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一粟 《出版参考》2009,(22):21-21
9月28日,新浪微博上出现一条由ID为“夜风”的用户发布的信息:“传:《财经》杂志高层集体出走。消息有待证实。”这条信息一时之间受到中文微博客用户的密切关注。与此同时,在新浪微博和Twitter上出现多条与《财经》人员变动相关的信息,并有消息进一步指出此次变局源起胡舒立团队和资方(联办)之间的矛盾,甚至有人还透露了胡舒立团队的新东家及新刊的名字。  相似文献   

2.
2010年12月6日晚间,新浪微博出现某新闻周刊发布的消息称:19时07分,金庸在香港尖沙咀圣玛利亚医院去世.用户纷纷发布、转发"金庸去世"消息.当日20时41分闾丘露薇的新浪微博指出这是一条假消息,金庸刚出席过某荣誉博士颁授仪式,并且香港没有这家医院.  相似文献   

3.
璩静 《传媒》2013,(2):58-59
2009年8月,新浪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网络用户的视野.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微博发展愈加迅速.以新浪微博为例,截至2012年5月份,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数已超过3亿,超过半数的用户通过移动终端登录.新浪微博用户平均每天发布超过1亿条微博内容,人均在线时长为60分钟左右. 微博在近年公共事件的传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很多突发事件都是先被微博用户发到网络上,之后被大范围转发、评论,传统媒体也纷纷跟进报道.但是由于微博信息的把关力度不强,很多假信息也被微博无限放大,扰乱了社会秩序,也使得一些网络受众错误理解了公共事件的处理过程.因此,只有了解微博传播的特点,深入探究微博传播规律,才能正确引导微博舆情.  相似文献   

4.
微博:报网融合的新形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随时发布更新140字以内的信息,并实现及时分享.2009年新浪网正式推出国内首家微博.注册用户除普通网民外,还有诸多各行各业的名人以及各类媒体.而在新浪微博的"媒体汇"中出现的报纸媒体,绝大多数为都市报.  相似文献   

5.
纸媒微博:新传播模式的实践与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1月27日18:39,<羊城晚报>新浪微博以"羊城晚报v"为名发表了第一条博文,形成一个新型的交流式传播平台. 一种新型传播形态的诞生  相似文献   

6.
传媒微博     
《新闻记者》2012,(3):95-96
@李希光:尼尔森:19%新浪微博用户使用真名;26%用户经常发布个人化的信息;41%用户允许网站获取个人地理位置信息;86%用户表示生活中愿意与别人分享;47%用户微博上关注"同事"。Twitter用户41%使用真名;4%用户经常发布非常个人化信息;17%用户允许网站获取个人地理位置信息;19%用户在微博上关注"同事"。  相似文献   

7.
王力 《传媒》2005,(8):59-59
2005年2月18日,就有消息不断地汇聚到博客中国,说新浪可能将被收购.博客中国第一时间发布了一条新的消息:<盛大控股新浪20%股份>,但随后因某些原因,该条消息很快撤下了网站.新浪和盛大都否认了这条消息,网易甚至为此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讥讽博客中国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发布假消息.  相似文献   

8.
<正>"欢迎小编机器人@编形金刚加入我们!希望你能写出更好更有价值的文章!"3月10日,海外媒体硅谷新闻社的新浪官方微博(@硅新社)上发布了这样一条信息。随后,一条条由"编形金刚"自动编写的"美国融资快讯"被发出。这预示着,硅谷机器人记者"编形金刚"正式登陆中国。机器人记者的出现,是时下传媒界的热点话题。《中国传媒科技》杂志3月刊专门就此予以专题报道,在业学两界引发了较大反响。本期,记者专访"编形金刚"的创始团队,就硅谷机器人记者的能量全面解读。  相似文献   

9.
传统媒体如何开微博?——媒体微博应用的战略和战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微博成为众多公共事件的重要舆论信息传播空间.微博使用者迅速增加,截至2010年10月20日仅新浪微博用户数就达5000万①.微博建立了一种新的传播平台,任何用户都有可能在这个全新的平台上,获得覆盖全国用户的传播机会.新浪微博中的草根微博"冷笑话精选"有170万粉丝(关注者),其每条微博的转发量以数千计.  相似文献   

10.
窦苡 《档案管理》2015,(5):60-61
1 调查设计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中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微博覆盖率为38.4%,手机微博用户达1.71亿,从《2014年中国社交类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中的分析数据看,过去半年中,有超过2.76亿的网民使用过微博,其中以使用新浪微博的网民比例最高,为28.4%,且21.7%的网民经常访问新浪微博,用户忠诚度较高,其次为腾讯微博,经常访问的网民占到了20.1%.因此,笔者采用网络调查法的方式,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这两大微博平台为样本,在其主页搜索昵称名含“档案”的加“V”认证用户,截至2014年11月27日,新浪微博平台共计检索到1019条与档案相关的用户信息,腾讯微博平台检索出413条认证结果,经对数据的筛查整理,剔除高校档案馆微博和无关冗余信息后发现,在新浪微博上开通的公共档案馆(局)官方微博196个,腾讯微博上已有的公共档案馆(局)官方微博达到94个.  相似文献   

11.
《东南传播》2015,(4):152
<正>微信、微博,是移动互联平台上的两大主力,利用中心官微做好两会报道,是今年的一大亮点。新闻中心官方微博在新浪微博开设"从福建看全国两会"话题,累计播发50余条两会消息,政经改革热点、两会名词解读、代为委员建言,让话题阅读量突破百万;官方微信"福建新闻联播"是省内媒体微信公众号中,唯一坚持以"全国两会"为报道主体的微信平台,《福建代表团成立,代表咋组成?》《福  相似文献   

12.
不折不扣的"微博控" 2009年8月28日,当新浪微博以测试版的姿态上线时,谁都没想到,微博会具有如此强大的爆发力和传播内涵.在新技术面前,我一直属于后知后觉的一种人.今年3月,在<天府早报>和<新快报>两个朋友的极力劝说下,我注册开通了新浪微博.那时候,两会代表委员纷纷开通微博听取民声,网上正在讨论"微博问政"的话题.很快,我发现,这种新的传播技术和沟通方式对于记者来说,是多么重要、便捷.  相似文献   

13.
"个人觉得,微博的发展会超过博客的火爆程度.诸君以为然否?" 这是我在国庆长假期间(10月4日22:51)发在新浪微博上的一条消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有11条转发,64条评论.要知道,这可是长假期间,各网站流量都大幅减少的时候.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微博,即微博客(Micro Blog)的简称,是互联网上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微博作为新兴媒体具有很高的及时响应与互动等特点。从新浪在国内首先推出微博应用以来,国内绝大多数媒体都在各门户网站开通了官方微博作为重要的消息发布渠道。  相似文献   

15.
从微博和微信的传播形态与用户需求等来看,微博的大众媒体性质是微信目前难以取代的。最近有两条关于微博和微信的消息值得关注。一条是关于微博的"坏消息",1月31日市场研究机构GlobalWebIndex的最新报告显示,2012年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期间,新浪微博负增长接近40%,腾讯微博更是可怜,以接近60%的负增长排名垫底。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图通过对2010年"两会"期间<中国经营报>、<第一财经日报>微博的内容研究,管窥经济类报纸与微博技术的结合以及由此带采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2010年,随着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四大门户加入了微博的竞争行列,微博成为炙手可热的网络平台,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媒体和信息传播模式.调查发现,有超过80%的网络用户使用过微博,而许多微博上的热议话题也能够逐渐演变成社会的焦点话题.许多政府部门、媒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类官方机构也纷纷开通了官方微博,通过微博即时发布消息,与百姓展开实时互动.  相似文献   

18.
对微博“乌合表达”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微博登陆中国以来,用户人数突飞猛涨.“总用户数达到1.6亿,月活跃用户9300万,月消息量超过10亿.”这是腾讯公司副总裁孙忠怀在2011年腾讯智慧峰会上题为“全平台战略下的微博力量”演讲中公布的数据.①同时,新浪微博方面也在近期公布了其注册用户的人数.新浪公布2011年第一季度财报时,其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曹国伟表示,截至到今年4月底,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数已经超过1.4亿,今年年底前用户数将超过2亿.  相似文献   

19.
媒体管家     
《新闻传播》2012,(2):5-6
网站申请微博可开通身份验证直通车今后网站通过"可信网站"验证后,如果选择开通新浪官方微博,可以快速获得机构认证,实现认证跨平台应用。截至目前,新浪微博的注册用户已突破3亿。由于微博应用有着很强的信息覆盖面和用户互动性,因此除个人  相似文献   

20.
贾强 《新闻战线》2012,(8):36-38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几乎与运载火箭腾空同时,腾讯微博账号"天宫一号"发出第一条神九发射消息;新浪微博上,26家媒体对神九飞天进行"微直播"。也就在同一时间,成千上万的普通人通过各自的微博热议载人航天。从16日发射到29日返回,腾讯、新浪微博与神九发射、神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