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公益广告是传播社会正能量的一种重要方式.如何让公益广告从"有力"转化为"有效",完成宣传的预定目标,真正达到传播的目的,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本文以《晋江经济报》近期发布的一组"第三届中国晋江自行车公开赛公益广告"为例,简述如何正确应用公益广告形式,达到推进城市形象营销与赛事推介宣传,并促进招商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
3.
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宏观层面的问题。本文从传播过程的几个环节入手,分析当前我国三农报道的现状,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探讨如何让媒介的三农传播效果在当前中国的国情下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李银波 《新闻界》2008,(1):22-23
本文对国际传播的"关氏模式"进行了分析评价,在揭示其学术价值和意义的同时,也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其提出了自己的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萍 《新闻记者》2005,(10):24-25
“超级女声”无疑是今夏最“热”的电视节目。对此,眨也好,褒也好,视而不见,不好。新闻传播界人士对此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除已在各种媒体上大量发表的评论外,向本刊投稿者亦甚多。在此,我们选登3篇来稿,从不同角度对“超女”传播现象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引起读者更深刻、更独到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我国英文网站在新媒体使用技巧上的不足,谈谈我国英文网站在对外传播中新媒体使用技巧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7.
李鹏飞 《传媒》2018,(4):89-90
当前绝大多数社区传播更多依赖新兴媒体,而忽视传统媒体的效用发挥.随着媒介融合进程的不断加快,社区传播应该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长时间并存的场景下,强调两者的配合.本文以营销界中的"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作支撑,结合社区传播理论和当前媒介融合发展状况,提出要整合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进行社区"整合传播"的观点,即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社区"整合传播"模型,以强调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联动.根据受众群体不同特征采用不同传播模式或偏向于传统媒体的"重"传播模式,或偏向于新兴媒体的"轻"传播模式,或者介于两者之间的"中"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8.
由永怀 《青年记者》2007,(16):119-119
面对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传播优势于一身的网络媒体的冲击,“传统”的摄影记者如何快速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新形势下的图片传播需要,已成为摄影记者“突破瓶颈”的当务之急。网络时代摄影记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身素质。[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论"非典"传播中的第三者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的第三效果是近年来传播效果研究的一个新课题,它在各个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运用。此次南粤大地突现的“非典型肺炎”风波中亦隐约可见它活跃的身影,本试图解析其在此中扮演的角色,并探讨它的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10.
11.
信息网络传播权是社会信息化的产物,国内外法律法规就信息网络传播权概念与内涵、技术措施、权利管理电子信息、“避风港”制度等进行了规制,加强网络信息传播权保护是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抗日神剧"的传播伦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神剧"因无底线地戏说抗战史、过分美化抗日英雄、过度迎合部分电视受众的偏激趣味而广受诟病.之所以受到质疑,归根结底是因为"抗日神剧"违背了我们的社会道德;无视了广大中国人民对抗日战争这段历史的价值判断,传达出一种低俗的艺术审美观;从传播伦理分析的角度来看,它违反了孔子的中庸之道和亚里士多德的中道伦理原则,不利于在国家话语建构中正确地表述中国人民对反法西斯战争的一贯立场.这些艺术创作、表现和消费方面的不规范和价值判断上的不合理,正是通过电视剧传播主体的道德伦理而表现出来的.本论文将分析"抗日神剧"所关涉的传播主体的道德伦理或法规政策,梳理"抗日神剧"与国家话语的关系,指明"抗日神剧"对跨文化传播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郭艳 《东南传播》2021,(4):9-12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在新的国际关系与国际格局下,提出的亚欧非经济合作发展倡议,它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意在打造经济合作、政治互信、文化包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然而,在西方媒体的恶意渲染和炒作下,"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个别地区还缺乏有效诠释和深入理解.共情传播兼具情感感染与价值理性,它以协助理解、引导参与为导向,应用于"一带一路"倡议传播中,在破解传播困境,重塑国家间理解和信任关系方面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作为一个更具开放性的对外传播理念,共情传播中的"一带一路"倡议,指向以文化敏感激发个体文化共情力、以空间视角叙事凝聚群体情感、以赋能公共交往汇聚共识的多维策略,这对媒体组织和从业人员的思维方式及实践转变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4.
病毒式广告营销的"圈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讯、网络高度发达时代,给了病毒式营销巨大的空间。本文重点探讨了病毒式营销如何设置吸引公众注意的圈套,以及病毒式营销所隐含的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如传播伦理和社会诚信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的兴起为人们自由地获得信息、传播信息、发表意见提供了巨大便利,但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虚假信息极易发布和传播便是网络信息传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笔者选取“国标馒头必须是圆的”这个2008年第一大假新闻通过网络从无到有的事件,从传播环境、受众、传播者三个层面,就该事件进一步分析网络谣言、网络假新闻的成因,进而从受众、传播者、传播环境三个层面提出了消解网络虚假信息传播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采用拟人方法,依据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的传播符号和传播方式,分析了不同传媒所扮演的"传播角色"及其所具有的"人格特征".透过这些"传播角色"及其"人格特征",我们可以更透彻地了解不同媒介的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18.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 上午好! 非常高兴看到首届"好学力行"新闻传播学本科生学术论坛在各方支持,在老师和同学们积极参与、认真筹备下,从一个美好的设想变成精彩的现实;非常高兴作为受邀嘉宾参加今天的论坛活动,与各位同学、老师一起,就论坛主题分享我对新闻传播实践和新闻传播教育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魏墨青 《青年记者》2006,(8):102-102
“未来传媒人”系列论坛是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精心打造,倾情推出的品牌活动。继2006年3月20日“未来传媒人”首次与广大师生见面以来,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已经成功举办了两期。该论坛通过邀请从事于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新闻传播领域的知名人士,为广大同学提供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