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1 毫秒
1.
张静 《中国广播》2007,(9):38-39
十年前广播新闻以文字报道为主,播音员大多直接以“XX台记者XX报道”开头。当时广播新闻不需要标题,记者写稿也不拟题,顶多在年终总结或评稿时后加一个题目,以便于区别稿件。  相似文献   

2.
邓拓同志生前曾诙谐地说过:“谁要是给我想出一个好标题,我给他磕三个响头。”可见制作好标题何等不易,何等重要。诗人即兴赋诗,散文作家见景抒情,理论家借题发挥,拟题可作“无题”“一游”“之我见”之类,然而新闻标题却要从当前形势任务出发,一目了然地标明新闻价值。制作标题中又有借名发挥的标题,借名之巧,发挥之精,可使新闻有一双传神、富有魅力的“眼睛”——好标题。读者则可在一瞥之间,砰然动心,非要通读全篇不可。  相似文献   

3.
专名知识性差错在图书编校过程中十分常见。文章分析了产生这种差错的原因,包括专名名称或性质相近混用、不明专名涵义错用、杜撰专名滥用、与事实不符误用、未区分时间范围错用等,并总结出张冠李戴、名不符实、生搬硬造等差错类型,提出可以从区分专名、分清时序、拒绝杜撰等方面进行防范。  相似文献   

4.
刘世华 《新闻界》2008,(6):193-194
新闻标题出彩的技巧有很多,其中巧借成语入题,用“衍名”法拟题可使新闻标题一语中的、精炼传神、新鲜有趣.让人一目了然、过目难忘。  相似文献   

5.
奎智 《记者摇篮》2004,(10):16-16,12
报纸的标题必须以新闻中具体事实为内容来拟题.一般直接表现事物发展过程和事情正在进行的状态。同时报纸的标题也包含有必要的新闻要素.即新闻性、严谨性、完整性、明确性.以及爱憎等。而某报的一则标题为了出新而出新.随心所欲地不顾其余,轻率地套用一首流行歌曲做标题,就明显缺乏上述几点新闻要素。如《冬天里的一把火熊熊火  相似文献   

6.
时政新闻是传递国家方针政策的重要形式,但一直存在着形式生硬刻板、内容枯燥等问题,数字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其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中时政新闻标题为例,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进行定量研究,发现标题中的词汇使用、语句构成是其取得良好传播效果的关键,合理借鉴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的拟题策略,对数字媒体时代下时政新闻的传播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时政新闻是传递国家方针政策的重要形式,但一直存在着形式生硬刻板、内容枯燥等问题,数字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其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中时政新闻标题为例,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进行定量研究,发现标题中的词汇使用、语句构成是其取得良好传播效果的关键,合理借鉴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的拟题策略,对数字媒体时代下时政新闻的传播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标题是电视新闻的重要部分,它起着启领新闻主体内容,引领新闻受众的重要作用。把“看报先看题”的说法借到看电视新闻节目上并不过分。但凡稍有一点媒体知识的受众都清楚,电视媒体兼视听于一体,它和报纸这种印刷媒体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电视媒体稍纵即逝,不易保存。因此决定了电视新闻标题在表现形式上的以单行标题为主,不便用副题和引题,在内容上,以实题为主,不宜用虚题。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便于受众看得清,听得明,记得牢。但由于电视新闻标题无论事情大小、内容多少、场面繁简、细节丰约,均一题解决,其拟题比报纸拟题难度更大…  相似文献   

9.
业余写稿几十年,我的体会是:作为一名通讯员,能保持有取之不竭的稿源,勤学习、勤调查、勤思考固然是最重要的方面。在具体方法上,我还有一个小“秘密”,那就是身边不离一本“拟题簿”。 我的这本“拟题簿”上面几页记准备要写的文章题目,后面记有关已掌握的素材,凡是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只要有一点意味且可以挖掘加工成章的东西都记入该簿。一本用完了,再将可用未用的内容转抄到下一本。这样做的好处,实在太多了。 首先能防止好稿漏写。随时将要写的东西记上簿子,就等于将“素材”存入“仓库”。以后一有空即可将它翻出来,…  相似文献   

10.
从“城关镇”说开去“城关镇”是县人民政府的驻地,地位重要于其他建制镇,是本词典所必收的。这么重要的集镇名,却“发育不良”:它由三个通名词组成,唯独缺失专名。通名一般是表明地名的类别、性质,而现在的城关镇,不是已把原有的“城”、“关”扒掉了,就是压根儿没有过“城”和“关”。又由于没有专名这部分,就不是一个特称或专称,不能发挥地名的指位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业一年来,我从一名新闻的门外汉,到初步掌握新闻写作与采访技巧,再到能写出较为满意的新闻作品,其中的收获,不是简简单单几句话能说尽的。在这里,我简单地归结为  相似文献   

12.
在新闻实践中,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很强的新闻敏感。 一名新闻从业人员新闻敏感的强弱,直接影响新闻采写的数量和质量。新闻敏感强,就能抓住让人眼睛一亮的东西,就能摸到“活鱼”,就能写出上乘的作品。从这个方面说,新闻敏感的强弱甚至会决定一位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命运。所以每个新闻从业人员,特别是年轻的记者、编辑必须增强新闻敏感,从而能够准确、快速地捕捉到新闻。  相似文献   

13.
一些老记者在谈如何发现新闻时,最常说的一句话是:脚板底下出新闻.或者说"七分跑三分写".但这只说对了一半,或者说这只是做一名好记者的基本条件之一:踏实的采访作风.能不能做一名好记者,能不能获得新闻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是:记者在跑的过程中有没有一双善于发现新闻的眼睛.发现新闻不仅是一个看、听、跑的过程,更是一个用新闻的思维研究事件、研究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新闻敏感是记者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素质,是记者的政策水平、业务水平、知识水平的综合体现。记得一位以色列同行在闲聊中对我讲起一件事:一天早晨,耶路撒冷一公共汽车又发生了自杀性爆炸,两名记者同时赶到了爆炸现场。其中一名记者很快写成了一篇生动、现场感极强的新闻特写,另一名记者却伸开双手,耸耸肩膀说:我觉得没什么可写的。这件事说明的,恰恰就是记者的新闻敏感。有了新闻敏感,就能透过纷纭复杂的表面现象抓住最本质的内容,就能发现不同事件所包涵的新闻价值,就有了对新闻事件的观察、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15.
业余写稿几十年,有不少人问我:“你怎有哪么多材料可写啊!”我的体会是:做为一个通讯员,能保持有取之不竭的稿源,勤学习、勤调查、勤思考,固然是最重要的方面。在具体方法上,我还有一个小“秘密”,那就是身边不离一本“拟题簿”。 我的这本“拟题簿”,上面几页记准备要写的文章题目,后面记有关己掌握的素材,凡是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只要有一点可以挖掘加工成章的东西都记入该簿。本于上可分类储存近百条写作拟题。这样做的好处,实在太多了。 首先能防止好稿漏写。通讯员不同于专业作者,想到一篇好稿子,如工作一忙,不能…  相似文献   

16.
俗语说:看书先看皮,读报先看题。在生活节奏飞快、报纸几乎全是厚报的今天,标题直接决定了读者对新闻的取舍,标题精彩与否,体现的不仅是编辑的水准,更对吸引读者阅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结合笔者在《中原商报》拟过的标题,说说几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在拟题过程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要对每次新闻事件都能实现相对完美的报道,就必须具备正确的新闻观念、日臻理性和成熟的业务技能及完美的表现风格。也就是说,要做到用敏锐的眼光发现新闻,用哲学家的思辨去分析新闻,用作家的文采去表现新闻。  相似文献   

18.
黄鸿森 《传媒》2001,(4):53-54
《文汇读书周报》2000年9月30日出版的814号第8版刊登题为《小知识·我国的第一部》的一张书单,列出“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汉·许慎)”等29部书。旨意值得赞扬,读书界尤其是青年读者很需要这类知识。可惜,书单颇多差误,给人以草率之感。 专名有误 这里说的专名包括书名、人名、朝代名。书单上这方面有问题的有: (1)第一部植物学专著是《南方草本状》(晋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 你好。我现在怀着极为苦闷的心情给你们写信,希望能得到你的指点、帮助。我是一个在校的大学生,我喜欢新闻工作,《新闻与写作》已成为了我生活的伴侣。我常常阅读它,幻想着有朝一日自己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新闻工作者,可是,命运偏偏安排了我进农院深造,但我还是不放松对新闻工作的追求,即使能当上一名通讯员也好。现在,我是我们系里的一名通讯员。去年11月3—4日两天学院开运动会,系里要求我们到  相似文献   

20.
正作为一名新闻记者,采写出优秀的新闻稿件是永远的追求,能采写出优秀的新闻稿件,前提是要有好的新闻线索。那么,好的新闻线索从哪里来?如何得来?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新闻前辈告诉我,新闻记者要有能上天、能入地的功夫,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好新闻。在新闻采编一线工作10余年,结合多年的采访经验,笔者想谈一谈"如何发现好新闻"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