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新闻界开展新闻扶贫活动的一项重大举措──“中国百名记者志愿扶贫团”宣告成立,并于6月16日上午在北京举行出发仪式。首批33名记者将奔赴贵州、宁夏贫困地区。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杨汝岱、中国记协主席邵华泽和中宣部副部长徐光春参加出发仪式,为扶贫记者送行。杨汝岱、徐光春向记者团授旗。邵华泽在讲话中首先转达了丁关根同志对“中国百名记者志愿扶贫团”活动的肯定和支持,并预祝这次新闻扶贫活动取得圆满成功。邵华泽说,为了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打好扶贫攻坚战的号召,发扬新闻工作者深…  相似文献   

2.
“跳出来”抓新闻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李大勇不少通讯员总怨“环境固定,人际关系太熟,身边事太寻常,新闻难觅。”他们希望象“大记者”那样,四面八方自由奔走,时常接触新人新事新环境,“那才叫搞新闻”。诚然,我们不能否认记者有接触面宽,信息量大的优势。但,当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新闻媒体的迅速发展和激烈竞争,新闻从业人员不断扩张也不断换血。“新闻民工”、“新闻搬运工”这样自嘲的称呼在记中心照不宣。因为新闻工作独具的挑战性,不少记随着年龄增加,心态也发生变化,“记是吃青春饭的”这样的观点困扰着大家。  相似文献   

4.
目前,文化新闻在不少城市晚报呈现削弱状态,主要原因之一是对文化新闻的采写缺乏创新。自2004年至今,《宁波晚报》对文化新闻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推出了大量系列“文化特色新闻”,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有不少策划与稿件还取得了轰动效应,其中几篇系列报道还分别获得市级、省级新闻奖和全国晚报新闻奖。主要创新实践有:策划报道“天下宁波人”,做强“热点文化新闻”、深挖“冷点文化新闻”,举办“宁波的中国之最”征文活动等,使这类文化特色新闻像其他主流新闻类别一样登堂入室,成为《宁波晚报》吸引读者、打开市场的“杀手锏”之一。  相似文献   

5.
长治日报社把开展新闻扶贫与服务“三农”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的,通过十多年扎扎实实开展新闻扶贫工作.不仅帮助200多户结对子扶贫户改变了生活状况,使定点扶贫村旧貌换新颜,而且锻炼出一批热衷农业、热爱农村、关心熟悉农民的品牌记者和编辑,有力地推进了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3年以来,报社连续3年被表彰为“长冶市扶贫工作先进单位”,并被山西省政府授予“扶贫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新闻节目流程都是由编辑编好稿子再由播音员一字不落地“播”,目前,不少电台正尝试编播一体,由主持人选编稿件再夹叙夹议“平民化”地“说”出来,这就是“说新闻”。其实,“说新闻”就是新闻节目的“主持人化”,这也成为时下新闻节目变革的一种尝试,在这样的背景下,主持人如何才能说好新闻,怎样“说”才能符合节目变革的需要?笔者把近两年来“说新闻”的体会总结成文,以期与同行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7.
蒋剑翔 《今传媒》2006,(4X):33-33
现在看报纸、看电视、上网看新闻,常常见到不少“过头话”.心里很不是滋味。本来很好的一条新闻,被一些“过头话”拔高了,人家反而不相信,甚至还会心生厌恶。  相似文献   

8.
去年5月,《工人日报》由编委以上领导带队,在东北、西北、西南、华南和革命老区率先展开了“新闻扶贫济困行动”,受到新闻界和社会上广泛的关注,一些新闻单位随之积极响应。去年年底,《新疆日报》也派出记者深入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等贫困地区,开展新闻扶贫活动,推出“新闻扶贫”专版。我国有数千万贫困人口,光靠救济是不能使这些贫困地区的人民摆脱贫困的。近些年来,各地的扶贫工作逐步由起初的资金扶贫、物资扶贫等发展到政策扶贫、科技扶贫、文化扶贫这类造血扶贫的阶段,重在使贫困地区产生造血功能,摆脱贫困。“新闻扶贫”是新…  相似文献   

9.
最近,宝鸡日报社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新闻业务研讨会,座谈总结开展“重走扶贫路”专题采访活动的经验体会,全社同志很受教育,进一步认识到“深入生活是基础,脚板底下出新闻”的深刻道理。这次“重走扶贫路”,是我社3年前“扶贫千里行”活动的续篇。在总编辑卢愚的组织策划下,9名记者集中3个多月时间,行程万余公里,深入到全市5个半山区县的180多个村组采访,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刊发稿件118篇、图片194幅,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了扶贫攻坚成果。同时,艰苦环境锻炼了记者队伍,使他们增强了爱岗敬业精神。回顾这次新…  相似文献   

10.
在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为及时获得更多、更新的新闻信息,不少媒体采用了“新闻报料”形式,甚至重金征集新闻线索,广泛地吸引和接受市民和读的“新闻报料”。这本是一种广辟新闻源、强化竞争手段的好形式,但同时带来了泥沙俱下,鱼龙混杂,良莠难辨的问题。因为“新闻报料人”的素质各异,目的不同。报料是有偿的,一些人受功利驱使,为增加“报料收入”,见风即是雨,或添油加醋,或捕风捉影,或夸大其词;还有极少数人不怀好意,虚拟、编造“新闻”,报复他人,或故意捉弄甚至“陷害”记和媒体。还有部分报料人对新闻的特征和要求知之甚少,错将“道听途说”当真实,煞有介事,实际上是“子虚乌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新闻传播》2004,(12):30-30
《当代传播》2004年第5期发表何志武的文章《时政新闻的“结构性紧缺”现象》。文章说,受众需求调查显示,时政新闻远远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出现了时政新闻信息的“结构性紧缺”:时政新闻的总体数量不少,但读者真正需要获知的信息却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12.
文有仁 《新闻三昧》2004,(11):24-25
“新闻报料人”,又称“新闻线人”,是近些年在我国新闻界出现的新现象。如何认识其作用并对待这样一支队伍,在我国新闻界有不同意见。早期,曾有不少同志对此持完全否定态度近期,又有一些同志过于相信他们的“报料”,来稿只要“吸引眼球”就必用,导致假新闻泛滥。最近,一些报刊就“新闻报料人”问题展开讨论,人们的观点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3.
顾名思义,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近三年我从自己被刊播的百余篇文章中悟出一个道理:好新闻起码要做到“三新”。一是题材新。遵照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示,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发出“科技兴陕”的伟大号召。究竟怎样用新闻的手段解释这一原理呢?我抓住西安庆华电器制造厂扶助安康复合板厂,当年投产、当年见效的新闻线索,理出庆华厂对复合板厂进行人员扶贫、技术扶贫、设备扶贫和管理扶贫的四条经  相似文献   

14.
现在看报纸、看电视、上网看新闻,常常见到不少“过头话”,心里很不是滋味.本来很好的一条新闻,被一些“过头话”拔高了,说过头了,人家反而不相信了,甚至还会心生厌恶。  相似文献   

15.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具有及时性、真实性、客观性和社会传播性等特点。新闻写作能否引入“幽默”的因子?通过对不少优秀作品的分析,笔者认为:“幽默笔法”在新闻中不仅能运用,而且应推广。  相似文献   

16.
这个“婴儿”不能倒掉───也谈“企业新闻”与“有偿新闻”梅松武“有偿新闻”作为新闻界最主要的不正之风,已经引起各方面广泛关注。新闻界也普遍认识到“有偿新闻”的严重危害性,并采取了不少禁止“有偿新闻”的措施,使产生“有偿新闻”的环境正在逐步得到净化。最...  相似文献   

17.
近两年来,随着新闻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报纸进入“厚报时代”、广播电视追求“频道专业化”、网络更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快速而全面地获取新闻信息,对于读者来说,已经变得相对容易。当“独家报道”越来越困难,能否向读者提供“独家观点”,也已成为目前不少地市报面对激烈市场竞争所采取的重要办报手段。  相似文献   

18.
自1997年4月,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发出倡议在全国新闻界开展“新闻扶贫”活动以来,许多新闻媒体积极响应,有的组织扶贫来访团下到第一线.为扶贫攻坚技劲加油;有的开辟专栏、专版、专题节目.加大扶贫攻坚报道力度。但是.“新闻扶贫”工作的发展还不平衡,领导思想认识到位的新闻单位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且出了不少好的新闻作品;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的新闻单位,有的刚刚起步.有的尚未将其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更谈不上行动了。目前.我们的扶贫工作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虽然成绩很大,但由于农业目前还是弱质产业.抵御自然灾害的…  相似文献   

19.
新闻扶贫的双重视角朽木人民日报社华东分社自去年10月起,实施“新闻扶贫计划”。所谓“新闻扶贫”,就是用新闻、用版面去支持贫困地区。这一做法,以前也有一些新闻单位做过;这次人民日报社华东分社,动作更大,规模更大,力度更大:编辑记者深入贫困地区采访,然后...  相似文献   

20.
落实新闻扶贫锻炼新闻队伍——孝感日报“十年重访贫困乡”孝感日报社1997年7月下旬至9月中旬,孝感日报社以落实新闻扶贫、锻炼新闻队伍为目的,组成22人的“十年重访贫困乡”采访团,由社长、总编和3名副总编带队,分别对大悟县吕王镇、黄站镇,孝昌县小悟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