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讨论阻碍企业成功实施客户关系管理与知识管理的主要原因,指出客户关系管理的优势主要表现为先进的结构化数据管理功能、有效的企业“前台”管理、清晰的企业业务流程及可量化的成效考核,而知识管理的优势主要表现为有效的非结构化数据管理、强大的企业“后台”支撑、高效的专家系统及从人到知识再到业务流程的融合。分析两者整合后可以带来的优势互补,并阐明在实施过程中将两者进行整合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分析国内外学者构建的典型的知识管理学科体系,总结这些知识管理学科体系基本特征,并认为这些体系可归纳为4种类型:“理论-方法-应用”型、“流程-价值链”型、“实践应用”型、“战略管理”型。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综合集成型知识管理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3.
对“知识组织”研究的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以往有关“知识组织”的研究进行分析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对“知识组织”及与其 相关的“信息组织”的定义、内容、原则、形式、方式方法和技术等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周涛 《图书情报工作》2001,45(12):22-24
提出“知识管理是电子商务的推进器”的观点,认为知识管理已成为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瓶颈”,分析企业在实施电子商务过程中的知识管理要求和电子商务企业知识管理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陈悦  李瑛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22):138-143
利用知识计量学与知识图谱的方法技术,以SSCI数据库的论文为基础,对美国创新管理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发展历程及其研究热点进行计量研究。通过对该期刊三个时间段知识群文献的分析,可看出该刊从侧重于技术管理的定量工具方法,到侧重于产品开发、项目管理与技术转移,再到侧重于组织、战略及政策管理的大致发展脉络。其当前创新管理研究热点,主要围绕“绩效”、“创新”、“管理”、“产品开发”、“系统”和“战略”展开。  相似文献   

6.
关于“知识集合论”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知识集合论”的概念具有模糊性、宽泛性,因此对图书馆缺乏专指性。“知识集合论”未揭示出图书馆本质,所以“知识集合”不是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知识集合论”把有关图书馆事业发展和图书馆学应用分支学科“让渡”出去,使图书馆和图书馆学失去了生存能力和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7.
基于知识联盟的集群企业知识创新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知识创新是集群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而隐性知识又是集群企业知识创新的关键。从知识联盟的角度入手,分析隐性知识与知识联盟的内在逻辑及其知识联盟与集群企业的适配性,提出基于知识联盟集群企业知识创新的动力机制策略,即以“竞合”为核心的集体学习的内生性动力机制、以“政府激励”为核心的外生性动力机制、以“多赢”为核心的联动性动力机制的三维动力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8.
从知识生态视角,分析构成学术研究的知识生态圈的核心要素和质量影响要素,以“数字图书馆研究”为对象,利用可视化工具Citespace II,基于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以2000-2011年间关于数字图书馆的数据为样本,对“数字图书馆研究”知识生态圈的构成要素进行可视化分析,为揭示数字图书馆学术研究的内在规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 知识融合是一个随技术环境和社会环境不断发展变化的概念,并可应用于多个学科领域,然而目前学术领域对知识融合的概念界定还缺少一致的理解,对其进行辨析有利于推动后续研究。[方法/过程] 通过充分调研和分析,在理论和实践层面汲取以往研究中的观点和成果,一方面选取不同时期和不同领域的知识融合概念的典型表述,并分别提取“处理对象”“融合过程”以及“融合结果”3个关键要素;另一方面通过知识融合系统体系架构的剖析来进一步明确知识融合的研究范畴与边界。[结果/结论] 综合概括得到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融合概念定义,并从流程角度对知识融合概念进行分解。  相似文献   

10.
图书情报学中的“知识流派”观点述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综合论述图书情报学中“知识流派”的主要观点。重点介绍和评价知识交流、知识组织、知识服务、知识管理研究的人物及其观点。  相似文献   

11.
CiteSpaceⅡ:科学文献中新趋势与新动态的识别与可视化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3  
本文介绍了在科学文献中识别并显示科学发展新趋势和新动态的一种通用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这项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极大地促进了知识领域可视化研究.研究领域(specialty)的概念和可视化基于信息科学中的两个概念--"研究前沿"和"知识基础"间的时变对偶(time-variant duality).研究前沿(research front)被定义为一组突现的动态概念和潜在的研究问题.研究前沿的知识基础(intellecture base)是它在科学文献中(即由引用研究前沿术语的科学文献所形成的演化网络)的引文和共引轨迹.Kleinberg设计的跳跃检测算法(burst detection algorithm)适用于辨认新兴研究前沿专业术语概念[1].Freeman提出的中间中心性测度可以用来使表示潜在范式变化的关键点凸显出来[2].我们设计并实现了两个互补的视图:聚类视图(cluster views)和时区视图(time-zone views).这种方法的贡献在于:①通过对研究前沿术语的算法运算,在动态中认识知识基础的本质;②用研究前沿专业术语概念明确标出共引聚类的确切含义;③直观地和靠算法识别的关键点的一致性大大简化了可视化的复杂性.CiteSpace Ⅱ应用Java程序实现了大规模生物集群灭绝(mass extinction)(1981~2004年)和恐怖主义(terrorism)(1990~2003年)两个研究领域的建模和可视化过程.可视化网络中的突出的趋势和关键点的作用经各自领域专家直接验证,这些专家本身就是关键点文章的的作者.本文讨论了这项研究的实际意义,并明确了今后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挑战和机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 研究分析已有研究前沿识别方法的利弊,建立一套相对比较合理的研究前沿识别方法模型,高效快速地辅助科研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识别研究前沿。[方法/过程] 在总结研究前沿的定义、归纳研究前沿特性的基础上界定研究前沿的内涵,进而提出识别研究前沿的两个指标:研究主题年龄和研究主题关注作者数量,构建基于关键词共现的研究前沿识别方法,并在LED领域进行应用分析。[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识别研究前沿,而且可以有效地跟踪研究前沿的产生、成长、消退、消失过程。  相似文献   

13.
以CSSCI数据库中收录的2007-2012 年间发表的“信息公开”文献为数据来源,通过可视化工具CiteSpace 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绘制出信息公开研究机构分布图谱、关键词共现图谱和研究热点时区分布图,并结合 各图谱中节点频次和中心度的高低以及涌现词等指标,分析信息公开的研究机构分布、研究热点及其演进、知识基 础、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 将论文与专利相结合,建立一套整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研究前沿识别方法。[方法/过程] 以基于关键词共现的研究前沿识别方法模型为基础,用余弦相似度算法将论文和专利相结合,并使用研究主题年龄和研究主题关注作者数量两个指标来识别研究前沿,最后在LED领域进行应用分析。[结果/结论] 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识别出基于单独的论文数据或者专利数据不能识别的研究前沿,同时还可以有效地跟踪研究前沿的产生、成长、消退与消失。  相似文献   

15.
Identifying research fronts is an essential aspect of promoting scientific development. Many researchers choose their research directions and topics by analyzing their field's current research fronts. Many previous researchers have used academic papers or patents to identify research fronts; however, this is potentially outdated and reduces the prospective value of the research front detection. Considering this, this work proposes adapted indicators to conduct research front topic detection based on research grant data, which aims to identify research front topics and forecast trends using path analysis. First, research topics were identified using topic modeling, and then the mapping relations from topics to both fund projects and cross-domain categories were built. Then, research front topics were detected by multi-dimensional measurements, and the evolution of research topics was analyzed using topic evolution visualization to predict development trends. Finally, the Brillouin index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cross-domain degree. Our method was evaluated using a dataset from the field of health informatics and was shown to be effective in research front identification. We found that the proposed adapted indicators were informative in identifying the evolutional trends in the health informatics field. In addition, research grants with higher cross-domain degrees are more likely to receive a high amount of funding.  相似文献   

16.
分析目前利用专利文献进行技术热点监测的两种方法的不足,介绍一种基于专利引证的技术热点监测方法,包括该方法的理论依据、应用进展、详细设计流程,并利用DVD激光头技术进行实证研究,指出基于专利引证数据的热点监测方法更加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研究前沿的准确判断是国家宏观层面的战略需求,文献计量学作为一种定量研究方法广泛应用于科学主题探测和研究前沿识别中。[方法/过程]梳理研究前沿主题探测的发展历程和方法模型,引入全域微观模型的概念,详细介绍SciVal模块采用的主题创建方法,包括直接引用文献聚类、关键词主题命名和研究前沿遴选的主题显著性算法,并对SciVal创建的9.6万个主题和遴选出的前1%的研究前沿主题的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全域微观模型可以同时一次识别整个科学领域的所有主题,但不同学科在研究前沿上表现存在差异,不能把主题显著性简单等同为重要性;主题论文数量与主题排名之间存在中度相关性;自动抽取的关键词术语从学科领域层和独特性上命名和描述主题;石墨烯相关前沿主题的演变趋势分析可以用于发现关键节点和新兴主题。  相似文献   

18.
基于定量分析识别技术前沿并测度各国的技术差距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初步探讨了基于专 利数据,利用文献计量学的引文耦合分析法,进行技术前沿的识别和技术差距粗略测度,并以锂离子电池为例进行实 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所识别出来的中国、美国和日本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技术前沿以及各国之间的技术差 距,与产业现状具有一定一致性,是一条可行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9.
研究前沿是在一门学科领域中研究者最热衷、最新的研究主题.运用时间线和地形式可视化图谱方法进行研究前沿的确定和描绘,由原来的二维时间线图谱扩展至三维动态地形式图谱,为研究前沿的发展趋势绘制更加清晰可视化并具有动态性的知识图谱.以一份科学传播研究领域的权威期刊<科学传播>(Science Communication)杂志1994~2007年的数据为例,对科学传播的研究前沿进行了可视化地梳理和描述,绘制出时间线和地形式可视化图谱,试图随着时间变化来演示科学传播领域研究前沿的动态变化过程与发展趋势,为技术预测和学科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国内知识管理研究结构探讨——以共词分析为方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勤  马费成 《情报学报》2008,27(1):93-101
本文在确定国内知识管理领域使用频率最高的54个关键词的基础上,运用共词分析法,以SPSS软件为工具,通过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的方法,揭示了国内知识管理领域的十大研究结构:知识形态、知识发现、知识组织、知识服务、信息资源管理、创新管理、核心能力培育、人力资源、知识产权与知识共享、信息化管理.进而结合相关文献分析了其内涵,发现了国内知识管理研究的两大维度:信息技术与组织管理维度,以及三大理论基础:人工智能理论、组织行为理论、战略管理理论,为把握国内知识管理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