象设定予以分类归纳论述,归纳21世纪韩国言情剧人物形象设定的变迁,以求更系统的研究韩国言情电视剧叙事艺术,与此同时,通过人物角色产生共鸣,在电视剧中看到受众自我的缩影,从而找回初心。  相似文献   

16.
电视剧的结构,就是根据题材特点、表现主题和塑造人物的需要,用影视艺术特有的“蒙太奇”等手段,把电视剧的情节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戏剧的总布局,使剧作构成完整的艺术整体。写好一部电视剧,自然首先决定于主题的力度,人物的深度,题材的厚度,但结构是否与主题、人物、题材和谐统一,是否具有独创性,也是电视剧整体艺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常有这种情况,一部戏主题、人物都有了雏形,却怎么也寻找不出新颖的结构形式,濒于难产境地。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影视剧中农民审美形象的变迁,体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点。农民审美形象在不同阶段主要呈现为3种模式:农民"典型"与"中间"人物的形象割裂;人格化、立体化的农民形象;农民形象的世俗化。不同的审美形象是特定时代政治、经济、文化合力作用的结果,折射出了当代中国农民的命运沉浮。  相似文献   

18.
白钢 《新闻传播》2014,(2):135-136
<正>关于广播小说人物语言演播,有人认为应该向影视演员生活化的台词看齐,也有人认为应该倾向戏剧曲艺作品的舞台夸张效果,还有人认为应该尊重文本风貌进行客观的播读……笔者认为,广播小说在艺术表现上必须坚持其自身特色。一、魅力独具的广播小说人物语言演播广播小说演播人通常是边铺陈背景、推进情节,边演绎不同人物的独白、对白、群言等,这与广播剧、舞台戏剧、影视剧中的角色由不同演员饰演区别很大,这种既说且演的表现特点与曲艺中的评书、鼓曲、弹词相仿,然而在表演形式、受众欣赏感受上有明显的差异性,在艺术处  相似文献   

19.
刘萍  占莉芳 《新闻界》2006,(6):134-134
人物新闻摄影是以人物为主体的新闻摄影,用富有表现力、吸引力、感染力的画面形象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命运和精神面貌,揭示人与社会的主题。人物新闻摄影要求摄影记者在对人物和新闻事件发展过程进行合理的分析、判断、思考的基础上,在不干涉被摄对象的条件下,从无数个瞬间中抓住一个最能表现人物性格情感的刹那间,拍出最具有丰富内涵和强烈视觉效果的域面形象。  相似文献   

20.
王明军 《视听界》2007,(1):102-103
影视剧人物配音是多度创作的艺术,具有强烈的规定制约性。作为配音演员,只能在原片所提供的语境中,说人物“正在”说的话,哪怕他并不完全认同原片演员的表演(这种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并不少见),但是他不得不迅速调整,“上天入地、紧随不舍、拐弯抹角、亦步亦趋”(陈叙一语),他要努力贴合原片人物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向人物靠拢,努力把握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把握剧中表演者的表演风格,让自己的声音完全融化在角色之中,让创作者与角色成为一体,让观众“忘掉”配音演员而感到就是剧中的“这个人”在说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