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育欣  保林 《档案时空》2003,(11):32-33
周恩来的父亲名叫周贻能,字懋臣,原籍浙江绍兴(后迁居江苏淮安),家境衰落,早年曾在衙门当师爷。周父见幼弟贻淦病危而无子嗣,便将刚满周岁的儿子恩来过继给弟,让弟在弥留之际得到安慰。从此周恩来由守寡的嗣母陈氏抚养,父子很少相处在一起。周恩来除6岁时随父到清江住一段时间外,12岁后就在东北伯父那儿就读,后到日本留学,参加革命。父子虽聚少离多,但其感情很深。周贻能一生在贫困中挣扎,十分想念从小离家的儿子,周恩来也非常思念久别的父亲。可是由于激烈的革命风暴使他四处飘移不定,父子无法相见,直到1938年5月,周恩来才暂居武汉。一住下…  相似文献   

2.
我的两地书     
孟久成 《传媒》2001,(5):34
谁都写过家信。 过去我在农场的时候,特别爱写家信,想倾诉;也盼家信,找安慰。那时没有长途电话一说,电报倒是发过几次,都是回家接站之类,简之又简,七分钱一个字,不得不简。信息沟通只有靠书信了。 当年儿子的我如今已荣升父亲,再写家信,角度变了。 如今我的儿子由黑龙江去北京读书,19岁,和我从北京来黑  相似文献   

3.
1月23日重庆晨报7版“贫穷父亲下跪为儿子赎罪”一文,报道少年杀人犯父亲在法庭上为儿子下跪赎罪一事。被少年犯杀死的是一名少妇,她和丈夫十分恩爱,丈夫原计划春节接妻到湖北永远结束分居。妻子突然被杀后,7岁儿子整日向爸爸要妈妈.丈夫无言,他想念妻子,父子俩常常抱头痛哭.情形很惨。  相似文献   

4.
朱玉祥 《传媒》2011,(3):48-50
如今大家都在探索期刊内容如何创新,期刊信息如何让读者从中受益。笔者想以一个小故事做引子,打开这个话题。有一位五十几岁的父亲,到大学里去看儿子,儿子叫父亲一同到学校食堂吃饭,说是体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父子俩吃完饭以后,父亲用手把碗洗干净,结果两手弄得油腻腻的。儿子则到窗口又打了二两米饭,然后  相似文献   

5.
尹玉生 《新闻世界》2007,(11):49-49
在一家超市里,父亲、母亲、年轻的儿子一家三口人在完成了家庭购物计划之后,父亲让儿子将使用过的购物手推车送回到原来的地方。“爸爸,你看到没有,手推车扔得到处都是,没有一个人送还的,这也是超市专门雇人负责收集归拢手推车的原因。”父亲耐心地教导着儿子:“那么,儿子,你认为送还手推车是不是一件有益的事情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这是李敖第二次来到大陆,带着他18岁的儿子李戡。与以往锋芒毕露、四面出击的李敖不同,作为父亲出现的李敖显得脉脉温情,在嬉笑怒骂间也不会忘记向大家推荐自己的儿子李戡和他的新书《李戡戡乱记》。今年,李敖75岁,儿子李戡18岁。2010年8月的最后几天里,这个自称是祖父辈的父亲带着妻子和一双儿女,再度踏上了大陆的土地。在绝大多数场合,李敖在台上,嬉笑怒骂皆文章,儿子则静静地坐在一旁听着,安静不多话,甚至不轻易流露出自己的情绪。我的儿子忠厚老实。李敖这么评价道。直到高中毕业后,李戡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写就了人生的第一本书——《李  相似文献   

7.
我的父亲李更旺在今年四月过早地永远离开了我们。我正在整理父亲生前的遗稿,看着父亲临终前刚誊写好的一篇13000字的论文,真是悲痛欲绝,思绪万千……。我父亲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59年7月毕业于辽宁大学历史系。毕业后不久便热心地从事了图书馆工作,对图书馆事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四人帮”横行时期,父亲以惊人的毅力,用业余时间收集了大量研究图书馆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8.
父亲驾驶着货车,在一条陌生且偏僻的公路上奔驰。突然货车扭起了秧歌,几近失控。他狠狠地踩下刹车,避免了一场可怕的灾难。他对6岁的儿子说,坐在车上别动,我下去看一下。  相似文献   

9.
夜阑人静 ,刘少华深情地翻开家庭档案 ,目睹着父亲留下的那份亲笔遗嘱 ,不禁心潮澎湃、思绪万千……那是两年前的事了 ,刘父病入膏肓。一天 ,老人躺在病榻上吃力地呼唤着儿子的名字 :“少军 ,少军……”刘少军听见父亲喊他 ,即三步并作两步地奔到了父亲的病榻前 :“爸 ,你怎么啦 ?”“少军 ,爸是不行了……”老人的声音很弱 ,他吃力地用颤巍巍的手把一页白纸递给儿子。刘少军赶忙接过白纸 ,定睛一看 ,啊 ,是父亲立下的遗嘱 :“我病故后 ,家中价值 8万元的一套住宅产权由兄妹二人继承。刘广田。 2 0 0 0年 6月 1日。”其时 ,病房中除了刘家父…  相似文献   

10.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其诗文并茂,对后世文学影响极深。著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等。他的父亲苏淘和弟弟苏辙都是当时著名的敌文家。《黠鼠赋》是苏东坡少年(十一、二岁)之作。它虽名目“赋”,实际上是一篇绝妙的小品文。全文计二百八十七字,写得生动活  相似文献   

11.
这本书是父子共同书写的心灵篇章,是一位父亲因孩子、为孩子而抒发的爱的心声。各式各样的笔中,唯有孩子这枝笔永远纯真、浑然天成。作者说这是一本写给父亲和将要成为父亲的人读的书,我作为五岁男孩的母亲,同样被书中的亲情和爱深深地感动着。父亲细腻的真情感动着我,父亲在儿子成长中倾注的爱和关怀感动着我,为人子对父母的恩情感动着我,作者对家庭  相似文献   

12.
诸葛子瑜之驴诸葛亮有个哥哥叫诸葛瑾,字子瑜,在东吴孙权手下当差。此人脸长得很长,有人称他驴脸。诸葛子瑜有个儿子名叫诸葛恪,因勤奋好学又聪明,当时被誉为神童。一日孙权大宴群臣,叫人牵一头驴来,拿个纸条,上面写了“诸葛子瑜”四个字,贴在驴头上。意思是说:...  相似文献   

13.
医术     
一位医生的儿子从医科大学毕业后回到父亲开的诊所行医。不久父亲决定去外度假,便把所有的病人交给儿子照看。度假回来后,医生问儿子一切是否顺利。 “很顺利,爸爸,”儿子露出一副得意  相似文献   

14.
待捐     
贵州4岁男孩邱成灏突发恶性脑瘤之后, 父亲想到了捐赠孩子的全身器官,作为留住儿子的一种方式。 开始时,父亲邱培亮的想法很简单,孩子病到这个地步, 他只图两样,一、捐献成功;二、孩子走得不痛苦。 可他没想到,两件事竟然是矛盾的。  相似文献   

15.
电视纪录短片《父与子》于1997年6月23日在北京电视台《今日话题》栏目播出后,得到很好的社会反响。现将本片关于声画剪辑方面的探索,与同行们作一交流,希望得到批评指教。 《父与子》的故事发生在北京城南大兴县的采育镇山一村,原来这更为奇特的是这里有一户农家,户主的名字叫王耀荣,王耀荣和他的老伴已经70多岁了,可他们却有一个年纪不到22岁、身患残疾的儿子,名叫何佑夫。何佑夫本出生在香港,父亲是印尼华侨,母亲是北京大兴县人,佑夫一出生就患有先天下肢不发育症,几次治疗都不成功。为了在竞争激烈的香港站住脚…  相似文献   

16.
夜深人静,刘少华深情地翻开家庭档案,目睹着父亲留下的那份亲笔遗嘱,不禁心潮澎湃,思绪万千……那是两年前的事了,刘父病入膏肓。一天,老人躺在病榻上吃力地呼唤着儿子的名字:“少军,少军……”刘少军听见父亲喊他,三步并作两步地奔到了父亲的病榻前:“爸,你怎么啦?”“少军,爸  相似文献   

17.
这篇有关"上海记忆"的故事,是2012年5月由一位名叫沃夫冈的德国友人将140余张有关"上海记忆"的珍贵老照片捐赠上海市档案馆引起的,但真正追溯起来,故事最初的源头却是从沃夫冈先生的父亲怀特.约翰纳斯.沃特基先生身上开始的。怀特先生1902年6月出生于德国莱  相似文献   

18.
事件一:为了教训儿子,严厉的父亲失手将自己的亲生儿子打死……小陶是家里三代单传的男孩,父亲对他寄予厚望。去年10月,小陶未写作业并对父亲撒  相似文献   

19.
《档案与社会》2007,(2):1-1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条横渡大洋的船上,有一位父亲带着6岁的儿子去美国和妻子会合。一天,当男人在舱里用水果刀削苹果给儿子吃时,船却突然剧烈摇晃,刀子在男人摔倒时插进他的胸部。男人慢慢地站起来,在儿子不注意之时用大拇指揩去了刀锋上的血。  相似文献   

20.
好的社会反响是衡量新闻报道质量的客观标准。若能带来一时的轰动效应,已经是不错的了;若能带来长期的反响,则肯定是篇佳作。企业报有这样的佳作吗?有,但不多。《酒钢报》去年题为《父亲的心》的报道,说的是贫困家庭蹬三轮车的父亲供养两个儿子双双考上大学,这事引起读者一年里不断向这家庭伸出援助之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