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电子印本文库为预印本交流提供了一个开放、可靠的平台.促进预印本交流是电子印本文库最基本的功能.除此之外,电子印本文库的功能也得到了扩展,包括改革传统学术交流模式的功能、提升学术影响力的功能、保存科研智力产出功能、实现全球范围内科研资源共享的功能等.  相似文献   

2.
试论机构电子印本文库建设的合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合作建设机构电子印本文库的必要性,认为合作有助于用户对机构电子印本资源的利用和机构电子印本文库运作效率的提高;提出机构电子印本文库合作建设的内容,包括制定共同的标准规范、共享数据资源、合作提供服务等;探讨我国机构电子印本文库合作建设可采取的方式,认为应当尽快建立国家性的机构电子印本资源管理中心,并责成各大学和科研院所开展电子印本文库的合作建设。  相似文献   

3.
文章概述了电子预印本系统的特点和作用,分析了我国电子预印本系统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我国电子预印本系统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论文在介绍电子预印本的含义和国内外电子预印本系统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电子预印本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预印本产生的背景和含义,分析了电子预印本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类型,然后介绍了arXiv.org、奇迹文库等目前在国内外有代表性的几种学科预印本系统并分别作了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6.
东方 《图书馆学刊》2006,28(6):52-53
针对电子预印本系统的基本涵义、工作原理、我国电子预印本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信息交流方式——电子预印本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预印本的产生和发展,介绍了中外几个预印本系统,对电子预印本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并对预印本以及预印本系统的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电子预印本系统的含义、基本特征、我国电子预印本系统的发展状况及应采取的策略等问题进行了有关思考。  相似文献   

9.
电子印本仓储——arXiv运营情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rXiv电子印本仓储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印本仓储,也是开放存取运动的先驱和典范.本文分别从业务、财务和社会影响三方面分析了arXiv的运营情况.希望对我国电子印本文库的建设和发展能够产生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国内预印本系统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预印本系统是集预印本文章发布、检索、查询、利用和评论等功能于一体的学术信息交流服务平台,是实现学术信息开放获取的重要途径。我国目前的预印本系统主要有奇迹文库、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三大系统。我国预印本系统的建设规模、质量、功能、影响有待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也有待加强。表2。图1。参考文献7。  相似文献   

11.
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近11年(2000-2010年)信息整合主题方面的研究论文为数据源,利用RefViz软件,将信息熵的概念引入到主题演化计量分析中,结合信息熵变化理论给出信息整合主题演化方向的判断标准。结果表明:热点主题的主题簇熵值偏大,反映出这类主题研究范围比较广,研究的集中程度偏低;热点主题的主题簇熵值偏小,反映出该类主题研究范围比较小,内容比较单一。演化过程是熵增的过程,无序度加大,此时演化过程向无序状态转变;演化过程是熵减过程,无序度减小,此时演化过程向有序状态转变。从而证明信息熵可以用来描述主题的演化趋势,对主题发展状况进行有效验证,并对主题发展提供依据。该方法的特点是可以从全局出发考察单个文献集合对整个主题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付巧 《图书情报工作》2016,60(23):143-148
[目的/意义]维基百科是众包模式应用的杰出范例,研究维基百科的检索系统有助于促进以众包方式编纂的同类网络百科全书的研究和发展。[方法/过程]通过对维基百科检索结构的系统描述,分析发现在众包编纂模式下维基百科检索系统的3个区别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维基百科检索系统存在的问题。[结果/结论]维基百科检索系统的区别性特征包括:检索系统功能的多样性、检索系统的开放性、编辑历史的可检索性;维基百科检索系统存在着超链接密度较高、网络文献问题频现、参见系统内容缺乏一致性等问题。未来的研究应在检索方式的设置和管理方面进行探讨。国内同类网络百科全书应在汲取维基百科先进经验的同时,结合自身检索系统设置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各种检索途径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杨萍 《图书馆论坛》2012,(4):167-170
加强党校特色的图书馆信息服务,一要紧密联系党校教学科研的特点,着眼于党校特色的馆藏资源建设;二要紧跟时代步伐,立足于自身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不断开拓创新,着眼于党校特色的个性化服务建设;三要根据党校教学科研的要求,加强党校图书馆员在道德、知识、能力等方面的修养,着眼于党校特色的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的价值体系及其价值服务战略思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图书馆的价值是读者价值、社会价值、资金提供者价值、馆员价值的动态有机综合。资金提供者价值是图书馆价值存在的前提和保证,读者价值是图书馆价值的核心和最直接体现,馆员价值是创造图书馆价值的基础,社会价值又是形成图书馆价值的基本资源和环境条件,并全面影响着资金提供者、读者、馆员价值的形成和提高。这四种价值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构成了图书馆的基本价值体系。价值服务战略的核心就是如何围绕这四梦够值誓价值体系采取服务战略,来努力实现图书馆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关于利用"出版号"作书次号的探讨--兼与蒋鸿标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出版号"即出版者代号+出版物的流水号(即书名号),它是中国标准书号的一部分,按序排列,形成一个恒寂的8位数.这个编码系统科学性强,且具唯一性.利用它作书次号排架,乱架率可达零;索书,漏检率可达零;组织目录,款目错位率适可达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 知识元作为知识的基本组分,是知识在微观领域的存在形态。对知识构成组分问题的研究体现了人类对知识认识的深化,是人类对知识认识的必然趋势。因此,对知识元及其运动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方法/过程] 首先从学科史角度对知识基本组分相关学说和知识元理论研究的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知识元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论述知识元理论研究的未来走向。[结果/结论] 当前知识元理论研究存在以下问题:概念界定模糊、类型划分存在歧义、基于知识元的知识表达尚存在较大难度、相关研究尚未深入到知识的本质与运动规律。同时认为从多学科交叉视角开展知识元理论探析,将成为今后重要的趋势。如哲学与认知科学相结合的知识论视角、语言学与计算机科学相结合的知识发现与挖掘视角、知识工程与图书馆学相结合的知识表示研究视角、图书情报学科与出版学科相结合的知识组织研究视角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自由与平等的冲突根源与内在联系为分析起点,认为作为制度正义的核心命题,二者间存在的内在张力和关联为图书馆权利体系的建构提供了参考。结合图书馆权利体系中自由与平等的具体内容,认为:图书馆作为一种正义的制度安排,在制度建构中必然会提出对自由和平等的主张和安排,这种制度正义性构成了图书馆权利体系中自由与平等统一的基石;图书馆需要通过积极的制度建构,以规范的形式确认自由和平等权利以及国家在实现图书馆自由平等权中的积极角色,使图书馆自由与平等权利从应有权利走向法定权利。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对海南公共图书馆目前存在与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新形势下 ,公共图书馆如何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提出了海南各市县公共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 ,必须发挥馆藏信息资源的优势 ,因势利导 ,树立改革意识 ,转换管理机制 ,逐步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 ,以强化信息开发管理为手段 ,建立人才竞争机制 ,彻底冲破旧体制的束缚 ,走一条适应市场经济需求又具有海南公共图书馆特色的信息资源建设的改革发展之路。只有这样 ,才能跟上海南经济建设的改革步伐 ,从而为海南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sets the problem of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culture and advances the hypothesis about understanding of the meaning of information as its basis. Five ideas related to the problems of the paper are distinguished in the theory of understanding.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concept of adequate and inadequate understanding the meaning of information and develops the criteria of understanding the meaning of information. The concept of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meaning of information” is defined.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