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3年是大数据元年,也在这一年之内,新媒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日益重要的部分,世界各族人民都在感受着新媒体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精彩。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使得新媒体日益成为了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新技术。本文从微信微博的相关界定、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优势互补、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发展趋势三个方面,探究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赵前卫 《今传媒》2014,(12):16-17
移动互联时代,微信与微博成为最常用的两大社交应用和信息获取平台,但在微信和微博中谣言传播泛滥,污染传播生态,影响正常信息获取与社会交往。本文从平台属性、用户关系、信息内容、平台开放度、信息甄别机制五个方面,比较了微信与微博的信息传播差异,在此基础上,从谣言的内容、谣言传播效果、辟谣机制三个方面比较微信和微博中的谣言传播。  相似文献   

3.
微时代的图书馆信息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微博与微信的相继诞生,微博图书馆和微信图书馆在全国各地陆续开通。如何充分合理地利用微博和微信开展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这是当前图书馆界正在探讨的新课题,建议:一,增强微博的关注度,全面宣传图书馆信息资源。二,利用微信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三,利用微博和微信拓展新的服务项目。  相似文献   

4.
卢容 《出版广角》2016,(1):66-67
微信作为一种新媒体,成为继微博后的又一高效应用。国内不少图书馆陆续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但是大多数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在微信内容编辑、互动设置、平台联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外交部在2011年4月18日开通官方微博"外交小灵通",这个中国首个中央部委的微博,其"俏皮"风格引起了外媒的高度关注。4月24日,复旦大学发布中国第一份《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3月20日,中国已有2400余个政务微博。全国机构微博的数量多于官员微博,南方省份发展政务微博的意识更强,  相似文献   

6.
许楷 《今传媒》2016,(8):65-66
本文通过梳理近十年来微信微博与国内突发公共事件报道关系的相关文章,分析研究内容主要集中的几个方面。从微信、微博的传播机制与特征,微信、微博在公共事件报道中的角色,公共事件报道中的跨媒体传播模式,公共事件中的舆情演变,微信、微博与公共事件报道的问题及相关策略性研究等角度来概括论述,探讨相关研究的现状与不足。  相似文献   

7.
林秀冬 《新闻战线》2015,(4):183-184
据相关数据显示,使用微信、微博的学生超过全国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二,微博、微信传递信息速度快、能够与朋友进行即时分享等逐渐受到大学生的热烈欢迎,对于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其更乐意通过微博与微信进行发布;各个厂家、品牌等均利用微信、微博等优化经营方式;大学社团均成立自己的官方微信与微博,用来发布社团信息、与会员进行交流、获取会员信息动态等。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充分了解微信与微博的特  相似文献   

8.
对湖北省123所高校图书馆微博和微信的开通运营情况、服务内容特点和与读者的互动交流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发现目前湖北省高校图书馆微博和微信平台建设存在开通率不高、分化性严重,微博和微信的服务意识相对淡薄,与读者的互动交流效果较差等一系列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解悦 《视听界》2014,(3):84-85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开启了全新的传播环境,新媒体日益成为党委政府沟通人民群众、为民办事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为主动迎接新媒体的挑战,主流媒体纷纷推出官方微博。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2013政务微博和主流媒体微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9月30日,新浪媒体微博总数已超过12万个。  相似文献   

10.
林玲 《新闻通讯》2014,(5):32-33
作为如今国内最流行的两大社交应用,微博和微信之间的“斗争”似乎从微信崛起之日起就从未停止过。“微博将被微信取代”一度成为业界、学界争论的焦点。本文以马航事件为例,从属性定位、传播模式、受众需求等传播学的角度分析微博和微信的差异,认为二者是两种根本不同的社交平台,微信的社交功能、情感交流功能强于微博,但在信息获取和观点表达方面,微博具有微信无法比拟的优势。微博不会被微信取代,二者将在互补中共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