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日常采访中,我们可以常常看到两类记者:一类是“直奔主题型”,心中只想着自己将要完成的题目,但求速战速决,多一句也不肯问,多一个人也不再找,多一个地方也不愿去。这类记者一般能快速完成报道任务,也多被认为是单位的“快手”。还有一类记者则是“超级海绵型”,无论采访什么,就像一块有超强吸水能力的海绵,大量地采撷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本来采访两个人就能成稿,他可能要采访5个人;本来采访三个地方就可以收工的,他可能要跑更多的部门;本来开完会拿了材料就可以走人,他可能非要再拉住几个人问个究竟不可。而到成稿时他额外采访的这部分内容可能却一点也用不上。如此看来,前一类记者是“讨好不费力”,而后一种记者是“费力不讨好”。  相似文献   

2.
演员宋丹丹的一条微博“潘总,我就是个演员没多少钱,我请你喝拉菲,别再盖楼了,真的,求你了”,在微博上不胫而走,顷刻间盖起一座高耸入云的“微博之楼”,甚至很快就从微博“盖”到了纸媒上。这个“潘总”当然也是盖楼的——大名鼎鼎的潘石屹,人称老潘,1963年11月出生在甘肃天水,在“黄土高坡”农村上小学、中学。  相似文献   

3.
一、交叉采访 记者到一个单位或一个地区采访,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往往可以发现好几个新闻线索。对这些新闻线索,不外两种做法:一是单打一,采访完一个线索,再采访另一个;一是在采访第一条新闻的同时,就顺便为第二条、第三条新闻搜集材料。待到第一条新闻采访结束,第二条、第三条新闻的材料已搜集了一部分或大部分。这后一种做法,叫作交叉采访。 交叉采访当然得有一个条件,就是采访对象能够为你交叉的任务提供材料,否则纵有交叉愿望,也不能实现。在一般情况下,几个新闻线索发生在同一单位或同一地区,是有可能交叉进行的,因为…  相似文献   

4.
9月23日,我接到任务,第二天便奔赴北京。比起一些7、8月份就派记者到北京采访的地方媒体,实在是很仓促。中国记协的同志告诉我,时间太晚了,恐怕到北京也枉然。这就如一盆凉水,让我一个冷颤。心中越发没底了。 我想既然报社把这么重要的采访任务交给我,我就得倾尽全力完成好。我打开电脑,上网查看北京媒体最近的国庆报道,既了解信息,也是为了体会国庆节日气氛,使自己早些进入角色。我在心底为自己打气:尽管这是一场没有准备的仗,但我一定要打赢。 巧合的是,我住进的宾馆里,正好有两位来自江苏、上海的记者,而且还是老朋友,他们一个多次进京  相似文献   

5.
新闻写作主题的深化贯穿于记者、编辑工作的全过程。主题就是新闻的中心思想,它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却又看不见摸不着,必须从事实中提炼,却又不能"拔高"。记者、编辑出发采访之前,脑子里常常想一个问题:去抓个什么东西?采访了一本子材料,或者装满了一脑子印象以后又想:抓个什么题目?初稿写出来了,常感到说得不清楚、不深透、  相似文献   

6.
在西三条 阜成门内宫门口原西三条胡同21号(现改为宫门口二条19号),是鲁迅在北京定居时最后住过的一个地方。现在,它已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了。在纪念鲁迅逝世二十周年的日子里,我多次前往采访。 据故居管理人员介绍,1924年5月,鲁迅从砖塔胡同搬到这里,一直住到1926年8月离开北京南下。在这之前,鲁迅的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应急性新闻采访?笔者的领会是指时间紧、任务急、条件差、采访难的采访活动。记者对这类采访把握不好,就会失去战机,造成遗憾;把握好了,不仅可以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而且可以锻炼、提高自己,使一些“不可能”的采访变为“可能”。 今年3月18日,笔者就遇到了这样的采访。这天上午,我接到两个采访任务,一个是中午1点40分在厦门宾馆乘车到机场采访回厦的全国人大代  相似文献   

8.
干记者不过才几年,却有点熟练工的味道了。一般来说,去采访前,对那个采访的开头、发展、结果会有几种可能性,基本上都有个大致的了解,也就是同行们开玩笑说的:"总只有这点套路"。而对于一次关于"茶托"的体验采访,却有了完全不同的感受。在采访中,有时会冒出一种情绪,报道对象好像并不像采访前感觉那么"坏"。此后每次"出动",总告诫自己,别带着什么框框去采访。前年4月下旬的一天,都市快报新闻热线接到读者夏先生的电话,他说,他路过杭城司马渡巷的一个职业介绍所时,看到马路边一男一女正在招工,具体工作就是帮忙卖茶叶,拉到一个客人就有2元钱的人头费,如引诱客人买茶叶,还可得到提成。夏先生觉得蹊跷,这伙人会不会是卖假龙井茶的?如果是,岂不是在破坏杭州国际旅游城市的文明形象吗?于是,他就向招工者要了手机号码,并告知快报。对那些游弋于西子湖畔,专门诱导外地游客购买以次充好茶叶的茶托,媒体屡有曝光。报道  相似文献   

9.
所谓采访现场,即采访者采访被采访者的地方。由于采访大都要进行谈话,因此采访时,一般只要找个能谈话的地方就满足了。的确,许多采访我们就是在这种谈话场所中完成的。但是,有的采访我们却完成得不够好,甚至碰到了"卡壳",有的自以为完成得很好,但如果换个采访场所,我们也许能获得更精彩的材料。试想,《林海雪原》中杨子荣在林海雪原中唱"穿林海—",和在客厅里唱,效果肯定不一样。因此,注重采访场所对采访  相似文献   

10.
洋人看美女     
一北京的美女朋友突然被派到西雅图工作,接到上司命令的三天后,她还没有反应过来这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她说,一想起要去那么天荒地老的地方呆三年(一辈子能有几个三年啊),就觉得头晕得厉害,精神恍惚。没办法,一个月前,她在懵懂中还是被飞机扔在了太平洋彼岸。从此,晨昏颠倒间,这个人算是从我的MSN上彻底消失了。  相似文献   

11.
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下称西安公司),是我西安之行的最后一站。在登门之前,我有一点忐忑,因我对它的详情不甚了解。只知道世界图书出版总公司是我国最大的版权贸易公司之一,是我国惟一拥有分支机构的出版单位。公司总部设在北京,下辖北京、上海、西安、广州四个分公司。西安公司成立于1991年,公司员工32名。走进西安公司,眼前是一个分割得非常整齐的开敞式办公大厅,这样的布局,倒有点像沿海地区高档写字楼里的大公司,在出版社还比较少见。整个装饰以蓝灰为主色调,看上去很清新,也很  相似文献   

12.
一个地方行业协会何以率先叫板国家版权局?在过去的一周里,广州娱乐业协会的会长黄世球成为了新闻人物。但媒体的关注和话题的敏感,却让他很矛盾。一般情况下,在刚接到媒体采访电话的时候,他会抱怨着不要再骚扰他了,他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但随后,他会在深呼吸的调整后,滔滔不绝地陈述协会的一揽子观点。他不停地通过电话向外界重复一句话是:“我再重申一遍,我们不是反对收费,我们是反对这种收费方式。”统一与分歧11月24日,他在接受本刊采访的一个小时里,接到6个这样的电话,向对方抱怨了6回,重申了十多次他的观点。然后他开始当着记者的面,…  相似文献   

13.
“你们都是记者,访问过许多地方,采访了不少人,今天我先来采访你们好不好?你们今天可以发这么一条消息,题目就叫总书记采访了我们。行不行呀?”在场的三十来名港澳记者和其他同志都大笑起来。这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四月九日上午在中南海会见港澳记者时的一个场面。这些港澳记者是来京采访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的。他们  相似文献   

14.
采访中的提问是记者的一项基本功,要问得准确、巧妙、简炼就要学会“听”。当然,这里我们说的是有效地听。“听”可以捕捉新闻信息,有时采访对象谈话走题时,靠“听”还可以用巧妙的问话使其言归正传。可是有些记者采访时却忽视了“听”的重要性,只想着采访之前拟好的几句问话,结果一些虽有价值却没有列入记者采访范围之内的新闻线索都滑掉了。还有的记者表面装出认真听的样子,心里却在盘算其它事,这样的采访是不会收到好效果的。采访中的“听”与“问”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方  相似文献   

15.
文人与北京     
正北京是文化古城,历来是文人学者聚集的地方。历代封建王朝实行的科举选士制度,官僚制度,以及后来的首都地位,自然而然就使北京成了文人最集中的地方。十七世纪的北京,既是康熙大帝的,又是纳兰性德的。一个乃一代英主,雄韬伟略,皓如皎月;一个是御前侍卫,却诗才俊逸,灿若朗星。但这位豪门公子不但能文,而且还是个武将。满族人尚武,在马背上打天下,所以,纳兰性德也被父辈们授以武功,从小练就了一身搏击之术,并精于骑射。康熙皇帝自己就是  相似文献   

16.
记者难当     
五十年代当记者很辛苦,下乡采访得自己带行李而且得把它装到马搭子里。因为很多地方不通汽车,再说也没那么多汽车,所以得经常骑马、骑毛驴、骑骆驼,骑一切能骑的东西。今天年轻的记者恐怕压根儿不知道那马搭子是什么玩意儿。那时候也没有宾馆、招待所什么的,风餐露宿是常有的事。不过那时候也有一样好处,就是当记者很容易出名。发表几篇作品就可以名扬全疆。当时的《新疆日报》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记者有多少呢,我说不准了,反正所有的编采人员在一个大办公室里办公,你说能有多少呢,也就是二三十个吧!  相似文献   

17.
感受大剧院     
“解读”一个“未知档案库” 本以为采访陆晓莉会费些周折,没想到,这位上海大剧院办公室主任一听说我是来“感受”大剧院的,却爽快地接受了我的采访。坦率些说,我在采访陆晓莉之前,对于上海大剧院的了解是十分有限的,仅仅知道:大剧院内共设有3个剧场,一个是拥有1800个座位的主剧场,用于上演芭蕾、歌剧和交响乐;一个是拥有600个座位的中剧场,用于室内乐演出;还有一个是拥有200个座位的小剧场,可以用来表演话剧和歌舞剧。此外,大剧院于我,便是一个未被“认知”的世界了。 陆晓莉告诉我,其实从大剧院的“档案库”中,人们  相似文献   

18.
李鑫 《军事记者》2001,(4):37-38
在《解放军报》艺副刊所接到的稿件中,有一种最为普遍的写法,那就是每写章必开“吉普车”。这些章的开头一般是这样:我们到某某单位采访。吉普车在盘山道上绕了多少弯之后,终于到达某某地方,随着吉普车在营院门口停下,迎接我们的是某某教导员或某某指导员(当然,也可能是其他人物)……接下来,如果作要写艰苦创业,很可能就是指导员把他们带到猪圈里去数一数大肥猪了,而且告诉你这些猪是从多少头发展到多少头……采访完毕,吉普车就远去了,要么到下一个单位“继续操练”,要么就是做些感慨似的思考,这样,一篇章就算结束了。这种前后不离开吉普车的作品,有人戏谑地称它是一个新的写作品种,叫“吉普车学”。  相似文献   

19.
有的时候,任何想像部无法形容见到一种惨剧时的震撼;新世纪第一个春节,我们就在采访一次骇人听闻的事件中度过了一个个不平静的日子。 惨剧发生之后 农历除夕,正当千家万户忙着挂灯笼、贴春联,欢欢喜喜迎新春的时候,几名“法轮功”痴迷者在李洪志“升天圆满”妖言的蛊惑下,在天安门广场制造了一起骇人听闻的自焚事件。 记者们接到通知是1月25日。农历初二上午,被通知参与这一事件采访的新华社记者,有的刚刚结束赴广西采访春节视察活动,有的正在离北京千里之遥的故乡与家人团聚,有的再也顾不上身体不适,有的不得不抛下家中病重的孩子。记者们迅速投入采访。凭着记者的直觉,我们意识到,这将是一场不一般的采访。  相似文献   

20.
廖雯颖 《青年记者》2010,(13):51-52
去年10月,全运会开始之前,我接到采访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任务。当时我刚进报社才一个多月,什么经验也没有,要采访罗格这样一位重量级的大人物,我感到非常紧张。又因为晚报只争取到一个采访名额,我必须连文字带摄影一个人扛起全部的活,一点马虎都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