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感动中国"报道的理念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功的正面人物报道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及生活态度。“感动中国”的成功在于其顺应报道环境的变化,回应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需要,对正面人物报道进行理念创新。本文试结合近几年正面人物报道——“感动中国”节目的概况,分析其理念上的创新做法。  相似文献   

2.
正面人物报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精神引领和社会整合的作用.在社会价值观更加多元化的当下,人们对传统正面人物报道那种“高大全”式的宣传模式不再盲目接受和效仿,甚至开始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如何使正面人物报道得到受众的广泛认可,发挥其在精神引领和社会整合中的作用,需要媒体改革报道方式和内容,满足受众心理,增强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正面人物宣传报道,习惯上称之为典型报道或先进人物报道,其实不是一回事。正面人物包括先进人物、新闻人物、平凡人物。  相似文献   

4.
满方 《新闻记者》2015,(3):80-84
正面人物报道在精神引领方面的特殊作用使其成为当前社会建构和重塑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正面人物报道的宣传效果其实是要提升人们的效仿意愿。为了解当前正面人物报道实际宣传效果的情况,本文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上海地区受众进行数据统计,归纳总结当前典型人物报道效果的具体体现,并以此展开分析,以探究提升典型人物报道宣传效果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5.
满方 《当代传播》2015,(1):101-103
正面人物报道因其在人物选择和人物形象塑造上与社会主旋律的密切结合,成为当前倡导和维护社会主流价值系统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选择了《解放日报》十年间的正面人物报道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的方式进行数据分析,归纳当前媒介在进行正面人物形象建构中主要使用的手法,进而总结当前正面人物报道的主要特点和问题。  相似文献   

6.
邓涛  强月新 《新闻前哨》2002,(11):18-19
一、创新经济报道模式要做好“入世”后的经济报道,需要不断深入学习,认真研究,及时转变报道观念,同时注意做好思想性、服务性、引导性三方面文章,创新经济报道模式。思想性是经济报道的深浅标记。“入世”后,新的经济报道题材层出不穷,思想性成为贯穿于报道主题的命脉。《文汇报》上的一篇题为《中国土豆为何不敌美国马铃薯》的报道,着实发人深思。其文意如下:土豆在我国的菜市场上,历来是低价值的。但中国土豆,是从土地到菜篮子,美国马铃薯却“千锤百炼”身价增;中国土豆,风吹雨打不穿“衣”,美国马铃薯,离开土地“孵空调…  相似文献   

7.
王墀  李科 《青年记者》2007,(6):14-15
“两会报道难,难于上青天。”很多同仁喜欢这样总结“两会”报道。难在哪里?难在突破,难在创新![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邓涛  魏曦 《新闻三昧》2006,(4):42-43
深度报道是题材重大、报道面宽广、全息组合、深刻透视新闻事件或社会问题、富有理性思辨的一种报道方式。其特点是“统摄性的思维(一种驾驭、吸收并凝聚各种信息的思维方法) 相关事实的组合”,它的迅速崛起是与我们周围世界的日益扩大、社会化联系的日益广泛、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喻国明撰文指出:深度报道产生和崛起的真正原因,是由于在人类生活的社会化程度极大提高的背景下,受众头脑中“文化地图”大面积失效所造成的。深度报道“深”就深在以现实问题的解释分析为核心,为…  相似文献   

9.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因为经常涉及“政策”,人们往往将“金融”与“宏观”联系在一起。于是,许多举着“贴近读者,服务读者”大旗的地方党报,很多时候会有意无意地忽视对金融报道领域的开拓。但许多实践证明,金融报道也具有“贴近与服务”特质,用心地去挖掘,地方党报是可以让金融报道“出彩”的。  相似文献   

10.
汪波 《传媒观察》2006,(2):33-34
“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这两个互为相对的孪生词语对中国的新闻媒体管理、采编从业人员和理论研究都可以说是耳熟能详,脱口而出的术语了。如果追问一下人们挂在嘴边的“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到底是指什么时,其大部分概述可能就是:“正面报道”就是“报道正面”,就是指报道“好人好事”;“负面报道”就是“报道负面”,就是指报道“坏人坏事”。正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的新闻管理部门在监督新闻媒体工作时可以简单地统计出,每月媒体的新闻报道中“正面报道”为百分之多少,“负面报道”又为百分之多少。一些西方人士也据此引发出中国的新闻界只准报道“正面——好的”消息,不准报道“负面——坏的”消息的议论。  相似文献   

11.
加强正面人物报道,深度发掘、高调宣扬人性的真善美,让人性的光辉绽放得更加灿烂,应该成为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媒体和优良职业操守的记者们的重要选择。本文以安徽在"中国好人榜""三连冠"为例,提出了创新人物报道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焦娜 《新闻窗》2010,(6):40-41
正面人物报道,曾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的理念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作为一种新闻报道方式,为受众提供了崭新的价值观念和丰富的精神象征。  相似文献   

13.
人物通讯是典型报道中采用最普遍的体裁之一。通过正面人物报道,为社会树立先进楷模,为许多党报党刊所重视。然而,真正能像焦裕禄、张海迪、李素丽这类令人们所感动,甚至通过正面人物报道影响几代人的典型却不多见,大多数人物报道不但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而且有些正面人物报道甚至还引发了争议,造成了负面影响。本文就有关正面人物报道所容易产生的负面影响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陈焰 《新闻实践》2011,(3):69-70
经济新闻总是与经济体制改革、社会重大变革等重大主题联系在一起的。因而,经济新闻比之于与社会新闻来说,相对会显得严肃与严谨。作为以民生新闻、社会新闻为主打的都市类报纸,怎样在经济报道方面进行创新,怎样让比较理性的经济报道充满可读性呢?对此,绍兴晚报以“转型升级报道”为抓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经济报道上找到了创新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5.
刘岩 《声屏世界》2006,(11):33-33
中国电视新闻改革日益深入,一方面受众对信息质量要求不断提升,另一方面整体新闻报道环境日益宽松,因此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传播优势也日益突出。电视深度报道的环境优势首先,一种主流报道形式的出现,总是与这个时代的人们为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社会主流要求联系在一起。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产生和迅速崛起,也与我们周围世界的日益扩大,社会化联系的日益广泛和全球化进程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认知心理学表明:人们在接受外来信息时,需要一张“文化地图”。指的是人们头脑中为每一条外来信息进行价值“释义”的意义定位系统,它的客观有…  相似文献   

16.
人物报道是价值观引导的重要手段,在文化封闭、价值观单一的年代,体现于正面人物报道的价值观也是单一的,其极致则是“高大全”式的人物塑造方法. 在文化与信息开放、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主流媒体无疑必须改变其人物报道模式,尤其在深圳这样一个外来年轻人占绝大多数的城市,以什么样的人物报道引导年轻人的价值观,是一个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报纸典型人物报道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典型报道作为报纸的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报道样式(也常为其他媒介所采用),30年来在报业改革进程中与整个报业一样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拟对报纸的典型报道进行分阶段考察,文中所涉典型报道系人物报道,且均指正面人物报道。  相似文献   

18.
曾嘉 《军事记者》2004,(7):60-61
新闻报道的组织与策划的主体通常是新闻媒体而不是军或师这样的部队。军队的新闻工作不同于新闻媒体,新闻干事的工作性质也不同于新闻记和新闻编辑。但是,如果我们能像解放军报社的一个编辑这样理解新闻策划:“新闻策划说到底是一个报道方式问题。采集的事实报道出来叫新闻,如何采集和报道便成了一个创新地带。……同样的新闻资源.你能做到视角独特,立意新颖,气势非凡.你这个就是新闻策划的精品。”  相似文献   

19.
王晓东 《传媒》2023,(23):42-43+45
央视新闻2022年11月对“习近平主席东南亚之行”的91条新媒体报道,在时效、独家性、深度和广度等方面呈现出显著特点。各类报道独具特色又相互配合、有机联系,构建了一个小型报道生态系统,探索出一条独具央视时政气质的出访报道新路径,是时政要闻新媒体报道的创新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经济管理的市场化和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经济体制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市场活动日益复杂化和专业化,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到各类经济活动中,自身的重大利益和市场活动的联系日益紧密。但是,传统党报经济报道很大程度上成为成就报道的代名词,形成了“投资连年创新高,收益不断破纪录”的固定模式,容易出现与读利益缺乏关联度,形式枯燥呆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