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非虚构的真实生活电视纪录片是从真实生活中采撷素材,以生活自身的形态来阐释生活,抒发情感,升华哲理。"纪录片表现的问题是真实生活中的一个存在、一个流程、一个片断,以此来反映活脱脱的人生现实,给予观众一个评价生活的基点、一种真实的人生体验。"①这是电视纪录片的美感所在。电视纪录片是对生活的一种发现和有选择的再现,"它的基本手法是采访摄影,  相似文献   

2.
钟颖 《东南传播》2010,(7):121-122
关于纪录片中采用"情景再现"的拍摄手法,一直以来争议不断。本文拟通过梳理"纪录片"这一概念的诞生史,通过分析"纪录片"这一概念早期所界定的本体,以此证明"情景再现"是"纪录片"自诞生那天起就有的自带物。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运动的开展,城市杂志得到了迅速发展,当然,城市杂志也通过叙述和想象,再现了城市的多样面孔。文章通过对《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城市中国》等媒介杂志,探讨中国的城市杂志如何叙述、形塑和建构"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传承的视角,以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梅河路龙舒时代广场的形态空间设计为例,探讨"城市记忆"的城市设计思想方法与形态空间设计的问题,"城市记忆"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实质上是一个城市记忆载体文化传承与空间再现的城市设计问题。其形态设计绝不仅仅是对历史信息的简单复制,而是要传承其优秀的、有代表性的文化。其根本目的在于城镇形象特色的塑造。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词源学出发,分析了各类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起源和演化过程,由此再现了中华先民的生活场景、社会形态、审美意识映射在建筑上的印记。通过时空比较,展示了传统园林作为中华传统建筑博物馆的文化载体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词源学出发,分析了各类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起源和演化过程,由此再现了中华先民的生活场景、社会形态、审美意识映射在建筑上的印记。通过时空比较,展示了传统园林作为中华传统建筑博物馆的文化载体价值。  相似文献   

7.
"生态社会主义"(亦称"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实现"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价值创新的。这种"创新"的根本点在于:它预示了由工业文明至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之间,将会存在一个生态文明时代。其根据既是"生态社会主义"以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为切入点而批判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理论结晶,又是当代工业文明面临生态危机却难以自我克服,而马克思提出的共产主义解决方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无法实现的现实使然。据此,"生态社会主义"提出了生态文明的生存方式作为解决问题的出路:在生产方式上,它强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的统一与协调,把可持续发展作为自己的战略选择,摈弃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生态效益的行为,反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求得经济、社会的发展。在生活方式上,它强调消灭异化劳动和异化消费,使劳动重新成为人的自我实现的本质,并与闲暇一起变为同一过程的相互补充的两个方面,从而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供生活基础。在文化价值观上,它强调只有根据生态文明的生态理性来约束工业文明的经济理性,并使后者从属于前者,人类才能在文化价值观上克服生存方式的"合理性危机"。  相似文献   

8.
安洋 《新闻前哨》2011,(3):74-75
一、电视新闻中"情景再现"的定义及特征 关于"情景再现"的定义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对其定义的说法也是各持一词,下面是一些有代表性的说法:肖潇认为所谓"情景再现"是指当记者或者编导在没有新闻现场资料而又必须向观众展示现场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手法,它通过所搜集到的一些新闻素材,然后采用模拟的形式将事件的发生、发展情节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新闻人物报道的模式在悄然变化。"阿文"类的奋斗失败的"小人物"产生于现实,他们的人生经历也跃然于媒体之上。对阿文等命运的再现,其意义不同于传统的张扬一种具有示范价值的形象所蕴涵的精神,而在于通过再现来揭示、启示和警示某些社会存在。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社会媒体进行宣传的一个热点。因而,本文通过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概述,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之中的新闻媒介。比如关于生态文明传播里的主要媒介形态;关于新闻媒介在生态文明构建中的功能作用。然后阐释了中国环境报人物报道的特点。比如增强公众对环保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讴歌正面典型,引导舆论,让公众参与,践行低碳生活。  相似文献   

11.
2008年,辽宁电视台制作完成了反映辽河文明的纪录片《辽河猜想》。整部影片在长达90分钟的时间里,大量运用了情景再现的拍摄手法,利用故事化的表现形式,再现了辽河5000多年前的灿烂文明。《辽河猜想》以追溯陶器和玉器的起源为切入点,全片采用真人扮演的手段再现了那段深邃而悠远的历史,生动的人物造型、戏剧化的故事场景、全新的影像表现手法,赋予了整个影片全新的感觉,突破了以往此类纪录片通过文物、专家采访、大量空镜头的传统叙述方式。远古先人给我们留下的是种种文明的起源以及诸多悬而未决的疑问和猜想。我们今天通过纪录片的形式展现给观众,说白了就是通过电视手段讲故事给观众听、给观众看。故事本身吸引人这是好事,但精彩程度固然与讲故事的人和讲的方式有直接关系。情景再现手法的运  相似文献   

12.
作为影像表达的有效方式之一,"情景再现"的功能已经得到了业界的普遍认可,如何将"情景再现"恰当地运用于纪录片创作一直是长期争论的焦点。本文将从笔者《陕西故事》创作的切身体会入手,分析"情景再现"在纪录片影像表达、叙述功能、主题表现、审美价值四个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纪录片这一形式进入电视后,成了电视屏幕上真实地记录现实生活的一种节目形态. 从形态上来说,纪录片具有许多新闻的特征,属新闻范畴.它真实地记录社会生活,客观地再现真人、真情、真景,着重展现生活原生形态和完整过程,排斥虚构和扮演.  相似文献   

14.
赵怡 《新闻传播》2010,(4):129-129,131
2010年春节的大年初一,大型纪录片《敦煌》登上了中央电视台,人们发现这部由《故宫》原班人马制作的纪录片,除了在《故宫》中运用的"真实再现"和"电脑还原"等制作手法之外,更注重了引入"电影化"表现手法。用故事化和戏剧化手法关注历史人物命运,剧组还大胆虚拟了一些人物,并根据史料复原了他们的生活,在第六集《家住敦煌》里,一千多年前的人物居然破天荒地说起了台词。  相似文献   

15.
电视纪录,是电视对非虚构的现实生活的一种有组织的再现和表现。中国传媒大学胡智锋教授认为,电视纪录有三种性质不同的构成成分:"生活原生形态的信息,经过选择和提取的再现性生活信息。  相似文献   

16.
张娟  边静 《新闻世界》2010,(11):115-116
1942年之后,《人民日报》等党报相继塑造出很多典型人物,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本文以《人民日报》1949—1953年"党的生活"中的58篇典型人物报道为例,以叙事学方法,通过对文本的叙述视角、叙述声音和叙事模式的分析,来再现当时的社会背景对新闻报道的影响,探寻新闻是如何被建构的。  相似文献   

17.
试析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中的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鑫 《新闻世界》2011,(8):310-311
在亨廷顿描述的"多文明世界"中,各文明之间存着深层次的文化的不认同。而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旨在通过沟通和交流,达到传播双方的彼此适应和相互了解,求同存异,不断寻求新的共同点的跨文化传播愈演愈烈。本文尝试把孔子学院放在"多文明世界"中,分析孔子学院对西方世界跨文化传播的障碍:自身不足、"文化中心主义"、"刻板印象"和"偏见"。  相似文献   

18.
在当下的电视纪录片拍摄中,"情景再现"的滥用极易引起纪录片的失真,总体上看,纪录片"真实"与否,与是否应用"情景再现"表现手法无关,而与创作者的综合素养紧密相联,但作为电视工作者,我们必须牢记"非虚构"是纪录片与故事片相区别的最后底线,正确把握利用"情景再现"的原则和方法,在不违背纪录片本质的前提下将其丰富、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19.
在报业发展突飞猛进的变革时代,读图已成为读者日常阅读报纸、了解新闻动态的一种生活方式。为此,新闻摄影报道为读者带来了"读图时代"的同时,也给新闻摄影记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应该如何通过新闻图片更好地宣传党的中心工作,反映党在改革开放形势中的经济建设和文明建设所发生的巨变?  相似文献   

20.
"微观改变世界",微博自"出道"以来,就以其天然的互动属性改变着人们的交互模式,即"‘时空分离’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形态的一个重要特质,人类生活已大大突破了时间和空间所造成的束缚"。①并且随着政界要人、娱乐明星、文化名人等意见领袖的渗入,微博正逐渐参与进社会叙事中来,成为"收集民意""输出意见"的窗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