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融合服务模式是档案服务创新的发展方向。本文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融合服务模式为研究对象,对三种服务模式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融合服务平台,并探讨了其实现框架。  相似文献   

2.
彭驰 《四川档案》2006,(4):46-48
人类社会已经迈入信息化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已经掀起了信息化浪潮。信息化也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本质和核心,是档案事业的发展方向,加速和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是适应时代发展和战争形态转变的必然选择,军队档案信息化的核心是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网络化服务又是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服务的发展方向和要求,也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信息资源只有实现网络化服务才能最大限度地提供高效、优质的军事信息利用服务,本对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资源利用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刘敏 《档案管理》2004,(4):43-43
强化党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措施,积极、充分、有效地开发党校档案信息资源为党校各项工作服务,是做好党校档案工作的关键。第一、要解放思想,改变被动服务的观念,积极主动地开发党校档案信息资源。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要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摒弃“开发党校档案信息资源危险论”和“开发党校档案信息资源无用论”,扩大党校档案接收渠道,优化党校档案内容,健全各种档案检索体系,在不失党校档案机密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开发党校档案信息资源;二是要充分利用各种服务手段和形式(如党校档案的阅览、外借、咨询、编研、陈列、展览等)…  相似文献   

4.
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新芝 《天津档案》2006,(12):21-21,32
21世纪是一个社会高度信息化的崭新时代。作为国家献信息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档案事业。面临着由传统的档案实体管理体制向以全方位的档案信息管理、档案信息服务和档案信息开发三位一体为特征的新体制的历史性转轨。早在1984年.邓小平同志就发出了‘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的号召。将开发包括档案在内的信息资源的重要性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中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江泽民间志在视察上海市档案馆时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档案就是很重要的信息资源。要努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积极为改造和振兴上海服务。多年来。我国广大档案工作积极开展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努力使档案工作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较为显的成绩。下面围绕着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档案信息资源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其相对应的服务与开发方法也多种多样。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核心就是服务,是围绕档案信息资源拥有机构与档案信息资源需求机构和人员之间如何更好地进行交互性行为、如何更好地提高档案信息资源拥有机构的服务水平和供给与需求双方的交流效率而进行的。笔者就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与开发方法谈点粗浅拙见,以期推进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相似文献   

6.
谈高校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开发高校教学档案资源,挖掘档案利用功能,充分发挥高校档案的作用,围绕学校教育、教学这个中心提供有价值、有特色的服务,是新世纪档案工作向高层次发展的主导方向.当前,在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中,重视开发教务、教学档案信息应是高校档案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根据宏观战略对其服务对象、方向、方式的不同要求,文章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档案资源服务发展进程划分为探索时期、过渡时期、初步发展时期、强化发展时期、创新发展时期。综合分析各个时期档案资源服务的特征,揭示出服务方向由“内”而“外”拓展、服务对象由“点”及“面”辐射、服务方式由“被动式”向“主动式”转变的档案资源服务理念转型规律。在此基础上,探索未来档案资源服务发展方向,以提升档案资源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8.
个性化数字档案信息服务是我国档案馆在今天信息时代的重要服务方向,而个性化数字档案信息服务模式的构建可为我国档案馆开展个性化数字档案信息服务建设提供参考。该模式基于对数字档案信息用户需求、用户行为的分析,对数字档案信息用户进行分类及构建数字档案信息用户模型,同时根据用户需求和用户行为建设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及数字档案信息服务平台,运用这些平台针对这些不同用户的数字档案信息需求,提供相应的个性化数字档案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9.
档案信息服务作业系统,就是把能够产生档案信息服务质量的各种资源按系统方式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文章论述了档案信息服务作业系统的服务资源、管理内容和服务方式。  相似文献   

10.
全文首先阐述了高校档案资源信息服务能力提升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如何利用高校的两类特色档案。最后从三个方面提出提高高校档案资源信息服务能力的措施加强高校档案资源建设数字化力度、加强高校内部档案信息的整合等。  相似文献   

11.
对网络档案资源服务典型案例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明确面向学术利用的网络档案资源服务内容与特征,进而提出基于我国的面向学术利用的网络档案资源服务策略。通过网络调研梳理NetLab实践现状,发现其面向学术利用的网络档案资源服务内容表现为:定向利用的网络档案资源、网络档案有效利用的示例性支持、网络档案多元利用的引导性保障;进而解析出服务模式的平台化建构、融合网络档案特质明确服务导向、立足学术利用数字转型的服务创新设计、依托协作组织的服务主体可持续发展的服务特征。由此,立足我国现实情况从服务模式、服务方向、服务内容到服务协作网络等四个方面提出面向学术利用的网络档案资源服务策略。  相似文献   

12.
基于信息融合的档案知识服务,是借助信息融合的理念和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用户需求信息等进行综合处理与协同利用,推动档案信息资源在数据层面的关联和知识层面的重构,实现面向用户需求的档案知识发现和知识服务的过程.论文构建了由一个目标、两种资源、三个模块、四个环节构成的基于信息融合的档案知识服务框架,并从多源信息获取、信息综合处理、信息融合和档案知识服务方面,探讨了基于信息融合的档案知识服务实现流程.  相似文献   

13.
档案信息资源优化整合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锐 《中国档案》2007,(10):21-22
档案信息资源优化整合与开发利用,直接关系到档案馆开展信息服务方式的选择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优劣成败。适时开展档案信息资源优化整合与开发利用研究,对于加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力度,更好地履行档案工作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的职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首先对档案的利用价值属性进行界定,接着立足我校档案信息资源利用实践,阐述了档案信息资源对高校、社会、民生所发挥的重要服务价值,最后提出为进一步提升档案的服务成效以及档案服务满意度,需要与时俱进,推行多元化的档案服务。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天津市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现状,剖析当前高校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公众服务落后的原因,最后从观念、技术、业务等几个方面提出高校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论国家档案信息资源的布局及其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事业现代化对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提出了布局合理化、存取网络化,馆藏资源特色化,载体多元化、服务自动化的要求。而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布局是档案信息资源宏观建设的首要环节,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当前档案信息资源服务应以满足利用者现实诉求为前提,充分考虑档案资源组织情况、技术手段的作用、档案资源服务走向等主要因素,认清和把握提供服务的三个转变,树立"大服务"理念,利用新型技术手段达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最优化。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高校档案的创新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艳 《兰台内外》2009,(5):33-33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档案工作呈现出信息载体多样化、管理对象信息化、工作方式计算机化、服务方向网络化的发展态势。作为“知识信息宝库”的高校档案馆(室),就要以计算机网络为服务载体,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不断创新档案服务机制,积极主动地为高校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9.
大数据、大档案、大服务时代的来临,传统被动的"你查我找"的服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档案用户的新需求。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档案馆应处理好档案工作者、档案信息资源和档案用户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信息资源发生的新变化,探讨档案服务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提出高校档案服务工作创新的思路,指出要从挖掘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出发,提高高校档案服务的综合效率。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的档案管理已从传统的实体管理向档案信息化管理发展,档案服务职能已从行政服务向社会化服务过渡,档案信息资源已成为社会共享的信息资源的一部分。如何在网络环境的背景下,充分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是现今必须要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问题。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必要性档案信息是整个社会信息资源的一部分,它包含了大量的数据、资料、图表、文件等原始凭证,是最原始、最真实、最具说服力的历史记录。不但数量大,而且涉及面广,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经济价值。目前,地方档案信息资源大多还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阶段,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与利用。这些档案资源只有开发利用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