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当你看见我的时候,我和新闻在纸上;当你没有看见我的时候,我和新闻在路上。”每天当东方泛白,晨曦微露,一份份散发着墨香的报纸,准时呈送到市民面前的时候,这,便是我收获的时候。  相似文献   

2.
当你看到我的时候,我在报纸上;当你看不到我的时候,我在路上。记者甘远志的这句话,洋溢着诗情,也是现实描摹。新闻人能为世界预警风险,却常常将自己置于险境。健康危机与日益复杂的采访环境,越来越成为困扰新闻人的难题。如何求解,考验着新闻界的智慧。在第12个记者节到来之际,本刊再次聚焦新闻人的身心健康,向坚守新闻理想和崇高职业精神的广大同仁表达真诚敬意!  相似文献   

3.
当越来越多的读者说"我要的新闻你没有,你做的新闻我不要",当越来越多的新闻人追问读者"你到底想要什么",那就毫无疑问,出问题了. 读者永远都是对的,群众永远都是老师,问题出在媒体和记者身上,该创新了.  相似文献   

4.
作为进藏的第二代,我已经在西藏生活了二十多年,算起来,做新闻工作也有十几年了。可以说,在西藏做记者,特别是广播记者、编辑、主持人集于一身的生活,给我提供了一个认识西藏,感受西藏,记录西藏的绝好机会。新闻工作的经历,使我渐渐从心底里认识了西藏,从感情上走进了西藏。这十几年的新闻采访生涯,使我有机会从方方面面、特别是从农牧民群众生活和观念的变化中感受着和记录着进入新世纪以来,西藏发生的一个又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汤姆森基金会编著的《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一书中写道:"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却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你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  相似文献   

6.
唐葵阳 《记者摇篮》2009,(11):40-40
曾有人说:“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却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你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针对眼下纸质媒体新闻信息“爆炸”的现状,如何诱使读者阅读你的报道,我个人的观点就是:要擅长写具有“新、快、短、活、强”特点的现场短新闻——那么,最赚读者眼球的现场短新闻应是“格式塔”形式。  相似文献   

7.
记者这行自有乐趣 大学入学的时候,北大学界"泰斗"给新生训话,大意是说,假如你考进中文系是想当作家的话,那你就是走对了路、进错了门!这里是培养学者的,不是培养作家的! 一年一年地学过去,眼看一届届系友毕业时大多很明确自己的志向:77级的梁左才华横溢要写相声、78级的刘震云激扬文字要当作家、79级的胡春华胸怀大志要去西藏、80级的张颐武义无反顾要做大师……而我,则完全不知道该干什么——写相声缺才、当作家少能、去边疆欠志、做大师无心. 听凭分配,就这样当了记者.事后同学们互相攀比,公认我"最没追求","分配最差"理所应当.  相似文献   

8.
当更多的受众与学院派专家、业内精英把目光更多地投注到电视业以及其他传媒的时候,笔者认为,广播媒体,尤其是新闻频率的生存与发展更多地要从“你无我有,你有我新,你新我深”这12个字入手,方才能实现新闻资源与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但是一名发布政府信息的新闻官员,还是一名"兼职"的公民记者.当我在新闻现场时,我通过手机发布消息;当我不在新闻现场时,我在电脑前分秒必争地通过微博和博客分享、转发信息,有时甚至通宵不眠.当我关上电脑,才发现四周寂静,我孤独地坐在黑色的屏幕面前,昨天发生的故事仍在我脑中跳动.  相似文献   

10.
正"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你会遇到类似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彩的标题。"——摘自汤姆森《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一篇新闻的标题就好比人的眼睛。不论你是男人还是女人,只要生长着一双美丽动人的眼睛,谁见到都要多看几眼,甚至在心里暗自称道:太美丽了!新闻的标题其实就是新闻的眼睛。新闻标题写的好,对受众的第一视觉冲击就猛  相似文献   

11.
自驾摩托车、汽车,走遍56个民族的主要居住地,到一地,拍一处.在一些人看来,我这样做很"文艺范儿",一些人认为我这样做就是为了玩:名山大川、各式小吃,走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一件多美好的事.但当你历经这样的长途拍摄,当你为了几十块钱的住宿费踌躇不决的时候(我自费拍摄专题,从2001年至今耗资近40万元),当你的午饭只有几块饼干的时候,当你在雪山上觉得死定了的时候,你也许会像我一样觉得,哪里好也不如家里好.  相似文献   

12.
当白发初染双鬓、花镜架上鼻梁的时候,蓦然回首,我已经在新闻这条道上跋涉了二十六个年头。新闻,你何以有如此迷人的魅力,让我为你付出了最美好的年华!作为一个女人,一个女新闻工作者,虽没有“做人难、做女人更难”的慨叹,却也饱尝了个中人才能体味的艰辛。但我无怨无悔,“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我常以这句名言表明自己对新闻的一往深情。  相似文献   

13.
"生使一切的人站在同一条水平线上,死使卓越的人露出头角来。"——英国·肖伯纳一年前,别人在电梯里向我匆匆介绍你的时候,你还是个灵光四射的新闻干事,体格精壮得像一头雪豹。握手的瞬间,你那富有弹性的手劲,让人感觉你的身上似乎贮存着永远释放不尽的能量。  相似文献   

14.
当我捧到闪光的军功章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你——我的指导员。因为这块军功章中,也有你渗出的汗水,也是你育才的结晶。 1987年11月,我登上南下的列车,来到了河南辉县市武警中队。战士虽有战士的使命,但我却从未放弃过对新闻写作的追求。记得我第一次捧着自己写的稿件让你审阅时,你细心修改,使稿件增色  相似文献   

15.
演播室里端庄秀丽的主持人,新闻科班出身的专业记者,三大新闻媒体的新闻部和编辑部,已经不再是这个时代为我们带来外面世界消息的唯一渠道.当马特·德拉吉率先向全世界传播着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绯闻,博客们开始喊出重写传统新闻学甚至政治传播学的时候;当韩国新闻网站ohmynews成功地将"每个人都是一名记者"的口号变成现实,确立自己成为韩国较有影响力的媒体地位的时候;当自称"合作型报纸"的红纸网站要"给每一个人成为记者的能力,……把你的作品卖给全世界潜在的几百万读者"的时候,传统新闻媒体的专业传播者们开始发现,新闻的品质、价值和渠道已经不完全在他们的掌控之中了,一种潜在的力量正在慢慢生长,并开始颠覆甚至重塑新闻学的权威和版图.  相似文献   

16.
基层是本无字书,实践是个大课堂。在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深入开展之际,辽宁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以组织十佳新闻工作者走基层集中采访的形式,庆祝第十二个中国记者节的到来。这一务实创新之举,让我切身感受到了走的力量。走在基层,进一步读懂了脚底板下出新闻的内涵。你看见我的时候,我在报上;你看不见我的时候,我  相似文献   

17.
十年前,我刚刚走上新闻工作岗位的时候,曾求教一位新闻老前辈:怎样才能当好一个新闻记者?他回答得非常简单:"建议你多看点韬奋的东西,尤其是他关于报刊的一些论述."这之后不久,我又以同样的问题求教于一位大学新闻系的老师.出乎我的意料,他的回答几乎与那位新闻老前辈的回答如出一辙,他说:"如果你认真看看韬奋的东西,特别是他关于报刊的一些著述,会受到启发."这位老师把他的一套《韬奋文集》借给了我,并为我在目录上圈出了重点,还说:"我再找些韬奋的东西给你."开始,我是抱着"随便翻翻"的心理来看《韬奋  相似文献   

18.
你知道日本学校新闻的情况吗?也许有所了解。我真是孤陋寡闻。当有人介绍说,高须正郎教授多年致力于“学校新闻”的栽培工作,并且卓有成效的时候,我感到非常惊讶。在此以前,我对日本的“学校新闻”竟然一无所知。于是,怀着极大的兴趣,走访了原日本新闻协会新闻研究所所长高须教授。高须正郎教授今年六十一岁。教授除担任专修大学公众宣传课以外,还给其他大学讲  相似文献   

19.
曲岩 《青年记者》2012,(33):45-46
《纽约时报》前出版人阿瑟.奥克斯.苏兹贝格曾对报纸的未来发表这样的看法:"这个世界不缺新闻,如果你想看新闻,你可以上网找到很多垃圾。但我认为大多数人并没有担任编辑的能力、时间或兴趣。当你买《纽约时报》时,你不是买新闻,而是买判断。"  相似文献   

20.
每次做节目就感觉自己像个"毛毛虫",在选题时候的举棋不定,在写稿时候的彷徨迷惘.尤其是拿到比较重大的题材之后,总觉得突破是那么困难.在后来的工作中,我逐渐明白了,要想节目有所突破,往往来源于八小时工作之外.你所喜欢的CD,你阅读的书籍,你关心的新闻,你回味的电影,你铭记的语言……这一切决定了你的思想力度和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