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种新闻报道样式在我国报纸版面上出现,并迅速在新闻界乃至整个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那就是深度报道。深度报道是新时期产生的一种新的新闻报道样式。  相似文献   

2.
王刚 《青年记者》2012,(35):27-28
深度报道产生于西方新闻界,在我国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90年代,深度报道进入稳定的成长期。国内的学者对深度报道提出了一些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欧阳明提出的:"深度报道是对某新闻事实或新闻现象所进行的集中而专门的报道,具体讲,指的则是新闻传媒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和板  相似文献   

3.
张娜 《新闻知识》2006,(5):58-60
调查性报道是以记者调查为主要形式,对被遮蔽的新闻事实的深度报道。深度报道理论20世纪30年代兴起于美国新闻界。调查性报道是深度报道的一种形式,是报纸媒介扬长避短与电子媒介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20世纪60年代,美国电视媒介开始尝试将深度  相似文献   

4.
深度报道重要的特点是对事物的本质作理性的揭示。深度报道作为一种报道方式,起源于美国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解释性新闻,进入20世纪80年代,深度报道在我国迅速崛起。改革开放年代,新事物、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我国的深度报道顺应这一趋势,进入一个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 深度报道的特点1、重要性。重要性指题材重大,是重要的社会问题与新闻事件;意义重大,富有时代感,满足实际工作与广大群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培植新闻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开始成为西方大众传媒流行的报道方式和常用的新闻再现技巧。由于西方新闻界对这一方法的探索一直没有理论化、系统化,加上“培植新闻”与我们所忌讳的“制造新闻”有相似的地方,所以人们始终对此有所顾虑,也就很少有人去“碰它”和  相似文献   

6.
深度报道理论是20世纪40年代以来活跃在美国新闻界的重要新闻写作理论,后来传播到英、法、日等国家,在指导新闻实践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深度报道理论传入我国,对促进我国新闻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深度报道理论的提出 从20世纪初叶开始,客观报道理论所确立的客观、迅速、将新闻报道与意见写作分开的报道原则,成了西方新  相似文献   

7.
王平 《新闻传播》2005,(11):23-26
“有偿新闻”,在新闻界由来已久,就是新闻机构或新闻工作者或明或暗地向被采访报道对象索取一定费用的新闻。它在我国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的。其具体表现主要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深新度闻报界道,理是论继是党20政世新纪闻4、0客年观代报以道来之活后跃的在第西方三种主流报道形式,是对新闻实践产生极大影响的重要新闻写作理论。20世纪80年代我国深度报道开始见诸报端,至今成为一种盛行于各种媒体的新闻  相似文献   

9.
张萍 《新闻采编》2001,(5):20-22
深度报道是相对于一般动态性报道而言,它 通过系统的背景材料和客观的解释分析,全面深入地展现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内在规律、意义、影响、发展趋势等。深度报道在我国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87年成为中国新闻界的“深度报道年”,但进入90年代以后,深度报道走入低谷。有学者指出:“90年代,深  相似文献   

10.
副刊,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引领大众文化的辉煌、90年代删减让位于新闻版面的黯淡后,在21世纪初,又重新成为报纸的一大聚焦点。因为市场的经验已经告诉我们,删减甚至撤消副刊,并无助于提高报纸的销售量。相反,自成风格的副刊和对焦点问题的深度报道一样,永远是体现报纸含金量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深度报道百年发展轨迹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有新闻学者认为,深度报道是继党派新闻、客观新闻后“新闻写作的第三次革命”。很多中国学者对深度报道有比较系统的研究,有人认为深度报道的概念出自西方,中国的深度报道是在学习西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有人认为中国的深度报道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自主创新独立发展起来的。但笔者认为,从19世纪60-70年代王韬、郑观应等中国最早的本土报人独立办报开始,  相似文献   

12.
中国改革开放的近三十年中,随着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变革与发展,新闻报道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20世纪80年代,深度报道大崛起;90年代,新闻报道运用西方的量化统计方法,出现了精确新闻;进入21世纪,民生新闻又大发展。本文试图对这三种报道方式做出评述,以窥探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报道方式的重大革新,并预测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西方精确新闻学理论的内容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确新闻学理论亦被称为精确新闻体、精确新闻报道,是由美国学者、新闻记者菲利普·迈耶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其含义是: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运用调查、实验和内容分析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来收集资料、查证事实,从而报道新闻。这一新闻报道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风行于美国新闻界,后传遍世界各国新闻界。80年代,我国新闻界开始运用这种新闻报道理论和方法报道新闻信息。  相似文献   

14.
调查性报道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黑幕揭发运动。20世纪60年代,调查性报道开始勃兴于整个西方社会,到了80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民主化的推进以及受众对深层新闻信息的需求,调查性报道成为我国新闻传媒广泛应用的深度报道形式。  相似文献   

15.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传媒相继推出了一批以人物心态为主线的新闻作品,其代表作有孟晓云的《大户心态篇》、刘蔚的《汉城决战的最后四十秒》、吕晓琦的《“我们穷得只剩下钱了!”》等。这些作品,都获得了全国好新闻奖,新闻界评价甚好。和报纸刊物比,广播、电视的访谈性报道则更为突出,常见一些记者将话筒伸向采访对象的嘴边,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新闻媒体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不仅表现为新闻信息量的多与少之争、时效性的快与慢之争,更表现为新闻报道的独到性与深刻性之争。因此,深度报道成为各媒体普遍采用的报道形式之一。事实上,深度报道从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迅速崛起至今,已成为各媒体加强舆论监督、增强吸引力、扩大社会影响力、提升传媒品牌、提高媒体竞争力的有力手段。多年来,各媒体对如何搞好深度报道不断探索与实践,积累了很多可贵的经验。但如何深化对深度报道的认识,如何深入搞好深度报道,如何提高深度报道的水平,这些问题尚需我们进一步探讨。本刊特约请新闻界专家学者及业内人士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17.
徐晖 《青年记者》2007,(3):91-92
深度报道是顺应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和新闻媒介的激烈竞争而诞生的,是新闻界为了满足人们对多变的国际形势的渴求而采用的一种报道方式。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正处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形势下,新事物、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受众需要新闻传媒对此做出准确而科学的解释与回答。于是,具有解释性的深度报道应运而生,至今已成为新闻媒体提升传媒品牌、扩大社会影响、加强舆论监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深度报道是一种全面深入的新闻报道形式.它揭示了新闻的主体与客体间的关联,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指出了新闻文本以受众认知效用为主导的运作方向.电视新闻与报纸、广播新闻相比属于后起之秀,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闻直播和滚动播出,使新闻时效性大大提高.电视新闻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深度报道这种新闻样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1985年,中国一批青年记者开始突破传统的新闻平面化报道模式,首先在《中国青年报》进行了尝试。1993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作为深度报道的特定形式也开始“亮相”,引起了新闻界的瞩目。如今,这种报道形式已日臻成熟,影响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20.
深度报道的崛起除了时代背景与报人主体意识的觉醒外,也是报纸上“平面报道”发展到极端的产物。在20世纪70、80年代之前的报道中,大多是终结式、孤立式、概念化的“平面报道”。“平面报道”对新闻事件采取的是简单照相的方式,割裂了事件本身的内在联系,冻结了事物的必然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