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90后"实习记者是与互联网相伴而生、同期成长的一代。针对这一群体的培训,是传统媒体面对的全新课题。在培训中,要让这些实习记者充分认识职场环境的新变化,同时媒体的培训方法也要在坚持过去的优良传统中不断改进,并针对当前的传播实践,对实习记者的传播行为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各种新兴媒体也开始发展起来,电视业的发展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如何提高电视在各类媒体中的竞争力,如何提高电视台的效益,成为了许多电视人思考的主要问题。其实,电视业发展的关键在于电视节目的质量,而电视节目的质量则是由电视台编辑记者的专业素质决定的。因此,加强电视台编辑记者专业素质的培训极为重要。基于此,从五个方面进行电视台编辑记者专业素养培训的探讨,以期为电视台编辑记者素质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个记者,有段时间,我很为自己没有“新闻理想”感到惭愧。是的,大家都在谈“新闻理想”,似乎没有理想,你就要被这个行当抛弃。我对此感到困惑,怎么没听到其他行当的从业者在谈理想?怎么没看到我们的外国同行把理想挂在嘴边?  相似文献   

4.
我总以为记者这个行当是一个尴尬的职业.有人看重你你就神气,没人理睬你你就窝囊。然而.在有些情况下.某些人对记者太看重了.也同样令记者感到窝囊,而且是刻骨铭心的窝囊。比如,在有的时候、有的场合,记者被当作了某些领导、某些政绩造势的“门面”。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个记者,有段时间,我很为自己没有"新闻理想"感到惭愧.是的,大家都在谈"新闻理想",似乎没有理想,你就要被这个行当抛弃.我对此感到困惑,怎么没听到其他行当的从业者在谈理想?怎么没看到我们的外国同行把理想挂在嘴边?  相似文献   

6.
记者俱乐部是日本国内的新闻来源之一,同时它也可作为记者采访活动的据点,是日本大众传媒所特有的一种设置。它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学、体育等各个领域,多由国内电视台和报纸的记者组成,在日本的行政机关等各个公共机关里都设有一个或是分为报社类、民法类等两个以上的记者俱乐部。公共机关内设有加盟记者俱乐部的新闻机构专用的记者室,记者室内各种设备齐全,记者可免费使用。  相似文献   

7.
蒋剑翔 《今传媒》2005,(2):62-63
我总以为记者这个行当是一个尴尬的职业,有人看重你你就神气,没人理睬你你就窝囊。然而,在有些情况下,某些人对记者太看重了,也同样令记者感到窝囊,而且是刻骨铭心的窝囊。比如,在有的时候、有的场合,记者被当作了某些领导、某些政绩造势的“门面”。别的不说,就拿一度被媒体炒  相似文献   

8.
见到这个题目,或许你会想:西方记者的执业规范和我们有什么关系?不错,就新闻制度和新闻环境而言,他们与我们的确相差甚远,然而,无论如何,大家都在同一个行业里操作,他们的执业规范总能给我们提供许多参考和借鉴。随手举一个例子:隐性采访时下在中国似乎很时髦,报纸记者有  相似文献   

9.
高小定 《今传媒》2007,(10):40-41
一 不久前,参加了一个"朋友"的聚会.一大桌子人,其中有公务员、有在企业当员工的,还有一位记者.刚入座不久,一个在政府里做事的小头目就冲那位做记者的朋友说道:"你们记者现在自以为很牛?可你知道我们在下面说你们什么吗?说出来你可不要生气哦!我们说记者是苍蝇,碰到了也不能往死里打,一旦打死,就会招来一群.因此,我们现在对付记者,都是给塞点甜头,然后哄他赶紧走."  相似文献   

10.
杨晓波 《新闻传播》2009,(9):126-126
要想当好一家报社的体育记者,能写出一手文采飞扬的文章是必不可少的.不然你肯定进不了体育院校的新闻专业.肯定进不了你心仪已久的报社。而从事了体育记者这个行当的话.那么你所具有的体育专业的知识积累程度将决定你会在这一行里有多大的作为。  相似文献   

11.
记者众生相     
王立纲 《青年记者》2007,(21):25-26
记者这一行当,与其他行当一样,都是外人看热闹,行内人看门道,记者给人的印象一般就是电视里记者在招待会上提问的形象,但那只是记者工作的一个剪影,他们还有更多的侧面,下面依据一些东西的有无来粗疏地勾勒一下。  相似文献   

12.
吴静 《新闻世界》2005,(3):17-20
第一次见到张越,是在半边天栏目的机房里,她正在修改将要播出的节目。她的坐姿非常豪迈,一只脚高高地翘起来搭在桌子上。问张越的第一个问题是她在上学期间有没有记忆深刻的高兴或是悲伤的事情,张越笑笑,停顿几秒后说:“我是一个没什么新闻和故事的人,也不是什么明星,所以没多少大家爱听的故事,我跟你一样,是一个记。大学学中是因为自己喜欢写东西,毕业理所当然就被分去当了老师,开始不愿意当,不过后来当上了,感觉也不错,工作一段时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开始给电视台写剧本,慢慢又开始做上了主持人,基本经历就是这样一个很简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每个记者都在期待有一个遇到“大鱼”脱颖而出的机会。但是,这样的机遇一辈子或许只有几次。能否把握住,取决于你是否做足了准备。而日常的每一次采访,都是我们积累经验学习的过程。所以,在每次采访的细节中回望自己的新闻之路,校正自己前行的方向,采写回来的新闻作品才更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不喜欢,为什么还回来呢?这是一个我到现在也无法准确回答的问题。那是2002年的夏天,对我来说,当时的选择,有些艰难。我放弃了南京和海口的工作机会,最后还是决定回到家乡沈阳,因为那个伴随我成长的电视台,给了我一份记者的工作。入职的第一天,我站在电视台的门  相似文献   

15.
田加刚 《青年记者》2007,(21):26-27
什么样的记者是好记者,好记者与坏记者有是非分明的界限吗?一下面三个记者怎么看也不像坏人。第一个是北京的一个记者。他工作敬业而勤奋,关心人民生活健康,富有正义感,在听说有人用废纸箱做包子馅出卖后,他决心将这件坑害消费者的事件内幕曝光。但是制作这种包子的作坊极其隐秘而难找。他认为,既然这种现象是存在的,而他的职责只是把这形象地告诉公众。于是,他亲自担任导演和摄像师,又雇请了几个演员,认真地把制作纸馅包子的详细过程录下来,然后在电视台上播放。他出色地成了任务,节目取得了很高的收视率,他所在的电视台因此扩大了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我以为,编辑不过是一种谋生的行当,像一个首饰工匠,敲敲打打,手艺而已。是金还是金,是银还是银,断不会把铜敲成金,把铁打成银。所以,不值一提。在《大家》当编辑也是为了谋生。要想有饭吃,还要对社会尽点责任,做点贡献,  相似文献   

17.
记者如何提问,不仅能反映出记者的个人“兴趣”,更能体现出一个记者的职业素养。在美国举行的体操世锦赛上,美国NBC电视台女记者采访奥运会冠军李小鹏时的问题是:“你平时喜欢干点什么?你最好的朋友是谁?拿了冠军之后你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改变?”《洛杉矶时报》记者采访中国体操队总教练黄玉斌时的提问则是:“如果不当教练你最想做什么工作?你的家人对你从事体操运动有抱怨吗?你有孩子吗?”而中国记者提问起来紧皱眉头:“中国队的失误为什么会这么多?我们为什么会落后美国队两分多?赛前准备会你对队员讲了些什么?”更有中国记者问黄玉斌:…  相似文献   

18.
作为进藏的第二代,我已经在西藏生活了二十多年,算起来,做新闻工作也有十几年了。可以说,在西藏做记者,特别是广播记者、编辑、主持人集于一身的生活,给我提供了一个认识西藏,感受西藏,记录西藏的绝好机会。新闻工作的经历,使我渐渐从心底里认识了西藏,从感情上走进了西藏。这十几年的新闻采访生涯,使我有机会从方方面面、特别是从农牧民群众生活和观念的变化中感受着和记录着进入新世纪以来,西藏发生的一个又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赵金  邱野 《青年记者》2003,(10):53-55
赵:邱野先生,你好。前几天和几个新闻圈里的朋友聊天,说起了编辑记者接受培训的事。大家对现在那种传统的面对面式的授课或实地观摩的培训方式普遍感到不能满足,但又十分渴望能够通过各种培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他们提出了很多挺有创意的培训方式,我大致归纳了一下有这么几种:“助步器  相似文献   

20.
很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三联生活周刊》的记者王小峰。一日他的MSN签名上写着“谁想来三联实习?”“我去!”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应和,他倒也爽快:“来吧,我指导你。”顿时有被幸福击倒之感,忍不住憧憬,或许我因此而离成为记者的梦想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